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视角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论文_郭剑文

“美丽乡村”视角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论文_郭剑文

郭剑文

江门市规划勘察设计院设计院

摘要:当前,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农村建设处在深入推进阶段,农村的生活改善,农民的收入提升,但相应的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与城市相比,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影响和破坏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环境,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进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制约因素,探寻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以期全面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关键词: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在“十二五”收官和“十三五”筹备开启之年,广东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好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为抢占申报示范的先机和优势,基于《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启动编制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规划,并依据建设纲领的内容和资源条件的成熟程度,在全区范围选取6片区作为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的选点,启动示范区规划编制工作。

1.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1.1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梦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实现美丽中国梦不仅城市要美,农村更要美、必须美。美丽农村建设就必须要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改善当前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因此,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基础。

1.2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达到的目标即实现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农村乡风文明、农村村容整洁、农村管理民主,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则是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加强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

1.3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和谐农村社会的保障

和谐的农村社会就是农村经济稳定、农村生活安定、农民团结互助的农村社会。但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水土流失、土壤恶化、空气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破坏了和谐的农村社会,尤其是因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的连锁反应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只有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江门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及其形势分析

江门市属于江海休闲旅游产业带功能定位:城市休闲、文化娱乐、商务休闲。强化商贸、港口基质,以“中国第一侨乡” 为主题,塑造休闲侨都新形象,江门市打造“千年冈城,时尚新邑” 形象,加强宣传,努力推介侨乡品牌,共同引导“旅游兴市”,建设岭南文化旅游名城、珠三角地区最美休闲城市及粤港澳地区最具成长性的旅游目的地。与长三角地区旅游发展已形成水平分工格局和旅游目的地群的相对均衡格局相比,珠三角地区虽然核心发展较快,而周边产业规模相对较小,“活力广东”旅游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但旅游目的地观念并未深入人心。

2.1中国四大侨乡之一

全区有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70多万人,其中华人、华侨31万多人,港澳台同胞39万多人。华人、华侨主要分布在世界57个国家和地区。

2.2引智与引资并重

过去发挥侨乡优势主要围绕引资展开,即发动海外侨胞捐资和投资。在面对着香港下一步的高端服务业的产业扩散的形势下,江门市更需要引智,引进先进的思想理念和信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立足港澳,开拓东南亚与北美侨力资源

过去江门侨务工作主要放在港澳地区,对其他区域侨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足。而东南亚与北美五邑籍华人的经济实力强,商业网络大,社团众多,而且将会与五邑的联系很紧密,对故乡的眷念感更强。所以必须在巩固港澳地区侨务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发东南亚和北美的侨力资源。近年来江门市旅游业发展保持畅旺,举办陈皮旅游美食节、崖门甜水萝卜节等特色活动,免收圭峰山进山门票,2014年旅游总收入6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0.8%。

3.江门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3.1提出传统资源保护与传承的策略与措施

在满足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原则、精神以及法律规章的前提下,注重传统资源的活态传承与延续,促进传统资源可持续的保护。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提升村落的发展能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品质,调动并维持村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村庄便利的交通条件,依托大空间层面上的圭峰山自然风景区以及临近的小空间层面上的石涧公园、紫云观景区,扩大自身自然景观、客家美食、优秀水质的吸引力,将服务人群在现有的零散游客和渔村食客的基础上,进一步吸引乡村旅游、运动休闲、乡居体验等潜在人群,将村庄原有餐饮资源、苗圃盆景产业、知青旧址的特色优势作为乡村旅游的主要推动力,打造以美食、美景、美好回忆为特色的景区依托型美丽乡村。

3.2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全产业链的绿色化

由于农业发展涉及众多环节,实现农业绿色发展,需要每个环节的共同努力。为此,一是实现农业生产资料的绿色化。化肥、农药、地膜、种子、饲料等企业应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实现农业生产资料生产的绿色化。二是实现农业生产技术的绿色化。政府层面应加快农业绿色发展的环境、技术、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企业、农民(农场主)等农业生产主体,应按照所指定的标准体系进行生产;科技人员应对农业生产技术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以降低农业技术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风险。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背景与现状资源条件,对荒置的盆景园、生态园、苗莆园等基地进行改造升级,引入观赏、科普、体验等主题旅游活动,激发场地活力,丰富郊外游赏活动。根据各镇农业发展基础增加大规模农业景观建设,并提出以“七彩新卉”为主题的景观农业发展建议。

3.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江门市农村生态治理设施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江门市农村生态治理设施。围绕着江门市农村生态治理资金投入,制定适宜的财政投入政策,同时,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不应过分强调配套资金。二是设立管护资金,有效管护江门市农村生态治理设施。管护资金是发挥江门市农村生态治理设施效用的保障,为此,应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及管护机制,并配备专门的管护人员。三是建立专项资金,保障江门市农村生态治理有序推进。在国家层面设立江门市农村生态治理专项资金,明确政府的投资主体。同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江门市农村生态治理。在国家设立专项资金的同时,政府应积极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捐款或以其他方式积极参与到江门市农村生态治理之中。

结论

江门市美丽乡村的建设将是第三代乡村旅游大发展的领航者,是未来区域旅游一颗耀眼的明星,是与江门市小鸟天堂、梁启超故居等国际旅游目的地联动的品质化乡村旅游示范区,是未来对接珠三角旅游市场的潜力旅游目的地,是能够吸引全国乡村旅游视点的魅力示范区。旨在探索基于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趋势和农业生产空间价值的拓展与农业休闲等相关产业延伸发展的可能性,是美丽乡村发展在产业、模式、规模、理念的创新示范区,具有跨越意义的乡村旅游带动效益。

参考文献

[1]于洋.“美丽乡村”视角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经济,2015(4):7-9.

[2]朱国庆,覃聪.当地中国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探析.三峡大学学报,2014(5):57-59,64.

[3]鲁全信.农村生态文化建设路径探析.人民论坛,2014(2)中:178-180.

论文作者:郭剑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7

标签:;  ;  ;  ;  ;  ;  ;  ;  

“美丽乡村”视角下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论文_郭剑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