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语传信表达中的“第一人称效应”论文

维吾尔语传信表达中的“第一人称效应”*

林 青

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 新疆 喀什 844006

提要 传信表达中的“第一人称效应”指的是说话者对个人行为或个人经历会选择使用非一手或间接传信标记表达,出现言外之意。维吾尔语传信表达中的“第一人称效应”主要表现为当第一人称与间接感知、推断和传闻表达形式共现时用于表达说话人的某种无意识状态。这一效应可以从认知上的延迟实现和概念距离两个维度进行解释。

关键词 传信 第一人称效应 无意识 延迟实现 概念距离

1 传信与人称

传信范畴(evidentiality)以表达信息来源和信息获取途径为核心功能,主要表明说话者陈述命题的证据。如果说话者陈述命题时有直接证据(如亲眼目睹),会使用“直接”的语言形式表达;如果所陈述命题是基于间接证据(如传闻或推断),会使用“间接”的语言形式表达。在维吾尔语中也有表达传信范畴的形式系列上的区分。例如:本文语料来源于《阿尔泰语系语言情态系统的功能——类型学研究:分析性对比语料400句》(阿布都热西提·亚库提和张定京著,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文中例句下方的标识中,数字“1”、“2”、“3”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人称标记;“单”表示单数,“复”表示复数;“从属”表示从属性人称;“状态副词化”表示使动词转变成表状态的副词的形式,其形式由在动词词干上附加词尾“-p/ip/up/yp”构成;“名词化”表示使动词转变成名词的形式,“形容词化”表示使动词转变成形容词的形式;“直陈”表示“直接陈述式”,“间陈”表示间接陈述式;“过去”表示过去时,“非过去”表示非过去时。

(1)a. u dɛm frnsijɛ-din kɛl-di.

煤炭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由于煤炭企业其本身的结构复杂,因此税务筹划工作的具体实施应该站在实际的角度,从具体环境出发,综合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制定出切合企业实际的税务筹划方案,相对的保证煤炭企业资金的灵活性,以促进煤炭企业经济的发展。

对照组:开腹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于下腹正中或耻骨联合上做切口,进腹后,根据肿瘤部位、性质、体积,游离,完整剔除肿块,钳夹输卵管、卵巢系膜,以可吸收线缝合剩余的正常卵巢及系膜并结扎,待肿瘤切除干无残留,腹腔无出血后,关闭切口。

那 人 法国-从格 来-直陈过去3

b. u dɛm frnsijɛ-din kel-iptu.

那 人 法国-从格 来-间陈过去3

这里“第一人称效应”(first person effect)仅指传信表达中的第一人称效应,[注] “第一人称效应”又称为“反第三人称效应”(Davison 1996;禹卫华2010),主要用于传播学领域。语言学中的“第一人称效应”还包括第一人称认知插入语“I think”等的语法化问题。 最早由Aikhenvald(2004:220)提出,他认为,当说话人谈论自己的行为时,如果使用表达非一手信息的间接传信标记,往往蕴涵说话人的某种言外之意,即说话人的行为可以被解释为“非目的、非意愿,缺乏对发生事件的控制或处于无意识状态”,常常与“新信息、思想上无准备、惊奇”相互关联,与“有目的、有控制力、有意为之”处于对立状态, 这些言外之意就是所谓的“第一人称效应”。

例(1)a和例(1)b的基本成分相同,区别仅在于句末词尾或附加成分不同,由此导致句子的语义和功能发生变化,两个句子分别表示直接得知的信息和间接得知的信息。

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是典型的黏着语。在一些维吾尔语的文献及语法著作中对传信现象都有提及。如赵相如和朱志宁(1985:57)将“-0ptu”[注] 上标符号零-0表示在该位置上根据元音和谐律可以出现-i、-u、-y,或者不出现任何元音(如果前面的词干以元音结尾)。根据元音和谐律,-0ptu会出现四个变体形式:-ptu、-iptu、-uptu、-yptu。 称为“发觉过去时”;哈米提·铁木尔(1987:269)指出维吾尔语的每一类陈述语气都表达说话者一种特殊的信息获取背景;力提甫·托乎提(2013)、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2013)等学者对传信范畴(称之为“传据范畴”)有过专文阐述。

根据力提甫·托乎提(2013)的分类,维吾尔语表达传信范畴的典型语法手段主要有构形标记(时态和语气语缀,如“-0ptu”)和系动词(时态和语气的结合体,如“ikɛn”等)。“-0ptu”是明确间接性过去时标记,同时承担了时和间接传信的功能,与直陈过去时标记“-Di”相对立,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时的差异,而是直接与间接的区别。“ikɛn”跟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结合,是对“-0ptu”传信功能的分布型补充,所表示的传信义与带“-0ptu”的动词谓语句表达的传信义大致相同。“-0ptu”与“ikɛn”都有表达传闻、推断和间接感知的传信功能。

