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应重视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_历史教科书论文

“历史”教学应重视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_历史教科书论文

《历史》教学要严肃对待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历史教科书论文,要严肃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4月3日,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宣布,由“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被定为2002年日本初中学生的“教科书”。“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是日本右翼文人团体。他们打着“历史不是科学”,“学习历史不是为了了解过去的事实,而是为了了解过去的人是怎样思考问题”的幌子,对历史进行了居心叵测地篡改与歪曲,公然美化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妄图为侵略战争翻案和为军国主义复活招魂。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化侵略战争的“日本中小学教科书问题”曾多次发生,这次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事件,是多年来“日本中小学教科书问题”的继续和恶性发作。对此,我国历史教学工作者,在大、中、小学的《历史》教学中,务必严肃认真地对待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应该在教学中结合有关章、节,使我们的学生充分认识到日本右翼势力编写出篡改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教科书”的危害性与危险性。

一、核心问题是篡改历史、美化侵略和宣扬“皇国史观”

2001年3月,日本《朝日新闻》等媒体公布了该“教科书”篡改与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主要内容。摘记如下:

关于南京大屠杀。该“教科书”故意不提南京大屠杀事件,而是在“远东国际军事审判”部分附带写到:“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昭和12年)南京攻克战中,杀害了20多万名中国民众。但是,根据当时的资料,南京那时人口只有20万,在日军攻克南京一个月之后,人口增加到25万人。除此之外,这个事件的疑点多,其争论持续至今,因为在战争中即使杀了一些人也不算是大屠杀。”“战争是悲剧。然而,战争难分善恶。不能说哪方是正义的,哪方是非正义的。它只是国与国之间利益摩擦的结果,当政治上解决不了的时候,作为最终手段只能发动战争。”

关于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和建立伪满洲国。该“教科书”如此写:“‘满洲事变’(即“九·一八”事变)与日本政府的方针无关,是日本陆军的派遣部队关东军发动的战争。对政府软弱抱有不满的国民热情支持关东军的行动,向陆军捐献了220万日元的援助。”“满洲国这是(日本)想在中国大陆建立第一个现代的法治国家,由此满洲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提高。”

关于日本侵吞朝鲜。该“教科书”这样写:“1910年(明治43年),日本合并了朝鲜。作为实现东亚稳定的政策,合并朝鲜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合并朝鲜在保卫日本安全和满洲权益上是必要的,但在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未必带来了利益。合并朝鲜时,日本是遵照国际关系的原则合法进行的。……朝鲜国内也出现接受合并的呼声。”

关于日本发动扩大侵略的太平洋战争。该“教科书”如此写“太平洋战争不是侵略战争,而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战争。日本政府进行大东亚战争的目的是自存自卫和为了把亚洲从欧美统治下解放出来。”“日军开战不久就把解放亚洲当作战争的目的之一。但是,什么时候,怎样使亚洲各国实现独立,缺乏具体的计划,一直处于摸索状态。……由于日本在大东亚战争初期取得了胜利,一直处于欧美统治下的亚洲各民族争取实现独立的情绪高涨。……东京召开了大东亚会议。会议一致通过了大东亚共同宣言,主张通过各国自主独立和相互合作发展经济,尊重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消除种族歧视。……尽管如此(发生了抗日游击活动),日本还是同意缅甸、菲律宾、印度、越南、柬埔寨和老挝这些国家实现了欧美国家过去几百年间决不可能批准的独立。”[1]等等。

如此公然篡改和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段落,在该“教科书”中有一百数十处之多。该“教科书”一方面对日本的侵略战争罪行进行彻底的隐瞒,如受到世界谴责的关东大地震时屠杀朝鲜人问题、“从军慰安妇”问题、“731细菌部队”问题、“三光政策”等严重犯罪事实,在教科书中全部销声匿迹。另一方面,却用大量篇幅赞扬了日本人“为国牺牲的精神”和日本“为解放亚洲做出的贡献”,公然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

这次“教科书”事件的出现,也是日本社会政治气候右倾化的集中体现。日本社会政治右倾化从二战后不久美国改变对日政策就开始了。其基本特征是:在国内“回归二战前”,对外则是“亲美反华”。这种右倾化思潮以自民党为主干,蔓延及政界、文教界、新闻界乃至经济界。它得到政府的庇护与支持。与此相反,反对这种右倾化思潮的和平民主力量却长期受到政府的压制。右翼势力编写的“教科书”通过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夸耀日本民族的“优越性”,误导日本青少年的“骄傲与自尊”。

二、日本人民强烈呼吁不能用这类教科书教育青少年

该“教科书”出笼前后,遭到日本国内外正义人们的强烈谴责、抗议和批判。在日本国内,一桥大学教授洪林正夫等889位历史学家联名投书《日本与中国报》(2001年3月15日,提前出版),呼吁日本“不能用这种教科书进行历史教育”。

