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中县方言研究论文

绥中县方言研究论文

绥中县方言研究

蔡宏炜 郑州大学文学院

摘要: 绥中方言隶属东北方言区,辽西方言片,其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均与普通话存在较大差异。本篇文章笔者从以上三个方面举例论证分析其中差异,详细论述了绥中方言的特点。

关键词: 绥中方言;语音;词汇;语法

一、绥中县概况

据《绥中县志》记载“绥中县位于辽宁省锦西西部,地当辽西走廊西端,是关内外交通的咽喉,被称作‘关外第一县’。东隔六股河与兴城县为邻,西与河北省的抚宁县、青龙县毗邻,南邻渤海湾,北靠建昌县。地处东经 119·34至 120·31, 北 纬 39·59至 40·37。 总 面 积2747.2平方公里。”

绥中县历史悠久,据《辽东志》记载以及出土文物的考证,早在新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特别是明末清初大范围开发,一片沃土养育着数十万人口。绥中可谓文化底蕴深厚,古老的明长城在绥中县内绵延数十里,与山海关长城一脉相连,更有孟姜女坟遗址,古老传说中所提及孟姜女跳海所化成的坟墓就在绥中县万家镇渤海湾海域。更值得一提的是绥中县由汉、满、蒙、朝鲜、彝、壮、锡伯、维吾尔九个民族组成,可谓人杰地灵,富庶宝地。

二、绥中县方言研究现状

东北官话是官话方言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绥中方言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在整个东北官话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专门以绥中地方方言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少之又少,多数是针对东北方言、辽宁方言、辽西方言的研究。如刘晓梅的《期待绚烂绽放:百年东北官话研究述评》(2008)提出东北方言研究应该分区分片进行。欧阳国亮的《辽宁方言六十年研究概述》(2010),该文从语音、词汇、语法等三个方面对辽宁方言近六十年的研究状况做了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梳理。陈晓娇、朱红的《辽西方言语音研究综述》(2013)对辽西方言的语音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诸如此类的论文有很多,但是对绥中小地区方言进行研究的只有王龙的硕士论文《绥中方言语音研究》(2015)。

三、笔者对于绥中县方言的一些考察心得

(一)语音方面

绥中方言在语音方面有不同于辽宁方言主流的诸多特点,本小节拟从语音的三个方面,即声母、韵母、声调三个层次对绥中方言进行研究。

A、声母

在绥中方言中,以元音[A]、[o]、[ɤ]开头的零声母音节多不单独以零声母存在,而是与辅音[n]相拼连读,例如“哀”读作[nai]而不读作[ai],“安”读作[nan]而不读作[an],“饿”读作[ne]而不读作[e]。

第一,农村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集体资产流失情况的出现。在长久的发展历史当中,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主体缺失情况严重,集体资源、集体资产、发展规划、日常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随着农村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集体组织的资产得到全面核算,完善的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机制使集体资产流失的局面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绥中方言中还存在着另一个较为鲜明的特点,即z、c、s组与j、q、x组组内各字发音相混淆。例如,在z、c、s组中“赐”读作[si]而不读作[ʦhi]。而在j、q、x组中此类现象则表现得更为明显,如“膝”读作[ʨhi]而不读作 [ɕi],“浸”读作 [ʨhin]而不读作 [ʨin]。与此极为相似的还有一组发音,将x与s想混淆,例如“粟”、“俗”、“宿”均读[ɕy]而不读作[su]。

绥中方言中,日母字兼有来母字和零声母字的读法。大多数的日母字都读成零声母,比如“人”读为[iən]而不是 [ʐən];“润”读为 [iun]而不是 [ʐun];也有个别日母字读[l]母的,比如“乳”读为[lu]而不是[ʐu]。

我们知道普通话声母z、c、s不能和i、ü或以i、ü开头的韵母相拼。普通话的i、ü或以i、ü开头的韵母在塞擦音、擦音中只跟j、q、x相拼,但是在绥中地方方言中不区分尖团音,经常出现尖团音相混淆的情况。例如在绥中话中“俊”、“骏”、“竣”、“峻”等字均读[ʦyn]而不读 [ʨyn]。

在绥中方言之中有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混读的现象。比如 [t]与 [th]组的“蝶”读作 [thiɛ]而不读作 [tiɛ],“朵”读作[thuə]而不读作 [tuə]。在[p]与[ph]组的“捕”读作[phu]不读作[pu],“攀”读作[pan]而不读作[phan]。

B、韵母

从上述两例可以看出,很多时候绥中方言中的“从”承担“在”的含义。实际上,普通话中“从”含有动态的意味,而“在”则是静态的,二者在应用是存在着一定差异,需要我们注意。