人称(person)在语言学上是表示言谈角色(说话人、听话人和除此之外的其他对象等)的语法范畴(安娜·谢维尔斯卡 2008:1)。从跨语言的角度看,人称范畴是个相当复杂的语法现象,常与其他语法范畴产生互动和相互影响,体现在传信范畴上,二者关系更为密切。究其原因,传信表达能够反映说话者所述命题信息的来源,一个有力的类型学例证是传信标记等虚语素可以作为人称标记的语法来源(Aikhenvald 2004:237)。

“传信”既然表达信息来源,那么信息可以来自“我”(说话人),“你”(听话人或听众),或者“他”(其他人)。通常来讲,一手信息或非一手信息、亲见或非亲见往往反映说话者对事件的感知,也可能反映的是受话者或主要参与者的感知。假如说话者谈论的是自己的个人经历或直接经验,一般不会选择使用非一手传信表达,因为个人经历的事情自己怎么会不清楚呢?例如:

式中:Pm表示汽车等速(60km/h)行驶时的功率;S为汽车续驶里程要求(km);W为电池可用能量(kW·h);ur为电动汽车行驶速度(km/h );Pm为汽车等速行驶时所需功率(kW);t为机械效率,本文取0.9;M为汽车质量(kg);f为滚动阻力系数;W为单个串联电池组可用电量;Q为电池总容量(Ah);Ubat为蓄电池单体电压(V);N1求得为30。

(2)a. bɛʃ sɛt uli-di-m.

五 小时 睡觉-直陈过去-1单

我睡了五个小时。

b. bɛʃ sɛt ula-pti-mɛn.

五 小时 睡觉-间陈过去-1单

我仅睡了五个小时。

(3)a. mɛn jʃi oqutqutʃi i-di-m.

我 好 教师 直陈系词-过去-1单

我曾是个好老师。

在维吾尔语的传信表达中会出现违反常理的现象,即使用表达非一手信息的间接传信标记表达个人的直接经历和体验。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跨语言普遍性,往往映射出一定的言外之意,Aikhenvald(2004:220)称其为传信表达的“第一人称效应”。王义娜(2003)曾讨论过人称代词与主观性的关系,指出说话人对概念客体的感知距离越近,所表达的主观性就越高,就越倾向于用第一人称进行编码,反之,则倾向于用远指代词第三人称进行编码。相对于第二、三人称代词,第一人称的主观性最高,在话语中充当言者的角色,便于表现对当前话题的情感、认识和态度等主观感受。本文将从描写的角度考察第一人称与间接感知、推断和传闻传信表达形式共现时所表现出的“第一人称效应”,指出这一效应与说话人的某种无意识状态有关,并从认知上的延迟实现和概念距离两个维度对这一效应进行解释。

我 好 教师 间陈系词-1单

这时我架不住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理论上,说话者所述命题信息涉及说话人本人,应该是说话人的直接经验,当命题主语为第一人称时,这种个人的直接经历和体验一般使用表达“直接感知”的传信形式,如例(2)a说话人对“我睡了五个小时”这一信息的获取是有意识的,例(3)a表示“我是好老师”是说话人自己按照好老师的标准做出的判断。然而维吾尔语的命题主语为第一人称时也可以用间接传信标记表达个人的经历,如例(2)b和例(3)b使用表达非一手信息的间接传信标记“-0ptu”和“ikɛn”表达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例(2)b表示说话人对这一信息的获取是无意识的,比如是说话人昏迷醒来后他人告知的这一信息;例(3)b表示“我是好老师”这一判断并非来自说话人自己的判断,而是他人告知的,超出了说话人的认可标准。

布线长度是影响电路通信开销和能耗的重要因素[1],文献[12]将布局过程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将芯片按区域进行划分,目的在于降低资源浪费;然后在不改变占用资源总数量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布线长度来降低通信开销.该方法虽然考虑了资源占用与通信开销两个方面,但是仅以单一因素作为约束进行优化,并未考虑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共同作用.

b. mɛn jʃi oqutqutʃi ikɛn-mɛn .

