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杨进川,刘岩

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杨进川,刘岩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 266700

急性间质性肾炎为一种综合性临床疾病,主要的发病原因则是因为多种病因而致使患者的肾间质以及肾小管产生炎症。主要临床症状为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肾功能衰竭等。同时肾血管以及肾小球常发生轻度病变现象,大大降低了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此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8 例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 68 例间质性肾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 36 例,女性患者为 32 例,患者年龄均在 33-6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7±4.2)岁。所有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发热、恶心呕吐、血尿等临床症状表现。

1.2 方法

1.2.1 实验室以及病理学检查

经实验室检查,发生尿蛋白患者为 32 例,发生白细胞尿患者为 22 例,发生镜下血尿患者例数为 14 例。通过病理学检查,患者出现间质水肿现象,同时存在弥漫性细胞浸润现象,并无显著的肾小管坏死,多数患者的肾小管产生相应的退行性变。

1.2.2 治疗方法

找出患者出现此病的原因,并立即停止致敏性药物的使用。对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需要采用免疫制剂,例如服用强的松,当患者病情逐渐有所缓解后减少用药的剂量。同时采用血液透析对患者进行治疗。因为感染而引发的急性间质性肾炎需要对致病菌进行治疗。与此同时,还要对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程度进行维持,并对其进行对症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临床治疗中,对病情较为严重的间质性肾炎患者而言,需要使用甲泼尼龙药物进行治疗,每日给药剂量为 160-280mg,持续给药 3-5 天,在服用此药物时还需要服用泼尼松,其给药剂量为 0.8-1.0mg,当患者通过治疗且病情逐渐好转后适当的减少服用剂量。患者还需要进行血液透析,从而使患者体中的代谢物排出。同时予以患者剂量较大的甲基强的松龙,调节其自身的免疫机能。

2、结果

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 1-3 个月的治疗,51 例患者经相关检查后,其血常规以及尿常规等相关指标均恢复正常,17 例患者经过为期 3-6 个月治疗后,其血常规以及尿常规等相关指标均恢复正常。

3、讨论

产生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因素较多,而主要原因则是药物。因为患者可能同时应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药物对自身疾病进行治疗,并且单个应用或者联合应用感冒药以及非甾体类药物。

除此之外,患者产生相应的免疫性疾病,并发生感染现象,乃至原因不明等均会引发急性间质性肾炎。

对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进行治疗时,多数患者经治疗后会达到满意的效果。通过临床实践证实,此研究中的诊断以及治疗手段,能够有效的避免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发生,并不会出现永久性肾衰竭现象。在对急性间质性肾炎进行临床诊断时,其主要的诊断方法为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以及病理检查。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检查方法,以此来对疾病作出判断,并确保其准确性。而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主要原理则是遵守去除病因的原则,将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在维持患者体中水电解质平衡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治疗。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进行相应的分析,明确其发病原因,从而确定治疗方法。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以此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郑茜子,苏涛,王玉等.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1,13(4):218-222.

[2]贾爽.浅析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治疗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3):84-84,85.

[3]农林林.氟喹诺酮类药物引发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2):2478-2479.

论文作者:杨进川,刘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  ;  ;  ;  ;  ;  ;  ;  

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杨进川,刘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