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浅析论文_赵欢1,张亚维2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浅析论文_赵欢1,张亚维2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西安 710001

摘要:本着遵循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顺应现代化城市水利要求,充分利用城区河流水资源,在确保城市防洪安全的基础上,营造优美的城市河流生态景观,构建 “水清、岸绿、景美、流畅”的现代水系。本文分析了现状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河道生态治理的目标、规划理念、治理原则及设计要点。

关键词:河道 生态治理 景观

一、工程流域概况

富家河位于安康境内,属汉江一级支流月河的主要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安康市镇安县和旬阳县交界的王莽山,河道由北向南流经安康市的东镇、茨沟镇于建民乡汇入月河。全流域面积457km2,主河道全长75.4km,河道平均比降6.9‰,支流系发育呈扇型分布。流域内植被良好,水土流失轻微,河流含沙量小,水质良好。本次治理段位于富家河下游,全长5.5km,其最下游位于富家河汇入月河口处,治理段区间无较大支流汇入,上下断面控制流域面积相差不大。

二、河道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防洪能力较差,需要形成完整的防洪体系

工程治理范围段内居民居住区均沿两岸分布,并且两岸有大小企业数十个,河道虽然部分有护岸防护,但由于河水的长年累月冲刷,大部分基础底部都出露于河床之上,并且损毁严重,每年均遭洪水连续冲刷,掉块、坍塌时有发生,造成原已建河堤出现掉基,河道岸坡多处出现塌方,存在安全隐患,河道整体防洪能力较差,加之管理措施不到位、预警预报系统不健全、通信设备不齐全等诸多问题存在,安全有效的防洪保障体系尚未形成,难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水生态环境恶劣

富家河非汛期少水,城区河段没有可供观赏的湿地、水面等景观,河道内杂草丛生,残留的滚水坝在河道内未进行拆除,阻水严重,乱挖、乱倒现象严重,生态环境和水环境较差。

三、治理目标

陈蕾部长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治水兴水,利国惠民。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10月26日,安康市水利局举办第七期“安康水利大讲堂”,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会议强调,一要把握精神要领。要深入学习贯彻中省1号文件精神内涵,牢牢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更好地指导新时代安康治水兴水工作实践。

本工程对河道治理段进行生态综合整治,其具体目标如下:

(1)防洪排涝。使治理段设防段达到规划的设防标准,建成水情预警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等,构建较为完整的防洪体系。

(2)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采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和人工辅助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因地制宜,创造各种生态自然景观,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发挥河流在改善城市景观、生态环境与空间组织方面的潜在优势,达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营造生态化、人性化、美观又实用的滨水景观,在尽量保留原有的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促使水体自然循环与净化,满足人民观水、亲水、戏水的需要,同时也是各种鸟类、小动物栖息的主要区域。工程构建一个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包括陆生植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等。

(3)水景观水文化。通过规划、建设把水和景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亲水、洁净、透绿、景美、怡人的水景观工程。景区分置、河势利用、岛屿交错、植物配景、坡地起伏、小径迂回等,作为人们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体验生活的活动场所,把水利工程和城镇景观结合起来,造当地浓郁的人文气息。

四、规划理念及治理原则

规划理念主要体现在:

安全——通过工程建设,使治理段防洪标准达到设防标准要求。

柔性治水——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柔性生态工程措施,进行防洪工程生态化建设。

生态——在现有绿地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及新建,提升河道治理段两岸整体生态环境,尽量保留原有的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促使水体自然循环与净化,实现河道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自然——保持河流的自然地貌特征,维持自然的水文过程,为水体自然流势创造条件。

亲水——沿河道布设低坝拦蓄清水,营造并修复河道水生态,建设亲水设施,实现人水和谐。

文化——水是依托,文化是灵魂。水生态治理融入地域文化,展示安康文化主题元素,打造文化节点。

地域——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特点,本工程注重景观功能,满足人们回归、亲近自然的要求,把水利工程和城镇景观结合起来,造当地浓郁的人文气息。

