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科技馆“馆校合作”的几种模式论文

浅析我国科技馆“馆校合作”的几种模式

姚爽

(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吉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 经过近十余年的馆校合作探索,馆校合作模式逐渐成熟和稳定,各家博物馆、科技馆逐步摸索出了适合本场馆情况和特点的创新模式。在对全国博物馆、科技馆馆校合作模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对当前馆校合作的几种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分析每种模式的应用现状。希望通过此研究为正在进行馆校合作的博物馆、科普场馆提供有力借鉴。通过对全国科普场馆馆校合作活动进行分析发现,馆校合作活动的模式主要有开设实验课程、设立“馆校合作基地”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打造科普剧等。

关键词: 馆校合作;合作模式;实验课程;实践基地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建设被提到了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同等重要的高度,国家大力提倡“文化强国”,强调“文化自信”。科技馆作为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公共文化机构,经历了从以展示为主的内化阶段到如今以教育和传播为主的外化服务阶段。这种转变意味着科技馆的社会职能从展示“物”转变为向社会传播“物”的信息,其主要通过举办陈列展览、讲座、社教活动等途径向广大公众普及和传播历史与科学文化知识。科技馆为改变“有展无教”“重展轻教”的局面,力图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发挥科技馆的教育功能,馆校合作的概念呼之欲出。

2006 年,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创新科普场馆科学教育活动内容与形式,使校内外科学教育有效衔接,促进优质科技活动资源的共建共享,搭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社会各方参与的青少年科学教育平台。力争到2020 年,建立完善科普场馆科学教育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衔接的有效机制,将“探究式学习”方法融入到科普场馆科学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创新活动方式,打造科普场馆特色品牌活动。时至今日,馆校合作已经在全国很多科技馆内开始展开,馆校合作模式层出不穷,每种合作模式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应用现状。

1 成熟合作模式——开设科普实验课程

馆校合作最为核心的产品是实验课程,能够提供什么样的科学课程是长期有效吸引学校参与馆校合作活动的重要因素。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发布后,建立“对接课标又区别课堂”的科学课程,是馆校合作的首要任务。为了更好发挥科技馆的教育功能、完成教育目标,应针对学校教育现有实施条件中无法实现的现场教学,开展基于展品的直观学习、探究式、互动式学习。科学课程设计应该突出“以人为本”,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课程主要以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为表现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表征。创设多种情景体验,让学生在尝试、体验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实践活动形式设计要丰富多彩、参与性强,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开设实验课程是目前科技馆开展馆校合作最普遍的合作模式,在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后,双方通过明确课程设计重点、确定课程授课对象、设计课程内容等步骤规划实验课程,通过课程内容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开设实验课程模式运作比较好的科技馆主要有上海科技馆、重庆科技馆等。以上海科技馆为例,上海科技馆的实验课程主要有五个系列,分别为:①科迷工作坊。包括以激发学生兴趣、传授探究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系列主题课程,现已形成了覆盖青少年各个年龄段的课程体系。②趣玩编程。以苹果Swift 编程语言和Swift playgrounds 软件为基础,涉及音乐、天文等各种不同领域主题的兴趣启发式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青少年互联网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创造能力。③STEM 科技馆奇妙日。基于展馆展品的科学内涵,注重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的STEM 课程,鼓励学科间的交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④安捷伦科学实验室。与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安捷伦科学实验室”活动,内容涉及多学科的趣味探究课程,不定期开展科普讲座、沙龙、论坛等专属品牌活动。⑤3D 打印创客课堂。该系列课程主要将有趣的科学主题与3D 打印相结合,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培养设计、计算机操作等面向未来的能力。

2)调研阶段:在设计前期,没有进行现场调研,仅根据地形图确认管线位置,施工单位进入现场开挖后,发现设计与现场情况不符,需要重新调整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进度。

安捷伦科学实验室则由上海科技馆与美国高科技跨国公司安捷伦科技公司合作开展安捷伦科学实验室不定期开展科普讲座、沙龙、论坛、开放日等一系列丰富的专属品牌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科学学习的形式。

