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水稻播后育苗管理要点_秸秆还田论文

秸秆还田地块水稻秧苗栽后管理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秧苗论文,水稻论文,田地论文,秸秆论文,要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秸秆还田土壤具有“前期吸氮、后期释氮”的特点。秸秆还田机插稻生长发育特性表现为前期生长缓慢、中期加快、后期活力增强。秸秆还田后水稻的本田管理与不还田的有所不同,为此,要采取合理的肥水运筹及调控措施,优化还田机插稻的群体质量。

      一、控制水浆管理

      1.返青后及早露田通气增氧,排除毒素

      在插秧后的2~3天,保持田间湿润,以利提早立苗,插秧稻田要灌相当于苗高1/3~1/2的稍大水层扶秧护苗,以减少叶面蒸腾,防止秧苗凋萎,保证返青成活。若水层过小,秧苗经风吹日晒后,容易失水干枯,造成缓秧,使早秧变晚秧,壮秧变弱秧。水稻移栽返青后,立即采用露田脱水,以便土壤气体交换和释放有害气体,促进根系生长和分蘖;此后应进行浅水勤灌,使后水不见前水,保持干干湿湿。

      2.当田间苗数达计划穗数80%~85%时晒田

      经生产实践证明,晒田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一般可增产8%~15%。因此,当群体达到预期穗数苗的80%~85%时进行脱水晒田,并采用多次轻晒的方法,把每亩高峰苗控制在预期穗数苗的1.1~1.2倍。晒田的程度有重晒、轻晒之分,应根据苗情、肥力、耕层、土质和地势等进行综合考虑,发棵早、叶色浓、长势旺、泥脚深、冷浸田和底肥足的均宜早晒、适当重晒,且晒的时间可稍长,特别是对那些长期渍水、土体糊烂、脱水缓慢的田块,更应重晒;反之,则宜迟晒、轻晒,且晒的时间要短。但无论是轻晒或重晒,都要达到“新根跑田面,老根往下扎,叶片硬且直”的要求。

      3.水稻生育后期采用间隙灌溉法

      水稻生育后期由于还草田孔隙度相对增加,土壤持水量相对加大,因而在后期水分管理宜采取间隙灌溉,既保水又透气。

      二、合理施肥,氮肥适量前移

      水稻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总量,一般是以收获作物的产量来计算的。每生产650千克稻谷,需纯N 20~24千克、

4.6千克、

6千克。

      氮肥运筹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0.40:0.25:0.25:0.10。基肥:每亩带水旋耕前施45%复合肥(15-15-15)54千克。分蘖肥:每亩在栽后10~12天施尿素10千克。穗肥:一般在穗分化始期,即叶龄余数3.5叶时每亩施尿素10千克。粒肥:水稻出穗后,一般不需要再施肥,如叶色明显落黄,可每亩撒施尿素4千克左右,也可加水50千克进行叶面喷施。

      磷、钾肥做基肥一次性施入,严重缺钾的地区,钾肥可分次施用,一半基肥,一半带钾肥烤田。

      1.喷施有机肥,培肥地力

      有机肥含有机质多、养分全、肥效久,能均衡地供给水稻养分,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有条件的地区秸秆还田时可以配合施用有机肥,能更好地起到培肥地力、增产增效的作用。

      2.施用配方肥,促进节本增效

      配方肥是各地农业部门联合肥料企业,根据当地稻区土壤养分状况,结合水稻需肥规律生产的高效多元化肥,具有配比科学、养分含量高而全、施用方便、增产效果明显等特点。一般肥力地块亩施配方肥40~50千克+适量的单质氮肥,即可满足水稻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3.氮肥适量前移

      适度调高前期氮肥施用比例,增加基蘖肥的用量,与秸秆不还田的相比,基蘖肥每亩增施纯氮0.5~1千克,以缓解麦草腐烂耗氮的矛盾,保持氮肥总用量与不还田的稻田基本一致。

      4.适时早施追肥

      秸秆还田地块,前期秸秆分解会消耗一定的速效养分,导致秧苗移栽后前期生长比较缓慢,因此秧苗返青后应适时早施分蘖肥,促进秧苗分蘖,保证有效穗数。

      联系电话:010-88229499

标签:;  ;  ;  ;  ;  ;  

秸秆还田水稻播后育苗管理要点_秸秆还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