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学改革生态中张紧有度教学探析-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论文

新教学改革生态中张紧有度教学探析-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论文

新教学改革生态中张紧有度教学探析
——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

毛 蓉 李士金 王 倩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摘要: 袁编云 :“而《郑风·女曰鸡鸣》则写了一对夫妻之间美好和乐的生活。诗以温情脉脉的对话,写出这对夫妻互相警戒,互相尊重,互相体贴的感情,并相期以白头偕老的愿望。”《郑风·女曰鸡鸣》是不是“则写了一对夫妻之间美好和乐的生活”呢?他们的对话是不是“温情脉脉”呢?就此并结合张紧有度的教学方式展开论述。

关键词: 大学生;教育;两极张力

袁编把“写了一对夫妻之间美好和乐的生活”作为本诗的主旨,然后列出“夫妻之间美好和乐的三种“感情”:互相警戒,互相尊重,互相体贴。标点不妥可以不论,只说本诗的主旨究竟是什么?朱子云:“此诗人述贤夫妇相警戒之词”,而袁编要“出新”,把互相尊重、互相体贴与互相警戒并列,认为本诗“写了一对夫妻之间美好和乐的生活”。显然是离开文本随意敷衍之词。因为“贤夫妇相警戒之词”并非只是“写了一对夫妻之间美好和乐的生活”!警戒的内容又怎能都是“温情脉脉的对话”呢!女子还“欲其君子亲贤友善”,“无所爱于服饰之玩也”。袁编把自己想当然的结论作为前提论述云:“但并不是所有的夫妻都这样温情缱绻。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婚姻的幸福对妇女来说,常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诗经》表现婚姻不幸的哀歌,为数不少。”[1]上文空论不实,认为《郑风·女曰鸡鸣》夫妻之间“温情脉脉的对话”体现二者“温情缱绻”,却不知本诗并非以所谓“温情缱绻”为题旨也。若“婚姻的幸福”对妇女来说常常只是美好的愿望,那么,对于男子来说能够“常常”不是美好的愿望而是现实吗?

1 大学生教育应该注意两极之间的张力平衡

这一学期我们班开设了古代文学欣赏的课程,李士金老师带领我们对这门课程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在第一节课上,李士金老师就说:“古代文学是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生动形象深刻的反映”,我们需要细细体会里面所含的内容。在这学期内我们只有32 课时的时间,而我们却要学习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在课程要求上,老师让我们自己掌握课堂。他给我们分配了任务,我们课后针对自己所讲的内容下功夫,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李士金老师说:“在大学生的教育上应该注意两极之间的张力平衡。既要十分严格,又要普度众生。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体制下比较合适的教育理念,可以使得教育效益最大化。”也就是说我们在课堂上好的同学要做得更好,但是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同学也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只需简单介绍一下即可。同样是一种体验和感受,有利于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自己能力,考试不用担心。李士金老师对我们课件的要求有以下几点:一课件的字要大,内容要丰富;二不要生搬硬套,不要直接照搬网上的内容;三要有自己的见解,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一个台上讲的时候声音要大。老师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私下花多少时间都不为过。在这次课程中我首先要讲的就是曹植的《野田黄雀行》。说实话轮到我讲的时候特别紧张,因为怕自己讲的很差,觉得丢人。就像李士金老师所说的我们在这十几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很少在台上表现自己。我在这次演讲里从以下方面介绍了:第一,分析一下曹植这个人物。曹植字子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的第三子。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又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有《洛神赋》、《七哀诗》等。曹植的诗一向有以下几个特点:骨气奇高、格高才劲、卓尔不群、词采华茂。在我看来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的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他以才华深得曹操的赏识与宠爱,几乎要被立为太子,可谓是志得意满。而在他的后半生,也就是他的兄长曹丕登帝后,由于前期的种种矛盾,对他深怀猜忌,横加压抑与迫害。而这首《野田黄雀行》就是在曹植的友人丁氏兄弟被迫害的时候写下的。最后我觉得只和大家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三国演义》的由来。首先出现在晋朝陈寿《三国志》以及后来裴松之的补注中,然后到了宋代讲史平话“说三分”以及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最后才有了明初通俗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对《三国志通俗演义》进行了整理和点评。还有一个探讨的问题就是“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原因,最主要是讨论老不读三国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有3 个:(1)深谙事故的人读《三国》,洞悉其中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难免愈加老谋深算,沟壑满胸;(2)上了年纪的人读,常常会唤起当年纵横四海的豪情壮志,产生英雄迟暮之感;(3)年纪已老,经历颇多,看到各种图人的计谋,不免缅怀自己的遭遇,吃了别人的亏,突然觉醒,甚至进行报复,都不是美事。最后的课上,老师说: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一个人的素养、阅历、经验等等都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努力获取的。人类社会个体生命最可怕的是无知。我们需要努力在名著的海洋中游泳,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上好一门课,首先学生得在课后做足大量的准备,不管是阅读相关书籍,还是查阅各种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我想每个人都学到了远远比课本上更多的知识。就我自己而言,我从未有过上台讲课的经验,尤其是讲述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李士金老师说古代文学就是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生动形象深刻的反映。古代文学并不神秘,这让我的心里有了些自信。先是查阅相关书籍,再到做出精美的课件,最后在课堂上呈现,这些环节每一个都让我收获颇深。通过查阅书籍,我学到了远远比课本上更多的知识。做课件,这也让我提高了自己原来的水平。讲课锻炼了我的心理素质、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等。李士金老师在讲述后给的点评更让我了解到自己的不足,让我有方向去提高自己。

2 结束语:担负起传承圣贤文化之神圣历史使命

文学家传承文化的复杂内容需要我们耐心的探索。在《老残游记》中刘鹗塑造了另一个官员白子寿,用以寄托自己的理想,这也是刘鹗提倡实事求是的形象的流露。提倡实事求是,就是要反对主观主义,而主观主义的遗毒是同中国封建传统的文化意识相关联的,这里有一个打破旧传统的问题。《老残游记》着重抨击了宋儒的理学的虚伪欺人。刘鹗在《老残游记》里写了两个“清官”,自信意见不出于私欲,遂固执自己的成见,自以为得理之正,不惜杀人破家以执行自己心目中的天理。桃花山中玙姑的一席话从根本上否认了宋儒所谓理学,指出了它的自欺欺人的虚伪。玙姑解说《论语》“攻乎异端”极富创造的意味,她说“端”字当“起头”讲,执其两端是执其两头。她尖锐地批评说:“后世学儒的人,觉得孔孟的道理太费事,不如弄两句辟佛老的口头禅,就算是圣人之徒”了。(九回)她进而痛斥宋儒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不近人情,并引孔子“好德如好色”,孟子“食色,性也”为据,认为真正的圣人言情言理,并不以理灭欲。爱国、爱民、揭露官吏之罪恶、提倡实事求是,是《老残游记》思想内容的一个坚实而有力的价值系统,组成了一支合奏曲。这抑扬顿挫的交响乐;宽广而深厚、飘逸又低沉、苍凉而悲壮,浑然一体,复杂多变,闻者动心,听者下泪,入其思想境界,则物我一体;出其悲凉之境,则感慨万分。它包含着丰富复杂的内容,构成了《老残游记》思想内容的重大意义[2]。从小说的描写可知,刘鹗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也产生了误解。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M].3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63.

[2]李士金.中国古代小说社会心理分析[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214-215.

(收稿日期: 2019-06-24)

标签:;  ;  ;  ;  

新教学改革生态中张紧有度教学探析-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