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新的理性治疗:哲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_心理学论文

21世纪新的理性治疗:哲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_心理学论文

21世纪的新型理性疗法:将哲学应用于心理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应用于论文,心理学论文,疗法论文,理性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哲学践行运动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关于哲学践行与心理学践行之间的关系。然而,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哲学践行与心理学践行这两种践行形式是截然不同并且不相关:哲学践行针对的是“精神正常的”顾客;而心理学践行被认为是用于治疗那些精神失常的顾客。于是,“精神正常者的疗法”这个术语被用来区分哲学践行和心理学践行;但是,这个术语及其所包含的观点其实是对两种相反文化的一种虚构性描述,是一种错误的二分法,这一术语背后所隐藏的观点是:生机勃勃的哲学咨询运动在21世纪不应该走向心理咨询。然而,实际上恰恰相反,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应当是互补的、协同的,这一特质已通过“基于逻辑的治疗(LBT)”而得到证实。“基于逻辑的治疗(LBT)”既是哲学咨询的一个主要形态,也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这一心理疗法形态发展的产物,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以揭示21世纪哲学咨询运动最具活力的发展方向。

在“精神正常者的哲学王国”(Philosania)①这个国度中,有两类人:哲学治疗受众(Philosians)和心理治疗受众(Psychosians)。后者是精神上有病的,也可以说是“精神失常”的人,因而被认为是传统心理治疗和药物介入方法的合适对象。对他们而言,最流行的谈话疗法就是心理分析,并且经常用“百忧解”②来治疗他们的抑郁症。与此相反的是,哲学治疗受众被认为是“精神正常的”,因而不需要这种心理治疗介入和药物介入,取而代之的是,哲学治疗受众经常享受哲学沉思和哲学对话——作为处理生活中重大问题的一个方式——的高级乐趣,他们享受柏拉图的乐趣,而不是被给予百忧解。然而,对于其客户主要是心理治疗受众的心理学家和其他心理健康从业者来说,大多数哲学治疗受众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哲学治疗受众通常向“精神正常者的哲学王国”中的哲学家们寻求他们“精神正常者的疗法”,在这些哲学家中,有许多人已经建立了私人工作室,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是隶属于学院和大学哲学系的教授。这些哲学家的服务得到了很高的报酬,他们像他们的心理学同行和对手一样,从哲学治疗受众的保险公司那里获得了对他们服务的赔偿。在“精神正常者的哲学王国”中,哲学从业者与心理学从业者确实享有一种友好的工作关系。哲学从业者通常持有一份列有心理学从业者名字的单子,以便将那些试图冒充哲学治疗受众的心理治疗受众转交给心理学从业者,并且,当一个哲学治疗受众错误地想从心理学从业者的服务中获得帮助时,心理学从业者也会把这个哲学治疗受众转交给哲学从业者。

然而,“精神正常者的哲学王国”所描述的显然与现实并不相符,因为它描述的是一个存在下层阶级的僵化社会,这个下层阶级是在精神上有病的人群,他们所接受的精神卫生保健在种类上也受到全面歧视。这个下层阶级的僵化社会并不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想象,当人们把哲学践行理解成是“精神正常者的疗法”③时就暗示了这一点。但是,在现实世界中,那些向心理健康从业者(包括心理学家、心理健康咨询师以及临床社会工作者)寻求咨询的顾客这么做是有理由的,这些理由包括婚姻问题、中年危机、由于失去所爱而产生的悲痛、缺乏自信以及对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等等。这些顾客与那些因为类似问题而向哲学家寻求咨询的人相比,同样也是“精神正常的”人。

根据这个“精神正常者的哲学王国”之模型来看,哲学践行与心理学践行之间没有任何内在的关联。由于这两个领域在逻辑上是如此截然不同,因而它们可以要求拥有自己的方法论、探究领域甚至自己的顾客。娄·马里诺夫曾在《哲学践行》这本书中声明,哪些人有资格、哪些人没有资格成为哲学咨询与心理咨询的顾客。④美国哲学从业者协会(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Practitioners Association)也在章程中提出,“哲学践行被定义成是……一类基于哲学的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是有益于顾客。这些活动是非医疗的、非医源性的并且并非本质上与精神病学或心理学联合在一起的。这些活动的焦点是有教育意义的、价值论的并且纯粹理性的”。⑤

