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作品ABB式状态词结构、功能及语言风格初探论文

萧红作品ABB式状态词结构、功能及语言风格初探

聂志平

(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摘 要] 本文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现代白话文重要作家萧红作品中的ABB式状态词的使用状况。萧红作品进入ABB式状态词A位置的成分形容词超过一半,BB只出现一次者高达76.47%;BB不是重叠词缀,而是表实义的构词语素;在句法功能方面,ABB式状态词占第一位的是作定语,占总例次的近1/3;通过统计发现,作为一个语言单位使用的不是ABB,而是“ABB+的”。通过与老舍白话文经典作品《四世同堂》对比可以发现,萧红作品中的ABB式状态词具有使用频率高、临时创造性强和在小说与散文中运用有很大差异三个特点。这些特点与萧红小说景物描写比重高、情感内敛而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风格相关。

[关键词] 汉民族共同语;萧红;状态词;词汇学;语言风格

出身北京官话区的黑龙江籍作家萧红(1911—1942,黑龙江呼兰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她在不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近百万字的作品,为典范的现代汉语白话文宝库留下一大笔遗产,其文学和语言都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其语言运用不仅可以为东北方言研究、北京官话研究,也可以为汉民族共同语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张海宁主编的五卷本《萧红全集》是目前收录萧红作品最全的文集,收录了萧红小说、散文、诗歌、书信、戏剧和谈话,其中前三卷是小说,第四卷是散文,第五卷是其他部分。考虑到语体和语言使用的因素,杂合他人语言运用的第五卷不纳入本文考察范围。本文语料及数据统计来自前四卷,即萧红小说和散文部分,其中第三卷中的短篇小说《红玻璃的故事》是骆宾基根据萧红的讲述于萧红去世一年以后追记的,故不取。另外,在语料检索中,我们排除了鲁迅、茅盾、胡风等人为萧红作品所作的序和读后记等文本形式,同样也是考虑到文本的纯粹性。

本文行文中作为对词语的说明,义项放在{}内;例句出处标明篇名和《萧红全集》卷数。

一、萧红作品中ABB式状态词的基本情况

根据我们所做的语料库,萧红全部小说、散文共有64.6万字符(不含目录),其中小说46.7万字符,散文17.9万字符。从中共检索到ABB式状态词261例次,其中词形125个。从读音和意义两个角度合并异形词,分析出ABB式状态词117个,其中合并异形词语8个,具体如下(括号内为异形词语):

黑乎乎(黑忽忽、黑糊糊、黑虎虎) 火辣辣(火刺刺、火喇喇)

红澄澄(红橙橙) 金乎乎(金呼呼) 毛茸茸(毛绒绒)

“white(白色)”在英语文化中,象征着美好、纯洁、高雅、合法。而在汉语中,白色代表着死亡、冷漠,且在汉语中,没有能表达出相似文化隐含意义的颜色词,这时,我们可以忽略颜色词,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意译。故选择了去除颜色词的翻译方法,译为“善意的谎言”。

根据我们的统计,《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共收录ABB式状态词208个。萧红作品中出现的ABB式状态词与《现代汉语词典》完全同形者45个,异形者4个,共计49个。具体情况如下:

词形相同者:

能进入ABB式状态词A位置的区别词有1个“金”,构成ABB式状态词2个。

黑黝黝 黑漆漆 黑压压 红通通 红扑扑 黄澄澄 静悄悄 空洞洞

懒洋洋 亮晶晶 冷清清 冷森森 绿茸茸 绿油油 乱纷纷 毛茸茸

毛烘烘 慢吞吞 明晃晃 麻酥酥 闹嚷嚷 气冲冲 轻飘飘 热辣辣

火(1) 毛(4) 墨(1) 气(1) 土(1) 药(1) 油(3)

笑盈盈 阴森森 圆滚滚 圆溜溜 直挺挺

词形相异者(括号内为《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词形):

