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分析_金融论文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分析_金融论文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管理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风险管理论文,衍生产品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衍行产品蓬勃发展,金融市场风云莫测,高收益与高风险形影相随、加强风险管理是当前金融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衍生灾难频传

最近,国际金融市场上不断传来因衍生产品交易而蒙受巨大损失的消息。

美国普罗克特·甘布尔公司(P&G)因利率调期交易失败,损失1.57亿美元;

号称“赚钱魔术师”乔治·索罗斯领导下的“量子基金”因进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时对日本金融形势判断错误,损失6.5亿美元;

日本熊本交通中心在经营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损失9.3亿美元;

美国投资银行J·阿斯公司在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损失6.3亿美元等等。

因此国际金融界把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称为金融工具的“怪物”,这“怪物”可以使投资者获得厚利也易使他蒙受巨大的损失。而最令金融界震惊的是:这“怪物”竟然吞食了投资银行!——今年2月27日具有200多年辉煌历史的英国霸菱银行宣告破产,其原因只是该行的一个交易员里森越权进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损失10亿美元。

霸菱银行的悲剧引起世界金融界的严重关注。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管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说:“霸菱银行事件表明国际金融界在过去的25年中风险率大大地提高了;在25年前一个业务员所造成的损失决不可能导致一家银行的破产。”有人认为霸菱银行的破产的“罪魁祸首”是金融衍生产品,因为它使金融界的风险加大,但也有人认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本身没有错,重要的是加强管理。应如何看待金融衍生产品是当前金融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金融衍生产品,为何蓬勃发展

金融衍生产品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投资工具。它是从利率、货币、股票、债券等传统金融商品所衍生出来的金融商品的总称。金融期货、期权和调换是其最主要的代表。期货交易由来已久,但是以金融商品为标的物的期货交易却是近20年来才开发出来的。从1972年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推出第一种金融期货交易合同后,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交易已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企业为规避市场风险进行套期保值以及投机家寻求投机收益的重要工具。应该说,金融衍生产品为企业家规避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手段。例如,一家公司向国外公司买进价值1250万日元的电子元件,约定在三个月后以日元结算,该公司到时只有美元外汇,设现在的汇率是每美元101日元,估计到时日元将升值,三个月后的日元期货价格是每美元100日元,为避免汇率风险,该公司可买进三个月日元期货1250万日元。三个月后如果日元升值更多,例如每美元90日元,该公司也不必担心,它也只是按期货合约的价格花12.5万美元即可。如果日元没有升值或者贬值,该公司的损失只不过是放弃汇率利益罢了。这样,该公司通过购买货币期货就避免了汇率风险。其他的金融衍生产品也有类似的作用。

金融衍生产品在70年代发端,80年代发展,90年代盛行是有其深刻的经济背景的。

1.汇率和利率的剧烈波动。从70年代开始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各国货币实行浮动汇率制,随着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崩溃,金融市场上汇率变化激烈,汇率风险增大。以日元与美元的汇率为例,1975年12月为307日元兑换1美元到1978年10月底日元升至175.50元,而在1980年4月初又降为264元,其间上下激烈波动,加之80年代以来各工业化国家放松对金融的管制,自由竞争理论在经济学界十分得势,许多国家实行外汇管理自由化政策,废止了外汇实需原则(即若无贸易等实际支付,一般不得进行外汇交易的原则),这样就使得在全球范围内金融业务量激增,金融市场中汇率变化更加复杂莫测。同时各国间贸易量的扩大也要求提供一种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工具。

利率变化激烈也是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的一个原因。7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都将利率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中央银行以贴现率等为工具影响市场利率,以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贴现率为例,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在1977年12月31日的贴现率为6.0%,第二年的1月9日就提高到6.5%,该年底达9.5%,1981年5月升到14.0%,1986年8月即降到5.55%,其间多次升降反复。利率风险使得关于利率的金融衍生产品的需求量增加。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最近的一次调查表明企业使用最频繁的衍生金融商品就是关于利率和货币的衍生业务,其目的大都是规避风险。

