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长林的创新与科技新论:最具活力的区域经济:中小企业_科技论文

田长林的创新与科技新论:最具活力的区域经济:中小企业_科技论文

田长霖纵论创新科技理论新说:区域经济 最具活力:中小企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最具论文,区域经济论文,中小企业论文,活力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月8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又一次成为首都高科技业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香港创新科技委员会主席田长霖教授接受北京经济开发区的邀请,在这里作了“如何成功地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报告。田先生的报告,吸引了众多各路人士前来聆听。北京市副市长张茅,市长助理、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衣锡群,以及著名企业家段永基等二百多位在职官员、企业家等出席了报告会。报告会热烈异常,田先生讲演后,许多听众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以至于田先生一直解答到中午吃饭时分,不得不停止,改为下午继续进行。

田先生的报告共讲了四个部分:一、世界大趋势。二、发展创新科技,其条件是什么?三、创新科技发展成功实例。四、香港可借鉴之处。

田先生说,21世纪即将来临,回顾本世纪发展的100年,有几个最重要的发展情况。其一是民主化。由民主化而产生的许多市场的转型表明,今后最重要的战争是经济的战争。中国提出科教兴国,非常之了不起。一定要加强投资到教育、高科技中去。但这些方面往往被忽略。前些年美国的国债很大,所以预算一直在缩短。克林顿上任后大力支持在科技方面的投资,比如今年生物技术的研究经费增加15%,国家科学基金增加了8%。中国虽提出了科教兴国,但科教的投资却少得可怜。我想一定要拿出大胆的作风,要更多的投资。

第二个大趋势是国际化,或者说全球化。比如最近德国就把美国的一个很大的银行吸收进去,当然美国也兼并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大企业。这是一个国际化现象,市场竞争,已经把地球变得越来越小。

第三个趋势是科技化或者说信息化。“你现在一定要上机或者上网”,否则在这个世界你就无法竞争。

经过这三大趋势后,整个经济形势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可以说今后世界的较量、竞赛完全是靠经济的繁荣,尤其是地区经济繁荣。地区经济繁荣完全依靠高新科技,即创造性的科技。这是今后的一个主流。一个地区的经济繁荣全靠当地的创新科技能不能起步发展。这是一个最新的理论。最明显的例子是美国的硅谷。硅谷在不断地繁荣,现在已成为世界创新科技最领先的地区。硅谷大概有650万人口,每年的产值已经有2000亿美元。大家都在谈知识经济,知识经济,一定要从高等院校、在世界级的人才集中地区、能够创新的企业之中产生。现在市场在急剧地变化,创新科技企业可以很快地转变到新的领域。比如计算机,已不是高增值的产业,现已经转到微电子、移动通信、生物科技领域。我们经常提到的高科技企业,提法并不是很恰当,我们现在要谈的是高增资高增值的企业。必须认识清楚,高科技并不是代表高增资。高增资是创新科技。现在美国的经济大家都觉得很好,但我想许多人没有了解,美国经济的80%有赖于创新科技企业的发展,有赖于中小企业。在七八十年代,许多人说美国不行了,你的汽车被日本拿走了,你的消费电子也被日本拿走了,德国也开始把这些拿走了。而美国的经济学家却说,让他们拿走最好,这样美国可以专注搞增资,搞创新科技。这个路是走对了。还有一个情况,美国现正处在一个企业转型很厉害的时期,过去几百年都没有过,大企业下岗人数最多的时候,也是美国失业人数最少的时候。比如波音公司要裁5万员工,那些被转型的人反而很高兴,因为他有了机会可以进新型的中小企业。

这就是世界的大趋势,就是民主化、国际化、信息化之后,整个世界的市场经济产生了急剧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许多小公司,短短几年,增长了100多倍、200倍。如雅虎,三年前杨志远创立时只有30岁,现已是亿万富翁。这样的公司现在越来越多,也最具活力。

