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200例临床分析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200例临床分析

一、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200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甜甜[1](2021)在《ICL V4c术后中心孔位置对视觉功能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评估ICL V4c(V4c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中心孔位置对于术后视觉质量和生活的影响,探讨术后光环产生的可能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及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确定中心孔中心的位置,分别以角膜顶点及瞳孔中心为原点分析中心孔位置对术后参数的影响,术前及术后3m生活质量评价采用屈光矫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估。结果:共纳入行ICL V4c植入术患者31例(62眼),男性8例(16眼),女性23例(46眼)。平均年龄为28.26±6.79岁,术前球镜屈光度为-8.09±2.10D,柱镜屈光度为-0.87±1.15D,术前裸眼视力为1.13±0.16,术后2天、1周、1月裸眼视力分别为0.00±0.08、0.02±0.07、0.00±0.09,与术前相比有显着差异(P=0.000)。术前眼压15.19±2.46mm Hg,术后2天、1周、1月眼压分别为16.50±2.06、15.17±2.04、14.92±2.12mm Hg,与术前相比,除术后2天与术后1周、术后1月对比有显着差异(P=0.016,0.013),余均无显着差异。以瞳孔中心或及角膜顶点为坐标原点,中心孔中心的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后视力、眼压、QIRC量表评分无关。术前平均QIRC量表评分为38.50±6.28,术后3月平均QIRC量表评分为42.92±5.64,与术前相比有显着差异(P=0.001)。在随访过程中,96.77%患者在术后诉眼前有光环,其中32.26%患者诉伴随其他光学干扰如光晕、星曝。其中16.13%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诉光环影响视觉质量。结论:ICL V4c植入术是矫正近视安全有效的方式,术后患者的视力、眼压在早期即可达到稳定。术后生活质量较术前显着升高,但术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光学干扰,中心孔在眼内的位置对术后生活总体生活质量无明显相关性。

张蕊,张巧思,梁巍,于春晶[2](2021)在《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6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度近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ICL),对照组实施全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SMILE)。比较两组术后1年,3 mm与5 mm瞳孔直径时晶状体高阶像差及全眼高阶像差,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情况,随访1年期间视力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年,观察组3 mm与5 mm瞳孔直径时晶状体高阶像差水平及全眼高阶像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观察组视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度近视患者,实施ICL植入术,能有效地降低术后高阶像差,改善角膜内皮细胞功能,提高术后视力。

田春柳[3](2020)在《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瞳孔成形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观察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瞳孔成形手术治疗伴有瞳孔异常无晶状体眼的临床疗效、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共观察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伴有虹膜破损、瞳孔异常的无晶状体(包括无晶状体和人工晶状体眼)患者16例(16眼)。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568岁,平均(43.75±12.27)岁。所有患者均行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瞳孔成形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并比较手术治疗前后的视力(转化为LogMAR)、眼压、瞳孔直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以及视功能问卷得分的差异,观察手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情况。运用SPSS25.0软件来进行统计分析,对各项指标术前以及术后的对比观察,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术后不同时间结果之间的检验运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患者手术后的裸眼视力(UCVA)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前平均UCVA为1.82±0.84,术后3天、1周、1月、3月、6月依次是0.68±0.17、0.63±0.21、0.53±0.19、0.49±0.19、0.48±0.19,和术前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UCVA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67,P<0.05),术后1周及1月之间的U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值为0.39±0.23,术后3天、1周、1月、3月、6月依次是0.61±0.20、0.54±0.23、0.43±0.19、0.41±0.20、0.38±0.18;术前与术后3天、1周的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月、3月、6月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的增长BCVA有所恢复,术后1周与1月间的BCVA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眼压平均为(15.19±2.92)mmHg,术后3天、1周、1月、3月、6月的眼压平均值分别为(16.02±3.89)mmHg、(15.80±4.91)mmHg、(14.38±2.02)mmHg、(14.26±2.10)mmHg、(14.29±1.85)mmHg,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平均瞳孔直径(6.52±0.62)mm,术后为(3.63±0.32)mm,二者差别有统计意义(P<0.05);术前瞳孔最长径和最短径的差值平均为(1.45±1.55)mm,术后(0.67±0.47)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患者的瞳孔居中呈近圆,直径小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积。术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平均为(241.00±39.30)μm,术后1周、1月、3月以及6月分别为(250.94±47.74)μm、(267.94±53.36)μm、(257.06±48.66)μm、(252.69±47.38)μm,术后CRT较术前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平均为(287.56±62.38)μm,术后1周、1月、3月以及6月分别为(302.75±59.98)μm、(305.81±61.89)μm、(304.75±62.13)μm、(302.69±61.37)μm,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畏光、羞明症状缓解,对患者进行视觉质量调查,除了眼部不适和色觉两项在手术前后的得分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术后子量表评估得分均大于术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情况:术中1例出现前房少量出血,经止血操作后出血停止;术后3例眼压高,经降眼压眼药水点眼或临床观察之后得到恢复;1例出现人工晶状体轻度偏位。结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瞳孔成形手术临床效果安全、有效,不仅能够提高患者视力水平,还能够最大程度恢复眼前节形态,消除畏光、眩光等症状,进而满足患者对提高视觉质量的追求。