2 什么是第一人称效应

P符号说明:P指“所述命题”,EV指“信息来源”。 =那个人从法国来。 (1a)EV=直接;(1b)EV=间接/传闻

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显示,第一人称与传信范畴的关系密切,二者之间存在互动和制约关系。与其他人称相比,第一人称参与者和传信标记共现时往往会受到更多的限制。通过对世界上四分之一的语言进行调查,Aikhenvald(2004:238)得出如下“传信表达的第一人称效应”的大致分布情况,见下页表1[注] 表1引自Aikhenvald(2004:238)。据Aikhenvald(2004:65),A、B、C、D分别表示不同类型的传信系统,A类主要包括二项信息源,如一手和非一手等;B类包括三项信息源,如直接或视觉、推断、报道等;C类包括四项信息源,如视觉、非视觉、推断、报道等;D类包括五项信息源,如视觉、非视觉、推断、假定、报道等。 。表1中除了B1这一类型的传信表达系统之外,[注] 在藏缅语的羌语和安多藏语中,第一人称和直接传信的结合意味着偶发的不可控的行为,说话者仅是一个被动的参与者。以安多藏语为例(引自邵明园2014:80): (i)iderma hak-ta-tha. 我:作格 盘子 打碎-助词-直接 我不小心打碎了盘子。(不小心地) (ii) iderma hak-ta-zk. 我:作格 盘子 打碎-助词-推断 我不小心打碎了盘子。(不小心地) 据邵明园(2014:58),阿柔藏语的动词没有人称一致关系,但人称对传信的反映同样灵敏。当第一人称与自主动词搭配时,如果附加亲知示证标记/tha/,则蕴含说话者对于当前所发生事件“不自觉、不自控”的语义,用于表达“吃惊”的意义;如果附加非亲知示证标记/zk/,表达说话者对过去发生的事件“不自觉、不自控”的语义,说话时间才刚刚发现,通过某些痕迹拟测。 其他类型传信表达都在非一手或非视觉或报道等间接信息获取中呈现出“第一人称效应”:无目的、非可控、非自主的行为或惊奇等言外之意。

表1 不同类型传信表达中的第一人效应

表1所示第一人称语境中一手信息和非一手信息所呈现出的对立具有一定的跨语言普遍性。Jarawara语中“有意识”、“思想上有准备”、“有控制的行为”与“无意识”、“思想上无准备”、“缺乏控制的行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注] 例(4)中IMM.P.FIRSTH.f和DECL.f分别是immediate past firsthand future tense inflection和declarative future tense inflection的缩写形式。

(4)Jarawara语(引自Aikhenvald 2004:221)

另一方面,外生推动型学霸寝室的打造和应用策略。并非所有学霸寝室都在入学之初就会有所迹象。有些学霸寝室是在外界力量的推动或启发下逐渐成长而来的。这类寝室的学生悟性往往高,但入学之初没有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在一定的外力推动下,这类寝室的学生会集体顿悟。为推动生成外生型学霸寝室,可采取如下措施。

a. o-hano-hara o-ke

1sg.S-be.drunk-IMM.P.FIRSTH.f 1sg-DECL.f

我喝醉了(有意的)。(一手)

b. o-hano-hani o-ke

1sg.S-be.drunk-IMM.P.NONFIRSTH.f 1sg-DECL.f

我喝醉了(不记得)。 (非一手)

例(4)a说话人故意喝醉,而且可以充分意识到,使用“hara”表达一手信息;例(4)b说话人醉酒醒来,对前一晚上所发生的事情毫无记忆,使用“hani”表达非一手信息。再例如:

(5)哈萨克语

a. bes st ujqt-d-m.

五 小时 睡-一般过去时-1单人称

入院第1天,2组大腿、小腿周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第7天,肌电生物反馈组大腿周径减少值明显小于常规康复组(P<0.05),2组小腿周径减少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我睡了五个小时(有意识、可控)。(一手)

b. bes st ujqt-p-pn.

五 小时 睡-后知过去时-1单人称

我睡了五个小时(无意识、非可控)。(非一手)

例(5)a使用一般过去时表达一手信息,一般用于说话人的有意识状态,说话人清楚记得自己睡了五小时的场景;但如果说话人由于某种原因,对自己睡觉的行为缺乏控制,或处于无意识状态中,只是基于事后发觉行为的断言或通过其他人的告知,则会像例(5)b那样使用后知过去时表达非一手信息。

此外,第一人称语境下的间接传信还常伴随有“惊异”的语义。例如哈萨克语、土库曼语中的间接传信在第一人称语境中还可以表示说话人较意外地获知与自己原先想象或期待很不一样的信息,有“反预期”如例(6)或“未预期”如例(7)的言外之意。例如:

随着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的发展以及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不断推广,面对日益增多的地下管线数据信息,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图纸、图表等管理技术不能满足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需求,于是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为实现现代化、数字化管理奠定了基础,从城市初期规划、地质条件勘测、地下管道铺设、后期的地下管道探测到整理详细的档案记录资料,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使用数字化、信息化处理技术,标志着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技术从传统的、落后的纸质档案向现代化、数字化、大数据时代转变,对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北京、天津、济南等城市,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6)哈萨克语

meneterliktej bijik emes eken-min-mis.

我 足够的 高 否定 后知语助-1单人称-传闻

不说是我不够高嘛。

例(8)“doriiʃnimu untup ketiptimɛn(忘了吃药)”、例(9)“sinip mɛsulimiztowlptimɛn(冲老师吆喝)”等行为是说话人“无意为之”的。如果说话人的上述行为是清醒时故意所为,会选择使用直接感知的传信表达,如“doriiʃnimu untup kettim(我忘了吃药)”、“sinip mɛsulimiztowlidim(我冲班主任吆喝)”,表达出行为是“有意为之”的语义。

(7)土库曼语

de-mi-ɛn bol-s, beʃ-im-ni-mu ktyr-mɛ-jdi-kɛn-mɛn.

