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价值探究论文_陈艳辉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价值探究论文_陈艳辉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柏各庄镇中心卫生院063500

摘 要:目的分析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有效方法,并探讨最佳措施。方法选取 2106 年 11 月至2017年 8 月收治的 40 例小儿疝气患者展开研究,采用抽签分组法将 40 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20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观察组才用微创手术。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率上比较,观察组均占据明显的优势(P< 0.05)。结论微创手术在小儿疝气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小儿疝气;微创手术;传统手术; 麻醉方法

从临床实践来看,小儿疝气是相对较为常见的一类小儿普外科疾病,临床上也将其称之为腹股沟疝气或脱肠,权威统计数据资料显示,小儿疝气的发生率约在1%-4%之间 [1],且男

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就目前的医疗卫生水平来看,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不同的手术方法的疗效也有一定的差异。本次研究将以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

患儿进行分组研究,重点探讨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并对麻醉方法进行简单概述,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小儿疝气患者展开研究,在征得患儿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4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n=20),其中男性16例、

女性 4 例,患儿年龄 7 个月 -9 岁,平均年龄(4.1±1.5)岁,单侧疝气13例、双侧疝气7例;对照组(n=20),其中男性17例、女性3例,患儿年龄8个月-10岁,平均年龄(4.2±1.8)岁,单侧疝气16例、双侧疝气4例。资料统计提示,观察组/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疝气类型三项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进行分组研究的要求。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将患者全身麻醉后,置于常规仰卧位,并于腹部皮纹下横切口,切口长度要求不低于2.4cm,然后借助切口将患者的皮下组织予以剥离,在精索显露后再将疝囊切开,于疝囊颈部实施高位结扎;完成上述操作过后予以电凝止血,复位精索及睾丸,最后缝合切口。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首先对手术部位实施消毒处理,全身麻醉完成后,将其体位调整至俯卧位,于腹部皮横纹下横切口,切口长度控制在0.5-2.0cm,剥离皮下组织并显露精索后,借助纵向切除手法对疝囊进行分离,将疝囊颈部扎起实施电凝止血,在复位精索和睾丸后将切口缝合。手术完成后两组患儿均常规实施预防感染的药物[2]。

1.3 评价指标。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另对比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取t 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x2来检验,采取Q检验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 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差别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资料统计提示,观察组(n=20)手术时间(13 . 0±1. 9)mi n,对照组(n =20)手术时间(18.9±3.2)min,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意义(t =7.0899,P =0.0000)。观察组(n=20)术中失血量(1.4±0.3)ml,对照组(n =20)术中失血量为(3.0±0.5)ml,观察组术中失血量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意义(t =12.2714, P =0.0000)。观察组(n =20)住院时间(1 . 2±0 . 3)d,对照组(n =20)住院时间(4.9±1.1)d,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意义(t =14.5126, P =0.0000)。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率比较。观察组(n=20)共出现阴囊肿胀1例、继发性鞘膜积液1例,并发症率10.00%;对照组(n =20)共出现阴囊肿胀3例、继发性鞘膜积液2例、疝复发1例,并发症率3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意义(x2=12.5000,P =0.0004)。

3 讨论

小儿疝气是临床上相对较为常见的一类小儿疾病,疝气的发生率一般在1%-4%左右,且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小儿疝气手术的成功率大幅度提升,但由

于患者的年龄过小、免疫力较差,因而手术难度依旧相对较大;传统手术多是分离疝囊到颈部,进行高位结扎手术,虽然效果较好,但失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率相对较高,对于患儿的健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3]。微创手术,则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手术的不足,在操作时间、创口恢复以及控制并发症上具有显著的提升,从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比较来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提示了微创手术的临床价值。另一方面,麻醉方法的选择对于治疗效果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所使用的麻醉药物为七氟烷,从已有的文献资料总结来看,七氟烷、丙泊酚、氯胺酮

三类药物在适应症、不良反应及药代动力学上较之同类型其他药物均有明显的优势;而丙泊酚在使用后患儿有一定可能性会出现静脉炎、短暂性呼吸暂停等不良反应,氯胺酮则有可能在循环后进入脑组织,对患儿的智力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4-5]。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整体效果优于传统手术,七氟烷作为麻醉药物,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均比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借鉴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洁云,谈宇政,李敏梅.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疝气修补手术的临床分析 [J].北方药学,2016,(10):193-194.

[2] 马华.分析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J].中

国农村卫生,2016,(10):5-6.

[3] 吴坤.小儿疝气采用小斜切口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

与实践,2015,(22):3099-3100.

[4] 路平.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在小儿疝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吉

林医学,2015,(16):3539-3540.

[5] 李晓斌.两种不同静脉麻醉方法用于小儿疝气的临床比较[J].中

国医药指南,2012,(26):468-469.

论文作者:陈艳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价值探究论文_陈艳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