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肝吸虫病病例分析论文_杨明霞

杨明霞 (辽宁省铁岭市中医院 112000)

【中图分类号】R3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085-02

患者:女,43岁。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背部酸痛,可忍受,周身无力,未予治疗。一月前到医院检查发现转氨酶ALT升高,现来我院进一步确诊治疗。病来无发冷及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腹胀,腹痛,无皮肤瘙痒及灰白色便,体重无明显下降。实验室检查:ALT104(11.0-66.0)U/T,AST72(15-40)U/T,ALP233(20-100)U/T,肝炎病毒系列(一)。反复便常规:均未找到虫卵。肝穿:慢性肝炎。临床初步诊断:慢性肝炎(药物可能性大),行保肝对症治疗。超声所见(图1-图3)

肝脏大小尚属正常范围,肝实质回声普遍粗糙,肝区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门静脉主干直径约1.1cm。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大小约5.9*3.9cm壁厚约0.7cm,呈水肿样改变,肝脏增大,肋间厚约4.7cm。腹腔未见明显积液影像。

超声提示:1.符合弥漫性肝损伤改变;2.胆囊壁水肿;3.脾大。

随访结果:先后两次十二指肠引流,第二次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找到肝吸虫卵,临床补充诊断肝吸虫病。

<分析讨论>

肝吸虫寄生在人体或某些哺乳动物的肝胆管中,成虫可在体内寄生长达30年左右,由于反复感染,肝胆道吸虫越来越多,虫体靠吸盘吸附在胆管壁上,并吸取营养,或在胆管内经常移动,似胆管上皮机械损伤,致使上皮脱落或增生。虫体和虫卵的代谢产物,分泌的毒素,虫体腐败产生的有毒物质等刺激胆管,致使胆管上皮乳头样增生,杯状细胞变性,产生大量黏蛋白和胆汁分泌增加,胆管壁腺瘤样改变,甚至从不典型增生到恶变。胆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死亡的虫体、脱落的胆管上皮、炎症渗出物、细菌等均可构成结石的核心,导致胆石症。相邻肝组织亦发生炎性纤维增生改变,肝功能受损害,从而引起一系列肝管、胆管并发症。

基于肝吸虫病主要累及肝胆系统,其典型的声像图特点主要表现在胆管系统的改变,因此,肝吸虫病的诊断要点包括:(1)胆管壁增厚,回声增强,呈枯枝状为特征性改变,这是由于虫体及其代谢产物的机械性刺激引起的。(2)肝内胆管轻度局限性扩张,是由于胆管上皮的增生和虫体阻塞胆管,导致胆汁瘀滞。(3)胆囊病变,如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等,如有胆囊炎,是由于继发感染所致。

结合该患者既往有生食鱼蟹史可以诊断肝吸虫病。此外,肝吸虫病除了累及胆道系统外,同时可引起肝实质的损伤、可继发肝细胞营养不良、脂肪变性与萎缩,严重时可导致门脉性肝硬化,但极少见,与多数的弥漫性肝损伤难以鉴别,易误诊为慢性肝炎,如此病例。临床上以慢性肝炎初步诊断收入院,其主要超声表现为肝实质损伤改变,同时伴有脾大。

因此,超声对具有典型肝吸虫病声像图表现的诊断有意义,对具有不典型声像图的肝吸虫病的诊断要结合临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患者疫区生活史等,同时可以根据声像图判断感染程度及不同时期病理变化。

专家点评:肝吸虫病导致肝硬化时,超声可见典型声像图表现即“地图”征,这是因为血吸虫寄生于人体经脉系统并顺血流抵达肝内门静脉分支,造成门脉分支管腔阻塞及血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引起纤维一阻塞性病变,导致特征性的血吸虫性干线型肝纤维化,此时,超声检查即可发现肝脏“地图”样改变。血吸虫肝硬化主要发生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不同于肝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简称肝吸虫)是寄生在人体胆道系统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严重者也可引起肝硬化。典型病例超声检查可见肝内胆管不规则扩张,关闭增厚,回声增强。胆管及胆囊内可见絮状、条索状及斑块状回声。肝硬化时超声图像呈“枯枝”样。

肝吸虫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方,有喜食生鱼虾生活习俗者为易感人群。北方地区多见此病,特别是吉林、辽宁朝鲜族居民集中的地区,此病的发生率较高。超声上两种肝寄生虫病感染早期并无特殊影像表现,确诊有赖于实验室检查患者粪便中找到虫卵。

论文作者:杨明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2

标签:;  ;  ;  ;  ;  ;  ;  ;  

1例肝吸虫病病例分析论文_杨明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