看-条件1单 我 现在 变老-传信过去1单 你 也 变老-传信过去2单

我看,现在我老了,你也老了。

和其他语言一样,哈萨克语的间接传信标记“eken”与土库曼语的间接传信标记“-pdrn”与第一人称共现时也呈现出“第一人称效应”。那么,同属于阿尔泰语系语言的维吾尔语传信表达中的“第一人称效应”就值得关注。

3 维吾尔语传信表达中的“第一人称效应”

根据我们对本研究涉及的相关语料的统计,维吾尔语中间接感知、推断和传闻类的表达在第三人称语境中出现频次较高(82%),而在第一和第二人称语境中出现频次较少(分别是9%、9%)。在第三人称的语境中,“事件主体”和“说话者”的不同角色使得间接传信标记的使用不难理解,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人称的语境中,“事件主体”和“说话者”是同一的,逻辑上应该出现表达一手信息的“直接感知”传信表达形式,但从语料分析可见,即使说话人谈论的是个人经历,维吾尔语中也常会使用间接传信标记。不同传信表达类型中都会出现“第一人称效应”。

3.1 维吾尔语“第一人称效应”的具体表现

3.1.1 间接感知和推断传信表达中的“第一人称效应”

间接感知和推断传信在第一人称语境中常表现出如下不同的“第一人称效应”,即蕴涵“主体无意为之”、“事态不可控制”、“结果出乎意料”等言外之意。

1)“主体无意为之”的言外之意。例如:

(8)bu bʃriq-i gɛp-lɛr bilɛn dori-iʃ-ni-mu

这 头 疼-3从属 话-复数 和 药 喝-名词化-宾格-语气

unt-up ket-ipt-imɛn ɛmɛs-mu.

忘记-状态副词化 助动词-间陈过去-1单 不是-语气

光顾着说些烦心的话,都忘了吃药了。

(9)kim-gɛ towl-pti-mɛn de-mɛm-sɛn dɛl biz-nisinip

谁-向格 喊-间陈过去-1单 说-疑问-2单人称 正好 我们-属格 班

mɛsul-imiz-towl-pti-mɛn u: 〈hɛ, mɛrdn, mjlmiliq qil-iwt-m-sɛn?〉

负责人-1复从属-向格 喊-间陈过去-1单 他 语气 麦尔丹 擦鞋-进行体-疑问-2单

seret-sem men indi grr-pdrn, sen hem grr-pdyrs.

(3)线上学习。学生使用泛雅学习平台,学习教师提前上传的消费税征税范围、税目、税率和应纳税额计算的视频、智能习题、“连连看”游戏等线上学习内容。本教学站的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自己的控制权,听不懂的部分可以重复学习;若吸收能力比较强,也可以提前进行到下一环节的学习,不用再等其他学生。学生通过智能习题进行练习,如果答错了,可以立刻得到正确答案。而参与“连连看”游戏可以有助于学生对学所知识的深化理解和熟练掌握。

说-否定-形容词化 助动词-假设3 头-1单从属-宾格-语气 抬-否定-非过去-间陈系词-1单

通过构建海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度指数来衡量岗位的紧缺程度。岗位紧缺度指数基于收集数据进行建构,从岗位人数需求量、岗位在行业内企业的需求情况、岗位在时间上的紧缺情况进行衡量。

你猜我冲谁吆喝了,正好是我们班主任。若不是开口说:“啊, 麦尔丹,你在擦鞋呀?”我甚

至不抬头。

由以上天线方案,带入Grasp中计算并带入后处理软件可得4个频段的C/I值分布,取C/I值为18 dB、19 dB和20 dB,做3条等值线,分别如图3~6所示。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要求各项措施应落实到地块、村庄或沟道,并明确反映在措施布局图中。通过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与治理措施进行空间叠加,可以对治理措施的设计范围与地块实际走向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提高措施规划设计的精确程度。例如:梯田措施设计范围过大,其中包含建筑物、设施用地、道路等其他地物类型;田间生产道路措施未按原有道路走向设计,存在穿越农田、房屋等问题。

2)“事态缺乏控制”的言外之意。例如:

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竞争优势”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钱伯林提出,后来波特又将其引入到国家区域竞争研究领域[8]。竞争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和资源禀赋等基本理论一脉相承,均属于竞争力理论研究的基础理论。

(10)ʃu hl-dul-p q-pti-mɛn.

纳入的50名护士研究数据均以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选取Pearson 法处理护士职业疲惫感、工作压力源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这时-位格 睡-状态副词化 助动词-间陈过去-1单

我原来是个好老师。

(11)ʃu kei-si mɛn bɛirmn ujquket-ipti-mɛn.

