高科技企业国际化的科学与科学管理[*]_国际市场营销论文

高科技企业国际化的科学与科学管理[*]_国际市场营销论文

科学学与科学管理 论高技术企业国际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学论文,科学管理论文,高技术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将充分吸取近几十年来国际经济理论研究成果的思想精华,结合当代中外高技术企业国际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就高技术企业国际化的几个关键环节(技术、资金、人才)作较为深入地探讨,提出一些具有普适性、深刻性的思想观点,为推进中国高技术企业国际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高技术,企业,国际化

目前世界上关于企业国际化的理论,几乎都是以发达国家的垄断性大企业为研究对象,围绕传统企业来构筑理论体系,提出了不少具有指导意义的学说和方法,为我们今天研究高技术企业国际化提供了基础性的思想材料。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国际化,基本上尚未形成比较系统和公认的理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企业国际化研究,只是刚刚才开始涉猎的“处女地”。但在实践中,中国某些高技术企业已经开始其国际化进程如北大方正、联想、四通、王码等高技术企业已通过国际化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可是,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实践活动,不仅研究论文数少,而且研究质量低。这对于相对劣势的高技术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来说,更是极为不利的。另一方面,中国发展高技术的纲领——火炬计划,又将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化列为主导战略方向,这不仅强化了理论研究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更提高了研究质量的水准。所以,我们的研究将充分吸取近几十年来国际经济学理论成果(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投资理论、国际生产理论、发展阶段理论等)的思想精华,结合当代中外高技术企业国际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一些具有普适性、深刻性的思想观点,为推进中国高技术企业国际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由于高技术企业国际化是一个复杂过程,这种复杂性由不同行业、不同时期所具有的广泛差异而被加强。因此,本文仅就高技术企业国际化的几个关键环节(技术、资本、人才)作较为深入地探讨。

1 技术国际化

高技术企业国际化首要的和核心的问题是技术的国际化,因为高技术国际化的主要动因,就是为了充分利用自己的“独占性生产因素”即所谓垄断优势。按照国际投资理论,垄断优势的核心内容是技术优势,它包括技术、知识、信息、诀窍、无形资产等范围广泛的因素。其中新产品、新生产工艺和特异化能力是最具实质性的构成部分。因为它们既造成了实施国际化的高技术企业的独特性,又常常是国际市场最需要的东西。由于国际专利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和高技术自身的复杂性,使得拥有该技术的高技术企业在某个时期具有排他性的权利。这是高技术企业国际化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与传统企业不同的是,高技术企业的技术优势或所有权优势,由于高技术的特殊性而显现别样的功效。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经济不发达的国内市场远比经济较发达的国外市场对高技术的需求小得多;二是高技术研究开发的巨额投资只有在更广阔国际市场上才能收回并取得高效益。因此,从技术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把握高技术企业国际化的动因与行为机制,以及高技术企业开展国际化的依托条件。

1.1 国际水平

高技术企业国际化应当具有的技术优势必须以国际水平为评价标准,根本不能只是“国内首创”、“国际80年代末90年代初水平”,甚至仅是“填补了国内空白”之类。取而代之的参照系应是用国际标准与国际水平来衡量,要有能力挤占国际市场份额,或者要能打入国际市场“核心圈”的实力。

这种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优势,不仅是在过去和现在,而且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未来竞争,唯有此才能导致技术企业国际化有更高的效率和世界竞争能力。由于高技术发展迅速,更新换代快,因此,技术优势不能满足于某一时刻看似乎是静态的领先,更不能从简单的趋势外推出那种幻想式的领先,这只能是迎合盲目自信的心态。

当然,作为高技术企业国际化的技术优势,并不可能在众多方面均达到国际水平,即使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企业也难以真正做到。比较切实可行的策略则是“有限重点突破”,即积极跟踪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动向和主流趋势,努力缩小同国外一流高技术企业的差距,并在某些有一定优势和他人相对薄弱的领域力争有所突破。