魅力——营造蓄水区、园林、路、桥等特色,展现安康市高新区城区特质。蓄水区域融入灯光,引入喷泉等光彩设施,营造优美的城市夜景。

该工程突出“安全”、“生态”、“亲水”、“文化”,强调工程的亲水性、协调性和多功能性。同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治理工程满足防洪标准、确保防洪安全原则;

(2)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原则;

(3)生态优先,遵循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

(4)从上游到下游,综合治理,统筹安排;

(5)水景观效果最佳;

(6)确保蓄水区安全运行,水质良好且蓄水运行周期长;

(7)与相关规划相衔接,与两岸城区相协调;

(8)工程总体布局合理、可行、经济、运行安全以及运行成本合理。

五、河道生态治理设计要点

(1)堤防工程

工程区受两岸已成堤防的控制,河道基本规整,在确保堤顶设计高程、冲刷深度以及堤防稳定前提下,堤防堤防坡面采用500mm厚格宾护垫进行防护,并在格宾表面铺设满足景观种植绿化厚度的种植土。在河道蓄水区断面设计3m左右不等宽度的水生植物生长区。蓄水区要进行防渗,防渗至蓄水位以上0.2m。防渗材料上覆盖厚度不小于300mm的砂卵石层,砂卵石层上用格宾笼石进行防护。

(2)蓄水工程

工程治理范围内从上游向下游总共布置了4个液压活动坝。形成连续的河道蓄水工程。蓄水区域融入灯光,引入喷泉等光彩设施,营造优美的城市夜景。

(3)水生态工程

水生态修复根据城区水系功能、地形地貌、水深流速,景观效果等实际情况,结合净化、休闲、文化、商务等多种功能,遵循水生态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建立“净化—绿化—美化”三位一体、“动静”结合的以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净化体系为主,水生动物调控为辅,点线面相互交织的湿地系统。

水生态工程是要通过设计、施工以及日常的养护来维持一个生物生长的适宜的环境,为各类水生、陆生和两栖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提供栖息、繁衍和避难的场所。

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的关键,也是水生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本次工程结合河道断面形式,水深流速等实际情况,在断面为自然缓坡式河道,水深在1.5m以内的区域构建自然生态河道,以沉水植物为主要净化污染物的品种,同时辅助挺水植物和水生动物完善河道生态系统。水深超过1.5m区域结合景观效果构建生态浮床河道,并结合投加水生动物构建完整的生态自净系统。

水生动物应当遵循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缩影修复原则去进行,尽量避免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当水体沉水植物生态修复和多样性修复后,展开水系现存物种调查,首先选择修复螺类、贝类、杂食性虾类、滤食性鱼类及小型杂食性蟹类;在种植沉水植物的河岸缓坡带处,禁止投放草食性鱼类。

(4)景观工程

景观设计坚持“服务城市、生态优先”的原则,通过对城市规划用地的分析,不同区位以不同类型的服务需求优先考虑,以正对高铁站的景观环桥为界,在上游打造以恢复水生态为主的生态湿景观带,在下游则注重人与水的沟通交流,打造适宜亲水休闲的滨水带。

景观设计对全段提出“一核两带三区”的构思,以“南水北调”、“丝绸之路”和“秦巴生态”三者融合为环打造中心景观核心,即以正对高铁站的景观环桥为中心的景观区。沿富家河两岸设计滨水栈道、生态岛屿、亲水广场等,形成沿河两岸的两条滨水景观带。依据城市上位规划,以城市规划发展蓝图为依托,打造“郊野生态湿地区”、“中心滨水景观区”、“亲水休闲观光区”三个景观分区,从修复历史、参与现状、展望未来三个方面满足居民亲水休闲的需求。

六、结论

在满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规划河段形成蓄水景观,强化亲水性、生态绿色、以及城市休闲娱乐等功能性。营造优美的城市水生态,改善河道及城市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建设,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通过吸引投资、引进开发、建设开放型多功能城市,加强行业的互动性,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作者:赵欢1,张亚维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9

标签:;  ;  ;  ;  ;  ;  ;  ;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浅析论文_赵欢1,张亚维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