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需求的培育方向: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从“现实环境”和“实际贡献”的角度分析_国际市场论文

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需求的培育方向:国际市场抑或国内市场——基于“现实环境”与“实际贡献”双视角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性论文,国际市场论文,市场需求论文,国内市场论文,视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回日期:2015-04-01

      中图分类号:F40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15)05-0129-10

      一、问题提出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建设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和发展是由技术供给和市场需求双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市场需求对于技术创新有着预示和指引作用,在新兴产业的培育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国内外大量理论和实践都表明,需求动因不仅是诱导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内在原因,而且是决定一国(地区)产业升级动力的关键内生要素[1-3]。市场需求包括“内需(国内市场)”和“外需(国际市场)”两个方面,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新兴产业需要融入全球价值链、积极培育“国际市场”并参与全球竞争,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我国的一些新兴产业(如光伏产业)也是通过国际市场的“外需拉动”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产能及规模的快速扩张的。然而2011年欧美实施“双反”以来,我国光伏产业瞬间进入“寒冬”,90%以上的光伏企业都陷入了危机。鉴于新兴产业(如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深刻教训,学界和业界提出要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需求培育的重点转向国内市场,通过“内需拉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稳健发展。然而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孰轻孰重,由“外需拉动”转为“内需拉动”是否可以成为有效规避国际市场风险一剂良方?国际市场对于新兴产业的市场贡献率能否在一定时期内由国内市场贡献率来填补?亟待理论界给出可靠的事实依据。

      理论界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培育的研究并不多见,已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技术创新”[4-5]“产业规划”[6-7]、“选择评价”[8]等问题,鲜有学者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需(国内市场)与外需(国际市场)的关系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已有“本地市场效应”研究也基本上是建立在对传统产业分析的基础上,如克鲁格曼的研究发现“对某种产品拥有更多消费者的国家将是此种产业的贸易剩余者”[9]。Davis和Weinstein指出,本土的超常需求会引起大规模生产和高效率[10]。冯伟研究发现,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本土市场规模对于产业创新存在显著的拉动作用[11]。邱斌认为,必须依赖本土市场和自主性的技术创新以改善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12]。然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完全等同于传统产业,“本地市场效应”是否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样存在?现有的研究并没有给出很好的回答。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拟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现实环境”的异质性以及国内外需求市场“实际贡献”双维视角同时切入,在构建国内外市场需求分析评价框架的基础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现实环境”和“实际贡献”进行分析评价,从市场需求培育的角度来考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并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方法考察它们之间的动态冲击反应,以准确刻画国内外市场需求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动态作用原理,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需求培育的方向与路径提供决策参考。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外需求的分析框架

      (一)已有分析方法及适用性

      研究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孰轻孰重,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理的分析评价框架。理论界关于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分析主要有“竞争优势理论”、“本土市场效应理论”和“价值链理论”等理论方法。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将需求情况列为本国国际竞争优势的四种决定性因素之一。该理论认为需求情况是通过两条途径来影响国家竞争优势的,一是各国需求状况的时间差,二是各国需求结构的规模差。如果一国的需求规模大,就会给该商品的生产带来规模经济的好处,使商品生产成本降低,竞争力提高。“本土市场效应”(Home Market Effect)最早由克鲁格曼提出,该理论认为,在一个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的世界中,那些拥有相对较大国内市场需求的国家会产生大规模生产和高效率,本地市场效应更能决定一国区域间的生产结构和产业布局[9],“本土市场效应”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需求与产业发展关系的研究。“价值链理论”(Value Chain Theory)由波特首次提出,该理论认为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能真正创造价值。近些年,很多学者以“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国内外需求的作用。需求因素与全球价值链的内在互动关系被认为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格局下长足发展的关键点[13],企业选择全球价值链还是国内价值链非常重要[14]。也有学者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出口导向”阻碍我国攀升全球价值链的内在原因[15]。