所以,为了获得技术优势,高技术企业过去常采用的技术引进或仿制之类的方式,对形成产业化和开发国内市场或许是“捷径”,但对于国际化来说可能难以奏效。事实上,我国技术引进工作中长期存在着“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恶性循环,不仅付出了较高的代价,而且受制于人也难以走上国际化道路。至于仿制,不是既廉价又迅速,而是代价昂贵和颇费时间。高技术一直是很复杂的,根本不可能仅仅按照一张简单的说明书或样品就可以迅速方便地掌握它。高技术企业必须经过长期的试验,反复的摸索,不断的学习,仿制和改进工作才能够取得成功。更何况,中国已经承诺依照国际惯例尊重知识产权,便不能像过去那样依赖跟踪仿制他国产品,只能靠集中优势兵力,加紧培植自己的“种子”技术,通过大力推行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1)],来建造我们进入国际市场跨世纪的高技术企业。

从技术创新的观点来看,科学的突破与其他企业的发明和创新在时间没有很大区别——对科学突破的吸收和商业化同样费时费力。这方面的对比工作是由K.Miyazki最近研究得出的[(2)]。欧洲和日本企业通过吸收光学电子进展方面的核心部分——激光和其他光基系统的传输器,研究成功了信息的存贮和处理等技术。但吸收消化的过程历时过长,进行了许多试验,遇到了不少挫折。这项研究表明,高技术企业开展的R&D活动在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R&D不仅关系到经营发展的成败,同时也关系到能否赶上竞争对手,并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为了保持技术优势,高技术企业大力开展R&D活动,特别是加强基础研究,是否如人们依经验习惯所认为的那样,基础研究是自己投资而他人受益呢?最近的国际资料表明,在包括日本和英国等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中,政府在基础研究中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投资而带来的绝大多数经济利益都为当地的公司利用了。这使得那些认为基础研究的大部分利益都通过公开的文章而全世界均受益的人深感吃惊,尽管这种想法人们难以理解。D.Hick和M.Hirookall1991年的研究报告:依据日本公司从事基础研究前29名单位的详细信息,足以证明了日本工业更多地依靠了国内的公共研究基础不是外国的研究基础。这个结论也是被P.patekl的研究结果所证明:1981—1988年,美国公司使用的专利有92%来自本国,5.7%来自欧洲,日本公司使用的专利有90%来自日本。日本公司几乎独立地依靠自己的资源对基础科学进行投资,培养着自己的研究人员[(3)]。目前大学和科研机构所从事的基础研究,比较着重于有应作前景,关心更多的是培养出来的研究人员及其掌握的知识与工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所能达到的职业交际的范围。这意味着人际接触和思想交换是任何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经济优势机制中的核心部分。这些人际接触又深受地理位置和语言的制约。所以,对于科技、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中国高技术企业来说,不从事R&D活动,尤其是基础研究显然不能获得并保持技术优势,但大力从事R&D活动又受到企业自身经济实力的限制,一个比较适合可行的途径就是加强国际科学合作即R&D活动的国际化。

1.2 国际合作

要想获得乃至保持技术优势,各国高技术企业一般主要采用国际科技合作的方式,交流科技的智慧、知识或成果。这是因为世界高技术进步的一日千里,富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研究项目不仅需要大批优秀的高技术人才、高精度仪器设备,而且要有庞大的研究经费。这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力不从心的巨大负担,无疑,这便是高技术企业国际合作用的经济原因。事实上,如今各国参与的科技合作,已在全球范围构成地面交织紧密的网络,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可以通过这一网络分享合作成果。当然,这种合作中也是有竞争的,是竞争与合作并存。合作是为了进一步竞争,R&D阶段的合作,是为了共享成果后推出产品的竞争;这几方面相互交叉,相互作用,形成了高技术企业国际化的推动力。而中国工业技术基础的薄弱,特别是制造技术落后和资金短缺,决定了高技术企业国际化也必须走国际合作的道路,争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捆绑战略。因此,有实力的高技术企业与国际一流的高技术企业建立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就是极其自然的。