射频模块采用5 V 外部供电,其主要供电需求为3.3 V和5 V,可分为控制部分和下变频变频部分。控制部分仅仅是STC15W408S控制器的电源,采用通用的LM1117-3.3稳压到3.3 V。下变频变频部分电源涉及到低噪声放大器、锁相环、混频器等噪声敏感器件的供电,需要选择高文波抑制比的低压差稳压器[31]。MIC5245系列与MIC5205系列专为射频器件稳压而设计,采用该两个系列作为射频部分的稳压器件。图8展示了系统部分电源网络。

碧悠悠(碧油油) 孤伶伶(孤零零) 厚敦敦(厚墩墩) 热忽忽(热乎乎)

也就是说,萧红作品中有41.88%的ABB式状态词为75年后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所收录;或者说,第7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有23.56%的ABB式状态词在75年前的萧红作品中出现过。

ABB式状态词在萧红作品中的出现频率相差较大,出现频率最低的只有1例次,有71个词,占词语总量的60.684%;有5个词出现8例次以上,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13例次。1~8例次的ABB的出现频率与词语数大体呈反向相关。详见表1。

2.3 两组新生儿心功能指标比较 病例组患儿的左心输出量、右心输出量、尿量水平在治疗3 d、治疗7 d、治疗14 d时均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750、23.841、32.584,P<0.05),病例组患儿的左心输出量、右心输出量、尿量在治疗前、治疗3 d、治疗7 d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629、15.990、19.971,P<0.05)。见表3。

表1 ABB式状态词出现频次对比表

二、萧红作品中ABB式状态词的词法分析

(一)ABB式状态词中A的情况

在萧红作品中,构成ABB式状态词中A的,有形容词、动词、名词、区别词与其他成分。以下分别加以说明。

1.形容词(括号内为构成ABB式状态词的数目。下同)

能进入ABB式状态词A位置的形容词有30个:

颜色类形容词:

白(5) 黑(8) 红(6) 黄(5) 灰(1) 蓝(2) 绿(3) 青(1)

感觉类形容词:

热(3) 冷(1) 湿(1) 甜(1) 香(1) 潮(1) 亮(4) 软(1)

一般性质类:

高(1) 厚(1) 混(2,hún) 静(1) 空(1) 懒(1) 乱(2)

每周二下午的社团课,岳舒恺老师都会带领社团的小“刀客”们走进篆刻的世界。从简单、有趣的肖形印(肖像某种物体形状的印章,只有图像,没有文字)开始,锻炼孩子们手上的刀功,刻出平稳均匀的直线;有趣的卡通形象和深厚的传统文化碰撞在一起,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30个形容词构成64个ABB式状态词,占ABB式状态词总量的54.7%,平均每个形容词构词2.13个。这64个ABB式状态词出现162例次,占总例次的62.07%。这说明,ABB式状态词由形容词构成是有很强的语言心理基础的。

2.动词

能进入ABB式状态词A位置的动词有7个:

胡(1,同“煳”{烧焦}) 活(1) 麻(1,{麻木}) 闹(1) 笑(5)

羞(2) 醉(1)

由动词构成的ABB式状态词共有12个,占ABB式状态词总量的10.26%;平均每个动词构词1.7个;这12个ABB式状态词出现34例次,占总例次的13.03%。

④ 【美】维姆萨特,比尔兹利.意图谬见(罗少丹译).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209.

3.名词

能进入ABB式状态词A位置的名词有8个:

热烘烘 热腾腾 湿漉漉 甜丝丝 稀溜溜 笑呵呵 笑嘻嘻 笑吟吟

(1)他的白了一半的头发高丛丛的,从他的前领相同河岸上升着的密草似的直立着。(卷二·莲花池)

采用SPASS 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区别词

aij——邻接矩阵A的元素,A=[aij]描述各DG单元间的联系,若有(vj,vi)∈E,aij=1,否则aij=0。

白茫茫 白花花 赤裸裸 潮乎乎 滴溜溜 黑洞洞 黑乎乎 黑沉沉

5.其他

这种情况可以分作三个小类:

(1)A成词,AB成词,但ABB的意思更接近AB

属于这种情况的有19个:

