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治制度建设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论文_刘广琼

基于政治制度建设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论文_刘广琼

中共茂名市电白区委党校 广东 茂名 5254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政治制度建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我国各项事业良性发展的基石,涉及到国计民生各个领域,它的形成有利于协调政治建设系统在社会制度创新与发展之间的功能性关系。

关键词: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核心内容

随着我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政治制度的建立不仅稳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性。在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以维护社会安定为主要目的。总而言之,政治制度的建设能极大促进我国社会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制度只与政治建设的内容相互结合,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其核心作用。

一、政治制度建设的含义

在了解和全面把握政治制度建设的内容之前,首先要从概念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了解政治制度的基本含义。政治制度是人类在交流和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结论条款,不仅是当代政治研究话题的热点,而且也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政治实践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制度”这一词最早起源于我国先秦时代的《周易·彖传》,其表达的含义不仅是指一般的行为规定,而且还可以用作法令礼俗的总括。

“制度”的含义也受各国之间的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首先,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制度都具有社会规范的功能,它作为一种行为约束机制,其机制不仅可以反映当地的社会交往现状,而且还象征着新的社会秩序构建。其次,制度的存在不只是独立概念性的存在,而是作为一套规范的总体和集合,具有整体性的含义。它包含的结构很多,包括分层次、多要素和跨领域。另外,中国的制度建设相对于国外制度建设来说,更加注重对行为的强制性约束,是经过权威机关推行的正式规则建设性条例。西方国家则强调的是社会成员处于认可的情况下,通过制度体现的习俗、惯例和约定的含义。最后,制度具有本身源于社会,同时又具有为社会服务的特征,其作为对行为具有约束性的机制,在西方国家的语境下是不具有“组织”的含义。

二、政治制度建设的功能

通过了解政治制度建设的含义,人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制度建设的含义对政治建设的过程具有基础性和前提性的作用,但是其作用还不够明显。由于制度本身是偏概念性的词语,社会成员对政治的认识会直接影响到对政治制度的理解方式,所以社会成员对政治制度的理解方式会是进一步影响人们对政治制度的鉴定。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了解政治理论还是社会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将政治含义看作是社会成员为了利益而开展的一系列合作和竞争的活动,将公共权力利用政策颁布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实现某种目的。所以,政治是通过权力、利益和决策三种要素结合而成的。

通常来说,政治制度可以分成两个层面来理解:一个是作为政治现象和与社会成员相关的政治生活中的制度,包含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制度;另一种不仅是与社会成员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还涉及政治研究的核心概念与根本问题。无论是从哪个层面来理解政治制度,都必须将政治制度具体化,避免将制度看做是广泛的行为界定标准。要使政治理论的建构具有更加合理的要素成本,就必须对政治研究的权利对象进行细化。所以,政治制度的理解主要是从制度的规范性和组织性角度去诠释政治制度含义的核心,其余的外在因素则都可以称作是政治制度的影响因素和背景。上文提及政治的含义,主要是将权力、决策与义务结合起来,而政治制度的强制执行力就是作为社会政治行为的约束性作用存在,对超出合法的社会行为进行限制[1]。

正确掌握政治制度与制度之间的界定标准,对深入探究政治制度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政治制度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的领域,以创设性的制度成果、规范性的发展制度和制度的更新功能作为主要的目标而形成的实践性活动。政治制度也会随着不同的社会条件与时代背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创新,同时它还为积极发展的政治生活提供保障。

三、政治制度的内涵与层次

政治制度的内涵不同于其含义,它的层次更加丰富,一般来说是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

第一,政治制度建设的内涵规定了政治制度建设的主体必须是具有实践能力而能够发挥其自身能动性的社会成员。作为社会成员,人们可以通过发挥能动性和进行交往性的行为实现社会活动,所以社会活动并不是社会成员个体相加而形成的集合,而是由能动性和实践性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行为总称。社会成员作为意识行为的能动者,在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中不断形成具有时间序列的行为,促使社会成员成为社会的主体。政治制度的建设作为政治建设内容的核心部分,它不是人类社会遥不可及的理想世界图景,而是集合了社会成员的能动性和实践要素互作下形成的制度性成果。

第二,政治制度建设的内涵明确了政治制度的作用范围和规范步骤,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和文化制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政治制度能够清晰明确制度适用的范围和规范的步骤。政治制度建设是界定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领域过程中具有实践性的活动,能够准确限定制度建设在实践活动中的内容和具体形式,明确政治制度建设的作用范围与经济制度、社会制度和文化制度的不同。

第三,政治制度建设的内涵更加强调社会现实生活与时代背景。一是因为政治生活构架的主体是社会成员,所以政治生活的实践是会根据时空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地变化,政治主体会随着时空中社会成员的能动性和实践性以及社会生产力条件发生变化;二是政治制度的建设是以社会阶级的地位与构成为基础,以阶级利益为核心。