2.企业对金融衍生产品的需求的另一个原因在于:70年代后期各工业化国家特别是美国,进入了低成长经济阶段,企业收益成长缓慢,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使企业不堪重负,虽在政府保护下渡过难关,但活力减弱、技术创新力已不如以前,于是成本意识大大加强,力图用金融手段保护企业利益。例如为避免现有资本降价而进行的套期保值;为避免原材料价格上涨而购买的期货;为降低筹资成本而进行的利率调期等都刺激了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

3.金融技术的飞速发展。70年代开始的石油美元回流使石油输出国的金融资产迅速扩大。原油价格的大幅度提高引起工业化国家开始向石油输出国借款,调节由于石油美元而造成的世界性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方法是石油美元从输出国回流到石油出口国。石油输出国将资金存入欧洲货币市场和美国商业银行,购买各国政府债券进行股票投资,这些资金便流入大的投资机构。80年代后,机构投资者的资产积累额迅速增加,他们聘用专家运用最先进的金融技术进行投资决策。在此期间由于世界形势趋于缓和,美国宇航开发计划缩小,宇航局专家另谋出路,来自军需产业的智囊团中的技术专家转到财务部门任职,这些人有高度的数理思维能力,对资产管理中的数理方法得心应手,给金融业输入了新鲜血液,应银行和证券商的要求开发出许多新的交易方法和管理咨询系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更为方便。

4.银行欢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国际清算银行(BIS)规定开展国际业务的银行自有资本的比率应维持8%以上,因此银行对于不必增加资产即可确保收益的金融衍生产品业务自然抱欢迎态度。作为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表外交易,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可以避免由于自有资本比率等财务指标恶化而导致资信评级降低等事态,从财务方面是有好处的。

5.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具有现有金融交易所不具有的柔软性。虽然说在金融期货交易所中所进行的交易将交易对象、清算日期、金额、保证金、清算条件等均已标准化。但是在店头交易中只要当事双方愿意,任何一种交易合同都可以订立,交易方式灵活,因此交易量迅速扩大。

高收益与高风险,形影相随

也许创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本意是为规避风险者提供一种金融工具,但是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也为投机者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人们把衍生金融商品的交易者分为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前者为规避风险而交易,后者为取得利润而交易,因而愿意承担风险。由于衍生金融商品交易的杠杆作用(即只需交部分保证金,即可进行交易,例如期货交易保证金只需交易额的5%~15%),使投机者可能以较小的资金获得较大的利润。对于资金雄厚的机构投资者来说,金融衍生产品为他们创立一个获得巨大利益的机会。由于杠杆作用,他们甚至敢于与中央银行对抗。1992年由乔治·索罗斯领导的“量子基金”与欧共体银行较量一事是一个生动的例子。1992年9月英镑兑换马克的汇率下跌到欧共体固定汇率机制规定的波动下限,索罗斯看准时期,动用“量子基金”10亿美元的资金用保证金方式在市场上沽空相当于200亿美元的英镑并购入马克,引起大量跟风的英镑沽盘。这使得英国中央银行和欧共体中央银行干预市场力图保持英镑汇价的多次努力均告失败,只好让英镑汇价自由浮动。在这次行动中“量子基金”得利15亿美元。如此丰厚的利润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交易量日益增加。据专家估算,目前全球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未偿合约的帐面金额已超过12万亿美元。然而,伴随着巨大收益的可能是巨大的风险。世界金融市场风云莫测,衍生金融商品交易数量巨大,稍有差池便会蒙受巨大损失,1994年美国就有许多银行因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损失严重,损失500万美元以上的就有班奈特银行(1亿),美洲国际银行(6800万),洛杉机联合银行(2000万),北星财务集团(500万)等。