这 夜晚-3单从属 我 舒服 入睡-间陈过去-1单

这一夜我睡得很香很沉。

例(10)“ul-(睡着)”、例(11)“ujquket-(入睡)”等个人行为通过间接传信标记“-0ptu”表达,表示说话人强调“ulp qptimɛn(我睡着)”、“ujquketiptimɛn(我入睡)”是不可控的行为,意在推脱责任。

3)“结果出乎意料”的言外之意。例如:

(12)kɛqurun oj-n-s-m sniq qoj-up ber-ip jʃi

夜晚 醒-形容词化-假设-1单 岔气-状态副词化 助动词-状态副词化 好

bol-up q-pti-mɛn.

成为-状态副词化 助动词-间陈过去-1单

一觉醒来,已到了晚上,岔气的地方竟然全好了。

(13)qorsq-qsms je-jiʃ orn-i-qr-p tur-up

饿 肚子-向格 烤包子 吃-名词化 位置-3 从属-向格 看-状态副词化 站-状态副词化

bir ʃpilq jɛ-wl-di-m. hɛrhldʃpilq-ni-mu

一 耳光 吃-助动词-直陈过去-1单 总算 耳光-宾格-语气

bikr je-mi-ɛn-ikɛn-mɛn.

白白地 吃-否定-形容词化-间陈系词-1单

原来饿着肚子是该吃烤包子的,谁知却白白吃了个耳光。幸好这耳光没有白吃。

例(12)“sniq qojup ber-ip jʃi bolup qptimɛn(岔气的地方全好了)”和例(13)“ʃpilqnimu bikr jemigɛnikɛnmɛn(耳光没有白吃)”是说话人未曾想到的情况,这时使用间接传信标记“-0ptu”和“ikɛn”来表达出现这一结果对说话人而言是“意料之外”的。

3.1.2 传闻传信表达中的“第一人称效应”

传闻传信与第一人称共现时也会发生一些“第一人称效应”,主要表示说话人不记得自我的言行,或者因喝醉、生病失去意识,或者不记得过去发生的事情,不得不从他人报道中了解事情的真相。例如:

(14)u, bu jɛr-dɛ ki-si-ni bir qoru qoji-qr-p

他 这 地方-位格 哥哥-3从属-领属格 一 圈 羊-向格 照管-状态副词化

jyr-ɛn-dɛ, 1912-jil-i mɛn tuul-n-ikɛn-mɛn.

助动词-形容词化-位格 1912年-3从属 我 出生-形容词化-间接系词-1单

在那里,他给哥哥照管着一圈羊。1912年,我出生了。

(15)bu qetim-qi qttiq qizitm typɛjli mɛn kr-yʃ wɛ l-ʃ iqtidr-im-din pytynlɛj

这 次-附加成分 严重 发烧 原因 我 看-名词化 和 听-名词化 能力-1单从属-从格 完全

mɛhrum bol-up, jei-ltuul-n bowq-tɛk bol-up q-pti-mɛn.

失去-状态副词化 新-强调 出生-形容词化 婴儿-形似格 成为-状态副词化 助动词-间陈过去-1单

这一场高烧已经让我失去了视力和听力,我又像新生婴儿般蒙昧了。

例(14)是作者小时候的回忆,由于年龄小不记得当时发生的事情,在表述时使用表达传闻功能的间接传信标记“ikɛn”表达;例(15)也是说话人的一段回忆,说话人表述信息“jeiltuul-n bowqtɛk bolup qptimɛn(我又像新生婴儿般蒙昧了)”时使用了传闻标记“-0ptu”,表达说话人因生病失去意识,从而从他人那儿了解到的个人情况。

3.2 维吾尔语“第一人称效应”与说话人的无意识状态

从以上维吾尔语传信表达中“第一人称效应”的具体表现来看,“第一人称效应”主要发生在说话人处于没有注意、晕倒、喝醉、睡觉、暂时失忆等无意识状态中。在这些语境下,维吾尔语常会选择使用间接传信标记“-0ptu”和“ikɛn”。例如:

(16)wj, tei mundq iʃ-mu br-mu! bulbul -yp

语气 还 这样 事-语气 有-语气 百灵鸟 吃惊-状态副词化

wrqiri-wɛt-ti, mɛn lwuq-mj jyr-ypti-mɛn-dɛ!

喊叫-助动词-直陈过去3 我 糊涂 知道-否定 助动词-间陈过去-1单-语气

“哎呦,还有这样的事吗?!”百灵鸟吃惊得叫了起来,“我还糊里糊涂地!”。

(17)jil-im-u? dɛrdmɛn mɛʃripi-dɛ tepiʃ-ip ql-n

妻子-1单从属-语气 伤感 麦西来普-位格 相识-状态副词化 助动词-形容词化

bir qeri qiz, ojni-n usul-i bilɛn potojun-i-d

一 老 姑娘 跳-形容词化 舞-3从属 和 传腰带 游戏-3从属-位格

ejt-qn bejit-lir-i-ɛ qr-p kj-ypt-ikɛn-mɛn.