      “竞争优势理论”、“本土市场效应理论”和“价值链理论”作为产业分析的一般方法,对于我们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外需求分析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些理论分析法主要是建立在对传统产业的分析基础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不同于传统产业的诸多新特征,已有的这些分析方法不应该简单移植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析中。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基于我国国情所提出的独特性概念,具有鲜明的“中国”情境性,作为崛起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着更多来自于工业发达国家的挑战,同时“大国大市场”也决定了我国新兴产业的市场结构将表现出更多的异质性,已有的分析评价方法并没有很好地考虑中国情境的特殊性。

      (二)“双视角”分析评价框架的构思

      鉴于现有分析评价方法的一些缺憾,本研究试图结合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实国情,构建体现中国情境特征的分析评价框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培育,首先需要分析市场培育的现实环境,外部环境是确定市场培育方向和路径的客观约束条件。Vaaler在研究动态竞争的新兴市场时发现,市场波动对于新兴市场的影响很大,新兴市场国家放松市场管制的行为具有风险[16]。胡显军在研究政府作用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时也曾强调,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对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重视并建立完善的市场环境监管机制[17]。同时,我们还需要对国内外两种市场需求的实际贡献进行科学的判断,这是确定市场培育方向和重点的主要决策依据。探寻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培育的可行路径与方向,必须统筹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外需求的“现实环境”与“实际贡献”两方面的因素。为此,本研究拟从“现实环境”和“实际贡献”双视角同时切入,以准确研判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培育的方向与路径,如图1。

      

      图1 “现实环境”与“实际贡献”双视角分析框架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外需求的“双视角”分析

      (一)“现实环境”视角分析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环境不同于工业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从国际环境来看,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出于政治、经济等多种目的“产业阻击”[18],“外需(国际市场)”步履维艰;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国内市场资源,“大国大市场”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然而目前国内市场内需严重不足[19]。如图2。

      

      图2 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外需求“现实环境”分析

      (1)国际市场:面临“两种阻击”,缺乏市场主动权并且跌宕起伏

      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结构封锁效应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产业阻击”的现象十分明显。发达国家实施产业结构封锁的终极目标是维持自身在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长期占位,同时将发展中国家持续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以美国为例,过去比较多的是针对我国纺织、钢铁、轮胎等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传统制造业实施贸易制裁,近年来则更多的针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初具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发起贸易制裁,三一重工、华为和尚德等新兴产业的领头企业纷纷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贸易制裁的首选目标。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出于政治遏制的目的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产业阻击”的现象十分明显。中国政治和经济地位的日益提高,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通常会借贸易“制裁”手段实现其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实施政治遏制的真实目的,我国光伏产业先后遭遇到的来自美国、欧盟的“双反”制裁,绝不仅仅是一场单纯的贸易争端,同时也是这些发达国家出于政治、经济等多种目的的一场“产业阻击”。

      以光伏产业为例,2011年以来,美国、欧盟先后针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了“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并实施了相关贸易制裁,我国光伏产业海外市场需求急剧下滑,光伏企业一夜之间深陷泥潭,全行业陷入集体亏损。

      (2)国内市场:存在“两个背离”,市场滞后并且内需严重不足

      一方面,市场培育背离了新兴产业发展规律。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这一轮新兴产业培育热潮中,各国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从需求端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然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片面注重产业规模扩张,市场培育严重滞后。以光伏产业为例,2012年我国多晶硅、硅片和电池组件的产量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30%、77.8%和61.8%,是位居全球首位的光伏制造大国,然而我国光伏应用市场仅占全球的14.5%,比第一位的德国落后整整10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市场培育背离了我国的现实国情。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本土市场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消费者的需求趋于高端化和优质化,“大国大市场”的本土优势可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提供广阔的平台。然而,我国新兴产业国内市场培育严重滞后,过度依赖国际市场。