杜颖,牟亚男,崔中华[4](2020)在《综合护理模式在高度近视患者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后护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在高度近视患者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72例高度近视患者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按照就诊先后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理情绪、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8%,显着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在高度近视患者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预防并发症发生。

安良宝[5](2020)在《两种不同方式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疗效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究无线结人工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和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内固定两种不同术式人工晶体巩膜悬吊固定术的疗效,为临床医生在工作中选择人工晶体巩膜悬吊固定手术方式提供更多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自2015年1月到2019年6月于沈阳何氏眼科医院进行人工晶体巩膜悬吊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共39例(40眼),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划分为A、B两组,A组18例(19眼)无线结人工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B组21例(21眼)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内固定。以上患者手术均由该医院同一位手术医生完成。收集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手术时间,术后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应用SPSS 24.0软件对获得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收集两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眼压异常、玻璃体积血与手术相关早期并发症,随访期间记录缝线暴露、人工晶体位置、人工晶体再脱位、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等晚期并发症。结果:1.A组手术时间34.3±7.4min、B组22.7±8.0min,A、B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5)。2.A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0.35±0.24,B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0.37±0.26,两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861,P>0.05)。术后1周A组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0.48±0.17,B组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0.36±0.14,A、B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8,P<0.05)。术后6个月A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log MAR0.25±0.15,B组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0.24±0.1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53,P>0.05)。得出B组术式较A组术式对患者术后恢复提升视力更快,长期观察两组患者视力恢复相当。3.A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480±332个/mm2,B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376±317个/mm2,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972,P>0.05),术后6个月A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414±321个/mm2,B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275±297个/mm2,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843,P>0.05)。得出两组手术方式对角膜内皮细胞数减少相当。4.眼压:收集患者术后1天,1周及3个月眼压数值;术后1天A组1例低眼压,予以包扎术眼,安静休息,1周后恢复正常;术后1天A组有2例高眼压,B组有1例高眼压,但均未超过30mmhg,予以2%美开朗滴眼液,日2次滴术眼,术后1周A、B两组患者眼压均正常;术后3个月A、B两组患者眼压均正常。5.术后并发症:早期并发症,A组角膜水肿1例(5.3%),高眼压2例(10.5%),低眼压1例(5.3%),玻璃体积血1例(5.3%),;B组高眼压1例(4.8%),玻璃体积血2例(9.5%)。晚期并发症:A组缝线暴露5例(26.3%),人工晶体脱位1例(5.3%),网膜脱离1例(5.3%),黄斑水肿1例(5.3%),虹膜夹持1例(5.3%);B组黄斑水肿1例(4.8%),虹膜夹持1例(4.8%),随访观察中。A组早期并发症总体发生率26.3%,B组早期并发症总体发生率14.3%;A组晚期并发症总体发生率21.1%,B组晚期并发症总体发生率9.5%;因只有A组手术方式术中需悬吊缝线,所以A组晚期缝线暴露并发症未作为两组比较内容。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B组低于A组,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无线结人工晶体经睫状沟巩膜缝线悬吊和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内固定均能显着提高和改善缺少有效囊膜支撑的无晶体眼患者术后视力和视觉质量,两种手术方法安全可行,均可作为此类手术的选择。2.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内固定手术是近年人工晶体悬吊固定的新技术,手术用时短,术后视力提升恢复迅速,规避了传统和既往改良悬吊手术中缝线相关并发症,其他短期和长期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同时手术所用耗材少,患者花费减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3.本研究两组患者入选病例数有限,缺乏大样本对照;人工晶体巩膜内固定手术的长期稳定性还需更长时间随访观察。