在绥中地方方言韵母中还存在着一个更为鲜明的特点,那便是a、e地位高于o,这一特点的具体表现便是在许多绥中方言中以o或以o作为韵腹的韵母中,o多被a、e所取代。例如“农”、“浓”、“侬”、“脓”、“弄”等字在绥中方言中读作 [nəŋ]而不读作 [nuŋ],“诺”、“懦”等字读作[nɛ]而不读作[nuo],“若”、“弱”等字读作[ʐau]而不读作 [ʐuo],诸如此类。

与上一特点相似,绥中方言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主要元音a、e混读的现象。例如“岳”、“跃”、音“乐”等字读作[iau]而不读作[yɛ],“略”、“掠”等字读作[liau]而不读作 [lyɛ],“则”、“泽”、“择”、“责”读作 [ʦai]而不读作 [ʦɛ]。

C、声调

顾客忠诚度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从行为的角度进行阐释,Jacoby(1978)等认为,高频度的购买即是顾客忠诚[3]。第二类定义从认知的角度出发,Srivastava和 Kaul(2016)指出,只有当重复购买行为伴随着较高的态度取向时才产生真正的顾客忠诚度[4]。第三类定义将行为和态度相结合,学者Oliver(2010)给顾客忠诚度下定义为 “顾客对偏爱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持有深深的承诺,并在未来持续光顾和回购,而不管环境和市场营销手段的影响”[5]。

MDT模式带来的医疗技术的提高毋庸置疑。此外,中山医院门诊部主任崔彩梅还专门统计过,最近三年中,中山医院所有MDT门诊的投诉率是零。

绥中方言中还存在许多阳平和上声相混淆的情况,例 如“植 ”、“而 ”、“国 ”、“福 ”、“革 ”、“防 ”、“阁 ”、“媳”等字在普通话中读作阳平,在绥中方言中均读作上声。

采用淀粉作为赤铁矿抑制剂,固定矿浆pH值为11.5±0.2,CaCl2用量为100 mg/L,捕收剂油酸钠和CM-5用量为100 mg/L,图4为不同淀粉用量条件下两种捕收剂对三种矿物的浮选结果。

在绥中方言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阴平阳平混读的现象,例如“垂”、“及”、“级”、“潜”、“囚”、“扔”、“颓”等字在普通话读作阳平,而在绥中方言中读作阴平。

在绥中地区方言中,阴平和上声也会互相混读,例如“侵”、“忽”、“息”、“熄”等字在普通话中读阴平,但在绥中方言中均读作上声。

(二)词汇方面

词汇也是方言的另一个重要色彩,在绥中方言中存在着许多普通话中没有的词汇,地域特点鲜明,分类概括其特征如下:

A、在绥中方言中存在着大量以“子”作为词缀的现象。举例如下

绥中方言词 普通话含义 例句

老鼻子 很多 今年他家粮食打老鼻子了。

二五眼子 一知半解的人 他根本都不懂,也就是个二五眼子。

3)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了补充。教师在选取任务内容时会适量增加一些与音乐治疗专业相关的英文原版材料,并设计成有趣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增加了专业知识的摄入,这一点也得到了专业老师的肯定。

本文在钱纳里和库兹涅茨的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青岛市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设。

在绥中方言中存在许多上声去声相混的现象,例如“霍”、“室”、头“发”、“稻”在普通话读去声,但在绥中方言中均读作上声。

评审意见:评审后根据报告书的等级。对不合格和合格可直接形成专家组意见。对合格待定的,各专家应形成书面的意见,方便不同意见的表达,防止出现只有专家组整体的意见,而忽视其他意见的表达。

背巾子 背心 昨天妈妈给弟弟买个新背巾子。

换岗子 快速逃跑 见风不对头,我赶紧换岗子了。

我的儿子是在春天出生的。儿子的名字一直没有起。那天我在网上找到一个起名的网站,上面有名字测试。万姐一直抱着孩子站在旁边,等我找完了才说:“能不能给我女儿也算算。她叫任洁。”

可见,在绥中方言中存在着许多以“子”作为后缀的词,这样的词在口语中出现,在语言交流时朗朗上口,当然,此类词口语意味过于明显,无法作为书面语出现。

B、在绥中方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儿化现象,这一特点与辽宁方言的整体趋势是相符合的,例如

绥中方言词 普通话含义 例句

歇崩儿 短时间的休息 歇崩儿的时候还打扑克。

划魂儿 猜疑不定 他两面派,这事让我总划魂儿。

当腰儿 中间 这么好的木头你从当腰儿锯掉?