除了市场预测不易之外,目前金融衍生产品还有许多人为的风险。首先是奖励制度问题,许多投资机构把交易员的收入和他的交易利润挂钩,利润越大,他的收入应越多。例如霸菱银行的里森年收入达200多万美元。这种制度的最大问题是刺激了交易员的贪心和赌徒心理。我们知道,在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动用的资金越多,获利的机会就越多,这是因为中小投资者很注意大户的动向,当大户预测市场动向进行吸纳或沽空时就会有大批的跟风者顺势而动使预测的市场动向实现。因此交易员越权动用资金或隐瞒交易损失的事时有发生,当市场动向与交易员预测的方向相背离时,他可能不仅不停止交易,反而追加资金力图使市场改变动向,这样做的风险是非常大的,可能会使他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后将所有能动用的资金都用上,孤注一掷,以至于全军覆没。里森的情况就是如此,里森被捕后曾说:“许多人知道我所进行的交易,但为什么没有人阻止我呢?因为如果赌赢了,会有不少人受益。”这里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其一是:他已将这个交易作为一场赌博,因此孤注一掷是事态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二是:为什么没有人阻止他呢?人们普遍认为巴林银行的管理不够严密,让里森既直接从事交易又担任结算负责人,这样他就逃脱了监督。除此之外是否还有更深层的原因?目前尚不好猜测,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就是说,如果一个监督系统可能从被监督的某种行动中取得利益,那么这种监督肯定是无效的。

加强监管,势在必行

霸菱银行的破产后,经济界人士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看法大相迳庭,许多人认为应限制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然而美国银行家信托公司和库珀斯·利布兰公司向100个知名公司的金融和财务主管调查的结果表明:95%的人赞成开展衍生业务,52%的人认为衍生产品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其实这一类的争论并不是今天才有的,有些金融衍生产品从它产生的第一天甚至还未正式诞生就有了争论,例如股票指数期货交易,美国堪萨斯农产品交易在1977年就已经提出申请了,到1982年才被批准,其间争论的问题有:这种交易是否妥当?能否存在下去?如何交投?会不会引起赌博?等等。如今大部分问题已经解决,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赌博和投机上。我们认为,适当的投机是活跃市场的必要因素,一个市场如果只有想避险的人而没有想冒险的人肯定是没有生气的。

不管人们对金融衍生产品怎样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总是要继续存在下去,我国银行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也必须善于利用金融衍生产品加强管理、兴利除弊。为此可以考虑采取如下措施。

1.大力普及金融衍生产品的知识。近来在国外银行界有“不知道金融衍生产品就不是银行人”的说法。其实,金融衍生产品知识不仅银行和金融业职工应该了解,企业领导者,特别是大中企业的领导者更应该了解。由于企业领导对金融衍生产品毫无所知,在对外贸易中因汇率变化而蒙受损失的例子是很多的。企业领导者要掌握金融衍生产品在规避风险、减低筹资成本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金融衍生产品为企业谋利,同时要注意金融衍生产品投机的巨大风险,不可贸然为之。

2.建立严格的交易员资格审查制度和奖惩条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是个相当复杂的交易过程,这对交易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因此对交易员的学历、经历应有明确的要求,可以采取通过权威机构的有关考试,持证上岗办法,同时对交易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定期进行实行实事求是的考核。在当今金融市场上,交易成功和失败都是常事,要从爱护交易员出发,不能由一两次的成败就对交易员作出过高的或过低的评价。里森曾有过成功交易的历史,被吹捧为金融界的“新星”、“天生的交易人”,放松了对他的监督以致铸成大错,应放弃利润提成的奖励办法,研究采取其他更优越的方法。

3.金融机构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系统。霸菱银行破产后,国际金融界已着手建立新的更严格的交易条例以规范全球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行为。但是在通过按电钮进行交易的高技术世界上,仅靠立法并不足以防止霸菱银行危机的重演(格林斯潘语)。因此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的监督是很重要的,要把交易员的交易利益与交易员所在单位的利益脱钩。只有这样才使监督有效。不然的话,即使有“严惩越权交易员”的条款也无法保证监督的执行,因为如果交易员的越权交易能取得成功则大家利益均沾;如果失败,交易员“咎由自取”,其他人负的责任很小,相比之下,人们自然会放弃监督而让他越权行事。

我国金融界机构交易员虽然说还没有在国际市场上呼风唤雨,但某些人(机构)在国内市场上的行动并不比里森胆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国金融机构在进入国际市场竞争之前,首先应健全内部管理,不要让金融衍生产品这支双刃之剑伤了自己。

(本研究接受中国科学院信息与管理决策开放实验室资助)

标签:;  ;  ;  ;  ;  ;  ;  ;  ;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分析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