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杨艳梅

(重庆市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 麻醉科手术室 400000)

摘要:目的 安全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在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进行妇产科手术的80例患者,依照入院先后的不同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操作,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模式。探究对比2组出现护理缺陷的情况,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满意程度。结果 2组患者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护理出现不当缺陷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50.00%),组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医护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运用安全护理模式更能降低护理不当问题出现的概率,有利于提升护理服务的整体水平,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安全护理模式;妇产科;手术室

前言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领域上的各项技术设备已经向完善化趋势靠近,新型的医疗手段也层出不穷,这标志着护理工作应不断提升。但手术室内的操作流程具备诸多特殊性,使其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安全护理模式是一种主张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护理方案,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院护理工作水平的提高[1]。我院与2017年开始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应用安全护理模式,并在此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本文对此展开讨论,现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8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依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即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中年龄范围在22~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1±8.21)岁;文化程度:中专10例,大专20例,本科10例;疾病类型:剖宫产10例,子宫肌瘤10例,子宫全切术15例,全子宫切除术5例。对照组中年龄范围在23~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4±8.41)岁;文化程度:中专11例,大专12例,本科17例;疾病类型:剖宫产11例,子宫肌瘤12例,子宫全切术10例,全子宫切除术7例。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对,发现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操作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操作:术前12小时之内不能进食,预防在术中因为注入麻醉剂而造成呕吐现象。术后按常规手法铺垫好麻醉床,妥善固定各种管道装置防止管道受到外界气体压力,其次对患者进行抗炎止血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模式:(1)患者基本信息核查。在患者进入妇产科手术室后,由麻醉医生、巡回护士以及主刀医师一同对参与手术的患者进行三方信息核查,具体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住院号以及手术具体名称等,随后麻醉师对患者进行麻醉。在术前还需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二次检查[2]。(2)手术体位的合理摆放。在患者进行实际手术操作前,医护人员应配合主刀医师的指示预先为患者调整好手术体位,在全面掌握妇产科手术临床摆位原则下,将患者体位摆放恰当,并且操作过程中动作需尽量轻柔,使得患者的手术部位完全处在手术台上[3]。(3)术中安全用药与输血护理。在手术过程中,如果患者遇到需要紧急输血的情况,首先应有主刀医师下达医嘱,医护人员再将其进行准确复述,待医生确认后立即执行相应的护理操作。若术前需进行抗生素的应用,应由医护人员核对过医嘱后在对患者进行使用,并且是在确定患者吴国明反应的情况下应用[4]。(4)术后护理。为避免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医护人员应嘱咐患者在术后6h内在病床上平躺,且将患者的头部偏向左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管,待患者麻药药效散去后,协助患者起身半坐卧床,术后1h左右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每日帮助患者排痰,预防肺炎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①2组患者填写我院自制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其的护理效果以及服务态度进行评估,其中包含三个选项: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100%=总满意率。②比较2组出现护理缺陷的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将相关数据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出现护理缺陷情况比较

经统计发现,对照组40例中,护理出现不当缺陷的有20例,总发生率为50.00%;观察组40例中,护理出现不当缺陷的有5例,总发生率为12.50%。根据上述数据可知,对照组护理出现不当缺陷名校高于观察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3.讨论

近年来,安全护理模式广泛应用到临床医学上,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医疗效果。相较于常规护理操作,安全护理模式更具有系统性与整体性,其遵循“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给予全面的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条件,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完全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积极有效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支持。全程践行安全护理模式能规避许多不安全隐患以及危险因素,使得手术护理的操作得以井然有序地进行[5]。此外,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注重言行举止,可使患者缓解负面情绪,降低其在术中的应激反应,从而提升手术室医护服务的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操作的基础上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安全护理模式,对其身体的恢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并且可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医学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振辉,周秀.产科安全护理模式对助产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7,10(25):137-137.

[2]肖斌艳.安全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1):2877-2878.

[3]张晓静.安全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饮食保健,2017,4(26):11-13.

[4]兰晓清.浅谈妇产科手术室病人的安全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11(s3):88-89.

[5]陈秀梅.安全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4):84-85.

论文作者:杨艳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安全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杨艳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