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论文_赵欣,邱英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北兴农场中学教师 赵 欣

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北兴农场中学教学能手 邱 英

课标要求及分析: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第一条维度目标是体验性目标,行为动词是经历,学习内容是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水平是经历。

第二条维度目标是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是知道,学习内容是物质的沸点,学习水平是了解。

第三条维度目标是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是了解,学习内容是吸热和放热现象,其他重要信息是物态变化过程中,学习水平是了解。

第四条维度目标是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是说明,学习内容是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其他重要信息是用物态变化的知识,学习水平是了解。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是属于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是会用,学习水平是独立操作,学习内容是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材分析:

之前学习了温度、熔化和凝固,温度是本节的基础,融化和凝固是两种物态变化,本节学习另外两种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如蒸发、沸腾现象特点,在解答题目是特别要注意物质在沸腾时需要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并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本节运用的实验探究法是今后学习的主要研究方法,要逐步渗透给学生。

学情分析:

优势:八年级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逐步增强,这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在学习熔化和凝固时,已经了解了科学探究实验的方法,本节再次使用实验探究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劣势:部分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还比较差。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知道物质的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现象,教材分析中指出“特别要注意物质在沸腾时需要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所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水在沸腾的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课标要求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但从学情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较差”所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特征,观察现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学习目标:

1、通过视频、实验探究过程的观察,学生知道汽化、液化概念、沸点,蒸发可以制冷,了解沸腾的现象。

2、通过观察沸腾时液化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学生了解沸腾时的温度特点的方法。

3、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物理现象中的物理道理。通过蒸发现象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

教学流程:

活动一、微课导入,引出课题(预设时间5分钟)

利用微课导入,我录得是一段在家吃火锅时几个和汽化液化有关的物理现象的视频,吃火锅时火锅中的水开了一会就变少了;锅的上方冒出许多白气,这些白气是否是水蒸气呢?窗户上渐渐蒙上了一层白雾,又是水的什么状态?创设情境,由身边的例子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本节内容。板书题目——汽化(用湿抹布写“汽化”两字,为后面举汽化现象的例子做铺垫)和液化。

【点评: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微课导入,重现了一个十分常见的生活场景:吃火锅,并提出几个常见却不常思考的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明白即便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小事也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整个课堂学习充满乐趣。 用湿抹布书写“汽化”二字,环节设计新颖独特,十分吸引学生,使人容易理解、印象深刻,导入环节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活动二、自主探索,独立思考(预设时间5分钟)

(一)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生活中哪些现象是汽化现象?尽可能多的举出汽化例子。

(二)自学展示

师:老师用湿抹布写的“汽化”两个字怎么不见了?

生:蒸发了,水由液态变为了气态。再由其他学生继续举出汽化的例子,并把这些现象分为两类,引出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点评:自主学习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带着问题自学,进一步理解汽化是液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先举一例:黑板上湿抹布写的“汽化”不见了,这个现象就是汽化现象,引导不明白的学生找到生活中相似的例子,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又让学生将汽化现象分类,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活动三、合作探究,求异创新(预设时间20分钟)

(一)沸腾实验(探究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温度变化特点)

1、提出问题:(l)沸腾发生在液体的哪些部位(内部还是表面)? (2)沸腾发生得缓慢还是剧烈? (3)沸腾能否在任何温度下自发进行?(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是不是会越来越高?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猜想和假设,带着问题观察实验。

2、设计实验,实验装置图(见右图)

3、进行实验

学生观看水沸腾实验视频(视频是我提前录制好的,对水沸腾前后的气泡都做了慢动作处理,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十分明显),观察实验现象。

4、归纳分析

小组间讨论并归纳总结实验现象,从而分析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温度变化的特点,将实验数据填在导学案上、绘制T-t图像。

【点评:科学探究步骤完整,充分体现了物理学实验和观察的基本方法,视频制作精良,教师运用科技手段将视频速度放慢,水沸腾时气泡的大小变化十分明显,有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通过表格和图像两种方式,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出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数据和图像的能力,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小组合作运用合理,小组间互相竞争、互相补充,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学习热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蒸发实验

学生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观察酒精的变化,手背上涂酒精处有何感觉?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蒸发的制冷作用并举出其他蒸发制冷的例子。

播放我家晒瓜子时的视频,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农民伯伯,要尽快把瓜籽晒干,你会怎么做?

小组讨论后展示本组快速把瓜子晒干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点评: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亲身体验后分析出蒸发有制冷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师录制了自己家晒瓜子时的景象,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大多数学生都见过此情景,很容易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三)液化: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归纳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点评:通过生活中的图片简单明了的展示出生活中的液化现象,贴近生活,学生容易接受。】

活动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预设时间6分钟)

(一)小组合作:设计表格,找出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给学生时间做练习册上对应习题,提问时各组抢答。

【点评:让学生把汽化的两种方式用表格的方式作出对比,培养了学生的归纳对比能力,也教会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对比记忆知识点,简洁明了,便于记忆,巧妙的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

活动五、梳理课堂,归纳小结(预设时间3分钟)

学生根据板书小结本节课收获的知识,每组说完,本组或者其他组员补充。

【点评: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再认识的过程,记忆更加深刻。】

总体点评:

《汽化与液化》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一节课,生活中的现象学生都感受过,但是并不能把生活中的现象与物理学联系在一起,《课程标准》要求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本节课教师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现象引入课堂,使学生身临其境,整节课轻松活泼,课堂气氛愉悦,主要从以下几点评价:

(一)教学手段新颖,教学环节设计独特。教师在课前、课中多次运用自己录制的视频,将生活中的场景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到十分熟悉、亲切,更能体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中蕴藏的物理原理;用水写板书,与本节课的知识紧密相连,思维独特,视频细节的处理体现出教师的细心、用心。

(二)注重学生探究,教学方法多样。本节课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有合作探究时间,在实验探究环节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相互合作中学习,教给学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充分体现了“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教师整节课的设计都紧密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相联系,如:吃火锅、水沸腾、晒瓜子等,让学生易于理解,学以致用。

论文作者:赵欣,邱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4

标签:;  ;  ;  ;  ;  ;  ;  ;  

汽化和液化论文_赵欣,邱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