国际合作的范围很广,方式很多,主要取决于双方或多方的具体条件,这里我们就不详细讨论。我们将突出讨论当前世界上高技术企业合作的一个新趋势,一种有效的新的组织结构——在海外设立R&D机构。

海外设立R&D机构对高技术企业国际化来说,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比较容易获得最先进的技术信息。在海外高技术发达地区设立R&D机构,实际上是为高技术企业在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前沿阵地设立了据点。通过直接和间接的合作研究开发,不仅提高R&D活动的品质,特别有利于利用发达国家基础研究的优越条件,在观念和学术上拓宽我们的视野,加快自己开发高技术的速度,而且能够正确判明世界高技术前沿的动向,有利于及时调整自己的R&D活动的方向,也便于购买、引进国外有价值的、适合自己的先进技术。由于处于高技术发展的信息源,因而海外R&D机构可以及时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根据国际市场需求信息研究开发新产品,为高技术企业及时提供有竞争力的原型产品或先进的设计、工艺技术。通过这种方法占领国际市场具有定位准、反应快、周期短、竞争力强等特点,成为日本等国高技术企业国际化成功的秘诀。此外,由于海外R&D机构“战斗在敌人心脏里”,成为国际市场的内幕人,以利于对付未来可能发生的技术摩擦。如果不是置身于国际市场,要在众多的技术中判明哪些值得我们吸收,避免“上当”、“受骗”、“欺诈”等是比较困难的。这中间也包括评价自己的高技术优势是否具有国际水平,海外R&D机构也可以充当公正客观的鉴别者。

其次,比较有利于获得良好的R&D环境。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虽然经过改革开放10多年的努力,面貌也大有改观。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政策还不能够很好地支持高技术企业R&D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此,暂时回避或绕过一些矛盾和困难,在海外环境较好的国家或地区设立R&D机构。将会获得比国内高得多的成果及其效益。这是一种新的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R&D活动模式。90年代以来迅猛出现的这股新潮启示我们:高技术企业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胜,不能靠“最惠国待遇”,不能依赖对方的弱点,而要靠建立自己的优势。

再次,比较方便地获得更多的实用价值的优秀人才。关于这一点,本文将在以下论述中再一并讨论。

高技术企业在海外设立R&D机构是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新举措,它是一种专门从事R&D活动的独立的法人组织,其具体名称可以是实验室、研究所、研究中心、R&D公司等。通常采用如下三种途径设立:一是创立,由高技术企业直接在海外独资或与东道国合资重新创立;二是兼并,由高技术企业通过全资收购或50%以上控股兼并东道国原有的R&D机构;三是改制,由高技术企业对其原系统常住海外的产品维修、测试、售后服务等机构进行投资改制而成。这种国际分工合作的新形式,标志着企业国际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标志着国际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和比较利益驱动已突破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生产而进入国际科技合作,特别是国际市场从产品生命周期的下游逐步向上游动,开始真正涉及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将国际竞争的焦点移向世界范围的R&D资源。这对于中国高技术企业来说,既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又是一次良好的机遇。它不仅加速高技术发展和产品的更新换代的速度,有可能迅速缩小我国高技术企业与世界水平的差距,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一个平等发展的机会。长期受发达国家掠夺原料和劳动力等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开始有条件和机会“掠夺”发达国家的技术资源,用于在合作中竞争,促进经济的腾飞。中国高技术企业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作出积极的反应,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来。

2 资金国际化

高技术企业国际化的技术优势获得,除了依赖R&D活动之外,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大量资金的有力支持,这就使得国际资金的广泛筹集和合理使用,在高技术企业国际化中占有远比一般国内经营特殊重要地位。如何正确制订和实施企业国际化的资金国际化战略,直接关系到高技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成败,因此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所以,接下来我们主要讨论国际资金的筹措,使用以及相关风险的防范等问题,从而更进一步把握高技术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融资与财务战略。

