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论文_谭雁波

新疆兵团第十二师五一农场医院 830088

摘要:探究分析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120例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抽取末梢血检验,观察组抽取静脉血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静脉血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等指标同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且静脉学检验结果更稳定、准确,可成为临床血液常规检查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血液检验;静脉血;末梢血

通过检查血液中相关数目及形态的变化来尽早发现患者疾病症状,是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有效辅助检查方法,能够为临床的诊疗提供准确的信息[1]。临床上,静脉血和末梢血是血常规检验的常见标本,然而现如今血液分析仪广泛运用于临床,静脉血检验备受关注,静脉血与末梢血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和关联性也引起了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基于此,本研究随机抽取120例受检者,分组采用不同的血液标本来检验血液,现将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120例血常规检验者,排除严重肝肾疾病者、心脑肾功能不全者、严重慢性疾病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55岁,平均年龄(35.2±6.4)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56岁,平均年龄(34.5±5.8)岁。统计学分析得知,两组一般资料数据对比未见差别,不会影响本次统计数据。

1.2方法

本研究选取CA9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山东兰桥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并使用相配套的试剂包。静脉血采用EDTA-K2抗凝采血管,末梢血采用原装配套稀释管。清晨六点左右严格按照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规定的操作流程采集两组患者空腹8h以上的血液。两组均采用真空采血法,各六批,每次10例。观察组抽取2ml肘静脉血,并将其置入专用的真空抗凝采血管中,轻轻地颠倒混匀,避免溶血现象的出现;对照组在受检者左手无名之内侧面抽取血液,充分混匀。由两位临床血液检验人员分别负责血液采集和仪器计数,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受检者静脉血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进行观察和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 s)表示,并用方差t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据统计得知,观察组RBC、PLT、H b及HCT检验结果稍微高于对照组,且WBC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关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MCHC、MCV两指标对比,两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关于疾病诊断的常见检查方法为血常规检验,该检验方法操作快捷、可重复[2]。血常规检验可分为末梢血检验和静脉血检验两种检验方法,两种不同的检验方式其血常规检验结果也不一样。近年来,医学技术可持续发展,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广泛运用于临床检验中,其设定有末梢血模式和静脉血模式。虽然两种血液检验模式检测原理相一致,但是血液采集渠道不同。末梢血采集量小,采集方便,疼痛较低,受检者易于接受,是临床一种典型的、普遍的采集血液的方法。然而,末梢血往往被情绪变化、应激发硬、外界环境等各种因素所影响:如果血液收集操作较慢必然会延长采血时间,无法及时混匀,使得血小板迅速集聚;临床上为了获得更多的血液量而不断挤压,导致组织液混入到血液中,稀释血液标本,影响仪器检验结构,导致计数出现错误;用微量吸管采集末梢血时,人为误差现象较多;末梢血采集量较少,难以多次反复测定,复查时只得重新采集血氧,再一次造成了患者的痛苦。不同于末梢血,静脉血直接来自于静脉,其他组织液并未参入其中,其成分同人体内循环血液相一致,能够充分反映出受检者机体状况;静脉血是一种真空采集血液,抗凝剂同血液之间的比例稳定,人为因素、外界环境的影响较为轻微[3];同时,静脉血采集量较大,能够充分测定,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静脉血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等指标同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这充分说明了静脉采血法准确度更高,能够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稳定、准确的信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邵阳.静脉血与末梢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1):119—119.

[2]赵春凤.140例血常规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策略[J].心理医生,2017,23(3):145.

[3]王春华.140例血常规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J].健康之路,2014(8):501—502.

论文作者:谭雁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6

标签:;  ;  ;  ;  ;  ;  ;  ;  

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论文_谭雁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