“投书”指出,日本从1890年前后到1945年战败,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制造向天皇尽忠的“臣民”。历史教科书则发挥了把孩子们装入“臣民”模子的作用。不符合这一目的的事实都要被剔除,无凭据的故事成了日本历史教育的主干。这种被培养出来的自高自大、傲慢和排外的思想意识,使日本国和日本人不断发动战争,给国内外带来巨大的灾难。现在,又要用这种“教科书”来教育孩子了。该“教科书”不仅把近代日本接连发动的战争正当化,还把“大东亚战争”说成是解放亚洲的战争。“教科书”无视日本侵略朝鲜、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史实,美化大日本帝国,把它说成是“解放殖民地的旗手”,这是歪曲历史。

“投书”指出,日本政府公开审定通过这样的“教科书”,用它来教育孩子,这是走战前那种独断专行的历史教育老路。该书不仅违背了(二战后)日本对国际社会做出的承诺,而且是对希望和平与民主的世界,特别是对亚洲舆论的挑战,是要使日本在国际上陷入孤立境地的极其危险的阴谋。我们(889位)作为历史学家和历史教育者,向日本国内外声明,对这种教科书的出笼表示深深的忧虑。[2]

日本共产党机关报《赤旗报》发表了题为“出现在21世纪的战前亡灵”的文章和题为“为美化战争不惜牺牲孩子们的未来”的社论。《赤旗报》指出:“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不要教孩子们美化战争’的呼声和抗议活动的情况下,东京都教育委员会无视舆论,强行做出了采用‘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的教科书的决定,做出了践踏宪法和教育基本法的鲁莽决定,其责任是重大的。教科书根本没有使用‘侵略’一词,而且还将日本在中国等亚洲国家发动的战争描绘成是正确和不得已的。对朝鲜的殖民统治的描述也没有让人感到是一种犯罪行为。”

“小泉内阁的责任也是很大的。在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并表示修改宪法等对侵略战争不进行反省的小泉首相的领导下,存在着这样的危险性:强行向肩负着未来的孩子们实施美化战争教育。牺牲孩子们的未来并误导日本的前进方向。”[3]

日本《朝日新闻》发表题为“这部教科书不合适在教室使用”的文章。文章指出,政府审定后的教科书没有改变原来的所谓日本领导亚洲解放的观点,以天皇为中心的观点也十分明显。简直让人错以为这是战前的国定教科书。教科书着笔较多的是特攻队员为国献身的记述,比如特攻队员的遗书。使用了国会议员登上“日本和中国之间有主权争议的尖阁列岛”(即中国的钓鱼岛列屿)的照片。教科书在“克服自虐史观”的名义下,企图掩盖战争的危害等负面部分。[4]

一桥大学教授永原庆二发表题为“没有歪曲历史事实的‘自由’”的文章。文章指出:无论从国家特征、社会经济活动来看,还是从国民生活和人权来看,其“现在”都是由历史来决定的。如果对此没有正确的知识,那么就不能在现在和未来自觉地进行有意义的生活。对国家和个人来说,历史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因此,历史教育必须对此做出正确的回答。但是,明治以来,日本以使孩子们相信本国优越,并向其灌输对国家(天皇)的忠诚心为目标,推进“教化和浇铸”式的一律化国民历史教育。其结果是“举国一致”的战争。

文章强调:以西尾干二为核心的“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的“初中历史”,露骨地表明了强行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重新引向(天皇)国家主义方向的意图。关于教育诏书,没有谈及其所起到的使人们“忠君爱国”的束缚人们思想的作用,也没有谈及1948年6月国会通过的失效决议。关于同韩国合并和对韩国的殖民统治以及对中国的侵略等问题,歪曲历史的叙述随处可见,企图把一部分责任强加给对方,从而使日本的立场合法化。通过自以为是的意识形态歪曲、修正国内和国际业已确认的历史事实,是践踏尊重“历史事实”的战后历史教育原则的行为。这损害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利益”。“教科书问题不属于历史观自由的范畴。而是无视在国内外的历史学界已得到确认的历史事实和历史评价,企图露骨地歪曲历史。利用国家权力进行审定,对歪曲历史的行为置之不理,结果国家成为歪曲历史的参与者,国家必须对其负责。”[5]

日本公明党、共产党和社民党三党也就教科书问题发表谈话:绝对不容许将歪曲历史,美化战前的教育诏书的企图带入公共教育中去。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地统治的教科书被审定合格严重伤害了与亚洲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尽管右翼势力利用各种手段,向学校兜售这本“教科书”,但还是遭到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的反对和拒绝采用。据日本广播协会2001年8月16日公布的调查资料,在日本的542个学区中,没有一个学区的公立初中2002年采用这套有问题的教科书。日本全国的市区町村立初中和国立初中2002年都不采用(这套教科书),即使包括私立初中在内,该历史教科书的采用率也可能低于1%。“这是民众良知的胜利”。[6]