上海科技馆的科学实验课程设置情况如表1 所示。五种课程形式中,趣味编程与安捷伦科学实验室不仅仅是科技馆与学校进行双方合作,通过引进第三方资源,提高科普场馆的整体水平,提升学生科学实践能力。趣味编程是上海科学技术馆与苹果公司合作推出的实验课程,邀请对Swift 编程十分精通的美国老师前来授课,将编程的最新知识带给学习者。作为一种强大且易学的程序语言,Swift 快速成为最受创新开发者欢迎的程序语言,很多AppStore 中备受欢迎的APP 包括淘宝、美拍和手机百度,都运用Swift 编写。同时,Apple 已于2017-03-21 开始提供Swift Playgrounds 中文版本下载,并针对中国用户进行了优化,让没有编程经验的人也能轻松上手,同时,Apple 倡导“人人能编程”。

表1 上海科技馆的科学实验课程设置情况

2 普遍合作模式——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馆校合作是科技馆与学校双方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为了与学校建立稳定、长久的合作关系,科技馆与学校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和设立“馆校合作基地”项目的方式寻求合作。双方依托各自在相关领域的资源优势,共建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学术科研与实践项目的深度合作。例如,上海科学技术馆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不定期推荐科技前沿师资前往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开设讲座或授课,鼓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参与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建设,提出合理的改进新建项目的建议。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则为科技馆推荐优秀师资人才参与科研项目与活动,不定期在展览展示、摄影摄像以及艺术与科技结合方面向科技馆提供帮助。与上海商学院开展志愿服务、科普传播、教学实践、双向培训、实验创新等进行长期合作。

目前,我国绝大数科技馆已经开展了科普教育活动,科普教育活动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①科技馆自己组织、策划,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其中科技馆是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而学校则是参与者。以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为例,其策划的“纸上谈光”主题系列科学课,欢乐童趣、科技六一,盛世双节·七彩光世界,小孔大不同,多彩花世界——万花筒创意DIY 等科普活动皆由科技馆自己策划和组织,向学校发出活动通知,邀请学校组织学生亲自参与。②科技馆与社会组织、学校三方联合策划科技活动,三方共同参与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例如,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与吉林省科技教育学会联合举办2017 年吉林省科技创新挑战赛、2018 年吉林省科技创新挑战赛、2017—2018 年度DI 创新思维吉林省总决赛,几场比赛就是由科技馆、社会组织和学校三方共同组织完成的。

3 长期合作模式——建校外实践基地与设“馆校合作基地”

科普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开发个体素质和智力为主要目标,利用专业的科学仪器、道具、教师等面向社会和公众传播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对科学进行普及和扩散,从而达到提高个体科学素养的目的。馆校合作的本质是普及科学知识,进行科学教育。馆校合作的活动形式主要有:①开展“以赛促课”的活动模式。由科技馆、博物馆和学校共同主办面向吉林省青少年推出多种形式的“科普比赛”。②与各地教育学会协会和社会教育机构合作,举办各类科学比赛。③“以趣促课”加速推进馆校结合。设计一系列主题的展品,分批次投放到一些试点学校,让青少年在业余时间进行探究式学习,例如以光学专业知识为线索,穿起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中与之相关相近的知识点。使课程设计有重点也有认知延伸,可以在有效时间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的能力。④面向青少年征集“科普小发现”评选“科普小达人”。引导青少年去发现挖掘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挖掘科学知识,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利用科普大篷车走进校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当前科技馆、博物馆开展科学教育的新型教育方式。2000 年,中国科协针对科技场馆短缺的问题,借鉴国外开展科技传播的先进经验,提出了研制多功能流动科普宣传设施——科普大篷车的建议。科普大篷车是开展大众科普的一种有效工具,作为科普宣传工作中的一支新生力量,以其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辐射面广、机动灵活,面向公众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科技场馆都拥有科普大篷车,利用科普大篷车与学校进行对接是馆校合作由走进来迈向走出去的关键一步。例如,重庆科技馆科技大篷车创享校园行活动包括常规展览、动手制作体验、前沿科技互动3个方面的科普活动。2017-02,重庆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走进人和街小学,向学生展示裸眼3D、3D 打印、VR 体验等科技产品。三明市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开进梅列区第一实验学校,活动带来了“3D 打印”“VR 体验”“伤脑筋十二块”等共11件科技体验项目,充分展示了力学、光学、电磁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吉林省科技馆联合长白山管委会社会办、教育局在池西一小、池南九年制学校、池北一小开展2017 年“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科普大篷车共设电磁探秘、数学魅力、声光体验、运动旋律、健康生活5 个展区,共展出包括磁力传动摆、最速降线、翻转的镜像、铿锵锣鼓、声光反映测试等25 件展品。