赤裸裸 痴呆呆 沉重重 沉实实 伏贴贴 粉红红 飘忽忽 年轻轻

甜蜜蜜 稀疏疏 稀溜溜 稀零零 旋转转 直爽爽 圆溜溜 冷清清

凉爽爽 热忽忽 颤抖抖

(2)A不成词,AB成词

对上述分析进行综汇,用三个表格表示如下(表2—表4):

属于这种情况的有4个:

滴溜溜 忽闪闪 水灵灵 热闹闹

(3)A不成词,AB不成词

属于这种情况的有4个:

碧悠悠 孤伶伶 明晃晃 乌洞洞

《基姆》的主人公和吉卜林相似,也是一个生活在印度的英印人。小说中对于基姆在印度的惬意生活有很大篇幅的描写。“他对筑有城墙的奇妙的拉合尔市了如指掌,从德里门到城外的护城河;他同那些生活古怪得连哈伦王都梦想不到的人亲密无间;他自己的生活放荡不羁,如天方夜谭里描述的一般,可是那些传教士的和慈善社团的文书先生们却看不出这种生活的美妙。市井街头给他起了个诨名,叫他‘人尽可友’……”这正是吉卜林以自身的经历感受为底本的。

上列三类中,成词的AB都是形容词或动词;前者有“痴呆、沉重、沉实、粉红、冷清、凉爽、年轻、水灵、甜蜜、稀疏、热闹、热乎、直爽”,还有三个东北方言词语:“稀溜、稀零(linɡ/lenɡ)、圆溜”;后者有“赤裸、伏贴、飘忽、忽闪”。

样本数据包括中国长三角地区的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样本区间为2005—2014年。各变量的统计性描述特征如下。

表2 ABB式状态词中A的性质对比表

表3 ABB式状态词中不同性质的A的构词情况对比表

表4 不同性质的A构成的ABB式状态词出现例次对比表

无论从作为A构成ABB式状态词还是从所构成词语的出现频率角度来看,形容词都具有绝对优势,这也是人们把ABB式状态词看作由单音节形容词扩展构成的词语的现实心理基础。

(二)ABB式状态词中BB的情况

对于ABB式状态词中的BB,根据确定语言单位的同一性原则,通过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的相同或相似,我们对ABB中的BB进行归并,比如:

由名词构成的ABB式状态词共有12个,占ABB式状态词总量的10.26%,平均每个名词构词1.5个。这12个ABB式状态词出现22例次,占总例次的8.43%。

(2)连爷爷的胡于也一向就那么长,也一向就那么密重重的一堆。(卷二·莲花池)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丛”有{聚集}{生长在一起的草木}[1]219的意思,而“重重”有{一层又一层}[1]181的意思,所以与“密重重”意思不合。作为北京官话的一部分,东北方言有些地方平翘舌相混,而且北京作家老舍也有“从新”(平舌音)“重新”(卷舌音)并用的用法,所以,我们把“密重重”中的“重重”与“丛丛”作归并处理,看作同一个构词成分。经过这样处理,得出BB共有84个。

出现两次及以上的BB共有18个,构成ABB式状态词51个;有66个ABB式状态词都是由只出现一次的BB构成。例如:

白茫茫 白煞煞 白生生 痴呆呆 沉重重 沉实实 伏贴贴 粉红红

活鲜鲜 黑漆漆 黑压压 红堂堂 忽闪闪 胡焦焦 黄宁宁 混饨饨

噬菌粒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递送方式,因为已有研究证明其可以有效地将针对特定DNA序列的RNA引导的核酸酶递送到细菌细胞中。然而该途径受限于噬菌粒具有与它们来源的噬菌体相同的窄宿主范围的事实。这大大限制了可以接受CRISPR/Cas质粒的细菌种类的数量,因为只有那些表达合适噬菌体受体的细菌对噬菌粒敏感。

作为构词成分只出现一次BB占所有BB的78.57%,所构成的词语占所有ABB式状态词的56.41%。这说明在ABB式状态词中,BB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而类推性比较差。

它们在动!猛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汗毛都炸了起来,本能地向下一缩身子,四只节足弯曲蓄势,另外两只则高高扬起,横斜在身前,做好了随时攻防的准备。

