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需求与通货膨胀_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无效需求与通货膨胀_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无效需求与通货膨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货膨胀论文,需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对通货膨胀问题,各方面看法不同;治理通货膨胀中又有不少

矛盾。我们认为当前在抑制通货膨胀过程中之所以出现许多困难,其关

键问题是没有从理论的深层次上去正确认识加剧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本文认为无效需求膨胀是加剧我国市场经济过程中通货膨胀发展的根本

一、当前我国抑制通货膨胀面临的矛盾

(一)通货膨胀治理与通货膨胀发展的矛盾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对物价进行管制,我国通货膨

胀不是以物价水平公开上涨表现出来,而是以降低质量、商品搭配、凭

证供应和强制储蓄等隐蔽形式变相表现出来。80年代初随着计划经济向

市场经济过渡,我国通货膨胀由隐蔽性向公开性转化。物价水平上涨对

我国经济运行的困扰日益严重,治理通货膨胀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

目标。虽然国家为抑制通货膨胀制定了许多政策,也相应付出了较大的

代价,出现了我国物价水平在治理中不断上涨的现象。例如我国物价上

涨指数1978年为0.2%,1980年为6.8%,1985年为8.8%,1988年为18

.5%,1994年为24.1%。

为什么这些年来我国一直强调加强宏观调控,调整经济结构,严格

控制投资规模,坚决遏制通货膨胀,可是物价上涨幅度不但没有被遏制

住,反而扶摇直上,涨幅愈来愈高?我们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

要在于对我国目前存在的通货膨胀的认识肤浅造成的。

要想治理我国当前面临的高通货膨胀,首先要客观全面深入地认识

我国通货膨胀。从现在理论界对通货膨胀成因认识看,有从经济因素分

析的,把通货膨胀按直接成因分成由投资和消费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由工资和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由经济各部门结构发展

失衡造成的通货膨胀。有从体制改革来分析的,认为我国现在的通货膨

胀是进行价格、税收、外汇、收入分配和金融财政体制改革所必须付出

的代价。有从自然灾害造成农业减产或从加速与国际经济接轨,甚至从

心理预期变化等因素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成因。不可否认这些认识都具

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现实针对性,由不同认识引出的治理通货膨胀政策,

对抑制当时过高的物价上涨具有时效性。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认识

没有从理论的深层次去揭示产生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而是从经济的表

面现象去认识问题,因而只能提出就事论事的对策。由不同观点提出的

这些各种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在实践运用中往往会出现矛盾,而且政策

缺乏连贯性,其政策力度的有效性自然大大降低。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

现通货膨胀在治理过程中一浪高过一浪的怪现象。

(二)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在治理通货膨胀过程中,如何处理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问题始终

存在矛盾。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是:要谋求在

低物价上涨率的前提下实现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然而在我国宏观调控的

实践中,实现低通货膨胀下的高经济增长目标常常是困难的,所出现的

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另几种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关系。例如在治理高通

货膨胀的实践中,1989年出现低物价上涨与低经济增长的“双低”市场

疲软现象,1994年出现高物价上涨与高经济增长的“双高”现象。现在

人们最怕出现高物价上涨与低经济增长的经济滞胀现象。

理论界目前争论最热烈的话题是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何为最重要。

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当前高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是国民经济发展所必

须付出的代价,因此面对高通货膨胀不必惊慌失措,不要把通货膨胀当

作经济生活中的唯一“敌人”,而应以发展经济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

题。因为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失业和共同富裕等问

题,发展才是硬道理。另一种占主流的观点认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

要目标是稳定物价。恶性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决不能

以牺牲物价稳定为代价来换取高经济增长。

我们认为,绝不能把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二者的关系对立分割开,

不能以一个排斥另一个。事实上,这二者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兼顾

的,能够做到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确保经济的适量增长。现在的问题

是在理论上要搞清楚:我们所要抑制的重点对象是什么?我们所要发展

的经济内容或层次是什么?只有把这个问题弄明白后,我们才能做到在

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正确处理以物价稳定压倒一

切和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二者的统一关系。

(三)物价稳定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矛盾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体制改革与物价稳定的矛盾问题,当前各