术后肠麻痹是延缓手术患者出院的一个重要因素,减少术后肠麻痹也是ERAS的一个重要目标。中胸段硬膜外镇痛比常规静脉阿片类药镇痛对预防术后肠麻痹更有效,尤其是开腹手术[44]。应该避免术中及术后的过度液体负荷,减少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能使肠功能的恢复更快,更早恢复口服进食。咀嚼口香糖及使用爱维莫潘等药物,都有可能对促进术后肠麻痹的恢复有效[43-45]。

4 新型合作模式——科普大篷车进校园与科普剧表演

此外,设立“馆校合作基地”,共同推进馆校合作。例如,中国科学技术馆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在馆校合作方面主要设立“馆校合作基地校”项目。2017 年设立“馆校合作基地校”项目。上半年向北京市中小学发出征集公告,收到来自全市16 区300 多所中小学校的报名申请。中国科技馆依据市级重点校、科技特色校、远郊区县校三类学校作为首批试点的择校标准,从中选择了200 所学校成为首批签约校。在合作框架内,中国科技馆将为签约校提供包括场馆活动、创新人才培养、校本课程开发、科技教师培训、科技馆活动进校园五大方面的服务内容。

基于病史、起病特点及病情进展速度,肝衰竭可分为四类:急性肝衰竭 (Acute liver failure,ALF)、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 liver failure, SALF)、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ute (Sub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 或 SACLF)]和慢性肝衰竭(Chronic liver failure, CLF),见表 3。

除了科普大篷车,科普剧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科普文化形式,主要采用话剧表演的方式进行科学传播。科普剧是一种过程教育、情境教育和体验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科普剧早已经在科技馆界盛行多年。科普剧包含两层意义,即 “科普”和“戏剧”。科普的意义在于以科学实验和原理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将科学实验赋予戏剧化的情节,通过舞台剧的形式进行展现,让学生在欣赏演出的同时学到科学知识。与传统科普教育相比,科普剧进行科普教育的互动性、参与性、欣赏性和娱乐性较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目前,江苏省科技馆、新疆库尔勒科技馆、内蒙古科技馆、武汉科学技术馆、重庆科技馆等很多科技馆都已经尝试与学校进行合作,由学校和科技馆共同策划剧本,由学生亲自参与共同完成科普剧的制作和表演。

5 结语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馆校合作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合作形式有限,进行馆校合作的科技馆、博物馆数量屈指可数,且存在合作规模小、合作深度不够等问题。造成馆校结合推进难度大的主要原因在于财政支持不到位、科普场馆自身定位限制馆校合作、学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缺少合作热情。因此,推进馆校合作的进行任重道远,还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精力。

第四阶段,当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继续发展,教师应开始考虑适时地向学习者讲解“集合论”途径下的分数概念.“集合论”途径所产生的分数,主要是指有序数对形式的分数,这种公理化的分数定义形式抽象性强,完全成为了一种符号.对于使用这种分数定义方式对中学生进行教学是否合适的问题,弗莱登塔尔[21]明确指出:应该先以形式化程度稍低的方法进行过渡,例如先以{m/n|m、n∈Z,n≠0}形式的分数定义进行教学.换言之,教师对学生讲解有序数对形式的分数概念前,必须保证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有理数概念.

参考文献:

[1]张若婷.馆校合作实践中的经验探索与启示[J].科普研究,2015(5).

[2]陈晓君.馆校合作进行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视界,2015(1).

[3]王冰.科技馆在馆校结合科学教育中如何发挥自身特点[C]//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研讨会,2015.

中图分类号: G322.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5913/j.cnki.kjycx.2019.06.016

文章编号: 2095-6835(2019)06-0016-03

作者简介: 姚爽,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馆员,研究方向为科普理论研究。

〔编辑:严丽琴〕

标签:;  ;  ;  ;  ;  

浅析我国科技馆“馆校合作”的几种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