总之,心理学践行被理解成是对思想的一种经验性的因果研究,而哲学践行则被理解成是对思想的一种概念性的因果研究。这是一个严重错误,我希望在哲学咨询在全世界越来越流行的21世纪,这个错误不再占据主导地位。这个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在帮助普通人(既不是“精神正常的”也不是“精神上不那么正常的”人)满意地处理他们生活中的问题上,哲学践行与心理学践行之间存在着复杂和协同的关系。

全国哲学咨询协会(前身是“美国哲学、咨询与心理治疗协会”)从诞生之日起,其核心目标就是将哲学践行与心理学践行以及其从业者结合到一起——探索它们的内在联系及差异,以有助于为将来创建一种综合哲学和心理学两者的、可靠的“心理学—哲学践行”。

在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有一些伟大的、具有远见卓识的人看到了将这两个领域结合到一起的重要性。认知行为心理学的创立者阿尔伯特·艾利斯就是这样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当代心理学践行和哲学践行都深深地欠他一份人情。因为在艾利斯建立“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的过程中(其动机是受斯多葛派哲学的启发),形成了一个当代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潮流。

古代斯多葛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这样说过:“困扰人们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们对这些事情的判断。”⑥从爱比克泰德的这一观点出发,艾利斯构建了他著名的“ABC理论”⑦。这个理论指出,一种行为和情绪结果(C)是由一个激发性事件(A)和一个信念系统(B)联合而产生的。例如,抑郁(C)可能是,当我告诉我自己这件事是多么糟糕、多么讨厌、多么骇人(B)时,我的配偶与我最好的朋友私奔了(A)这个事件的结果。

艾利斯的理论还指出,找出不合理信念(B)并且反驳它。例如,离婚可能是坏的,但是存在着本来可能发生的逐步更坏的事情,并不存在绝对最坏的事情。艾利斯曾要求顾客从行为上努力改变他们的不合理信念,例如,通过交给顾客一个出去找工作的任务来改变他们不合理的信念。在这里,艾利斯的理论主要是基于用逻辑来反驳信念的斯多葛主义思维方式。此外,他还应用行为技术(包括操作性条件反射)来帮助顾客克服不合理信念所导致的自我毁灭趋势。这个理论还包括顾客在努力改变他们自我毁灭行为和情绪的过程中可以找到的不合理信念的全部内容,比如必须性(要求完美)、诅咒(完全贬低自己和他人的价值)、糟糕化(小题大做)、无法忍受(低挫折容忍力)等。⑧艾利斯的理论与自从艾利斯引进“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后涌现出来的其他认知行为疗法(CBT)不同的地方在于:艾利斯的理论强调评价性思维。根据艾利斯的说法,在B处的所有不合理信念都是规范性判断,而不仅仅是对事件的报告。⑨

迄今为止,我有幸获得已故的艾利斯博士超过20年的指导,在这段时间中,我开始认识艾利斯以及他的思考方式。我认为,如果他的主要理论基础在于哲学而不在于心理学的话,那么他的理论将会沿着不同的路线发展下去。举例来说,我认为他可能已经看到了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三段论与他的ABC理论结合起来的价值,从而确定了信念、行动和情绪之间的逻辑(而不是因果)关联。这正是我在“基于逻辑的治疗(LBT)”之旗帜下所努力做的事情;“基于逻辑的治疗(LBT)”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的一种形式,它继承了艾利斯50多年前开启的心理学中的哲学革命。⑩一旦我们从艾利斯的因果模型向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模型进行转化,就有可能把情绪结果和行为结果当作一个从实践三段论的前提中推导出的逻辑结论。在这种形式的演绎推理中,存在着两个前提:一个是规范性规则,另一个是在这个规则下把一个事实进行归档的报告。

我所主张的“基于逻辑的治疗(LBT)”认为,实践三段论的一个前提是人类情绪的内在成分。根据“基于逻辑的治疗(LBT)”理论,每个情绪(E)可以以它的意向性客体(O)和它的等级(R)的方式进行认知定义,一种情绪的意向性客体是该情绪所关乎的东西。例如,我抑郁的客体就是我最好的朋友已经与我的配偶私奔了。等级(R)就是对该意向性客体作出相应的规范性判断或评价性判断,例如,我最好的朋友与我的配偶私奔了这件事是骇人的、极讨厌的并且糟糕的(在抑郁中,这是我无望地认知这个世界或者我自己存在的基础)。

