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183;现实主义#183;创新#183;愉快的感觉--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经验_兴趣培养论文

激情#183;现实主义#183;创新#183;愉快的感觉--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经验_兴趣培养论文

激情#183;求实#183;创新#183;怡情——我的语文教学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求实论文,教学经验论文,语文论文,激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整整37年了。回顾总结我的语文教学经验,大致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激趣、求实、创新、怡情。

一、激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动机。对某一学习活动而言,兴趣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兴趣的激发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服务。从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工作着眼,我们还必须把兴趣的培养作为一种教学的目的,使它成为学生的个性形成物。因此,促使学生产生并形成强烈的认识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有鉴于此,配合我校“兴趣教育”课题的实验,我在激发、维持和强化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方面作了尝试。

1.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根据儿童的求知欲和好胜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注意采用观察实物、实验演示、动作表演、游戏比赛、讲述故事、投影演示、录音录像等多种手段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启发思考,深入探索,维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演示、电教等手段激发的兴趣大多是由内容和形式的新异而带来的直接兴趣,随着对教材的熟悉,产生兴趣的情景的消失,学生的这种兴趣往往会下降甚至消失。因此,为了维持兴趣,我们必须以教材自身的内涵,以学习这种智力活动自身所具备的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在思考和探索之中体会成功的愉悦,形成持久的兴趣。

为此,我十分注意在课堂上提倡学生开动脑筋,找到学法规律,解决问题。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处于定向积极性层次的兴趣上升到求知欲的高度。

3.由课内到课外,由此及彼,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深入,配合语文学科的学习,我还经常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参加实践活动,开扩他们的眼界。

二、求实

这里的“实”主要指两个方面,即内容落实,方式到位。

1.内容落实。

内容落实包括学生“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落实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的落实。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始终把“双基”和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两大任务来抓,它们的具体体现就是方式到位。

2.方式到位。

要使内容落实,必须方式到位。这里的方式到位包括了目标、方法和评价的到位。

首先是目标到位。做到每一堂课都有明确、具体的训练目标。

目标是预想的结果。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以及各年级词、句、段、篇与听、说、读、写等各项总要求。但是涉及到具体的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在教师全面、正确领会《大纲》所规定的总目标和总要求的前提之下,才能制订得合理、明确。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非常重视制订符合学生认识能力水平,符合教材特点的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做到每一堂课目标到位。

方式到位的第二个方面是方法到位,这是“实”的落脚点,没有方法的到位,目标的到位只能是空谈。为了较清楚地说明问题,这里的方法又可分为落实“双基”的方法以及培养能力的方法。

(1)把“双基”落到实处

抓好常规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保障,对于“双基”的落实起着间接的然而又是相当大的作用。根据低、中、高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强化了学生在上课、作业和订正等不同方面的常规训练。

准确把握教材。教材是师生教学的中介,也是落实“双基”的土壤。教师对教材吃深、吃透,才可能把重要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会。因此,准确把握教材,认真仔细地备课是落实“双基”的重要方法之一。

精心设计练习。练习是帮助学生学习新知和复习、巩固已有知识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对教师教学提出的一种反馈。抓好练习这一环节,既有利于使学生强化所学知识,又有利教师拾遗补缺,找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利于下一阶段的教学。因此,练习必须精心设计。

(2)注重学法指导。

注意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语文教学中,涉及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落到实处。其中,尤其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而且,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教会学生学习”正在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个响亮的口号。其实,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国外有些教育心理学家给教学下的定义就是:“使学生尽快地摆脱教师。”我在实践中加以重点研究的有: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读课文能力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评自改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通过讨论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讲究教学思路的合理安排。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在对教材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教材的思路而来,同时又通过教学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思路,它处在教材思路和学生学习思路的中间。因此,教师对教材思路的理解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思路的清晰或混乱,从而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我在实践中,将教学思路的安排与板书的设计结合起来,或以课文的题目,或以文章的关键词句,或以文章的中心段,或以文章的中心思想为突破口,用顺向、逆向、先中间后两头等不同形式设计教学思路。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教会学生学习的思想相一致。我深深地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看重教规律,教方法,以帮助学生找规律,学方法,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实践中,我很重视结合课文尽量总结出规律和方法,在教中授法。

(3)评价必须到位。

对目标和方法的落实最终反映到评价上,如此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闭合系统。因此,评价是求“实”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必须予以重视。

三、创新

创新是对事业追求永无止境的具体体现。它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一个标准。对于“新”的追求,大致表现为以下几点。

1.对于不同年级或不同文体的课文,运用不同的手段,教出新意。

2.对于同一项目的训练,采用多种形式,刻意求新。

以口头语言训练来说吧,我经常采用4种形式:

(1)结合课文练说话。

根据课文对说的不同要求,有时强调说话的逻辑性,有时强调说话的连贯性,有时又强调概括性地说一段话。将说话训练有机地融人阅读教学之中。在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在学生复述和叙述课文主要内容的过程中,我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听声音练说话。

在说话课上,运用“听声音,练说话”的新颖形式进行口语训练,包括三个逐级递进的阶段。先是听一个声音,说一个完整的句子。再是听两个声音,说几句连贯的话,然后是听一组声音,练习说一小段话,把时间、地点、人物、事物说清楚。

(3)看图练说话。

除了结合听觉练习说话,我还经常让学生结合视觉看图说话。比如看图写话教材,要求学生看图回答问题,然后把问题答案连起来,写一两句话。写话当然以说话为前提,因此我将重点放在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上。

(4)添画练说话。

有时,我还会想出一些既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新颖方法。一年级的添画练说话就是其中之一。

3.对于同一篇课文,力求精益求精,常教常新。

每次上课,即使是已经教过的课文,我都不愿抱着旧教案吃老本,而是如同对待新的课文一样,力求发掘出新的不曾发现过的东西,一次比一次教得好。

四、怡情

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之心情愉悦地投入学习。我着重在三个方面进行了努力。

1.挖掘语文课自身内容的美。

语文是一门优美的学科,教材中有许多美的因素,需要具有美的感受、美的情趣的教师去发现。我归纳了语文学科自身就具有的4种类型的美:语言美、思维美、作用美和历史美。

2.形成教学过程结构的美。

对课文中美的因素的感受和提炼必须通过多种形态予以表现,才能使静态的美经由师生双方的积极活动成为一种动态的美,形成和谐的教学过程结构。

3.体现教师劳动形态的美。

教师劳动形态的美指教师的行为举止、语言和仪表等表现出来的美。它是教师学识、修养的一种综合体现,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教态美。这种美不仅仅是外在的美,更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美。而且,人类学家的研究还表明,教学活动除了知识的传递以外,还包含着由师生交流活动中态度、动作、眼神等引起的多种信息,这些信息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标签:;  ;  

激情#183;现实主义#183;创新#183;愉快的感觉--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经验_兴趣培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