徐婷[6](2020)在《高度近视眼前段生物测量值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有晶体眼人工晶体型号的选择在临床上非常重要,本文旨在探究不同前房深度下高度近视眼前段与晶体选择相关的生物测量值,即水平角膜直径、前房角直径及睫状沟直径的相关性,从而分析能否通过外部测量方式来决定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的型号。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7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行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检查的高度近视病人39例,共73只眼,分别用Pentacam测量受试眼的角膜水平直径(White-to-White,WTW)、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用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AS-OCT测量前房角水平直径(Angle-toAngle,ATA),用超声生物显微镜Compact Touch STS UBM测量睫状沟水平直径(Sulcus-to-Sulcus,STS)。根据ACD将所有受检眼球分成浅前房组(2.8 mm≤ACD<3.2 mm)(共30眼)、中前房组(3.2 mm≤ACD≤3.4 mm)(共20眼)、深前房组(ACD>3.4 mm)(共23眼)3个组进行分析,对3组内WTW、ATA、STS之间分别进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并对3组间的WTW、ATA、STS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法进行多组均数两两差异分析。结果:浅前房组,相关性分析中,WTW与ATA之间均存在显着性线性相关(p<0.001,r=0.759),ATA与STS之间存在显着性线性相关(p=0.002,r=0.538),WTW与STS之间具有较弱相关性(p=0.041,r=0.375)。中前房组,相关性分析中,WTW与ATA的相关性分析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1,r=0.667),WTW与STS及WTW与ATA之间的差值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深前房组,相关性分析中,WTW与ATA之间均存在显着性线性相关(p<0.001,r=0.839),ATA与STS之间存在显着性线性相关(p=0.001,r=0.638),WTW与STS之间具有的较弱相关性(p=0.018,r=0.488)。3组间WTW、ATA、STS均为方差齐性(分别p=0.177,0.059,0.563),单因素方差分析中,3组WTW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F=1.911,p=0.156),3组AT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910,p=0.010),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ST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157,p=0.001)。SNK法进行两两均数比较中,3组间WTW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3组间ATA浅前房与中前房及深前房均有统计学差异,而中前房与深前房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组间STS浅前房与中前房及深前房均有统计学差异,而中前房与深前房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1.通过对不同前房深度下角膜水平直径、前房角水平直径和睫状沟水平直径三者之间分别进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发现,用外部测量数据预测眼球内部解剖数据从而选择晶体型号并不准确,将会增加因晶体型号不适而带来的并发症发生率。使用UBM、前节OCT等眼内数据测量仪器,直接测量眼内结构参数更安全。2.对3组间的WTW、ATA、STS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法进行多组均数两两差异分析发现,不同前房深度下的水平WTW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随着前房深度的增加,ATA、STS呈逐渐增加趋势。