“基于逻辑的治疗(以下简称LBT)”使用“E=(O+R)”这个公式来构建顾客情绪的前提。这个实践三段论的小前提是描述了该情绪的意向性客体(O)的一个报告;而大前提则是把情绪的客体与规范性等级(R)相连接的一个条件规则。通过寻找这个“O”和“R”,一个治疗师(或者顾客)可以找到并且构建出构成顾客情绪推理的实践三段论的前提。因此,情绪推理的标准形式是:

如果O,那么R

所以R

之前的那个例子可以用三段论表示成这样:

规则:如果你最好的朋友与你的配偶私奔了(O),那么这是骇人的、极讨厌的并且糟糕的(R)。

报告:我最好的朋友与我的配偶私奔了(O)。

情绪结论:因此,这是骇人的、极讨厌的并且糟糕的(R)。

在这里,该情绪结论包含了抑郁的认知等级成分——也就是说,它刻画了抑郁的黯淡前景。反过来可以说,是该规则使得这个推理生效。通常,这一规则作为被压制的大前提出现在省略论证中,这也就意味着,这些规则是被假定而不是被明白地陈述出来。因此,通过应用“E=(O+R)”这个公式,把情绪推理表示成三段论,LBT治疗师就可以帮助顾客阐述他们被压制的大前提规则。这正是LBT与传统的弗洛伊德模型之间的根本区别:传统的弗洛伊德模型试图揭露被压抑(repressed)的思想,也就是被隐藏在无意识中的思想;与之相反的是,LBT则试图揭露被压制(suppressed)的不合理规则,正是这些不合理规则使自我毁灭的情绪结论生效。(11)

在实践中,当我们询问一个顾客被压抑的思想时,他们通常会强烈否认;与之相反的是,当一个被压制的前提被揭露出来时,顾客通常会为之辩护。(12)例如,一个顾客可能会说,当你的配偶与你最好的朋友私奔时,这当然是一件骇人的事情(是最坏或者几乎最坏的事情)。因此,LBT试图使用诸如归谬法这样的逻辑方法来揭示并且反驳这种“直觉”。例如,如果这是世界上最坏或者几乎最坏的事情,那么你将不可能想出任何更坏得多的事情,但是,你明显可以想到更坏得多的事情——例如,在你最好的朋友与你的配偶私奔了之后,你次好的朋友用枪击中了你并且使你受到致命的伤害!

此外,LBT也考察被揭露出来的前提,以了解它们是否是顾客信念系统中的前提进一步演绎的结果。例如,一个LBT治疗师可能会问:“为什么你的配偶与你最好的朋友私奔了就是糟糕的?”在这个过程中,其三段论层级可以被揭示出来并对它进行逻辑分析。例如:

基本规则:如果你在这个世界上最相信的人背叛了你,那么,必须从不发生的事情发生了。

报告:如果你的配偶与你最好的朋友私奔了,那么,你在这个世界上最相信的人背叛了你。

次要规则:因此,如果你的配偶与你最好的朋友私奔了,那么,必须从不发生的事情发生了。

过渡规则:如果必须从不发生的事情发生了,那么,这件事就是糟糕的、极讨厌的并且骇人的。

第三规则:如果你的配偶与你最好的朋友私奔了,那么,这件事就是糟糕的、极讨厌的并且骇人的。

在这个三层级的结构中,“糟糕化(小题大做)”可以最终被看成是从要求完美中演绎出来的,也就是说,要求像被亲密的朋友背叛那样的不公平事情在世界上必须从不发生,因为它必须是这样。在发现了抑郁的情绪所基于的这个深层的三段论层级之后,LBT随后将反驳它的完美主义规则——指出对正义的绝对要求是不切实际的、反事实的,因为经验现实在任何地方都不是完美的。

此时此刻,LBT就可以引入大量实质性的哲学理论来构建哲学解药,这些解药可以专门针对那些不合理的前提,正是这些不合理的前提构成了自我毁灭情绪(诸如在此例中的抑郁)的基础。举例来说,有一种柏拉图主义的“理型”会有助于使顾客明白,不可能指望由时空中的物体所构成的世界是完美的。比如,关于正义的理想型在这个不完美的宇宙中并不存在,正义只能在这个变化的世界中不完美地展示出来。于是,柏拉图给出的解药是:要寻找完美请去充满理念的天堂,而不是在地球上!

