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有效措施论文_杨维清

浅谈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有效措施论文_杨维清

富裕县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站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新形势下工程建设的主要组织结构将向专业齐全化、分工合理化、组织扁平化的方向发展,其主要特点是总承包单位管理有力、专业分包发达、制造装配一体化等。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主动向分包单位倾斜,对其涉及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部位、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管理等进行重点监管。本文就建筑工程质量监管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施工管理

引言:目前,建筑业发展较快,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鼓励倡导施工较为复杂、容易出现工程质量通病、专业性较强等其他一些重要工序的专业分包实行“样板先行”制度。建筑市场节能工程中的外墙保温施工正在实行样板先行制度。自该制度实行后,外墙保温出现的质量问题逐年下降。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将该方式推广到其他专业分包、工序中去,装配式建筑和成品住宅也在考虑范围内。

1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较快,建筑工程的数量增多。然而,由于建筑工程关系到人们的居住安全,加上一些豆腐渣工程给人们带来的惨痛教训,使得施工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然而,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施工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屋面渗漏、材料腐蚀等等,这都给建筑工程的质量带来影响。在建筑工程中加强质量监督,能够及时有效地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工程实际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加强关了还能够对施工工作形成有效约束,预防问题的发生,其实践意义重大。

2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有效措施

2.1 建立工程建设诚信体系

工程建设诚信体系包括“现场”和“市场”。“现场”即责任单位施工过程各种质量行为及竣工验收后履行保修义务;“市场”即责任单位办理前期基本建设手续和建设施工中责任单位各种企业行为。这种通过管理“下游”来规范“上游”的“倒逼”机制,目前效果较差。工程建设诚信体系应从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两个方面建设。以建筑市场监管、建筑企业监管、个人信用监管为主,由相关主管部门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形成联动机制[2]。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着力查处转包、违法分包、主要责任人不到岗履职、检测单位出具虚假报告等一系列违法违规和违反工程强制性条文的现象,查处后收集相关证据,对其进行处罚或建议处罚并上传网络平台。

2.2 实现工程质量监督技术跨越

2.2.1 建筑装配化

当前,上海、南京、雄安新区等地区已经大面积开始推广装配式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评价体系尚在发展之中,大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主要开展如下工作:一是对建设和设计单位的监管。该部分主要是在工程开始之初就降低工程质量事故风险、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隐患。可采取的措施有:要求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和相关部件及构配件生产单位在图纸会审时,列出风险清单;对较为复杂的工序和部位、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制定相应的处理预案;二是加强对现场施工管理的监管,如:对相关构配件和部件的相关资料、进场、存放、吊装等加大抽查力度;要求责任单位对竖向构件连接施工进行全程留影、操作和验收人员姓名上墙等;三是加强对分部、分项、检验批验收的监督抽查。进一步加大对监理人员到岗履职情况的监督抽查;四是结合实际情况出台适合本地区的装配式建筑的相关地方规定,并加强就该技术和较先进发达地区交流和学习[3]。

2.2.2 信息智能化

目前,掌握或大面积应用信息智能化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一线和二线城市、掌握或大面积应用的单位主要集中在大型国企和个别上市企业,但仍是以BIM技术为主。三线、四线城市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目前对信息技术的了解较为匮乏。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该主动向相关企业学习,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2.2.3 绿色综合化

绿色综合化的核心是绿色发展,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绿色施工的推广中应当做好两个“角色”:“技术支持者”和“行政执法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绿色施工涵盖范围很广,有部分内容与传统要求相违背,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中,提到将混凝土余料进行回收利用。在此类情况下,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首当其冲和责任单位进行沟通和探讨,讨论相关技术的可行性[4]。这就是“技术支持者”。当责任单位冠绿色施工之名、行违法违规之实,责任单位以混凝土再生技术为名,现场违规拌制混凝土,应严肃依法依规处理。这就是“行政执法者”。分清两个角色需要监督机构提高自身技术,否则,无法分辨出是否真的是绿色施工技术。

2.3 加强监理单位的监督职能

监理单位应当辅助施工单位进行质量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建立起完善的保证体系,比如审查施工单位的人员组织和安排策略,如何对关键部件进行施工设计和技术交底等等,对一些重点部位还应当设立质量监控点,在施工过程中及时管理,避免出现因施工导致的质量安全问题[5]。另外,在不同的施工工序衔接过程中,要坚持上道工序不经检查不能开始下道工序的原则,通过施工单位进行自检和监理单位的复检,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建筑质量水平。

2.4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监管水平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紧跟建筑业发展,强化政府监督力量对工程质量的监督。主要措施有:一是建设能够满足当地需要的监督队伍,河南省正在全面推行成品住宅建设,省内各地市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及时开展对该成品住宅相关设计、施工、检测、验收的学习,打造一支与时俱进的监督队伍;二是出台相应新技术的一系列地方监督标准,根据当地装配式建设实际情况,先后有序制定并颁布相关的质量管理办法、监督实施细则、质量控制要点等;三是加大对社会影响重大项目的重要部位的抽查力度,对大型公共建筑重要分部验收的监督抽查;四是加大对当地工程检测机构的监管,严厉打击无资质或超资质进行检测、出具虚假报告、设备或人员资格不满足相关要求的检测机构。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标准化相关概念早已形成,本质是监督程序标准化、监督内容标准化、监督处理标准化。其根本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监督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确定监督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确定监督人员执法、处理质量问题的基本程序;在一定程度上统一目前各种记录的格式和记录用语。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参建责任主体的质量意识、提升工程质量[6]。该体系由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主导,可联合建设企业、建筑协会、高级院校、检测机构等探讨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成立专家库,引入“双随机”机制,检查评价时从专家库中随机抽选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对各企业或各项目随机进行抽查,由小组成员对抽查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等级或结果直接和建设信用制度挂钩。

2.5 材料质量的把控

住宅工程中原材料的质量将严重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在材料质检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对材料质量进行严查,避免出现偷工减连、以次充好的情况发生。如果材料质量不够过关,在施工过程中将对住宅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结束语

我国建筑行业在很多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更在一些方面有弯道超车的机会。在这个伟大的历史变革中,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应当与时俱进、紧跟发展趋势,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工作,为实现“中国梦”忧国奉公。

参考文献:

[1]谢宜飞.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应对措施策略探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4,31(06):43-45.

[2]杨林.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措施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12):39-40.

[3]谭惠贞.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对策建议[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5,8(01):40-43.

[4]才秀梅.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4):226.

[5]陈晓英.浅谈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2):260.

[6]程江.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几点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9):40-41.

作者简介:

杨维清 性别:男 身份证号码:230227197211020438

论文作者:杨维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  ;  ;  ;  ;  ;  ;  ;  

浅谈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有效措施论文_杨维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