第四,政治制度建设的内涵突出政治制度的协调性与自身的不断完善。政治制度的实现不能仅凭单一的规定就可以达到目标,它需要与其他社会、经济和文化制度多方面的结合。在实际生活中,要迎合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应历史前进的步伐,以社会成员的基本利益为核心,根据明确的目标导向与演进轨迹,不断完善自身的政治制度建设。

四、政治制度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关系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政治制度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最为基础的概括。但是如果从现实考察和理学分析的角度来看,政治制度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之间的关系还是密不可分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在我国政治发展的现实层面

随着政治建设内容与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实践证明,政治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确定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准确来说,社会政治建设作为我国“五位一体”总方略发展的保障,具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向前发展的优势。目前,我国一直在实行以改革创新为基本形式和核心内容的伟大政治实践政策,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政治制度的建设,将制度建设与社会活动相结合,要求政治制度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内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助力,促进社会主义各项制度协调发展。

1.根据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形势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民主法制与政治体制已经获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进展的同时,党和国家也会面临一些困难。首先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层面,我国的社会结构会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国家发展战略为核心进行战略转型,力求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其次,政治体制的改革对政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改革的进程中只有不断总结问题和经验,在时代的发展中汲取经验,才能使人民信任党和国家,信任社会主义,只有这样社会主义事业才具有实际意义[2]。

2.持续创新政治制度的建设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将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的发展相结合,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同其他制度保持协同发展的局面。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经济发展是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基础,政治建设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政治资源配置和调整,而是对政治系统资源进行调整,是促进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政治领域的变化。“新时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同等重要,他们之间相互连接,相互促进,是和我国现代化进程一起发展的政治民主化的过程,意味着中国政治领域开始向积极的方向进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离不开制度创新[3]”。所以,政治建设只是在基本任务和内容上不同于其他制度建设,在实际工作进程中具有相互促进和协同发展的作用,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3.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供保障。在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向和发展道路,脱离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政治体制建设就会失去本质意义。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制度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为核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汲取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实践中的合理成分来不断完善制度,从而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方向。

(二)在社会科学和政治学研究的理论层面

从社会科学研究的角度可以看出,政治制度建设是政治研究的主要对象。它一方面代表社会成员在劳动活动中凝结的制度成果。从某种程度上讲,它包括构成复杂的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文化制度和政治制度,是由社会成员自身才可以去组织和发展的制度;另一方面,政治制度是在政治研究的进程中,将基本理论或者经典问题归纳为政治制度,如果将政治学从人类生活的领域抽离出来,政治学就会失去意义。所以政治建设并不是制度领域的主要内容,而是要从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建设两者的角度出发提出独特的见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历史上中国最成功的社会变革,使中国从一个落后生产力的国家变成了社会主义大国[4]。所以,社会主义的建立与完善离不开政治建设,而政治建设的实现依赖制度的研究[5]。

五、政治制度建设在中国政治建设实践中的重要性

(1)促进文化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与政治制度的有机结合

政治制度本身具有明显的社会结构性,除了内部要素和层次以外,还表现在宏观结构里,所以政治制度建设只有与其他制度建设协同发展,才能将政治建设的效益最大化。在关注政治制度结构关系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政治制度对社会成员的影响。马克思曾说过,“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是由个人采用一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活动而形成的[6]”。这样的认识可以充分说明,制度与关系是同在的,制度是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

(2)塑造稳定良序的利益格局,协调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

社会交往中的利益关系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社会成员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形成的,这种利益关系也有可能成为形成冲突的利益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如果不能合理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不仅会提高社会成员的社会交易成本,形成社会资源浪费,而且还会加剧社会力的损耗,严重的还会导致社会发展进程出现停滞。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都会设法影响政治过程,我国目前正处于关键的社会转型期,是各种冲突与矛盾的多发期,需要一系列的整合机制来调节群体间与社会成员的冲突,以防止社会发生分裂,维护社会稳定良序。

(3)规范社会成员行为,推进社会生活的和谐发展

政治制度是受社会成员能动性和实践性影响的结构模型,对人类行为具有能动约束和引导作用。政治制度的约束性作用会使社会成员的行为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但是同时也会促进人类能动性实践活动的积极开展。政治制度一方面可以有效摆脱集体活动的困境,为社会成员的行动活动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也会规范社会成员实现某一社会行为目标的行为方式。整治制度的能动性,就在于它不仅可以对社会行为进行外在规范,而且也推进社会成员能动性的建制。人们在政治实践的过程中,通过理性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政治制度规范社会成员行为,推进社会生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忠杰.新中国70年政治制度的发展[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363(02):3+8-14.

[2]苏航,徐海祥.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制度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理论观察,2019,151(01):60-62.

[3]李肇忠.从政治发展角度看党的十九大召开的重大意义[J].桂海论丛,2018,v.34;No.197(03):12-17.

[4]沈成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J].思想教育研究,2019,298(04):52-55.

[5]关丽.加强制度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思考[J].学理论,2019,789(03):46-47.

[6]李佃来.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社会性”问题[J].理论探索,2019,236(02):6-13.

论文作者:刘广琼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时代》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基于政治制度建设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论文_刘广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