构成两个以上的ABB式状态词的BB情况如下:

构成2个词的BB有12个:(方括号内为异形成分;圆括号内为与之组合的A。下同)

-澄澄[橙橙](红、黄) -沉沉(黑、墨) -丛丛[重重](高、密)

-烘烘(毛、热) -昏昏(黑、黄) -亮亮(白、油)

-爽爽(凉、直) -扑扑(红、香) -蓬蓬(乱、毛)

(4)工艺方法 本研究选择手工焊及自动焊方法,焊接位置选择立向上焊(3G)。自动焊采用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 M AW),保护气体采用80%Ar+20%CO2混合气体。A r+C O2混合气体具有飞溅率低、熔敷效率高;合金元素的过渡系数大;焊缝的含氧量低;工艺参数调节范围大;焊缝成形好等特点。SA738Gr.B钢板自动焊使用脉冲电流,具有焊接过程飞溅小、较小的热输入、气孔倾向小等特点。

-茸茸[绒绒](绿、毛) -洋洋(黄、懒) -黝黝(黑、青)

构成3个词的BB有3个:

-剌剌[辣辣、喇喇](红、火、热) -溜溜(滴、稀、圆) -油油[悠悠](碧、绿、亮)

构成4个词的BB有一个:

密(1) 慢(1) 胖(1) 轻(1) 阴(1) 圆(3) 直(3)

-森森(黑、冷、绿、阴)

Nineteen Italian Gastroenterological Units and Service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as disclosed by the AIGO website.

构成7个词的BB有2个:

-乎乎[呼呼、忽忽、糊糊、虎虎](潮、黑、黄、金、热、药、飘)

-洞洞(黑、红、金、空、混、亮、乌)

(三)BB是后缀吗

对于ABB式状态词中的BB,王力《汉语史稿》[2]、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3]、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4]、朱德熙《语法讲义》[5]等都看成是重叠词缀,高校的现代汉语教科书一般也是这样看的。此外,邵敬敏先生把它看作处于向词缀发展过程中的成分,看作“类后缀”或“准后缀”;[6]马庆株先生将“白皑皑”“光闪闪”和“喘吁吁”“硬邦邦”中的“皑皑”“闪闪”“吁吁”“邦邦”看作叠音实义成词语素,因为这些形式可以作为一个词来使用,而将其他形式,如“黑乎乎”“红通通”“羞答答”“直瞪瞪”中后边的重叠形式看作词缀[7]。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理由有以下三点:

(1)词缀具有构词的普遍性,但ABB式状态词中的BB特异性很强,组合能力很低,最多只构成7个ABB式状态词,而构成一个词的比例竟高达78.57%。

(2)后缀读轻声,但BB不读轻声。即使AB中B读轻声,如“热乎”,“热乎乎”中的“乎乎”也不读轻声。

(3)作为词缀,在构词上表达附加的意义或色彩。如“-巴”放在单音节动词后,只是使整个“V巴”与V相比增加了{比较随意、轻松}[8]的附加意义。例如:

(3)你脸光擦巴擦巴就得了,也不好好洗洗?

(4)这本书一天就看巴完了。

而ABB式状态词的BB很多都有比较实在的意义,与典型的词缀不同。比较下边的例子:

(5)她长得好看哩!她有一双亮油油的黑辫子。(卷一·生死场)

(6)马伯乐又笑了笑,他的眼睛是亮晶晶的,含满了眼泪。(卷三·马伯乐)

(7)她扬起头来看一看房顶,就在头上有一块亮洞洞的白缝。(卷三·山下)

(8)四小时都是白昼,亮通通的,电灯好像小太阳似的照着他。(卷三·马伯乐)

从语料来看,“亮油油”表示油质感,可以用来描写头发、土地;“亮晶晶”{形容物体明亮,闪烁发光}[1]818;“亮洞洞”描写“白缝”,“-洞洞”对应说明{缝隙};而“亮通通”说明{很亮},这可以与“红通通”相对比:{形容很红、红得通透}[1]540

从以上三点考虑,我们认为ABB式状态词中的BB不是词缀,而是实义的重叠式构词语素。

(四)作为语言单位被使用的是重叠式ABB还是“ABB+的”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在《凡例》中对状态形容词有个说明:“状态形容词或某些重叠式在口语中经常带‘的’或‘的’,条目中一般不加‘的’或‘的’,只是在释义前面加‘(~的)’或‘的’”。[1]3那么,从萧红作品来看,是一种什么情况呢?