申苑莎[7](2020)在《高度近视中央孔型ICL植入术后早期客观视觉质量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量表评估高度近视眼中央孔型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植入术后的早期客观视觉质量及相关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就诊于我院的高度近视患者26例(44眼),其中男9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28.89±9.26岁,术前屈光度为-11.44±2.83D,散光度数为-1.33±1.19D。术前检查均已排除手术禁忌症,由同一经验丰富术者施行中央孔型ICL植入术,其中ICL 15眼,TICL 29眼。所有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记录所有研究对象术前及术后1wk、1mo、3mo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数(SE)、柱镜度数(DC)、ICL居中性、眼压、角膜内皮计数(ECD)、拱高、OQASⅡ客观视觉质量光学参数,包括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SR)及对比度为100%、20%、9%的OQAS值(OV100%、OV20%、OV9%),观察有无相关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并于术后3mo进行视觉相关生活质量量表问卷调查。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时间点随访指标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或广义估计方程进行分析。结果:1、术后各时间点的UCVA、BCVA均优于术前(P<0.001),术后各时间点的SE、DC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术后1wk、1mo、3mo安全性指数分别为:1.46±0.55、1.47±0.49、1.49±0.53,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29±0.53、1.44±0.50、1.46±0.53;术后1wk眼压较术前及术后1mo、3mo升高(P<0.05),术前、术后1mo、3mo分别两两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wk、1mo、3mo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减少(P<0.05),且各时间点上两两比较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各时间点拱高无明显差异(P=0.790),其中1例单眼术后拱高大于1000μm,但长期随访视力良好,无并发症发生;2、术后各时间点OSI值均较术前降低(P<0.001),术后1wk、1mo、3mo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MTF cut off、SR、OV100%、OV20%、OV9%值均高于术前(P<0.001),且术后1wk值较术前大,较术后1mo、3mo小(P<0.05),术后1mo、3mo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3mo视觉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显示术后患者主观视功能满意,总体提高了患者术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并愿意将该手术推荐给家人朋友。结论:1、中央孔型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安全有效,早期即可明显提升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客观视觉质量,改善患者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术后满意度高;2、OQASⅡ视觉质量分析联合视觉相关生活质量量表检测可为建立ICL在高度近视患者应用中的“主客观结合综合评价体系”奠定一定基础。

郑晚秋[8](2019)在《前房维持器在眼前节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 前房维持器在猪眼后囊破裂模型白内障摘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目的 在猪眼晶状体后囊破裂模型中应用前房维持器辅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验证有效而安全的ACM灌注压力。方法 将42只猪眼随机分为7组,每组6眼,制造后囊破裂模型后,均在ACM维持前房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前房维持器灌注瓶高度(Bottle Height,BH)设置为40cm、50cm、60cm、70cm、80cm、90cm、100cm。记录每个ACM灌注瓶高度6只猪眼中出现角膜内皮皱褶、角膜水肿、前房波动、虹膜颤动的例数。结果 不同BH间角膜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5,P<0.001)。其中组间角膜情况比较,与BH50cm组比较,40cm组角膜更容易出现皱褶(X2=8.571,P=0.015)。BH50cm、60cm、70cm、80cm、90cm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X2=3.214,P>0.05)。BH100cm较90cm组角膜水肿比例更高(X2=8.571,P=0.015)。BH40cm较60cm、70cm、80cm、90cm、100cm组更多出现前房波动和虹膜震颤(X2=8.571,P=0.015)。结论 在猪眼晶状体后囊破裂模型中,前房维持器下保持适当的前房灌注压力可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第二部分 前房维持器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应用目的 研究前房维持器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出现后囊膜破裂的患者22例(22眼),前房维持器辅助下处理晶体残留皮质。统计患者术后1d、7d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情况、前房炎症反应、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眼压正常、角膜水肿轻、前房炎症反应轻、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应用前房维持器可稳定前房,减轻玻璃体扰动,以免后囊破裂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晶体残留皮质清除。第三部分 前房维持器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视轴区混浊中的应用研究目的 研究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视轴区混浊中,前房维持器辅助处理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视轴区混浊患者,ACM辅助下手术,观察术前、术后第1d、术后第7d的视力、角膜情况、前房炎症、眼压情况,记录术中、术后3m有无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果 一共纳入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白内障术后视轴区混浊患者12例(18眼)。术后第1d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显着高于术前(t=0.533,P=0.003);术后第1d,角膜水肿1级4眼(22.22%),2级3眼(16.67%);房水闪辉0级12眼(66.67%),1+级2眼(11.11%),2+级2眼(11.11%),3+级1眼(5.56%),4+级1眼(5.56%),前房细胞0级13(72.22%),0.5+级2(11.11%),1+级1眼(5.56%),2+级1眼(5.56%),3+级1眼(5.56%)。术后1d出现高眼压3眼(16.67%)。术后第7d所有患者角膜无水肿、前房无明显炎症反应,眼压正常,术中、术后随访3月所有患者无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前房维持器辅助下施行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视轴区混浊祛除术,手术操作步骤简易,术中前房稳定、IOP波动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有较好的辅助效果。