唱-形容词化 民间歌谣-复数-3从属-向格 看-状态副词化 喜欢-间陈过去-间陈系词-1单人称

而我那老婆呢?是在一次麦西莱普上相识的老姑娘。看看她的舞蹈和听了她的对唱就爱

上了她。

例(16)说话者“glwuqmj jyryptimɛn-dɛ(糊里糊涂)”和例(17)“kjyptikɛnmɛn(爱上对方)”的行为是在大脑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的。当说话者直到事件发生后才意识到所发生的,这种语境下,间接传信往往会自动选择第一人称表示附加的言外之意。

此外,“梦境”中发生的事情对于说话人而言一般都是无意识的。维吾尔语表达梦境时会投射于非视觉传信,这也会呈现出一定的“第一人称效应”。例如:

(18)a. mɛn yrymi-ɛ br-di-m.

我 乌鲁木齐-向格 去-直陈过去-1单

我去乌鲁木齐了。

b. keɛyʃ-ym-dɛ yrymi-ɛ ber-iptu-dɛk-mɛn,

晚上 梦-1单从属-位格 乌鲁木齐-向格 去-间陈过去-转述系词-1单

qri-s-m, yrymi pytynlɛj zgir-ip ket-iptu-miʃ.

看-假设-1单 乌鲁木齐 完全 变-状态副词化 助动词-间陈过去-转述系词

晚上我做梦去乌鲁木齐了,一看,乌鲁木齐完全变样了。

(19)a. mɛn pa-m-ni kr-di-m.

我 妈妈-1单从属-宾格 看-直陈过去-1单

我看见妈妈了。

b. keɛyʃ-ym-dɛpa-m-ni kr-ypt-imɛn.

晚上 梦-1单从属-位格 妈妈-1单从属-宾格 看-间陈过去-1单

夜里我梦见了妈妈。

例(18)a使用直陈过去时标记“-di-”表达“我去乌鲁木齐了”是现实中发生的情形;而例(18)b中“yrymiɛ beriptudɛkmɛn(我去乌鲁木齐了)”使用的是间接传信标记,唯一的解释是在梦境中。同样,例(19)a使用“-di-”表达“我看见妈妈了”是现实中发生的情形;而例(19)b发生在梦境中,所以使用间接传信“pamni kryptimɛn(我看见妈妈了)”。这一情形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表现。例如:

(20)乌孜别克语

tun boji tuʃ kor-ib-mn, tuʃ-im-d sen biz-niuj-imiz-g

一 晚上 梦 看见-后知过去-1单 梦-1单从属-位格 你 我们-领格 家-1复从属-向格

kel-gn-miʃ-sen, ikki-miz men-ing krwt-im-duxl-gn-imiʃ-miz.

来-过去时-传闻语助-2单 俩-1复领属 我-领属格 床-1单从属-位格 睡觉-过去时-传闻语助-1复

我做了一夜的梦,梦见你来到我家,我们俩睡在我的床上。

乌孜别克语中“tun boji tuʃ koribmn(我做了一夜的梦)”动词后使用间接传信标记“-ib”,表示事件行为发生于梦境中。

可见,非一手传信在第一人称语境中除了与说话人的无意识、非可控状态有关外,还普遍出现于梦境中,这一现象具有类型学共性。 因此,一手信息或直接信息在第一人称语境中可以表示有目的的行为,意味着说话人很清楚个人行为或对自我行为是可控的,有目的而为之。这与视觉传信或直接传信的认知扩展,即包含确信度和承担对话语真实性是一致的。

4 认知动因

以上我们介绍了传信表达中“第一人称效应”的跨语言普遍性和维吾尔语中的具体表现,我们发现维吾尔语传信表达中的“第一人称效应”与说话人的无意识状态密切相关。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第一人称效应”?我们认为,认知语言学中的“延迟实现”(deferred realization)[注] “延迟实现”这一术语来自Aikhenvald(2004:209),即说话人就他们以某种方式观察到的结果给出事后的解释或说话人事先见证但仅在后来认识到的基础上的事后推断。 和“概念距离”原则可提供一些解释的理据。

4.1 延迟实现

如前所述,传信表达中“第一人称效应”往往表现为说话人有对“主体无意为之”,或对“事件不可控”,或对“结果出乎意料”等言外之意。而这些均属于说话人在说话时间(T2)对事件发生时间(T1)之后的一种“恍然大悟”,这种事后的“觉悟”反映的是认知上的“延迟实现”,下面例(21)中的“忘了摆餐布”和例(22)中的“太饿吃了些”都是说话人在事件发生时间(T1)之后的发现和认识,因事后发觉而产生意想不到的言外之意。例如:

(21)ɛp bilɛn bol-up hɛr qjsi-lir-i-dstin el-ip

话 后置词 成为-状态副词化 各 位-复数-3从属-向格 餐布 拿-状态副词化

iq-iʃ-ni-mu untu-pti-mɛn

出来-名词化-宾格-语气 忘记-间陈过去-1单

光顾着说话都忘了给各位摆餐布了。

(22)qndq ɛmɛq jolui tʃl-p kɛt-ti-kin, y-tt qoj-ni

怎样 傻瓜 旅客 扔-状态副词化 助动词-直陈过去-语气 三-四 羊-领属格

qojruq-i ikɛn, eiqp kɛt-kɛn-lik-im-din jɛ-wer-ipti-mɛn.

