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神经衰弱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论文_张灵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神经衰弱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98例神经衰弱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每组患者49例,对常规组患者行以常规性护理服务,心理护理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添加心理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护理服务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值、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以及护理总有效率。结果:接受护理服务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接受护理服务后,心理护理组患者的SAS、SDS两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且心理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1.83%)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71.42%),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神经衰弱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可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神经衰弱;心理护理;效果评价

神经衰弱在我国属于神经症诊断,是因为患者长期处理紧张和压力状态下,出现的精神兴奋、脑力易疲乏等现象[1]。临床表现包括: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情绪起伏较大、易感到疲乏、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肌肉紧张性疼痛等[2]。社会发展速度快,人们逐渐进入了快节奏生活,经济、生活以及工作等多方面压力容易让人产生焦躁、烦闷以及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不及时加以治疗会逐渐演变成神经衰弱,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有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护理服务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为此,本院特进行了一次心理护理对神经衰弱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效果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神经衰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存在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情绪起伏较大、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等症状。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每组患者49例,①常规护理组中有男患者22例,女27例,年龄介于18-46岁间,平均年龄(31.2±2.6)岁,脑力劳动者30例,体力劳动者19例;②心理护理组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介于20-47岁间,平均年龄(32.4±2.4)岁,脑力劳动者28例,体力劳动者21例。经过均衡性检验,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工作性质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患者行以常规护理服务,包括患者的日常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

心理护理组:对该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心理护理措施,具体为:①环境:定时打扫患者的病房卫生,添置无害绿色植物,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明亮、干净并且安静的住院环境,播放轻缓的音乐,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②建立沟通:护理人员应该持有热情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家庭情况、心理状况等基本信息,认真倾听患者的在生活上的烦恼,对其加以正确的指导,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使患者能够信任护理人员;③消除陌生感: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应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的环境,了解医生办公室所处的位置、介绍医院的相关规定,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病房、医院的环境,切实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感;④家属: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就患者的病情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指导家属常规心理护理知识,保证家属在生活上和精神上鼓励患者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两项评分分值越低证明患者的精神状态越好。②护理总有效率标准:治愈,即经过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除;有效,即经过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即经过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患者数量×100%。

1.4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 21.0加以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卡方值加以检验。计量资料行()表示,并进行t值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计算为P<0.05,则表明分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SAS、SDS评分比较

接受护理前,常规护理组患者的SAS(46.21±2.2)分、SDS(45.32±2.1)分,心理护理组患者SAS(45.71±2.4)分、SDS(45.55±2.5)分,组间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服务后,心理护理患者的两项评分值均低于常规护理组,且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2.2 护理总有效率

经过护理后,常规护理组49例患者中,治愈25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护理总有效率为(71.42%);心理护理组49例患者中,治愈36例,有效8例,无效5例,护理总有效率为(91.83%),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部分神经衰弱疾病患者在患病前就具备不良的性格特征,自卑、敏感、多疑、急躁、过于主观、求胜心切,由此导致患者对生活中遇到的事件的张弛调节能力受到阻碍,致使患者的大脑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发病[3-4]。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导致患者患有神经衰弱疾病的主要因素是精神因素,人们长期生活在巨大的压力环境中,极易产生紧张感,当紧张感超过能够承受的极限时,就会诱发神经衰弱疾病[5]。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个方面的压力也接踵而至,神经衰弱发病率逐年增加,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神经衰弱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使患者产生自己已经无法救治的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这种情绪会一直干扰患者得精神状态,加重患者的神经衰弱症状,最终形成恶性循环。除药物治疗外,良好的心理护理工作也必不可少,心理护理可有效消除神经衰弱患者的多种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本次研究中,对心理护理组患者行以心理护理服务后,其SAS、SDS两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并且护理总有效率比较结果为,心理护理组(91.83%)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71.42%),足以证明心理护理对神经衰弱患者的不良情绪缓解效果非常理想。

结语:

将心理护理服务应用到神经衰弱患者护理工作中,护理效果明显,能够缓解神经衰弱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促使患者恢复健康,临床中可应用,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尤翠婷,吴文丽,李海宁等.对神经衰弱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01(16):81-81.

[2]吴红.心理护理对神经衰弱患者的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03(20):240-240,242.

[3]周昕,陈姣红,袁星等.神经衰弱的发病因素及心理护理效果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5,01(29):182-184,188.

[4]屈福平.探讨心理护理在神经衰弱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06):211-211,213.

[5]高申菊.神经衰弱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效果研究[J].心理医生,2015,21(07):211-212.

论文作者:张灵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5

标签:;  ;  ;  ;  ;  ;  ;  ;  

对神经衰弱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论文_张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