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刘小琴,杜娜(通讯作者)

刘小琴 杜 娜(通讯作者)

(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 护理部 重庆 404100)

【摘 要】目的:研究在临床护理管理中人性化管理模式的作用。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将其分为两组,2012年2月~2013年2月间对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的管理模式,将其作为对照组,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将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对院方的满意率、床位周转率、护理人员流失率等等多个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统计,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对院方的满意率、床位周转率均明显提升,护理人员流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护理人员对院方管理的满意度,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降低护理人员的流失率,进而提升整体护理质量,促进床位周转,使得医院、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均可受益。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护理管理;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284-02

我国经济在高速的状态下向前发展,随之发展的还有现有的医疗水平,这就导致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人性化护理服务是近几年新兴的一个护理服务理念,将所有护理操作建立在人的基础上,重视人的价值,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充分体现出自由发展。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需求,保证其身心的健康发展。现今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为以人为本以及和谐理念,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恰恰是体现出这一价值观的有效管理模式。不同医院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限于医疗服务水平,还有医院的整体形象,具体是说医院在整个市场中的信誉和亲和力。在现代不断发展的社会中,人们逐渐的提升了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卫生部门也不断的加强了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的显示出人文工作的重要性,很多医院已经把人性化管理作为护理管理的重点内容[1]。我院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对其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在20~43岁之间,平均为(29.3±4.3)岁;护龄在1~22年之间,平均为(6.8±1.2)年。根据时间段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年龄、护龄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 方法

2012年2月~2013年2月间对护理人员实施常规的管理模式,将其作为对照组,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将其作为观察组,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有。

1.2.1 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

要求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学习,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掌握政治思想方面的知识,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最主要的是可以引导护士思想向上发展,认识到自身带给社会的价值,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就是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最终目的。护理人员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从内心对患者提供无私的服务。在工作之余,还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对病人护理的新方法和新动态进行掌握,努力提升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这样也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1.2.2 制定激励制度

提供一个能够促进护士积极工作的氛围,提升护理人员的工资以及福利,将护理人员的操作顾虑降到最低。依据科室的相关情况,合理分配工作人员,实施科学的管理制度,根据工作强度调整护理人员的数量,降低护理人员的精神负担和工作强度,同时加强奖惩制度的执行,关注护理人员的生活状态,对工作优秀的工作人员给予鼓励以及相应的奖励,根据情况给予奖励制度。管理人员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工作培训,重视护理工作,让护理人员对自身的工作重要性进行了解[2] 。因患者年龄存在明显的差异,疾病种类也多样化,由此可见应积极的对护理人员能力进行培养,正确调整工作重心,这样有利于消除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确保护理人员积极的面对患者。

1.2.3 合理的排班

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长,要做好护士长的工作,要根据科室人员的具体情况实施弹性排班制度。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合理安排护士培训和轮休,但是必须保证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人力资源能够正确调配,根据每个护士的能力程度、个性特性以及所有的特长等等有针对性的安排工作,多找护理人员沟通交流,及时调整发现的问题,对护理人员提出的意见及时处理。

1.2.4 采用情感激励的方法

护士长需要找护士进行交流沟通,如出现问题需要对护士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与护士建立统一的战线,例如在生活上存在困难的护理人员给予帮助,工作过程中能够互助,相互学习和鼓励。护士长不应将其看作是护士的领导,应是护士的知心朋友,尽量对护士的要求给予满足,当护士的生活及学习中出现问题时应帮助其解决,为其创造一个团结友爱的工作环境[3]。护士长要多和护士交流,能够真正的想护士所想,了解护士的困难,与护理人员建立坚实的感情纽带,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学习上给予帮助,工作中相互帮助等多种方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人员对院方的满意度、床位周转率、护理人员流失率等多个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4.0系统软件,用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比较,X?进行计数资料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统计,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对院方的满意率、床位周转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流失率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的效果(n,%)

3 讨论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疗行业面临这巨大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发展、求生存、求效益,不但需要具有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的设备及丰富的管理经验,最主要的是具有优质的服务质量。人性化管理是指在对整体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将人的要素充分的考虑进去,通过制定相应的措施、制度等将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发挥员工和企业双赢的管理方式[4]。具体的内容包括: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尊重员工的意愿,进行适当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为其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等等。这种管理模式已经在大多数行业中应用,而且也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很多大医院也运用了这种先进的管理模式。

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最长,而且需要直接与患者接触,为每个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护理人员承担一个患者约80%的诊疗工作量,具有高强度的日常工作。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独立顺利的完成各项操作,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5]。为了确保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一定的情商外,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医院的管理模式,从不同的方面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本文研究指出,通过将人性化管理模式引入到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对患者以及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为护理人员的成长提供充足的空间,促进其工作积极性,增强其上进心,对其进行很好的保护,鼓励护理人员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提供更加优秀的护理服务[6]。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统计,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护理人员对院方的满意率、床位周转率均明显提升,护理人员流失率明显下降,实施前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对医院管理的满意度,降低护理人员的流失率,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收益,医院的业务量不断的上升,提升了病床的周转率,形成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现一种良性循环的局面[7]。

综上所述,在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护理人员对院方管理的满意度,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降低护理人员的流失率,进而提升整体护理质量,促进床位周转,使得医院、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均可受益。

参考文献:

[1]岳闽燕.人性化护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4(24):485-486

[2]吴玉美,余庭霞.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33(24):410-412

[3]岳闽燕.人性化护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48(24):941-942

[4]李新华,陈海聪,徐达新.护患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1,36(08):259-260

[5]周学芳.加强护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医院管理论坛.2011,14(03):714-715

[6]秦广芳.浅谈病区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5(23):978-979

[7]王海兰.人性化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30(21):105-106

论文作者:刘小琴,杜娜(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5

标签:;  ;  ;  ;  ;  ;  ;  ;  

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论文_刘小琴,杜娜(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