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翩翩你从梦中来——浅谈中国古典舞论文_葛少华 石祎贝

姿翩翩你从梦中来——浅谈中国古典舞论文_葛少华 石祎贝

(浙江师范大学)

中国古典舞,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它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其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因为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 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中国古典舞主要包括身 韵、身法和技巧。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内涵,每个舞蹈的韵味不同,两个人跳同样动作,韵味都不同。身法则是指舞姿还有动作。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古典舞蹈非常强调 “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身韵。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神在中而形于外,“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涵。

中国古典舞的音乐大多采用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如古筝、二胡、琵琶等。中国古典舞服装古色古香,根据舞蹈的具体要求也各有特色,汉唐舞大多采用传统的汉服。于我,古典舞是《春江花月夜》的寂静空灵、恬淡幽静;是《霓裳羽衣舞》的盛世繁华;是《扇舞丹青》 的古雅端庄、高远恬静是《桃夭》的青春妩媚;是《踏歌》 的纯净明媚;更是《千手观音》的美轮美奂……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 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群舞《春江花月夜》是截取张若虚作品中的部分诗句加以表现,它的灵魂是音乐《春江花月 夜》。舞台上,幽蓝色的灯光营造出烟雾迷蒙的静夜,柔粉色的灯光投射在题有“春江花月 夜”的巨大扇面上,给人花月 朦胧之感,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紧接着,扇面合拢灯光渐暗,手执单扇的女子在轻纱旁翩然起舞、若隐若现,变换扇面的波浪动作恰似江风习 习 、花草摇曳,这正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当轻纱褪去,整个舞台仿若一片荷塘,“荷塘”始终笼罩在重重薄雾中,美得厚重,美得朦胧,此时,除三位领舞外,其余手执单扇的女子有如荷塘上田田莲叶簇拥着朵朵清荷,三位领舞则有如清荷从层层莲叶中探出头,或露角或含苞或绽放,亭亭玉立、千姿百态,薄雾缭绕的荷塘里,那碧绿的荷叶,那婀娜多姿的荷花以及迷蒙的月色,清幽淡雅、安谧柔和、朦胧和谐,给人一种美的愉悦......

群舞《春江花月夜》如同一首诗,意境朦胧优美,这美妙之处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舞蹈是情怀,是生命,也是一种哲学,荷塘月色的素雅之美是人生返朴归真的理想境界,也是发自 内 心包容万物、归于宁静的大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月光如水影摇曳,风送荷香入梦来。扇起襟飞吟古今,虚实共济舞丹青《扇舞丹青》借用一把延长手臂表现力的折扇,演绎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神韵之美,动态地展现了“纸上的舞蹈”,可谓文治“舞”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品通过表演者似飞腾狂草、像描画丹青般的一招一式的精彩表演,在整个的舞台空间,塑造出一种古雅、端庄,充满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体态形象,将古典舞与中国书法文化、扇文化、剑文化融为一体,把舞、乐、书、画熔于一炉,在情景交融、人与自 然浑然一体中达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营造了一个恬静、雅致、高远的意境。它既具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又有不设不施的自 然美,这不但是舞蹈艺术所崇尚的,而且是中国人一直所追求的高级审美境界,由此舞蹈《扇舞丹青》无愧为雅俗共赏、赏心悦目,令观众目不转睛的“墨舞”精品。有一首诗精辟概括、准确描述了此作品,那就是:“扇起襟飞吟古今,虚实共济舞丹青。气宇冲天柔为济,怜得笔墨叹无赢。丹青传韵韵无形,韵点丹青形在心。提沉冲靠磐石移,却是虚谷传清音。”作品所营造出洒脱、飘逸、灵动、稳重和突变等不同的效应,时而高山坠石、千里阵云、忽而春蚕吐丝、绵里藏针的舞蹈形象、形式之美,令人如梦如幻、如痴如醉。楚腰纤细掌中轻《楚腰》在古典美学的虚实论的美学标准的要求下,也达到了艺术虚实统一的境界。在创作中,有限的形态创造无限的意境;在审美中也对应着心态虚静的审 美心态。面对《楚腰》,人们无法不以一种虚净澄明的审 美心态去体悟舞蹈的最高境界。舞蹈艺术不仅是形态的追求,还有对陶冶人类情感的理想追求。在《楚腰》 中,我们既羡慕舞者的婀娜多态,又更要赞叹中华文化的瑰丽与多彩。所以《楚腰》不仅属于现代,属于历史,更属于人们内 心深处对美,对古代文化的缅怀与激励的渴望。“楚腰纤细掌中轻”,整个舞蹈非常优美,“翘袖折腰”的动态与美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服装设计也好,长袖翩然,曲裾飞扬,楚韵十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头戴 鶡冠,很好的契合了先秦时期英武刚烈的民风,而且岁舞者舞动时更奇妙地平添了 舞者的婀娜灵动。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夭》,整个舞蹈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舞者妙曼的身姿为观众塑造了如同小桃树一般的少女形象。取自《诗经》的舞曲《桃夭》中待嫁少女艳若桃李的面容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四月盛开的桃林之中,妙龄少女们嬉戏玩闹着,少女的清脆笑声伴着桃花的香味扑面而来,充满着生机活力的舞姿如同枝头桃花般在这美丽的世界怒放。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千手千眼观世音

六年前的春晚,一曲舞,犹如舞灵出动,感动了多少人,成就了多少人。这曲《千手观音》 无疑是如今新古典舞中难得的佳作。无疑,这支舞是美的,它美在其艺术魅力。当《千手观音》 组出“盛世开屏”的画面,千只纤手曼颤,千只慧眼闪烁之时; 当舞者用优美的身 段和婀娜的体态表现无声世界的韵律与美感,用端庄的容貌和天使的微笑透出心灵窗户 中的祥和与美德。便是前面所说的“身韵”的表达,美的享受。《千手观音》感动人心的艺术之魂,这舞的舞者皆为聋哑人,无法感觉声音的律动,却排除万难,通过千万次的练习,直到身体产生了记忆。这舞得不仅仅是身 体,更是他们的心。

《千手观音》的成功离不开舞蹈本身传达或者演绎出来的中华民族文化优秀的、华美的内涵。从舞蹈《千手观音》中,看到了东方文化精神,感受到了中华文化元典之美,那种温文尔雅、柔美万象、经纬天地、博爱人间的真善美。此舞的编导张继刚曾说过:“不要让别人因为同情心而肯定你,而是要用美去打动观众。”当第一次看到这个舞蹈的时候,我只觉得目不衔接、眼花缭乱、目瞪口呆,看完还意犹未尽。二十一位表演者,或站成一排,演绎出千手律动、孔雀开屏、鱼贯而出;或分成几组,演绎聚合的宝塔;他们的手时开时合、时伸时缩,变化万千。真正领悟到什么叫将手部艺术发挥到了极致。他们的动作时那么的到位,他们的配合是那么的默契与和谐。表演者用手表现属于人们的真、善、美。舞姿翩翩你从梦中来,这是我对古典舞最大的感觉,它就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穿越了 千年的时光,在古韵中悠悠地随歌起舞,拨开重重薄雾走进人们的视野,带给人们以视觉的盛宴。在这个古典逐渐成为流行的时代,中国古典舞也将会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我相信,她也会在时光中越来越美,带给观众越来越完美的表演。

论文作者:葛少华 石祎贝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  ;  ;  ;  ;  ;  ;  ;  

姿翩翩你从梦中来——浅谈中国古典舞论文_葛少华 石祎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