2.1 国际资金融通

高技术企业国际化的一个重大优势在于其资金来源的多样化,这是高技术企业走国际化道路一个重要特征。高技术企业必须洞察资金来源渠道和金融市场的变化,遵循国外融资与国内融资并重,避免风险与降低成本并重的战略原则,制订和实施正确的融资战略,无疑对国际化发展的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9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金融深化的发展,高技术企业融资的可选择形式更趋多样化,其中主要可归为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两大类。前者是企业根据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选择不同的金融机构进行长、中、短期的借款,而形成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它根据债务期限、债权人构成、借贷条件等可分为互相交换(Swep),平行贷款(Paralledloan)和欧洲货币贷款等具体形式;后者主要是发行公司股票等方式筹集资本,主要有可协商证券,可兑换证券、股票和货币记账单位等具体形式。

高技术企业在考虑选择债务融资还是股本融资,主要视融资成本,风险及企业经营结构和控制能力等因素制约。一般说来,固然应扩大和利用股本筹资,如四通等公司在香港股票市场发行股票,但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债务融资,相对比较有利。这不仅可以支付债权人较少的报酬,减少融资赋税,还可以保持经营管理控制权,分散和转移资金风险。但是,高技术企业能否获得较多的,优惠的,及时的债务资金,又取决于企业的融资偿还能力,比较直接的指标就是企业的融资结构即要确定债务与股本的比例。通常情况下,这一比例愈小容易获得新的债务融资。这是因为投资者对其偿还能力比较有信心。所以,高技术企业国际化又必须以自身资产或技术优势的拥有作实力基础。当然,如果在国际资信较好的国内金融机构担保的条件下,也可以获得较多的国际资金融通。

在国际资金融通过程中,选择不同的资金来源也很重要。它一般包括东道国融资、第三国及多国融资、国际资金市场贷款和国际经济组织贷款等。高技术企业在选择国际资金融通对象时,仍须主要依据成本与风险等几方面的比较,择优决策。根据国际上高技术企业国际化的经验教训,中国高技术企业的国际资金融通,应遵循如下几条原则:尽量在东道国融资,尽量扩大融资渠道,积极开拓和利用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经济组织的资金来源渠道。当然,这方面还尚缺乏较多实证材料的支持与验证。

在国际资金融通中,另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是借款的贷币种类。选择和借入不同种类的贷币贷款,对于融资风险和成本以至实际获得的资金价值量以及偿还水平都有不同的影响。高技术企业国际化不仅需要高水平的R&D人才,也需要有高质量的金融知识和高水平的融资能力的人才。

2.2 国际资金营运

这是高技术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最有效地合理经济地利用国际资金,这样实际上既扩大了可借利用的资金来源,又加速了资金周转,从而通过降低交易成本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根据国际投资理论的内部化理论和国际生产理论的内部化优势的基本观点,搞技术企业国际化不仅要求有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企业内部的组织经营管理水平的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和影响企业通过国际化来获得充分利益。因此,国际资金营运管理就是对国际资金来源和流动进行最合理的组织、转移和利用,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转移速度,增加流动资金的收入,同时也尽可能地避免和补偿国际资金的风险。因为在不同的国家,经济体制、经济法规、金融市场的惯例与风俗、税收制度以及经济环境的不同与变化,对于高技术企业国际化来说,既可以获得某种利益,也可能带来损失。例如,当东道国经济不景气时,可能造成通货不兑现,并对外资外移实施管制,从而对股息汇出债务偿还、权利金和劳动费等资金转移的数额和时机实行限制,或课以重税。这不仅给企业加大成本,而且还会造成有钱不能用的窘境。