萧红作品共出现261例次ABB式状态词用例,因20世纪三四十年代,状语后的“地”常常写作“的”,所以状语后边的“地”与定语后边的“的”以及作其他成分时后边出现的“的”,我们处理成一个成分。根据这个原则统计,在萧红作品261例次ABB式状态词用例中,不带“的”的用法共有7例次,带“的”的用法有254例次。具体分布如表5:

表5 ABB式状态词带“的”的情况对比表

不带“的”的用法具体例子如下:

(9)市镇的声音,闹嚷嚷,在500步外听到人哄哄得就有些震耳了。(卷二·莲花池)

(10)窗子在墙壁中央,天窗似的,我从窗口升了出去,赤裸裸,完全和日光接近;(卷四·饿)

(11)他笑呵呵。他故意的平静着自己。(卷三·马伯乐)

(12)从门口望出去,借了灯光,大雪白茫茫,一刻就要倾满人间似的。(卷四·飞雪)

(13)但是那边东湖的碧悠悠清水,她每一想起来,她总起着无限的怀恋的心情,从前她每天在东湖上划船。(卷三·马伯乐)

(14)马车停在喇叭声中,大门前的白幡、白对联、院心的灵棚、闹嚷嚷许多人,吹鼓手们响起呜呜的哀号。(卷四·祖父死了的时候)

(15)我正在台灯下读着一个剧本时,听到郎华和什么人静悄悄在讲话。(卷四·新识)

其中的ABB在(9)(10)中做小句,在(11)(12)中作谓语,在(13)(14)中作定语,而在(15)中作状语。这7个ABB式状态词在萧红作品中除了“碧悠悠”只出现一次以外,其他例次ABB后都有“的”,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碧油油”词条解释中也有“(~的)”,说明口语中“碧油油”也是以带“的”为常的。同时,我们还发现,带“的”与否,同语体有一定的关联:7例次ABB式状态词不带“的”的用法,有4例次(上列(10)(12)(14)(15)例)是出现在散文中的,占不带“的”用法总例次的57.14%;而小说中3例次不带“的”的用法,仅占小说ABB式词语用例的1.22%。这说明,不带“的”的用法可能与散文语言比较“文”或书面化程度较高有关。即便在散文中,不带“的”的用法也只占散文总例次16例次的1/4。

ABB一般带“的”,构成的状态词为“ABB的”。因此“ABB式状态词”实际上指的是“ABB+的”状态词。一般说ABB式状态词,大概因为“的”字出现率高,以至于在对构词成分的理解中忽视了“的”的存在,比如,词典上就不收录口语中常用的带“的”表示某种职业的“X的”,比如“养蜂的”、“说相声的”。

三、萧红作品中ABB式状态词的句法功能分析

作为状态词,萧红作品的ABB式状态词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中状态词的使用一样,有作定语、状语、谓语、补语、谓词性宾语和小句六种功能,而没有出现作主语的用法。具体说明如下。

(一)作定语

ABB式状态词作定语,是状态词的一种常见用法,萧红作品也是如此。例如:

(16)行在归途上,前面白茫茫的一片,他在最后的一个羊背上,仿佛是大将统治着兵卒一般。(卷一·生死场)

(17)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卷二·呼兰河传)

(18)心里开始感到过份的平静,一刻时间以前那旋转转的一切退去了,烟消火灭了。(卷三·山下)

在萧红作品中,ABB式状态词作定语比例最高,共有85例次,占261总例次的32.57%,比作状语和谓语高12个百分点。

(二)作状语

作状语也是ABB式状态词的一项主要功能。例如:

(19)那手镯好像风车似的,滴溜溜地转,手镯太大了,我的手太细了。(卷二·呼兰河传)