杨燕玲[9](2019)在《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ICL(V4c)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估视网膜色素变性伴高度近视患者植入中央孔型(V4c)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矫正高度近视,随访3个月的早期疗效。方法:对2例(4眼)视网膜色素变性(RP)伴高度近视患者全面术前评估后进行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采用的是有中央孔的ICL(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V4c;美国STAAR公司),其中1例为散光矫正型ICL(Toric ICL)。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的屈光度、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眼内压(IOP)、术后前房深度(E-pIOL)、角膜内皮密度、拱高和视野的变化。并在3个月时,邀请患者填写详细症状的问卷,用定量评分量表(参考“美国国家眼科学会屈光不正生活质量量表-42”[NEI RQL-42])对患者进行症状评定。依据术前、术后评分,评估患者主观症状程度。60分是基线,分5个等级,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自我评估的视觉相关的生活质量越好。结果:视网膜色素变性伴高度近视患者术前视力、屈光度和视野的变化稳定,行双眼ICL植入术后随访3个月,2例患者(4眼)的LogMAR裸眼视力为0.1,0.3,0.4,0.4;LogMAR矫正视力为0.1,0.2,0.2,0.2。术后3个月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别为2.00,1.50,3.50,2.50和2.00,1.00,1.75,1.25。4只眼的术后屈光度均在术前矫正目标(正视眼)的±1.0D范围以内。观察期内眼压没有明显增高,也未出现其他与手术有关的危害视力的并发症。术后主观问卷显示,除眩光外,其余衡量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症状量表,术后的评分均较术前的评分明显提高或持平。尤其是视觉清晰度,远视力、昼夜波动(夜间视力)、活动受限评分,从术前“非常困难或困难”等级改善到术后“非常好或良好”等级。术后眩光评分均高于80分,也属于“良好”等级。结论:根据早期的临床观察,ICL(V4c)植入术对病情稳定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矫正其高度近视可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稳定性,获得较好的患者满意度。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韦志伟[10](2018)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合并散光进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截止至2017年,全球范围内的近视患者人数,已经达到全球总人数的24%以上,屈光不正患者数量不断提升,在全部近视人群中,超过33%的患者存在合并散光的情况。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临床矫正,受到越来越高程度的关注。以往常用的近视治疗方法,主要有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和屈光手术三种。近年来,有晶状体眼后人工晶体植入术(ICL)逐渐被引入到近视矫正中,起到了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相关研究成果也在日益丰富。此次研究对相关研究成果予以整合、梳理,首先分析其设计与材料,随后对其进行临床评估,进而总结其常见并发症,最后对ICL、V4c(中央孔型)的临床应用研究成果予以综述,希望能对高度近视的患者提供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200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20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ICL V4c术后中心孔位置对视觉功能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常规术前检查
        2.2 手术方法
        2.3 ICL V4c中心孔位置
        2.4 生活质量调查及主观视觉质量的变化
    3.质量控制
    4.统计方法
    5.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拱高的结果
    2 中心孔中心与角膜顶点、瞳孔中心的相对位置关系
    3 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调查
讨论
    1 ICL V4c 植入术后视力、眼压、拱高的变化
    2 ICL V4c 植入术后中心孔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3 中心孔位置对术后主观视觉质量的影响
    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屈光手术的发展及其术后效果的评价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2)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晶状体高阶像差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全眼高阶像差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比较
    2.4 两组患者术前及随访期间视力变化情况
3 讨论