不过,与传统的REBT不同,LBT也包括一系列超验的美德,这些美德制定出理性的目标,这些目标是在战胜不合理思维的过程中所要追求的。在实践中,LBT曾界定了11种主要谬误并制定了11种相应的超验美德。(13)实际上,要求完美的超验美德是追求一种形而上的安全感。

LBT认为,许多顾客之所以焦虑、抑郁、内疚、愤怒等等,是因为那种完美主义的形而上学观与日常生活的不完美是不相容的所导致。于是相应地,形而上的安全感这一美德提供了在面对远非完美的宇宙时,一个人力可以达到的合理的目标(或者一套目标)。例如,具有形而上安全感的人接受实际上的不完美,他们接受自己人性的弱点和局限,同时也接受他人人性的弱点和局限,并且他们不指望这个世界是完美的。他们对现实的可能性仍然抱有希望,在面对宇宙中的不确定性时仍然是谦逊的,并且,他们虽然对知识具有强烈的欲望,但对他们不可能知道所有东西这一点却也不感到沮丧。他们也不试图去控制超出他们控制能力范围的东西,而是专注于他们擅长并且可以控制的东西。

正如我在最近的一本书《新型理性疗法》(The New Rational Therapy)中所表明的,哲学理论为获得这种超验美德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强有力的资源。威廉·詹姆斯曾说过,要求完美、要求在这个世界上不存在遗憾的事件,就是要求在宇宙中,“自由……只能意味着变得更差的自由,而谁能那么疯狂以致会那么希望呢?”作为对这种不合理要求的解药,他补充道:“当然,一个人可以合理地断言的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事情可能会变得更好。毋庸赘言,正如这个世界其所是的那样,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来希求那种可能性。”(14)用上面所说的方法,LBT大量使用了东西方古老的哲学家的思维方式中所包含的哲学观点。正如詹姆斯所做的那样,大多数哲学观点倾向于对现实持一种合理的乐观的观点,因而向“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中加入了一种“积极心理学”,这正是其为人所诟病的地方。然而,这样做还是符合REBT的基本主题,即人类的问题通常源自对现实不合理(谬误)的解释,而哲学理论可以为超验美德提供解毒智慧和正能量。

在LBT的所有工作中,哲学咨询并没有将自己与心理咨询相分离,它并没有试图生活在“精神正常者的哲学王国”中;相反,它把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作为通往超验美德之路上的同盟军而招募进来。

LBT认为,不合理的思维惯性可以通过对意志的培养和锻炼(“意志力肌肉”的收缩)而加以克服。传统的心理学技术,包括由艾利斯发展出来的那些技术,对于克服不合理的思维惯性都是有用的,比如,合理的情绪想象技术允许一个顾客在克服不合理思维的过程中练习认知行为技术。(15)一个被其配偶抛弃的顾客可能会对约会的预期产生焦虑,因为过去的二十年仅仅与一个人在一起,而现在却要与新的某个人变得亲密,这确实是一个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顾客可以想象自己与另一个女人处于一种亲密的情境中,从而体验到他真的处于这种情境中所会产生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他随后可以练习LBT——找到那些不合理的前提,反驳它们并且构建合理解药。例如,他可能发现他是从下面的三段论中演绎出他的焦虑的:

规则:如果我对我的配偶不忠,那么我将完全是一个烂人。

报告:与除了我的配偶之外的人变得亲密的话,我就是不忠。

情绪结论:因此,与另外的人变得亲密的话,我将完全是一个烂人。

LBT通过反驳报告中的谬误,可以使该顾客认识到,对配偶的忠诚假定了一套相互的期望和义务,但是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这套相互的期望和义务已不再适用。进一步讲,通过反驳规则中的谬误,可以使该顾客认识到,一个人不会因为不忠就变成一个完全的烂人;否则的话,他的妻子就是一个完全的烂人,无法胜任任何有价值的事情。但实际上,他可以想出许多他妻子仍然可以胜任的有价值的事情。

最后,LBT鼓励顾客按照一个合理的解药来锻炼他们的意志力肌肉。在这个例子中,就是要做到允许自己与另一个人处于亲密的环境中而不再纠结于那些不能实现幸福的规则和报告。

萨特曾说过“存在先于本质”(16),萨特用这句话是想要说明,人类是通过生活来定义他们自己的本质,因而,如果一个人屈服于自己的焦虑,他就会把自己消极地定义成一个失败主义者,而如果一个人培养出新的亲密关系,他就会积极地定义自己。在实践中有许多例子表明,萨特哲学可以为停滞的规则和报告的惯性——这些惯性阻碍人的成长与繁荣——提供解药(17),它甚至是一种震撼性的力量,启发人们应当为自己的生活负责,而不是察觉到情况糟糕就感到忧虑。从这个意义上说,萨特哲学可以成为一种使人振兴的哲学。