(20)磨房也一点没有改变,风车也是和他刚来时一样,黑洞洞地站在那里,连个方向也没改换。(卷三·后花园)

(21)太太在楼上自己还是哭着,把一张亲手做的白花蓝地的小手帕也都哭湿了,头发乱蓬蓬地盖了满脸。(卷三·马伯乐)

在萧红作品中,ABB式状态词作状语比例较高,共有52例次,占261总例次的19.92%。

(三)作谓语

作谓语也是萧红作品中ABB式状态词的常见用法。例如:

(22)屋子里黑黝黝的,月光从窗子透进来,但,只是一小条,没有多大帮助。(卷四·广告副手)

(23)那店铺红堂堂的,简直像过年了。(卷三·马伯乐)

(24)他把我领进去了,那里边黑洞洞的,最里边站着一个人,比画着,还打着什么竹板。(卷一·家族以外的人)

在萧红作品中,ABB式状态词作谓语与作状语次数一样,也是56例次,占261总例次的21.46%。

(四)作补语

在萧红作品中,ABB式状态词作补语共有10例次。例如:

(25)那小手掌连掌心都和地上的灰上扣得伏贴贴的,地上好像有无数滚圆的小石子。(卷二·莲花池)

(26)她脸长得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卷二·呼兰河传)

(27)那万道的光芒射在马伯乐的脸上,马伯乐的脸照的金乎乎的,好象他的命运,在未卜之前已经是幸运的了。(卷三·马伯乐)

ABB式状态词作补语用法在萧红作品中占总例次的3.83%,是其功能中使用最少的。

(五)作宾语

在萧红作品中,ABB式状态词作宾语共有26例次,占261总例次的9.96%。例如:

(28)光线一条条地从窗棂钻进来,尘土在光线里边变得白花花的。(卷二·莲花池)

(29)夜深了,住在河边上,被河水吸着又特别的凉,人家睡起觉来都觉得冷森森的。(卷三·马伯乐)

(30)赵三第一年不种麦,他家是静悄悄的。(卷一·生死场)

在萧红作品中,ABB式状态词作宾语,前边的动词述语有“是、变得、觉得”3个,其中“是”使用最多,共出现23例次,占总例次的88.46%;此外,“变得”出现1例次;“觉得”出现2例次。因此,可以说萧红作品中作宾语的ABB式状态词都是谓词性宾语。

(六)作小句

对于小句,我们简单地定义为:句子中,前后有停顿,书面语上用逗号或分号与其他部分隔开的语言片段。依这个判断标准,在萧红作品中,我们检索到ABB式状态词(带“的”或不带“的”)作小句共有32例次,占261总例次的12.26%。例如:

(31)从后花园透进来的热气,凉爽爽的,风也不吹了,树也不摇了。(卷三·后花园)

(32)槽子底上长了不少的蘑菇,黑森森的,那是些小蘑;看样子,大概吃不得,不知长着做什么。(卷二·呼兰河传)

(33)四小时都是白昼,亮通通的,电灯好像小太阳似的照着他。(卷三·马伯乐)

对ABB式状态词句法功能的分析数据,用表格概括如下:

表6 ABB式状态词句法功能对比表

四、萧红作品中ABB式状态词运用的风格特点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风格是指:“①气度,作风;②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出来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1]388因此,我们所理解的萧红作品ABB式状态词的风格特点,是指萧红对ABB式状态词运用所表现出来的语言特点。在萧红作品中,ABB式状态词的运用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使用频度高

萧红全部小说、散文共有64.6万字符,ABB式状态词出现261例次,平均每万字出现4.04例次。我们取同是北京官话区作家老舍的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四世同堂》来对比。《四世同堂》共计65.3万字符(不含从英文翻译回来的后13章),ABB式状态词出现87例次,平均每万字出现1.33例次。即便单从小说这种语体来对比,萧红小说共46.7万字中,ABB式状态词出现245例次,万字比为5.246/万字,是公认口语化风格作家老舍小说《四世同堂》的3.94倍,比例相当悬殊。从而可以看出,萧红作品ABB式状态词表现出高频率的特点。

