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于秀英

分析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于秀英

海林市中医院157199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4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给予患者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本组45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且本组45例患者中31例患者心绞痛次数减少程度超过80%,13例患者心绞痛次数减少程度为50%-80%,1例患者心绞痛次数减少程度小于50%;且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本组45例患者仅1例患者发生出血现象,1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 结论 给予冠心病患者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是一种有效且具有较高安全性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冠心病;抗血小板;阿司匹林

 我院为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对收治的45例患者行口服抗血小板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是的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45例冠心病患者,男27例,女18例,最小年龄52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65.4岁,其中22例患者为稳定型心绞痛,17例患者为不稳定型心绞痛,6例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25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症状。

1.2 排除标准 ①排除有药物过敏史患者;②排除伴有恶性肿瘤患者;③排除胃部疾病患者;④排除患有血液疾病患者;⑤排除近期有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使用史患者;⑥排除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⑦排除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3 方法 治疗前,本组45例患者均行血常规及血小板计数检查,检查在清晨进行,且患者均空腹,取静脉血进行测定。同时本组45例患者均行降脂药物他汀类、扩血管药物硝酸脂类、减少心绞痛发生率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住院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一天一次,一天100mg。

1.4 疗效判定 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依据,可将治疗效果分为三个标准:显效:患者心脏射血分数(EF)增加程度大于等于50%;有效:患者心脏射血分数(EF)增加程度为20%-49%;无效:患者心脏射血分数(EF)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1]。

2 结 果

2.1 治疗后患者心绞痛次数减少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 本组45例患者中24例患者为显效,占53.33%,18例患者为有效,占40.0%,3例患者为无效,占6.67%,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且本组45例患者中31例患者心绞痛次数减少程度超过80%,占68.89%,13例患者心绞痛次数减少程度为50%-80%,占28.89%,1例患者心绞痛次数减少程度小于50%,占2.2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情况对比 本组45例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为(53.69±14.87),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为(30.29±11.98),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过程中本组45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发生皮下出血现象,1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

3 讨 论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逐渐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类常见疾病。然而随着医疗水平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冠心病的危险性。现阶段临床通常将药物治疗作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式。

相关研究表明,引起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临床急症的主要病理基础即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的形成,同时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且患者极易发生四肢动脉等其他器官的血栓事件。而血小板则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临床通常将防止血栓形成作为治疗该病的关键。而阿司匹林则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是一种环氧化酶抑制剂,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其主要是通过对血小板环氧酶1的抑制作用,对花生四烯酸生成TXA2现象进行阻滞,从而达到改善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的效果[3]。阿司匹林是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其抗栓效果早已经得到临床证实,若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禁忌症则可长时间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此外,噻吩吡啶类、西洛他唑、氯毗格雷等也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临床研究表明将这些药物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同样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然而,由于冠心病患者多为老年人,且老年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逐渐开始衰退,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也相对较大,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难度。因此,临床上在给予老年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时必须要综合考虑用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间的关系,确保用药的合理性,从而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本次研究表明本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且45例患者中31例患者心绞痛次数减少程度超过80%,13例患者心绞痛次数减少程度为50%-80%,1例患者心绞痛次数减少程度小于50%;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聚集率为(53.69±14.87),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为(30.29±11.98),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本组45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发生皮下出血现象,1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这就说明给予冠心病患者口服抗血小板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具有较高安全性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 李华军,石进.抗血小板药物在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7(09):78-80.

[2] 卢洁,张梅,姜铁民,李玉明.Sonoclot监测冠心病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后凝血及血小板功能[J].临床荟萃,2012,5(08):190-192.

[3] 叶继锋,侯齐书,戴伟伟,唐锦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国药业,2011,8(12):132-134.

论文作者:于秀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分析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于秀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