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精神科日间病房参与率中的运用论文_吴秋萍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精神科日间病房参与率中的运用论文_吴秋萍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品管圈活动已经成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而精神科收治的患者多存在行为、心理活动紊乱情形,使得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护理工作的开展面临着重重困难。本文通过对影响精神科日间病房参与率的因素、品管圈活动提高精神科日间病房参与率的举措展开总结,旨在为精神科护理工作取得理想效果提供帮助。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精神科;日间病房;参与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6-0288-01

精神科收治的患者普遍存在着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情感冷漠等情形,使得后者生活质量普遍偏低,即便是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允许出院后依然无法顺利融入社会,重新回归家庭生活,所以提高其社交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品管圈活动是一种全面贯彻和践行以患者为服务中心的工作理念,旨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护理模式,因其取得的效果确切、便于操作,已经在临床多个科室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使用[1]。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旨在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精神科日间病房参与率中的运用,现综述内容如下。

1.影响精神科日间病房参与率的因素

精神科日间病房活动包括森田治疗、鼓圈、淘乐喜街代币治疗、农疗、阅读治疗、服药训练、日常生活训练、厨艺训练,而文艺治疗包括看绘画、书法、电影、唱歌、跳舞等。通过上述活动以提高精神科患者的参与率,实现促进康复的目的。目前影响精神科日间病房参与率的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1)药物因素。精神科常用的药物包括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片、舒必利、奋乃静片、氯米帕明、氟哌啶醇、苯巴比妥、苯妥英钠、阿普唑仑、卡马西平、氟西汀等,患者服用上述药物后可以发挥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却会导致后者出现无精打采、嗜睡情形,主动参与沟通交流、社交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甚者普遍对护理人员开展的护理工作存在抵触心理和行为。(2)患者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精神科患者普遍面临着旁人异样的眼光,使得后者身心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对于未来生活充满着悲观、绝望的情绪,甚者将自我封闭在一个狭小的世界里,长时间沉浸于孤独的环境中[2]。(3)医务人员因素。由于精神科收治的患者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医务人员开展正常工作时容易被抓伤、挠伤,使得后者的流动性较大。医务人员数量的不足使得后者缺少参与培训的机会和时间,专业技能水平与实际护理工作需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尤其是洞察力以及预见性更是严重不足,导致其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和动力。

2.品管圈活动提高精神科日间病房参与率的举措

基于上述影响精神科日间病房参与率的因素,所以品管圈活动方案需要从药物、患者、医务人员三方面开展,具体内容如下:(1)强化用药管理。结合精神科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最科学、最适宜的用药方案。成立的品管圈小组仔细对患者机体状况展开评估,精神稳定的患者则主动询问其用药感受,特别是当患者表示能够耐受当前药物剂量时可于次日增加用药剂量,反之则减少用药剂量,尤其是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并根据前一天的记录动态调整用药剂量,以避免由药物所致的嗜睡、无精打采情形。此外,在用药之后品管圈小组成员积极督促患者与其他患者进行交流,转移注意力的同时提高其社交能力,以此来减少日间用药后患者多睡少动的不良习惯,将不良影响消除在萌芽状态。(2)围绕精神科患者展开针对性护理。由品管圈小组成员在结合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础上对后者日间病房参与率低的原因进行总结,据此制定针对性、个体化的方案,即:①强化健康宣教。在患者精神状态稳定时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将日间病房护理活动开展的目的、对于患者病情治疗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意义、具体举措及内容明确告知,对于后者存在的疑虑之处予以针对性解答,以便于消除后者内心存在的抵触心理。②日间病房活动。由品管圈小组成员以亲身示范的方式引导精神科患者开展锻炼活动,包括健身操、太极拳、蛙跳、俯卧撑等活动,对于身体条件较差的患者可于院内散步,以此提高其机体素质。能够顺利完成品管圈小组成员指定的动作或者是活动者予以口头表扬,授予流动红旗,以激发所有精神科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③生活护理。根据外界天气变化督促精神科患者及时增减衣物并定时测量需要重点照护的患者体温变化,预防流行性感冒的发生和扩散。在每餐进食完毕后组织所有精神科患者集体参与卫生清洁工作,如:自己收拾和清洗餐具、集体清洁地面等。对于自理能力较低者,除了品管圈小组成员从旁协助外,还可以组织其他患者展开帮助洗脸、洗澡、更衣、叠被子等,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照护弱者的角色。(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职业素质。结合精神科实际工作情况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包括精神病科常用药物注意事项、照护技能,以便于提高后者业务技能水平,使得医务人员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评判性思维及统筹管理能力。同时在培训工作中强化规章制度的宣教工作,组织所有品管圈小组成员重新学习精神科各项规章制度内容,尤其是向后者强调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照护工作的复杂性、日间病房活动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以便于后者端正工作态度,积极主动的服务于患者,促使后者感受到医务人员浓厚的人文关怀,在日间主动配合后者工作,提高日间病房参与率。

3.小结

综上所述,精神科患者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不仅存在着行为、意识方面的障碍,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攻击性,日常照护面临着极大的压力。本文总结影响精神科日间病房参与率的因素包括药物因素、患者因素、医务人员因素3部分。围绕上述3部分内容制定个体化、针对性干预举措无疑能够提高精神科日间病房参与率。

【参考文献】

[1]李红芳,雷志洁.品管圈活动对减少精神科暴力事件诱发因素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5):129-131.

[2]陈代秀,卜建惠,徐鸿艳.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对精神科患者危险品接触率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8,24(7):89-90.

论文作者:吴秋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精神科日间病房参与率中的运用论文_吴秋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