(二)临时创造性强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共收录ABB式状态词208个,萧红作品中出现的117个ABB式状态词,与《现代汉语词典》相同者有49个(包括4个异形词),相同率41.88%。老舍《四世同堂》共有ABB式状态词48个,其中与《现代汉语词典》相同者30个(包括4个异形词),相同率为62.5%。老舍《四世同堂》中ABB式状态词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是萧红作品被收录的1.49倍。也可以这样说,老舍作品中的ABB式状态词进入汉民族共同语的比例是萧红作品的近1.5倍。萧红作品中的ABB式状态词更呈临时性特点,很多ABB式状态词在东北话以及北京话中都不说,是萧红根据描写表意需要临时创造出来的。在117个ABB式状态词中,只出现一次的竟然有66个之多,占总词数的近80%(78.57%)。本来不能组合、不能重叠的词语,在萧红作品中,都重叠使用进入ABB构词模式相互组合起来,构成ABB式状态词,如:

沉重重 沉实实 伏贴贴 粉红红 高丛丛 金洞洞 亮洞洞 金乎乎 土灰灰

软条条 乌洞洞 笑微微 羞惭惭 旋转转 热闹闹 药忽忽 圆隆隆 醉疯疯

直伸伸 直竖竖 直爽爽

在萧红作品中,这种例子很多:

(34)那小手掌连掌心都和地上的灰上扣得伏贴贴的,地上好像有无数滚圆的小石子。(卷二·莲花池)

(35)心里开始感到过份的平静,一刻时间以前那旋转转的一切退去了,烟消火灭了。(卷三·山下)

(36)家人的衣服她不补洗,她只每夜烧鱼,吃酒,吃得醉疯疯地,满院,满屋她旋走;她渐渐要到树林里去旋走。(卷一·生死场)

(37)马伯乐累得红头胀脸的,可是小雅格却笑微微地坐在爸爸的胳膊上。(卷三·马伯乐)

“伏贴贴、旋转转”作为复合词“伏贴、旋转”重叠后一个构词语素而构成的状态词,表示增量并具有描写性和表态性;“醉”和“疯”本来不能够搭配、构词,却也在ABB词法模式的作用下临时构成了具有描写性的状态词;“笑微微”则由“微笑”语素前后互换,表情状的“微”后移并重叠,具有描写性,表示情态。在作家的笔下,语言成分以异于常态的形式创新搭配,满足摹景表情的表达需要。

(三)小说与散文ABB式状态词运用有很大差异

在萧红作品中,ABB式状态词的分布并不均匀。ABB式状态词出现的总例次是261例次,其中,小说中出现245例次,散文中仅16例次。ABB式状态词在小说中出现的万字比为5.246/万字,散文为0.894/万字。这意味着在小说中出现的ABB式状态词是散文的近6倍(5.867)多,两者相差非常悬殊。再考虑到对《萧红全集》收录诗歌、戏剧、书信和谈话的第五卷的检索,仅有一篇书信出现过2例次的ABB式状态词,我们认为这种ABB式状态词在文本中万字比的显著差别是小说与散文两种语体语言成分运用差别重要的具体表现之一。

萧红作品所呈现出来的ABB式状态词的使用特点体现了萧红作品的风格,或者说倒过来说,这种词语使用是萧红作品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语言艺术的创造者,作家在不同语体中通过对语言成分的运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一般对萧红作品语言风格的评价是散文式(或散点式)、诗化的。我们认为,萧红散文与小说的语言风格也是不同的。散文的书面化程度高些,而小说更口语化一些。因此,ABB式状态词不带“的”的用法在散文中超过一半,而在小说中仅占1.22%;萧红的散文是自述式的,是以人,具体地说,是以“我”为中心;而小说是描写式的,是冷眼旁观,情感内敛,寓情于景,以景抒情。因此,外在景物的描写在萧红小说中占有较大的篇幅,这给萧红小说带来很强的画面感,有一种田园诗式格调。萧红小说中,对景物描写的较高比重应该与萧红有绘画爱好有很大关系,由此带来另外一个词语运用上的特点:表示光线与颜色的词语使用率比较高。茅盾为萧红代表作《呼兰河传》所作的序中就其“不像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作了这样一个说明:“它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9]这种整体的感觉是对的。另外,ABB式状态词使用频率高,也许是因为萧红在创作中欲通过ABB部分重叠达到一种音画结合的绘景抒情效果。这种语言表达策略使小说中的ABB式状态词语大量出现,有时甚至在同一个句子中出现两次以上,这一点在萧红代表作《呼兰河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38)正临着这热闹闹的后花园,有一座冷清情的黑洞洞的磨房,磨房的后窗子就向着花园。(卷三·后花园)