因此,国际上比较成功的高技术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通过设置金融总库,使之能全面认识各种货币的相对强弱,熟知每种货币的利息情况,以及各个货币市场的操作功能。这样,金融总库就有可能集中现金管理,统一调度使用,减低国际资金的风险和节省利息的支出,并利用国外的有利条件,把现金调集到最安全的地方(如国际金融中心,或避税国家),从而降低多余资金积压的机会成本。当各地分支机构(如海外R&D机构,生产基地或营销公司等)发生资金短缺时,金融总库即可以电汇方式融通资金,或经由某一跨国银行在各国的分行对当地分支机构作及时垫付。金融总库还因其信息灵通、融资能力强,当资金不足时知道何处能借款,当资金过剩时知道何处能放款,最终达到提高资金利用率。此外。还要设立或指定结算中心实施多边净额结算,以避免汇率变动的影响,也减少企业内部交易大幅度增大。

为此,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高技术企业的财务体制取决于企业规律和国际化程度。一般说来,对于规模较小、国际化程度低的高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尽可能采取宽松的咨询和指导方式;对于规模中等、国际化程度一般的企业可采用集中控制的形式;对于规模大、国际化程度高的企业则要实行集中控制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形式。随着计算机系统和远程通讯网络的建立和完善,高技术企业可以借助它们在多种财务管理形式中实现优化选择,有效地实施国际资金营运管理。

总之,资金国际化就是要求高技术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妥善地安排自己的资金来源结构和资金营运制度,实现在国外“利用外资”以及提高这种“利用外资”的质量,为企业国际化奠定良好、雄厚的经济基础。

3 人才国际化

在高技术企业国际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技术国际化的优势和资金国际化的丰裕,最终必须用人才国际化的水平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只有人的水平提高了,技术和资金才能真正为高技术企业所有。如果没有一大批优秀的熟悉国际市场的国际企业家,没有一大批门类齐全、素质较高、数量足够的高技术专家和经营人才,要实现企业国际化、创立与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相匹敌的国际化高技术企业,那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人才的国际化是整个高技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关键问题和有机组成部分。

由于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国际化水平较低,在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上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还缺少一支懂技术、会管理、懂国际经贸知识、了解国外高技术企业行为方式及有关法律、税务、财务、金融等制度能开拓国际市场的队伍。我国许多高技术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除了技术与资金方面的问题之外,具有国际化水平与经验的人才缺乏一个关键制约因素。为了解决人才国际化问题,需要我们特别是在国际范围内选聘以及培训,把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间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上,以适应高技术企业国际化发展,便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我们知道,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作为高技术企业来说,高智能的科技人员、高文化熟练工人和高素质的领导人才,构成了高技术开发的人才群体[(4)]。除了这三种人才之外,还必须具备国际商务金融类人才,即能够从事外经外贸商务活动和国际金融、信货、融资等工作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的特点是:必须掌握国际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行情,通晓企业的国际化理论、进出口业务、国际证券交易业务、国际信贷以及我国高技术产业对外贸易政策等专业知识和业务技巧,善于市场开拓和资金融通,反映敏捷,应变能力强,能够把握市场机会,具有较强的商务和金融实务能力等素质。因此,如何招聘、选择和培养国际化人才并将他们合理组织起来,是高技术企业国际化所必需解决的问题。

3.1 国际人才选聘

人才国际化的核心问题就是把具有高度潜力取得专业和管理成就的人才吸引到高技术企业中来,使他们迅速适应国际化的需要并循序渐进地提供各种措施,保证他们在职务和报酬中得到尽可能满意的上升,从而吸引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努力为企业服务。

拟选聘的人才可以有三种来源,一是本国化,二是当代化,三是全球化。选派合格的国际化人才可通过以下几个渠道。

——高技术人才。敞开大门欢迎科技人员进入,而且创造一切条件“博采众家”,如吸引科学家、工程师进行短期合作或独立研究,特别注意吸引在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企业工作过的科学家、工程师,通过他们了解世界高技术企业的发展水平、经验教训和发展趋势。为此,在国外设立R&D机构,雇佣国外的技术人员和技术骨干,在国际范围内网罗争夺R&D人才资源已成为一项十分明智而意义深远的举措。特别是吸收大量侨居海外的留学滞归人员,为他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报效祖国的机会,以一种新的形式解决我国高级技术人才外流的老大难问题。

