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氏双C舒适护理模式”在经股静脉停留临时起搏器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赖间清,陈敏艳,任芳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广东广州 510120

【摘 要】目的:探讨“萧氏双C舒适护理模式”在经股静脉停留临时起搏器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根据“萧氏双C舒适护理模式”的要求,从环境,心理,生理三个方面对经股静脉停留临时起搏器患者进行干预,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结果:经过干预后,患者的舒适度从干预前的51.9分提高到76.5分,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萧氏双C舒适护理”的引用能大大增加经股静脉停留临时起搏器的患者的舒适度,令患者心情愉悦,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舒适护理;临时起搏器

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工作要求更加注重“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推动了舒适护理理论的产生。1998 年台湾华杏出版机构总裁萧丰富先生在舒适护理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萧氏双C舒适护理模式” [1]。该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不但应以病人的舒适为考虑的重点[2],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缩短或降低患者不愉快的程度[3-4],同时应该加强舒适护理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患者,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加注重舒适感受和患者的满意度[5]。我科室于2014年6月起引入“萧氏双C舒适护理模式”,对经股静脉停留临时起搏器的患者进行了舒适护理的研究。经股静脉停留临时起搏器患者为了避免电极移位,必须对术侧肢体进行制动,在此过程中患者舒适度下降[6],经舒适干预后,患者的舒适度取得了明显的改善并为经股静脉停留临时起搏器的患者的护理收集了更多的临床依据。

1临床资料

本科室心血管重症监护室2014年6月至12月间共收治经股静脉停留临时起搏器的患者32人,在排除停留临时起搏器时间小于24小时患者的基础上,纳入试验男性患者22人,女性患者10人,年龄56-72岁,平均为60.2±5.2岁,均为神志清醒患者,停留临时起搏器的平均时间为3.1天,最长停留时间为6天,最短停留时间为为2天。其中8例为冠心病,10例为急性心肌梗死,6例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例为心律失常。

2实验方法

该研究先调查患者术后的舒适度并予以记录。在了解患者各方面的情况后,再施加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在医生确认患者可以解除临时起搏器时,再次要求患者评价整个护理干预过程中的舒适度并予以记录。然后对干预前后的舒适度进行统计学意义评价。

2.1干预措施

2.1.1生理舒适干预

1)体位的舒适护理 经股静脉停留临时起搏器患者术后床头抬高高度要求不超过30度,且避免术侧卧位,以免电极移位脱落。但是不同患者所选取的舒适角度及卧位因个人感受不同而各异,因此在舒适干预护理中根据不同患者的要求调节床头高度与卧位,并每2小时询问患者是否需要更变高度与卧位,以求患者达到最大的舒适。

2)术侧肢体的舒适护理 经股静脉停留临时起搏器患者术后患者术侧肢体予约束带约束,保持下肢的伸直制动,造成患者下肢麻木酸痛,感觉不适,严重时会带来心理烦躁等不良情绪。针对此情况,我们建议推行远端关节运动操,对患者每2小时干预一次远端关节运动操,既减轻了患者术侧下肢的不适感,同时也起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具体方案如下:首先,对术侧肢体踝关节进行环状运动,背屈至内翻至跖屈至外翻。其中背屈20°,内翻30°,跖屈40°,外翻30°。指导患者上述踝关节主动运动以30次。接着,在踝关节运动完毕后,再对踝关节至膝关节进行自远心端至近心端的肌肉按摩。

2.1.2心理舒适干预

患者在经股静脉停留临时起搏电极后均有不同的心理问题,所以应保持与患者的沟通,并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变化。本研究在对患者进行生理舒适干预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疏导,并记录患者心理状态。护理人员用简单易懂的方法向患者介绍停留临时起搏器患者的术后的护理方式,尤其是术后的卧床时间及卧位方式,使患者有更好的心理准备,降低其心理的不适。同时询问患者顾虑,主动营造良好、和谐的病房氛围,使患者的心理舒适度提高。

2.1.3环境舒适干预

对病区环境进行整理,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新鲜空气的流通,并使室内温度控制在20-22℃,湿度50-60%,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

2.2评价标准

本研究采用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度量患者的舒适度为指标。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4个维度,共28项。该量表采用1~4Likert Scale评分法,1表示非常不同意,4表示非常同意。反项题1表示非常同意,4表示非常不同意。分数越高说明越舒适。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PASS统计软件对干预前后的舒适度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分进行表示,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与分析

经调查发现舒适干预后(见图1),患者的舒适度从干预前的51.9分提高到76.5分。经x2检验,P<0.01,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我们所施加的舒适干预措施能大大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4 结论

通过“萧氏双C的舒适护理”在经股静脉停留临时起搏器患者的临床应用,我们得到了下面几个临床经验,并为“萧氏双C的舒适护理”积累了理论依据:

1)“萧氏双C舒适护理”的引用能大大增加经股静脉停留临时起搏器的患者的舒适度,令患者心情愉悦,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2)体位是影响经股静脉停留临时起搏器的患者的舒适度的因素之一。不同患者有着不同的舒适卧位和床头高度,研究发现应尽可能根据患者需要调节卧位和床头高度,但是高度应保持在0到30度范围内为最佳。

3)术侧肢体长期制动是影响经股静脉停留临时起搏器的患者的舒适度的另一个因素。远端关节运动操的引入能缓解患者的因术侧肢体长期制动带来的麻痹疼痛等不适,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4)在体位调节与远端关节运动操舒适干预的同时,提倡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释放患者的心理压力,疏导患者的情绪,令患者保持愉悦舒畅的心情,从而从心理与精神层次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第6版,台北:台湾华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19

[2]运怀英,满力.论舒适护理的美学要求[J].护理学杂志,2016,21(5):74.

[3]廖宏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黑龙江护理杂志,2013,5(7):40.

[4]张宏,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理进修杂志,2011,16(16):409.

[5]刘俏俊,朱元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舒适[J].护理进修杂志,2013,25(1):85-86.

[6]施秀英,赵娟林,明仙. 安置心脏起搏器并发症预防及护理进展.现代护理,2014,11(8):598.

论文作者:赖间清,陈敏艳,任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  ;  ;  ;  ;  ;  ;  ;  

“萧氏双C舒适护理模式”在经股静脉停留临时起搏器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赖间清,陈敏艳,任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