然而不幸的是,对于如何使哲学成为心理治疗的一部分,“精神正常者的哲学王国”的国民并没有多少话可说。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哲学可以不需要心理学家的帮助而独立地应用哲学来解决真正的人类问题。然而,这种想法局限于“精神正常者的哲学王国”,是象牙塔中不满足的思想家们的一个伪乌托邦幻想,他们的问题是忽略了在现实生活中做决定时经验性的一面。这些哲学家忘记了像REBT、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这样的心理学,还有以人为中心、沟通分析、现实疗法、意义疗法、完形疗法这样的人文主义进路心理学等心理治疗与心理学发展进路已经是哲学的了(18)。

使心理学更加哲学并且使哲学更加心理学,这是二十一世纪中更加现实的目标。我希望 LBT高举火炬,为被误导的“精神正常者的哲学王国”的国民带路,带领他们走出教条的洞穴,来到现实的光明中来,在这里,不存在哲学治疗受众与心理治疗受众之分,只有努力以不同但相关的方式来寻找平静、成功以及持久幸福的人们。

丁晓军,南京大学哲学系

注释:

①“精神正常者的哲学王国”(Philosania)这个词项源于“精神正常者的哲学”(philosophy for the sane),后者是加拿大哲学家彼得·马驰(Peter March)使用的“精神正常者的疗法”(therapy for the sane)这个词项的一个变体。

②一种治疗精神抑郁的药物——译者注。

③该词是加拿大哲学咨询师彼得·马驰首先使用,后来被哲学家娄·马里诺夫(Lou Marinoff)所使用并且用作一本书的标题,参见Shlomit Schuster,“Marinoff's Therapy:A Critique of His Books on Philosophical Practi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Practice,Vol.2,No.2,2004.(http://npcassoc.org/docs/ijpp/SchusterMarinoff.pdf)

④L.Marinoff,Philosophical Practice,Orlando:Academic Press,a Division of Harcourt,Inc.,2002,p.267.

⑤http://www.appa.edu/constitution.htm.

⑥Forrest E.Baird and Walter Kaufmann,Philosophic Classics:From Plato to Derrida,N.J.:Prentice Hall,2003,p.260.

⑦Albert Ellis,Overcoming Destructive Beliefs,Feelings,and Behaviors,Amherst,NY:Prometheus Books,2001.

⑧Albert Ellis,Overcoming Destructive Beliefs,Feelings,and Behaviors.

⑨Albert Ellis,Reason and Emotion in Psychotherapy,Secaucus,NJ:Citadel Press,1962,p.47.

⑩Elliot D.Cohen,Theory and Practice of Logic-Based Therapy,New Castle upon Tyne: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Press.该书是已经被确定接受的手稿,但不是最终的印刷稿,是已上网让读者先看一下,而后根据读者的反馈再作调整,所以没有出版年份,特此说明。

(11)Elliot D.Cohen,“Philosophical Principles of Logic-Based Therapy,” Practical Philosophy,Vol.6,No.1,2003.

(12)Elliot D.Cohen,“Philosophical Principles of Logic-Based Therapy,” Practical Philosophy,Vol.6,1,2003.

(13)Elliot D.Cohen,The New Rational Therapy:Thinking Your Way to Serenity,Success,and Profound Happiness,Lanham,MD:Rowman & Littlefield,2007.该书在台湾已有中文译本,书名为《这么想就对了:哲学家教你破除11种负面想法》,蔡淑雯译,台北:心灵工坊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14)Elliot D.Cohen,The New Rational Therapy:Thinking Your Way to Serenity,Success,and Profound Happiness,p.41.

(15)Albert Ellis,Overcoming Destructive Beliefs,Feelings,and Behaviors.

(16)Jean-Paul Sartre,“Existentialism,” Elliot D.Cohen,Philosophers at Work:Issues and Practice of Philosophy,Fort Worth,Tex.:Harcourt,2000,p.444.

(17)Elliot D.Cohen,The New Rational Therapy:Thinking Your Way to Serenity,Success,and Profound Happiness,pp.97-98.

(18)Elliot D.Cohen,“Philosophy with Teeth:The Be Wedding of Philosophical and Psychological Practi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Practice,Vol.2,No.2,2004.(http://npeassoc.org/journal/table-of-contents/vol-2-no-2)

标签:;  ;  ;  ;  ;  ;  ;  ;  ;  ;  ;  

21世纪新的理性治疗:哲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