——国际商务金融类人才。由于高技术企业国际化的特殊性,如果从原有主要从事国内商务金融方面的员工中,很难组建成一支具有足够国际市场的队伍。比较可行的途径是吸收那些在国外供职的人员,至少在国外度过较长时间的专业人员为宜,具体办法是依靠兼并与收购国外企业中原有的相关人员,或者接受国外大学相关专业的拥有较高的学位的青年学生,前者具有较丰富的国际市场经验,后者受到过良好的相关知识的系统教育。

——复合型人才。为了减少人力成本,人才国际化应尽量选择了解国际惯例要求,熟悉世界市场动向,掌握某一技术专业并有贸易、金融、外语能力,即一专多能的人才,应广为拓揽[(5)]。至于企业领导人才,一般是从这类人才中遴选出来。复合型人才除了素质、知识健康等条件之外,比较注重谈判能力与合作能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上搏击,需要外交家那样的谈判技巧、处事能力和决断勇气,并坚持将任务目标最终实现。

3.2 国际人才使用

作为高技术企业国际化的基础,国际人才的选聘、使用与培育既会受到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也会受到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必须突破守旧势力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才能实现“有限重点”的选择与培育。为此,应当采取一些特殊的政策措施给予必要的支持,以期在良好的支撑环境中逐步建立起一支符合国际化要求的人才队伍。

——建立合理匹配的人才群体。在人才使用过程中,要不断完善企业自向的人才群体,注意他们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为“有限重点”的突破做好人才准备。

为此,人才培训与人才开发就是国际人才使用的必要前提,其目的在于灌输共同的价值体系和应付国际市场的变化。对于所有新进入人员都要进行关于企业情况和工作性质的教育,当老人员接受新职务时,也得接受再教育,目的是使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受不同教育的人接受公司约束、行为方式和企业文化。这项工作不仅能增进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提高效率,而且能够减少隔阂误解,增强协作、团结的凝聚力。此外,还让他们熟悉具体工作。熟悉信息沟通途径,熟悉企业海外机构及其R&D、市场营销计划、策略、竞争情况、商业、金融、法律环境等。合理匹配的人才群体,就是要人尽其才,人成其才,通力合作,优势互补。

——鼓励全体员工脱颖而出。鼓励企业员工在国际化过程中脱颖而出,应当建立良好的企业制度与激励机制。一是完善“群雄纷争”的竞争机制。应当打破“论资排辈”、“吃大锅饭”那种培养庸人的升迁机制,代之以个体间相互竞争、整体上和谐协同的运行机制。通过合理公平竞争,人才群体的协作从无序走向有序。从幼稚日趋成熟。二是建立“以成效论英雄”的制度安排。高技术企业对人才的评定(包括报酬、职位等),只能以其取得的成绩的大小及效益为唯一尺度。在公平竞争中,涌现出的优胜者是企业的骄子,他们对企业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们在竞争中之所以获胜,是因为他们付出了超常的代价,也会鼓励更多的人去奋发。所以,应给予他们必要的补偿,如加薪、升职、休假。这种制度安排坚持反对那种暗中乘人不备的厮拼,那种对强者的嫉妒,对弱者的奚落,对新生事物的求全责备和对他人的无止尽地挑剔,从而引导企业员工多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上下功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9470019)。

收修改稿日期1996-09-08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TECH ENTERPRISE

Ye Ming

(S &T Economics Institute,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96)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mbines essencial thinking absorbed from the research on intenrational economics in recent decades and link with successful or unsuccessful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at home and abroad.Becide,it makes futher discussion on several keylinks,such as technology,capital and talent,and presents some universal but deep ideas.All these efforts aim at giving certain contribu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high-tech enterprises

key words high technology,enterprise,internationalization

标签:;  ;  ;  ;  ;  ;  

高科技企业国际化的科学与科学管理[*]_国际市场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