尾巴-3从属 间陈系词 饿-形容词化-名词化-1单从属-从格 吃-助动词-间陈过去-1单

不知是哪个笨蛋掉下的,有三四只羊尾巴呢,我因为太饿也就吃了些。

例(21)和例(22)中的“第一人称效应”还揭示了说话人为了摆脱责任,特意通过使用间接传信来传达认知上的“延迟实现”。这种意象如图1所示:

图1 “延迟实现”示意图

“延迟实现”是非一手传信的一个显著的语义特征,意味着全部信息是事后获得的,无论说话人是否看到。在有第一人称参与者的语境中,非一手传信可能意味着缺乏控制或减轻对错误行为的任何责任。

4.2 概念距离

“延迟实现”实际反映的是事件发生时间(T1)和说话人意识到这一事实的说话时间(T2)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这种时间上的实际距离与认知上的“概念距离”之间具有一定的象似性。Slobin & Aksu-Koç(1982)强调在说话人和所报道的事件间有一个距离,这个距离引起的事实是“无思想准备”、“出乎意料”。非一手传信通常含有概念距离的色彩。假如说话人仅仅选择描述事件的状态,通常会使用非一手传信,就好像他们没有直接见证(即使事实上他们是直接见证者),使听者明白他们与整个事件关系不大。说话者使用它们,目的在于将自己从事件隔开,逃避责任。例如:

(23)mɛn jɛne ulr qimr ojn-wt-qnj-ni iʃik-i jen-i-kel-ip

我 又 他们 赌博-进行体-形容词化 屋-属格 门-3从属 旁-3从属-向格 来-状态副词化

jouq-i-din qri-di-m.irpj-diki deulu-nilwuld-piq-qn

门缝-3从属-从格 看-直陈过去-1单 灯台-范围格 灯葫芦-领属格 摇曳-状态副词化 出-形容词化

joruq-i-dhrwikɛʃ-lɛr teiɛt, hrwɛlq-nikir-

光-3从属-位格 车夫-复数 还 马 车 和 人-领属格 雇-向格

bɛr-ɛn ml-lir-i-ni unt-up, hɛttz-i-niqorsiq-i-ni

给-形容词化 货-复数-3从属-宾格 忘记-状态副词化 甚至 自己-3从属-领属格 肚子-3从属-领属格

-qnliq-i-ni-mu sɛz-mɛj, pytyn wuud-i bilɛn

饿-名词化-3从属-宾格-语气 感觉-否定 全部 精力-3从属 后置词

qimr ojn-ʃ-q berilip ket-iptu.

赌博-名词化-向格 投入-间陈过去3

我再次来到他们赌博的屋门旁,从门缝往里瞅,只见在灯台上的灯葫芦昏暗摇曳的光影下,车

夫们似乎已忘掉了马、车和人家托运的货物,甚至感觉不到肚子的饥饿,仍在全神贯注地赌着。

例(23)说话人对自我行为的描述“j-ni iʃik-i jen-i- kel-ip jouqidin qridim(来到屋门旁从门缝往里瞅)”使用的是“-Di”表达说话人的“直接感知”,而对他人行为的描述“hrwikɛʃlɛr teiɛt,hrwɛlqnikir bɛrgɛn mllirini untup,hɛttziniqorsiqiniqnliqinimu sɛz-mɛj,pytyn wuudi bilɛn qimr ojnʃq berilip ketiptu(车夫们似乎已忘掉了马、车和人家托运的货物,甚至感觉不到肚子的饥饿,仍在全神贯注地赌着)”,虽然是说话人亲眼目睹,却使用间接传信标记“-0ptu”表达。说话人的蓄意不参与是间接传信语义的一部分,间接传信故意的“距离”影响为产生新的“令人惊讶”的信息提供了可能性。

5 结语

传信范畴既然标记信息来源,那么命题所言证据的来源就可以来自“我”,也可以来自“你”和“他”。说话者对个人经历或个人行为应该是清楚的,也是可控的,维吾尔语中一般会选择一手或视觉传信表达直接得知的信息。可是,在一些情况下,说话者对个人行为或个人经历会选择使用非一手或间接传信表达,出现“第一人称效应”,即在间接推断传信中出现“主体无意为之”、“事态不可控”、“结果出乎意料”等言外之意,在传闻报道传信中出现“不记得或失去意识”等言外之意。这一现象一般出现于说话人的无意识状态或梦境中,其产生动因与“延迟实现”和“概念距离”有关。传信表达的“第一人称效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就启发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语言中人称范畴问题。例如,通过不同传信表达与“人称”选择的互动关系去思考有没有可能将传信表达看作一种隐含的人称标记,等等,都值得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Abudurexiti Yakufu (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 2013. Aertai yuzu yuyan de chuanju jiqi jiben leixing 阿尔泰语系语言的传据及其基本类型 [Evidentiality in Altaic languages and their basic types]. Aertai Yuxi Yuyan Chuanju Fanchou Yanjiu 阿尔泰语系语言传据范畴研究 [Evidentiality in Altaic Languages ], eds. by Abudurexiti Yakufu (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 Litifu Tuohuti (力提甫·托乎提) & Dingjing Zhang (张定京), 29. Beijing: Zhongyang Minzu Daxue Chubanshe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Beijing: The Central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Press].