块堆儿 一起 我和他一块堆儿学习过。

例1:小张从宿舍呢。

骂三七儿 指桑骂槐 我二嫂这个人总骂三七儿。

“儿化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普通话中的儿化多是起到区别词意词性的作用,含有怜惜、可爱之意”,但是在绥中方言中多是一种口头的习惯用法,所以在研究绥中方言时,应把方言中的儿化现象同普通的儿化区别开来对待。

C、在绥中方言各词中,口语色彩极其鲜明,例如

绥中方言词 普通话含义 例句

脖溜子 耳光 看他这气人样,真想跟他一大脖溜子。

老鼻子 上文有所提 上文有所提

连人儿 招人喜欢 这孩子看着真连人儿。孬糟 发愁 这点小事孬糟啥。

由以上例子可见,绥中方言中很多词汇都只能出现在口语中,很多方言词读起来朗朗上口,且语体色彩鲜明,简单易懂。

房泽果(1964-),男,汉族 ,山东淄博人,本科,中共中央党校,高级会计师主任,研究方向:医院财务管理。

D、在绥中方言词汇中,感情色彩极为鲜明,很多词语一看便知其内含的褒贬含义。例如

绥中方言词 普通话含义 例句

随着交互式网络技术的发展,用文字和图片记录旅游经历并上传网络,已然成为游客的行为习惯。这些网络数字信息真实地反映出游客的旅游路径及目的地选择行为,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可靠数据来源,我们把人在网络空间中留下的真实反映实际的网络记录称为数字足迹,可利用游客在网络中的“数字足迹”研究游客在特定地理空间中的流动行为特征。

巴巴(含贬义) 说话 大家都不爱听,他还一直在那巴巴。

叭儿叭儿的(含贬义) 能言善辩 他整天叭儿叭儿的,很烦人。

扯咕(含贬义) 议论,联系 别在这扯咕没用的。

二皮脸(含贬义) 脸皮厚 别搭理他,他就是个二皮脸。

眼亮(含褒义) 形容屋子宽敞明亮 你看你家屋子多眼亮。

飒落(含褒义) 干净利索 他媳妇挺飒落的。

6. 论文标题:电热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准东煤中15种元素;文献来源:冶金分析,2017,37(6):26-32;作者:张更宇,施云芬,董湘军,魏群,曲涤非;机构:吉林市环境监测站,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污水处理厂。

感情色彩丰富可以说是绥中方言中的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绥中方言隶属东北方言区,与大多数的东北方言一样,绥中方言词汇自然也是贬义词较多,很多方言词汇加之方言语调,读起来诙谐幽默。

(三)语法方面

语法涉及的面较为广泛,绥中方言的大致语法体系与普通话语法接近,但是在绥中地区不免会出现很多词性混淆乱用以及地方特色鲜明之处,在本小节中加以说明。

A、“从”与“在”的混用

我们知道,在普通话中,“从”和“在”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含义,“从”有“自、由”的意思,“在”则表示“存留于某地点”,可是在绥中方言中经常讲二者混用。例如

转圈围儿 周围 转圈围儿都是人,看耍猴呢。

实际含义:小张在宿舍。

我国是目前全球糖尿病 (DM)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其临床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患病率约达40%以上,DPN在临床治疗上有一定困难,有部分患者甚至致残。该研究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对DPN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胰激肽原酶联合木丹颗粒加甲钻胺治疗,疗效较为满意,报道如下。

例2:小李从外地工作。

实际含义:小张在外地工作。

在绥中方言中经常出现省略介音的情况,最为常见的便是[uan]省为[an],介音[u]省略不读。例如“栾”、“鸾”、“峦”、“銮”、“卵”均读作[lan]而不读作[luan]。

B、绥中方言中存在一种“等…了的话”句式,例如

例1:等病好了的话。

例2:等小李结婚了的话。

例3:等条件好点了的话。

上述三个例子均含有“等…了的话”句式,这一句式有如下特点:

班级管理的过程是一种爱的表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管理中,一味姑息学生,没有原则地溺爱学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管理中也是如此。因此,教师要在给予关爱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在严格地管理环境中提升自我。

1.隐含将来时含义

2.表示对未来的一种希冀,省略中大多是美好的事物。与普通话中“如果…就好了”句式相似。

四、结语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绥中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与普通话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语音中声母差异较为明显,且数量较多,词汇中,主要针对词缀“子”、儿化、语体以及感情色彩、音节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在语法方面研究较为浅薄,本文只提出了一误用,一特点,有待深入研究。

注释:

① 绥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43页

② 欧阳国亮《辽宁方言六十年研究概述》[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 年 04(50)

③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第5版,第90页。

参考文献:

[1]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绥中县志(第一版)[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12.

[2]欧阳国亮.辽宁方言六十年研究概述[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04:(50).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第五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5.

[4]杨春宇.辽宁方言语音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0,9.

作者简介: 蔡宏炜(1994-),女,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人,硕士,单位:郑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方向:汉语史。

标签:;  ;  ;  ;  ;  

绥中县方言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