      以光伏产业为例。该产业90%以上的产品都销往国外,我国光伏产业产品(太阳能电池及相关半成品)近年来国内外市场销售额的变化情况如图3。过度依赖国际市场背离了我国“大国大市场”的现实国情,同时大大增加了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二)“实际贡献”视角的分析

      光伏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其发展模式具有明显的中国烙印[20],学界以光伏产业为例从多个角度研究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问题[20-22]。分析光伏产业国内外需求的实际贡献,对于指导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培育有着典型意义。

      1.研究样本及基础数据

      (1)研究样本

      太阳能电池是光伏产业的主要产品,本研究选取太阳能电池产品的相关基础数据开展实证检验。研究样本选取主营业务为光伏或周边产品的境内外上市公司,共22家。样本构成情况如表1。

      

      图3 我国光伏产业国内外市场变化情况(2007-2013)

      

      (2)数据来源

      根据RESSET金融数据库、《中国光伏产业年度报告(2012-2013)》、《太阳能电池行业分析报告(2011)》、《太阳能电池出口统计报告(2009-2010)》、EPIA、OFweek和各上市公司官方网站整理获得基础数据,如表2所示。

      

      2.测量指标与计量方法

      (1)测量指标

      

      为考察国内外市场需求对光伏产业增长的贡献,引入经济效益的分析指标“贡献率”,并根据研究目的,将其细分为“内需(国内市场)贡献率”(IDCR)和“外需(国际市场)贡献率”(EDCR)两个指标:

      

      ②产业发展绩效。净资产收益率(ROE)是财务分析比率指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指标,在预测未来盈利能力更有效,通常被用于公司经营业绩的评价,本研究选取ROE作为发展绩效的度量指标。

      (2)数据分析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和脉冲响应函数方法,格兰杰因果检验法主要用于考察光伏产业绩效与国内外市场需求贡献之间的静态关系,脉冲响应函数方法是刻画光伏产业国内外市场需求贡献率与光伏产业发展绩效的相互动态作用,以及考察不同的市场需求与行业利润在时序维度的双向动态作用特征。分析步骤如下。

      ①时间序列变量的平稳性检验。考虑到格兰杰因果检验要求所使用的时间序列变量是平稳的。因此我们首先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所采用的方法是ADF检验。

      ②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根据(1)的检验结果,若变量平稳,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③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格兰杰检验得到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只能说明它们之间是否可以相互影响,并不能说明变量在遭受特定冲击后的动态行为,为此我们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来描述这种动态行行为。

      3.数据处理与分析

      将IDCR、EDCR、ROE的时间序列分别表示为

,应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对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AIC准则确定滞后阶数为3。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3,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序列

均服从于I(0),时间序列是平稳的,能够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建立VAR模型对其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1)国内外需求贡献的静态评价

      格兰杰因果检验是研究两个变量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常用方法,若变量A的前期信息对变量B的变化有贡献,则称A在格兰杰意义下对B有因果关系。本文应用格兰杰检验法探索国内外需求贡献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光伏产业绩效与国内外市场需求贡献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辨识是需求贡献率影响了产业绩效还是产业自身的潜在价值影响了需求贡献率,抑或两者为协同共生关系。

      格兰杰因果检验的任何一种检验结果都和滞后阶数的选取有关,很多学者在做格兰杰检验滞后阶数时常常以AIC信息准则和SC准则为标准。在本研究中,为了确保模型的自由度,也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各滞后阶数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我们分别选择滞后期1至4个季度(即滞后阶数p=1,2,3,4),进行了格兰杰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

      

      ①光伏产业国内市场的需求是影响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光伏产业良好的绩效及产业前景对于国内市场需求的开发也有明显的作用。表4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滞后2期、3期和滞后4期的内需贡献是光伏产业发展绩效的格兰杰原因,同时,滞后2期和滞后4期的光伏产业发展绩效也是内需贡献的格兰杰原因。表明光伏产业内需贡献率与净资产收益率互动影响,光伏行业绩效的好坏及产业发展前景的变化与国内市场需求的开发息息相关。尽管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国内市场需求所占比例并不高,但内需贡献率对于光伏产业绩效及投资价值的影响是显著的,光伏产业的发展需要高度重视国内市场(内需)的开发。