方面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

革和市场化的进程中,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改革之前,中

国产品和生产要素的比价结构不合理,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也就是价

格比价趋于合理的过程。要实现价格比价的合理化,必然要对价格进行

结构性的调整,会出现生产要素的成本推动,从而造成物价总水平的上

涨,这是改革必须冒的风险。再加上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宏

观调控能力的弱化,国家货币增长过快,财政赤字;企业经营机制未得

到根本转化,导致工资收入互相攀比,投资和消费需求膨胀,从而加剧

物价上涨。因此可以说通货膨胀是我国经济体制进行市场化的代价。另

一种观点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只是增加了出现通货膨胀的可能

性,但绝不是必然会出现通货膨胀。在经济转轨时期,只要我们采取得

力的政策措施,通货膨胀是可以避免的,即使出现通货膨胀也是能够治

理的。如果认定通货膨胀不可避免,经济体制改革只能在物价持续上涨

的情况下进行,那么通货膨胀就真的不可避免。事实上,经济体制改革

的深入并不会加深通货膨胀,反而通货膨胀的治理靠经济体制改革的深

关于物价稳定与经济体制改革关系问题,虽然当前存在不同观点,

但有一点大家是认同的,即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可能引发或加剧通货

膨胀,而我国通货膨胀的治理又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我们认为目前问

题的焦点在于:要从理论的深度去解决市场化的什么体制改革引发或加

剧了通货膨胀?而目前经济体制究竟要改革什么才能从根本上抑制通货

二、有效需求与无效需求的研究

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膨胀。要想解决我们

当前面临的通货膨胀治理难点,必须从理论上去探索市场经济过程中我

国产生通货膨胀成因的新特点。我们认为正确认识市场经济过程中需求

膨胀的新特点,是解决这一问题和制定反通货膨胀政策的核心。

从国民经济总体上讲,通货膨胀的形成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结果

。对总需求的研究,目前国内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从总需求结构来分析,认为:

总需求=居民消费+集团消费+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增加额+

另一种观点从总货币购买力来分析,认为:

总需求=货币需求总值=货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

我们认为,这两种分析只适应于计划经济,而不适用于市场经济的

总需求分析。这是因为无论是从总需求结构还是从总货币购买能力来看

,这些分析对总需求内容的分析仅限于数量分析,而未涉及到价格分析

。在市场经济中,总需求内容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数量调节,二是价格

调节。就数量与价格调节两者来说,计划经济总需求调节核心是数量调

节,而在市场经济中总需求调节的核心是价格调节。因此在考虑在价格

因素调节的情况下,应该首先将总需求按价格调节分为有效需求和无效

需求两大块,然后再从需求结构或货币购买力去分析有效需求与无效需

求中的消费或投资需求结构等。于是在市场经济中,有如下关系式:

总需求=有效需求+无效需求=有效投资需求+有效消费需求+无

效投资需求+无效消费需求

无效需求概念的提出是相对于有效需求的。有效需求的含义是什么

?现在不少人认为有效需求是指有货币购买力的需求。强调有货币购买

力的需求是为了区分有购买欲望的需求。在经济上看,只有既有欲望、

又有购买力的需求,才能算是真正“有效”的需求。我们认为这种对有

效需求的分析是不全面的。因为有效需求的确定是与有效供给和需求价

格相联系的。有效供给数量的确定又必须考虑供给的价格因素,即经营

生产所付出的生产要素总成本加预期利润。这个预期利润是指高于或达

到社会平均利润水平。需求价格是指企业家预期社会上用来购买其商品

的价格,而这个价格能给企业家带来高于或达到社会平均的利润水平。

在考虑价格因素与有效供给这两方面后,有效需求应该定义为:能够创

造高于或达到社会平均利润率的货币购买力需求。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

的货币购买力则形成无效需求。

在有货币购买力的需求中加入社会平均利润率这个价格因素,具有

重要的理论和经济意义。计划经济时代,社会总需求中未包含价格调节

因素,有货币购买力的需求就是总需求。当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

,社会平均利润率这个因素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调节作用日益明显。例

如我国最近几年的平均投资利润率一般在10~20%左右,同期银行储蓄

利率为10~11%。当某个投资领域的盈利水平高于平均投资利润率时,

社会资源和资金就会从低的投资领域向该领域流动。70年代末期,手表

、自行车、缝纫机老三大件和80年代中期的冰箱、彩电和洗衣机新三大

件供不应求,产品的盈利很高。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全国各地一哄而

起,纷纷投资建厂,形成新的投资需求热点。1992年股票市场盈利高于

银行储蓄和社会平均投资利润率,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流向股市,把上证

指数从300点炒到1500点;1993年房地产是获利能力最高的产业, 于是

出现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大搞房地产。1994年空调和汽车又成为热门高

利产品,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开始向这些产品聚集;1994年底1995年初,

金融期货成为获利最快的产业,各方诸侯调兵遣将,狂热的猛炒国债期

货,把国债的价格炒到了天价。

市场经济中具有高盈利的新产品和产业所形成的新的货币投资需求

是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产生必然会增加社会总需求,但由有效需求价格

形成的有效供给又增加了社会总供给,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不过要指

出的是在市场竞争中,当某一产品或某一行业有超额利润时,社会资源

和资金就会流向这一产品或行业,使其收益急剧下降,最后达到或低于

社会平均利润率。结果有效需求变成了无效需求,出现大量资源和资金

的积压,这时就会增加通货膨胀压力。

在市场经济中形成有效需求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货币购

买力需求,二是投资需求价格能提供高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这两个条

件缺一不可。例如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完善,我国已经或正

在形成一股看不见、摸不着的巨额游资。这些巨额游资在金融市场周围

游荡着,当某一市场出现高额利润时,这些巨额游资就流向那里,形成

巨大的有效需求。现在不少人感到不理解是为什么股票市场外有近1500

亿的游资,这么大的游资怎么托不住上海股市?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

目前我国的股票不能提供给股东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回报,股票缺乏

投资价值。人们买卖股票只是为了搏取股票买卖差价,从低吸高抛中得

到高额利润,因此当股票价格下跌,股市收益率低于储蓄存款和国债时

,人们把资金投向储蓄和国债以谋求高于10~12%的社会平均利润率。

当股价上涨能带来厚利时,游资又迅速回到股市形成对股票巨大的投资

需求,推动股价上涨到不合理的高度。此时,股市的市盈率偏高,股市

已没有什么投资价值,一些投资者会落袋为安率先撤出资金,从而引起

连锁反应,最终导致股市暴跌,使股市又回到一个低于平均投资利润率

的水平上,股市又出现长期低迷。

把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货币需求定义为无效需求是为了说明两点

:第一点是这些年我国银行信贷资金利息率一般在10%以上。在市场化

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的利润率达不到10%的水平,这些企业连

银行利息都无法支付,其生产经营处于亏损状态,因而这些国有企业货

币需求和供给均为无效需求和供给。第二点是无效需求和供给占用和浪

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其产品又不为社会需要。这样就形成一方面乡镇

企业、股份企业和外资企业能产生出有效需求的产品,这些企业为了持

续发展,用高利息去夺取资金,加大了具有无效需求企业的投资成本;

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代有无效需求的国营企业,由于资金利润率达不到

10%,出现产品滞销,资金积压,生产循环受阻,为了维持生产不得不

增加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求,从而加大了社会总需求量和通货膨胀的程

度。由此可以说:在市场经济中无效需求是增加和加速通货膨胀的深层

产生无效需求的主体主要是那些盈利水平低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的

企业。这些企业既有国有企业,也有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等。在当前由

于乡镇企业、外资企业发生亏损可按市场规律实行破产,通过产权和资

源的转移,能够将无效需求转换成有效需求,其有效供给增加反而有助

于抑制通货膨胀。国有企业由于目前没有破产机制,其产权和占用的资

源不能够实现优化转移。为了维持国有企业的存在,国家还得不断增加

投入,结果使无效需求具有再生机制,无效需求总量不断增加。以致一

方面出现由有效需求带动的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经济

效益不佳,积压的产品和资金越来越多,无效需求和供给量越来越大,

对通货膨胀压力也越来越大的现象。

三、结论和政策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在市场经济过程中我国通货膨胀产生和发

展的特殊性。因此要想寻找出解决通货膨胀的有效办法,不能就通货膨

胀论通货膨胀,而需从理论的深层次上去探索市场经济中我国无效需求

膨胀的成因和机制。据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化的过程中,投资膨胀,消费膨胀, 成

本推动,结构失调,货币投放过多,财政赤字,商品调价,农业减产等

只是产生和加剧通货膨胀的表层因素,而无效需求膨胀才是加剧我国市

场经济中通货膨胀程度的深层次、根本性的因素。

2、在我国市场经济过程中, 通货膨胀并不是市场化和经济体制改

革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这是因为市场化就是要扩大和增加有效需求和供

给,而有效供给的增加有利于对物价的稳定。经济体制改革的宗旨就是

要抑制和减少无效需求的膨胀,从机制上阻止无效需求的再生,这就能

减轻通货膨胀压力。现在出现较高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我们对产生无

效需求膨胀的经济机制改革力度不够,决心不大。只要我们认清了改革

的主体和目标,坚持深入对无效需求膨胀的企业进行市场化的转换,就

能够通过改革的深化来降低通货膨胀的压力。

3、在市场经济过程中,通货膨胀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能够实现在

低物价上涨情况下的经济增长。这是因为我们现在明白,产生和加剧通

货膨胀的根本因素是无效需求膨胀,我们治理通货膨胀的目的是要防止

和减少对产生无效需求和供给增长的投资,而大力支持有效需求和供给

的增长。因此在制定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上,首先抑制的对象是无效需

求的增加,严格控制无效需求膨胀。其次要大力支持有效需求和供给的

增长,要防止一说治理通货膨胀,不区别有效需求与无效需求,都“一

刀切”实行紧缩政策;一说发展经济,不论是有效需求还是无效需求,

都加以发展的政策出现。如果实施这种政策,其结果要么出现通货膨胀

在治理中不断发展,要么出现“经济滞长”。 □ *

标签:;  ;  ;  ;  ;  ;  ;  ;  ;  ;  ;  

无效需求与通货膨胀_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