第二个要谈的是我们要朝创新科技方向走,建经济开发区、科技开发区,它有什么发展条件?我认为第一是人才、第二是资金、第三是市场、第四是环境。

人才。当然是创新高科技的人才。中国现在人才多得不得了,尤其技术方面的人才,在北京就更不用说了。北大、清华,其它高等院校,人才汇集的地区很多,除了技术人才以外,国内现在非常需要创业的人才。但这种人才又很少。像四通、联想、方正,他们是创业的人才。他们对技术有一定的了解,还了解怎样创立一个企业,知道怎样管理、知道资金的运作、财务的管理等。除了技术人才、创业人才以外,第三个方面,也是往往被忽略的是人才要集中,一定要集中在一个地方,比如说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为什么能起来?就因为人才集中,北大、清华、科学院、研究所都在那儿,大家能随便谈谈,这个重要极了。这是情报交流、信息交流。如在硅谷,现在最新的生物科技的600家公司都集中在直径50英里的区域之内,他们通个电话,一起吃顿饭,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情报交流,世界上最新的事儿马上就知道了。创业投资基金,也就是我们说的投资银行,在硅谷一共有400家,如果你有创新科技想法的话,如何使它商业化,你用不着四处去找资金,你只要上了网,就会有好几十家创投公司来找你。所以人才集中很重要。人才的吸引同样很重要。美国为什么现在会这样好,主要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许多人才。现在硅谷的华裔很多,很多人都愿意回国效力,只要我们把条件、环境弄得好一点,这是吸引人才回国效力的最好时机。

资金。资金要分几项,包括资金的来源、资金的运作、第二板市场等,只要公司法、破产法完善的话,第二板市场就会刺激许多创新科技企业的产生,这对资金的运作很重要。昨天(1月7日)李岚清副总理跟我谈到,国务院最近要拨给科技部30亿元的创业投资基金。我说,这个数目相当不错,但运作时最好引入竞争机制。创投中小企业不需要太大的规模,比如500万人民币、1000万人民币就是很大的规模了。在国际上许多跨国公司,现在都在投资给创业基金,希望用创业基金来增加他们的利润。如英特儿、惠普、宏碁都已走入创业投资基金的行业。1999年是最重要的一年,对北京、对中国、对亚洲都是如此,因为市场大,市场成长也最快,人口也最多。如果等三五年亚洲起来了再来投资,那就太晚了。创投基金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要很快退出来,因为高增资最重要的时期是创投企业刚开始的时候,这时它的成长率最高,股票上市之后,一上涨就要退出来,把资金转移到别的创投企业上去。

市场。北京经济开发区要让什么样的企业进来,我想首先要看公司在国内有没有市场,许多公司靠国内市场,这固然重要,但还要拓展国外市场。开发区朝什么方向走,要考虑今后的方向,不但要看现在的市场,还要看三、五年后的市场。

环境。一是运作的环境;二是社会环境,包括交通、治安、儿女教育、文化设施、娱乐设施等;三是自然环境,空气、水、气候等。

第三个要讲的是发展实例。成功的首推硅谷。硅谷人才集中,有伯克莱大学、斯坦福大学、旧金山加州大学。三个大学鼎立,这些学校都是世界级的。在硅谷有三四十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硅谷集中着最先进的人才和最尖端的技术。另一个成功的例子是新竹科技园。新竹离机场很近,园区附近有四个重点大学和许多科研院所,都是台湾最好的大学。

最后我要谈谈香港和北京。我做香港创新科技委员会主任,于1998年10月提出了第一份报告,设立50亿港元的创投资金。这很不容易。香港实业人士称,在香港经济非常紧急的时候,你们还提出来搞创投基金。我给他们说,这是最好的投资机会,你错过这个机会就没有了。香港的条件很好,地理、资金、气候、信息,法制、金融服务都很透明。北京的技术人才集中,欠缺的是资金运作方法、创业的人才、金融服务的效率。环境问题也很突出。北京如能改进,潜力很大。

附记:

田长霖教授是美籍华人,出生在中国的武汉。在上海、台湾就读小学、中学,后从台湾赴美国留学。曾在美国伯克莱大学任过7年的校长。现为香港科技创新委员会主席。最近被克林顿提名,将作美国科技委员会委员。此次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邀请田长霖教授到经济区来作报告,其目的是要了解世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在面向21世纪之时,如何在世界经济中争得一席之地。同时,也使北京经济区成为首都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标签:;  ;  ;  ;  ;  

田长林的创新与科技新论:最具活力的区域经济:中小企业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