Aikhenvald, Alexandra. 2004. Evidentiality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ikhenvald, Alexandra, & Dixon, Robert. 2003. Studies in Evidentiality .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

Anna Siewierska (安娜·谢维尔斯卡). 2008. Rencheng Fanchou 人称范畴 [Person ]. Beijing: Beijing Daxue Chubanshe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Hamiti Tiemuer (哈米提·铁木尔). 1987. Xiandai Weiwueryu Yufa 现代维吾尔语语法 [Modern Uyghur Grammar ]. Beijing: Minzu Chubanshe 北京:民族出版社 [Beijing: The Ethnic Publishing House].

Litifu Tuohuti (力提甫·托乎提). 2013. Xiandai weiwueryu de chuanju fanchou 现代维吾尔语的传据范畴 [Evidentiality in modern Uyghur]. Aertai Yuxi Yuyan Chuanju Fanchou Yanjiu 阿尔泰语系语言传据范畴研究 [Evidentiality in Altaic Languages ], eds. by Abudurexiti Yakufu (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 Litifu Tuohuti (力提甫·托乎提) & Dingjing Zhang (张定京), 64. Beijing: Zhongyang Minzu Daxue Chubanshe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Beijing: The Central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Press].

Shao, Minyuan (邵明园). 2014. Anduo Zangyu Arouhua de Shizheng Fanchou 安多藏语阿柔话的示证范畴 [Evidentiality in A -rig Dialect of A -mdo Tibetan ]. Nankai Daxue Boshi Xuewei Lunwen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Ph.D.dissertation, Nankai University].

Slobin, Dan, & Ayhan Aksu-koç. 1982. Tense, aspect, and modality in the use of the Turkish evidential. Tense -Aspect :Between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 ed. by Paul. J. Hopper, 31-54.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Wang, Yina (王义娜). 2003. Huayu zhicheng de renzhi goujian yu xinli kongjian kejixing 话语指称的认知构建与心理空间可及性 [Cognitiv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reference and mental space accessibility]. Waiguo Yu 外国语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 2003.5: 35-42.

Xu, Shenghuan (徐盛桓). 2008. Zhuanyu weishenme keneng: “Zhuanyu yu luoji” yanjiu zhier: “Neihan waiyan chuancheng”shuo dui zhuanyu de jieshi 转喻为什么可能——“转喻与逻辑”研究之二:“内涵外延传承”说对转喻的解释 [Why metonymy is possible: “Metonymy and logic”: Interpreting metonymy by means of “impartment and inherence of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Shanghai Jiaotong Daxue Xuebao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 2008.1: 69-77.

Yu, Weihua (禹卫华). 2010. “Diyi rencheng” xiaoguo: Xianzhuang、 wenti yu yingyong “第一人称”效果:现状、问题与应用 [First person effect: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application]. Chuanboxue Yanjiu 传播学研究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 2010.7: 33-37.

Zhao, Xiangru (赵相如), & Zhining Zhu (朱志宁). 1985. Weiwueryu Jianzhi 维吾尔语简志 [A Brief Note on Uyghur Language ]. Beijing: Minzu Chubanshe 北京:民族出版社 [Beijing: The Ethnic Publishing House].

On the First Person Effects of Evidentiality in Uyghur

Lin Qing

Chinese Language Department ,Kashi University ,Kashi Xinjiang 844006

Abstract The first person effects of evidentiality refer to the speaker’s preference to use a non-firsthand or non-visual evidential to gain a range of additional meanings. As in Uyghur, The first person effects of evidentiality are primarily demonstrated in the speaker’s use of an indirect evidential for marking an indirect inference or a reported rumour, thereby express some kind of unconsciousness of the speaker. This effect can be explained from the dimensions of delayed cognitive realization and conceptual distance.

Keywords evidentiality; first person effect; unconscious; delayed realization; conceptual distance

中图分类号 H2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9484( 2019) 02- 0190- 11

[收稿日期] 2017年1月19日

[定稿日期] 2018年1月3日

doi: 10.7509/j.linsci.201801.031769

*本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6BYY163)资助;《语言科学》编辑部和匿审专家给本文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致谢!文中如有谬误,概由作者负责。

作者简介 林青,女,1974年生,重庆人。博士,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跨语言比较兼类型学研究。

标签:;  ;  ;  ;  ;  ;  

维吾尔语传信表达中的“第一人称效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