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_孙圣涵1 肖凡2

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_孙圣涵1 肖凡2

(1.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2.青岛国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100)

摘要:当前许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在读低年级和新生群体,而对于大学毕业班的学生的研究还不多见,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却成为制约高职院校育人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结合实际工作,以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状况为切入点,进行归纳研究,希望为提升学生教育服务管理水平,提高高职院校育人效果提供有用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健康;实际工作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的教育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并已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然而,高职院校长期以来一直把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相对较为薄弱,使得人才培养质量无法得到根本保障。而高职毕业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重要技能型人才队伍,常常由于择业、情感、角色转变等原因,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集中暴发,如果不能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疏导,而任由其发展,将给社会带来较大隐患。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应届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偏低的原因主要由于即将有学校步入社会有关。总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卑心理

高职院校毕业生最突出和最普遍的心理问题便是自卑心理。随着全国高校的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挤占着原本属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工作市场。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毕业求职和角色转变过程中,面对越来越大的本科院校学生带来的压力,由于学历、知识等方面的不足,而经历挫折比较多,容易产生封闭意识、自我怀疑和挫败自卑心理。

(二)就业择业焦虑

随着实习期的结束,有较大一部分学生发掘知识技能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知识学习不够扎实、专业技能不够熟练、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脱轨等方面,还有一部分学生通过实习感受到自己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专业选择出现偏差等问题。由于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大部分毕业生都出于被选择的地位,以上种种原因都让这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亚健康状况,其中尤以焦虑、抑郁和迷茫最为常见。久而久之,这种心理焦虑便会严重困扰他们,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三)升学焦虑

一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较早时候已经发现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及时调整自身状态和努力方向,转向专本套读、专升本等学历提升渠道。专本套读考试或者专升本过程中,发现难度较大、招生数量较少、自身实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升本希望渺茫;甚至还有一部分毕业生有足够实力,却由于选择范围较小、专业不对口、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迟迟难以抉择。

(四)情感焦虑

情感问题成为越来越多高职院校毕业生所直接面对的问题。当前毕业生主要为90后学生,这一时代的学生在情感意识上更为开放,他们会更加认可感情的发生,也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感情。对于他们而言,尤其是大部分女生,他们在感情的问题上会注入大量的心血,但面临着随之而来的毕业,很多情侣会面临着异地、家庭、工作等种种原因对感情带来的冲突,这使得他们出现一定程度的情感焦虑。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种表现,究其原因,可从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人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社会方面

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部分人“唯金钱论”观念深重,致使人际关系日渐冷漠和势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一方面,较大一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自农村,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致使来自经济落后地区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相对差异,他们接受到的教育等方面存在不足。

(二)家庭方面

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最直接的影响,一个家庭如果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对子女不能给予应有的关心和支持,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客观而言,来自家庭的冷漠是这部分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部分家庭中的父母们本身就存在着文化程度较低、视野不开阔等问题,他们很难给孩子一个应有的良好教育。

(三)学校方面

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师资水平还有待提高,由于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方面的不专业,使得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学生,或者发现问题学生却又不能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学校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跟踪教育上将重心放在低年级和入学新生上,对已经参与实习的应届毕业生缺少应有的关注,不能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学生,并进行有效心理疏导。

(四)个体原因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校期间接触到的生涯规划课程不足或者未曾意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无法正确评估自身的情况,加之受到到周边同学的刺激,往往容易给自己设立较高的期望目标。

三、学校层面对应届毕业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高校不是“世外桃源”,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中转站、学生成长成才的主阵地,在面对高校毕业生心理问题上,应当查找不足、完善自身、积极作为。

(一)开展丰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应定期开展丰富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围绕5·25心理健康日设立心理健康活动月等形式,在广大学生中形成心理健康意识,通过举行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挫折教育、诚信教育、朋辈活动、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内容,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三观,学会感恩,形成阳光心理。

(二)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作为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工作者,辅导员深入学生,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与信赖。学生也最容易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抓住这一点,高等院校可通过集体组织学校专兼职辅导员参与心理咨询师培训等内容,提高辅导员心理辅导知识水平,使得他们更专业、更高效,能够更好更及时地配合学校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问题应对机制

在应对心理健康问题上,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教育先行、及时发现、及时应对的理念。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心理问题应对机制,向学生科普心理科学知识、技能,帮助他们更好的自身预防问题、发现问题、排解问题。积极构建宿舍长、班委、心理委员、辅导员、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学生家长联动机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应对。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对于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更是要求我们工作要慎之又慎,要从理论上予以研究,从实际实践中予以重视,帮助他们树立端正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心态、培育健全的人格。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心理健康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各界应当提高认识、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取得新的更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佳.高职院校专科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

[2]李萍.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研究[J]法治与社会,2011,(11):238、260

[3]刘俏梅.某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调查[J].中国校医,2005,19(2):177-178

[4]阳德华,高和平.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3):283-285

论文作者:孙圣涵1 肖凡2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_孙圣涵1 肖凡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