      ②光伏产业国际市场的需求与光伏产业的发展不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在置信度达到15%时,光伏产业国际市场的需求是光伏产业发展的短期性(约1期)影响因素,但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持久性的作用,这种作用具有正效应还是负效应?格兰杰因果检验并不能给出答案。表4显示,即使将置信水平放宽到15%,光伏产业发展绩效仍然不是外需贡献的格兰杰原因。光伏产业产品出口份额的变化,在短期内有可能会影响光伏行业的绩效,但国际市场需求份额的高比例对光伏产业的绩效及发展前景能否产生长久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正作用抑或是副作用,还需通过动态评价进行验证。

      (2)国内外需求贡献的动态评价

      进一步考察国内外需求波动与光伏产业发展绩效波动之间的关系,在ADF检验和格兰杰检验的基础上建立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序列

之间的相互影响。光伏产业需求贡献率的一个标准差变动对光伏产业发展绩效的脉冲响应如图4。

      

      图4 光伏产业对需求冲击的脉冲响应

      ①光伏产业国内市场(内需)波动对于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存在滞后期,初期并不明显,但经过5个季度后正向效果开始变得明显。图4(a)显示,当产生一个国际市场(外需)正冲击后,光伏产业资产收益率从第5期开始出现显著的正效应,光伏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出现涨幅,从第5期到第9期,影响能力窄幅浮动,在第10期达到峰值后逐渐回落。显然,光伏产业国内市场(内需)波动对于光伏产业绩效的拉动作用存在滞后期,一般需要经过5~6季度后才会显现出来。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多数企业“急功近利”的现象比较明显,光伏产业国内市场(内需)的拉动作用客观上存在一个较长时间的滞后期,这可能是目前光伏产业国内市场培育没有被高度重视的原因之一。

      ②光伏产业国际市场(外需)波动对于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敏感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图4(b)显示,当产生一个国际市场(外需)正冲击后,光伏产业资产收益率在第1期就会迅速形成正向波动,并持续产生影响(略有减弱)直至第5期,然后进入小幅度波动阶段。反言之,当产生一个国际市场(外需)负冲击后,光伏产业资产收益率在第1期同样会迅速形成负向波动并且持续时间较长。由此观之,国际市场(外需)对于我国光伏产业正向和反向作用都十分明显,具有较高的不可控性,影响敏感并且持续时间长。2011年欧美实施“双反”以来,我国光伏产业瞬间进入“寒冬”,充分显示了我国光伏产业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高风险性”。

      ③国内市场对新兴产业的市场贡献峰值大于国际市场。光伏产业国内市场(内需)的拉动效应尽管初期不明显,但从长期来看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并且市场贡献峰值高于国际市场约15个百分点。图4(a)显示,光伏产业国内市场(内需)的拉动效应从第5期开始显示,随后其作用效果持续不断叠加并在第10期达到峰值。尽管内需对光伏产业的拉动效果并不平稳,但从长期来看,国内市场(内需)对于产业的拉动作用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若能够通过科学的手段使内需的作用效果叠加,使其对于产业的拉动作用保持在峰值附近,那么国内市场(内需)对于光伏产业发展将起到大幅度的拉动作用,特别是就现阶段而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时期,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形成,国际市场面临“两种阻击”,缺乏市场主动权并且跌宕起伏,积极培育国内市场,由“外需拉动”转变为“内需拉动”是现阶段务实性选择。

      四、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主要结论

      (1)市场需求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不同于工业发达国家的独特性环境,目前在国内外需求市场上面临着“两种阻击”和“两个背离”,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外需拉动”方式脱离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国情,并非现阶段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培育的可行路径。