(39)湖边上那小莲花池,周围都长起来了小草,毛烘烘的,厚敦敦的,饱满得像是那小草之中浸了水似的。(卷二·莲花池)

(40)家家户户都是黑洞洞的,家家户户都睡得沉实实的。(卷二·呼兰河传)

(41)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红堂堂的了,一会金洞洞的了,一会半紫半黄的,一会半灰半百合色。(卷二·呼兰河传)

(42)她想着想着,因为手上涂了酒觉得凉爽,就要睡一觉,又加上烧酒的气味香扑扑的,红花的气味药忽忽的。(卷二·呼兰河传)

[注 释]

①根据音韵结构、调类和调值的基本一致,林焘先生把北京、承德、东北的大部(辽南、辽东半岛以及吉林南部通化一带除外)以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赤峰、林西和满洲里以东、以南地区)划为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京官话区。参看林焘《北京官话区的划分》,载《方言》1987年第3期,第166—171页。

②张海宁主编《萧红全集》(五卷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年。

③“碧悠悠”在萧红作品中用于形容水:“但是那边东湖的碧悠悠清水,她每一想起来,她总起着无限的怀恋的心情,从前她每天在东湖上划船。”(卷三·马伯乐),与《现代汉语词典》中P73“碧油油”的意义相同,故看做“碧油油”的异形词。

④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增订六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13页;刘叔新主编《现代汉语理论教程》,国家九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46页;周一民主编《现代汉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36页;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三版,下),上海教育出版集团,2016年第10页。

⑤我们使用的《四世同堂》出自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老舍全集》第4卷、第5卷。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王力.汉语史稿[M].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317.

[3]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05-112.

[4]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M].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8,716,722-730表二.

[5]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73.

[6]邵敬敏.ABB式形容词动态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0(1):19-26.

[7]马庆株.现代汉语词缀的性质、范围和分类[A].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154-202.

[8]聂志平.黑龙江方言词汇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73.

[9]张海宁.萧红全集:第二卷[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259.

A Preliminary Study of ABB-type State Adjective with Structure Function and Style in Xiao Hong’s Works

NIE Zhi-p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321004,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usage of ABB-type state adjectives in the works of Xiao Hong, an important vernacular writer, through the analysis method of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In Xiao Hong’s works, the component adjectives entering into the A position of ABB-type are more than a half. And BB only appearing once is as high as 76.47%. BB is representational morphemes instead of overlapping affixes. In syntactic function, ABB-type state adjectives rank first word is being attributives, nearly 1/3 of the total cases. Through statistics and comparison, it is “ABB+ de ” that is used as a language unit rather than “ABB”. Compared with Lao She’s vernacular classic work Four Generations , there ar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ABB-type state adjectives in Xiao Hong’s works: high frequency of use, strong temporary creativity, and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novels and prose. The characteristics are concerned with Xiao Hong’s description of high landscape, introverted emotion, and her writing style of combining emotion with scenery and taking advantage of a scene to express her emotion.

Key words: the common language of Han nationality; Xiao Hong; state adjective; lexicology; language style

[中图分类号] H14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602(2019)07-0099-08

[收稿日期] 2019-04-13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白话文经典作家作品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词汇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研究”(17BYY143)。

[作者简介] 聂志平,男,教授,博士,从事语言理论和现代汉语词汇、语法研究。

标签:;  ;  ;  ;  ;  ;  

萧红作品ABB式状态词结构、功能及语言风格初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