(3)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瞳孔成形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主要设备和药品
        2.1 主要设备
        2.2 主要药品
    3 方法
        3.1 术前检查及准备
        3.2 手术步骤
        3.3 术后处理
        3.4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裸眼视力(UCVA)
    2 最佳矫正视力(BCVA)
    3 眼压
    4 瞳孔直径
    5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和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
    6 自觉症状和视功能问卷
    7 并发症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综合护理模式在高度近视患者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情绪评分对比: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3 讨论

(5)两种不同方式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疗效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术前检查
    三、手术方法
    四、术后检查数据收录采集
    五、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高度近视眼前段生物测量值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1.1 近视
    1.2 检测仪器
2.材料与方法
    2.1 所需仪器
    2.2 研究对象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检查仪器及方法
    2.6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浅前房组
    3.2 中前房组
    3.3 深前房组
    3.4 组间分析
4.讨论
    4.1 晶体型号的选择对于ICL植入术的重要性
    4.2 WTW与 STS相关性
    4.3 ATA与 STS相关性
    4.4 WTW与 ATA相关性
    4.5 WTW、ATA、STS与前房深度的关系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个人简历
    2.主要学习和工作经历
    3.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综述 两种治疗近视的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的比较
    参考文献

(7)高度近视中央孔型ICL植入术后早期客观视觉质量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ICL V4c植入术后主客观视觉质量临床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前房维持器在眼前节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前房维持器在猪眼后囊破裂模型白内障摘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前房维持器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作用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前房维持器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视轴区混浊中的应用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无囊膜支撑的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9)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ICL(V4c)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结果
    3.1 术前检查结果
    3.2 术后客观随访结果
    3.3 主观问卷
4.讨论
    4.1 高度近视与视网膜色素变性
    4.2 ICL植入术对高度近视伴RP的意义
    4.3 ICL植入术
    4.4 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的发展历史
    4.5 ICL植入术后眩光和老视的研究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合并散光进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ICL的原理及材料
2 TICL在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2.1 视力改善情况。
    2.2 屈光稳定性。
3 TICL植入术的并发症
    3.1 青光眼。
    3.2 白内障。
    3.3 人工晶体旋转。
4 ICL V4c临床研究
5 结论

四、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200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ICL V4c术后中心孔位置对视觉功能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D]. 孙甜甜.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2]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J]. 张蕊,张巧思,梁巍,于春晶. 中国当代医药, 2021(05)
  • [3]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瞳孔成形术治疗无晶状体眼的临床观察[D]. 田春柳. 青岛大学, 2020(01)
  • [4]综合护理模式在高度近视患者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后护理[J]. 杜颖,牟亚男,崔中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6)
  • [5]两种不同方式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疗效的临床观察[D]. 安良宝.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6]高度近视眼前段生物测量值的相关性分析[D]. 徐婷.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7]高度近视中央孔型ICL植入术后早期客观视觉质量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分析[D]. 申苑莎.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0)
  • [8]前房维持器在眼前节手术中的应用[D]. 郑晚秋.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9]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ICL(V4c)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初步研究[D]. 杨燕玲. 浙江大学, 2019(03)
  • [10]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合并散光进展研究[J]. 韦志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73)

标签:;  ;  ;  ;  ;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200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