      (2)现有国内外市场需求分析的一些理论方法主要是建立在对传统产业的分析基础上,并且没有很好地考虑中国情境的特殊性。探寻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培育的可行路径与方向,必须统筹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外需求的“现实环境”与“实际贡献”两方面因素,从“情境约束”和“市场绩效”双视角开展分析评价,为准确研判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培育的方向与路径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分析框架。

      (3)国内市场(内需)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拉动作用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国际市场(外需)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拉动作用且作用效果迅速敏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多数企业“急功近利”的现象比较明显,这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市场培育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并且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深刻原因之一。

      (4)国内市场(内需)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期拉动作用不明显,但其长期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并且市场贡献峰值大于国际市场,国际市场(外需)具有较高的不可控性和风险性,影响敏感并且持续时间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尚处于培育时期,积极培育国内市场,由“外需拉动”转变为“内需拉动”十分必要并且可行。

      (二)政策启示

      1.市场培育总体方向与路径

      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技术成熟度、市场环境以及产业竞争力都不完全一样,市场培育和发展的战略重点也应该相应调整。基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外两种市场需求的实际贡献以及我国所面临的现实环境,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培育的总体方向与路径是:实施国内外需求市场分步开发战略,现阶段(培育期和成长期)以国内市场为重点,同时依托国内市场有序开发国际需求市场,中远期(成熟期)谋求国内外市场的共同发展,并最终实现以国内市场为支撑、国际市场为主战场的市场发展目标,如表5所示。

      

      2.现阶段市场培育战略重点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处于培育与发展期,现阶段市场培育的战略重点是:积极培育“国内市场”,通过内需拉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并将“国内市场”作为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的基础和保障。

      (1)立足国内市场的内需驱动战略是现阶段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需求培育的主要方向。本国领先市场的需求创造是开拓国际市场的基础,本土需求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首先需要精心培育国内市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完全形成,如果没有充足的国内市场作为坚强的后援阵地,一旦国际市场“失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岌岌可危,光伏产业目前遭遇的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虽然一直以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市场需求所占比例并不高,实证结果表明内需贡献率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绩效。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新兴产业的国内需求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和潜在的网络效应[21],一旦采取合适的商业模式,将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规模巨大并且利润可观的新兴市场。

      (2)依托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是现阶段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国际化的基本方式。世界新兴产业呈现出在产业链高端共同投资、密切合作等新的特点和趋势,开拓国际市场并融入全球产业链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证结果也表明外需贡献率的波动对于产业绩效的正向拉动作用周期确实更为长久。但是新兴产业的国际化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基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处于培育发展期,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还有待时日,盲目依靠产能扩张和以价取胜的贸易模式不仅有碍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而且恶化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生态环境,在光伏产业遭遇欧盟“双反”并经历国际市场“滑铁卢”之后,我们需要倍加清醒地认识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化首先必须夯实国内需求市场的基础。

      (3)打开需求增长的大门,实现国内外市场分步推进,这是现阶段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培育的务实之举。“国内”和“国际”市场对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犹如“船桨”“船帆”与“帆船”的关系,通过二者的协同发展将产生比两类市场单独发展更多的溢出红利,实证结果也表明内需要与外需存在良性互动并且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绩效有着正向拉动作用。然而现阶段实现“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同步发展是不实现的,分步推进是基于现阶段所面临的独特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同时也是基于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现实水平的务实性选择。

      ①根据《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和海关总署进出口产品记录,我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多为原材料,出口和内需产品多为半成品和产成品,因此,指标中的“产品”既包括产成品,也包括与产成品相关的原材料和半成品。

标签:;  ;  ;  ;  ;  ;  ;  ;  ;  ;  ;  

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需求的培育方向: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从“现实环境”和“实际贡献”的角度分析_国际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