三、亚洲诸国严厉谴责日本政府及其支持的右翼势力编写“教科书”的图谋

在对待“历史教科书”问题上,日本与德国完全不同。德国专家认为,德国教育法规定,德国历史教科书必须包含足够分量的纳粹历史,“要让学生知道纳粹历史”。没有足够分量的纳粹历史内容的教科书,在政府审定时不会获得通过。德国历史教科书对纳粹历史的描述是多角度的,除了站在德国的角度进行描述外,还从被占领及受害者的角度来看纳粹历史。教科书还采用了大量反映纳粹暴行的照片。德国专家说,德国联邦文化部长理事会的决议规定:“要让学生通过对我国近代史的学习而建立起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学校必须对那种忽略第三帝国历史甚至对第三帝国的专制、大屠杀和不人道历史进行美化的言论进行有效抵制。”德国专家认为,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做法是不尊重历史的行为。“这是一个倒退”。[7]

朝鲜《劳动新闻》指出,日本“历史教科书”是“为再次侵略进行思想动员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人类面前犯下又一个不可饶恕的罪行”。“这是对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进行的不能容忍的侮辱和明目张胆的挑衅,这些国家在日本帝国主义手中曾经经历了难以形容的苦难。”平壤举行了朝鲜半岛北南双方学者参加的关于日本殖民地时期侵吞朝鲜“非法性、残暴性”的讨论会。会议发表共同声明:呼吁朝鲜半岛北南双方所有的历史学家和历史教育者对日本教科书进行谴责和揭露。朝鲜职业联盟等25个团体联合发表了反对日本教科书歪曲历史的“呼吁书”,号召朝鲜北南双方和海外朝鲜同胞共同斗争,决不让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阴谋得逞,并要求日本对侵略战争进行“谢罪和赔偿”。[8]

韩国许多城市的学生和民众上街游行,汉城举行了“粉碎日本歪曲历史的教科书”誓师大会。在日本驻韩大使馆前,聚集着“韩国挺身队对策协议会”的成员、曾被日军抓去被迫当过“从军慰安妇”的老太太、各政党代表等大批人群,向日本强烈抗议,要求韩国政府对日本采取强硬措施。“抵制日货”1000万人签名运动也在各城乡开展起来。韩国政府决定临时召回驻日大使,以示强烈抗议。《韩国日报》指出:教科书危机真正令韩国人不安的是,日本可能会采取进一步行动,修改目前的宪法,以便为日军在海外采取军事行动敞开大门。[9]

越南和新加坡等国家政府和报刊也谴责日本在学校教授的历史课中不断掩饰其侵略战争罪行和“日本右翼史观祸延子孙”。[10]

我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外交部和中国驻日大使等,都强烈谴责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教科书的行径。明确指出,这本教科书的目的是宣扬“皇国史观”,否认侵略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用心险恶,基础反动,刻意模糊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妄称发动“大东亚战争”的目的是“自存自卫”和“解放亚洲”。对这场战争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没有丝毫反省之意;对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进行残酷统治和掠夺,该书却称“满洲国”“以五族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赤裸裸地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诬蔑中国人民反侵略、反殖民统治的斗争为“过激”行动,混淆侵略与反侵略的性质;关于国际上早有定论的南京大屠杀,该书妄称当时的情况存在很多疑点,至今仍有争论,企图否认侵华日军的野蛮暴行。该书颠倒黑白的论调不仅是对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正义事业的侮辱,也是对国际公认的历史事实和人类良知的公然挑衅。日本政府曾多次表示,将恪守《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联合宣言》,按照1982年“邻国条款”的精神,妥善处理这次教科书问题。但是,日本政府并未以实际行动体现这些郑重承诺,而是违背了上述原则和精神。[11]

首都北京的34位中国近代史和抗日战争史研究工作者召开专题座谈会,江苏省暨南京市史学界、教育界、法学界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座谈会,强烈谴责和严厉批驳日本政府审定通过由日本右翼势力炮制的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2002年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学者们认为,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的教科书的行为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表明日本社会右倾化程度正进一步加深,也显示出日本社会存在着军国主义复活的极大危险。[12]

日本政府在历史教科书问题上一再向亚洲人民挑衅,鼓吹“皇国史观”,这再次说明,日本国内存在着一股否认侵略、美化侵略战争历史的极右势力,至今仍十分嚣张,冥顽不化,拼命为军国主义招魂。他们的罪恶行径,值得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高度警惕。我们大、中、小学的历史教学工作者,务必要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右翼势力这一险恶用心的危害性和危险性。

标签:;  ;  ;  ;  ;  

“历史”教学应重视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_历史教科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