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CBD知识型员工过度劳动的调查研究_调查对象论文

北京市CBD知识员工过劳状况调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市论文,调查研究论文,状况论文,员工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 66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917(2012)03-0044-07

本项调研指向为北京CBD企业白领员工的过度劳动的程度、原因以及影响,并做了以下假设:

假设1:北京市CBD企业白领员工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过度劳动。

假设2:不同年龄、性别、职位层级、工作年限等因素对CBD企业白领员工过度劳动的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基于上述假设,我们发放了以CBD地区白领员工为对象的调查问卷表,通过对北京CBD企业知识(白领)员工过度劳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性别、年龄、学历、职位、收入、单位性质等角度,在工作疲劳、工作过度疲劳、服务对象疲劳、个人疲劳四个维度上,分析了CBD白领员工过度劳动的结构及特征,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一、问卷的编制和问卷信度分析

(一)问卷编制

本调研问卷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基本信息

选取了性别、年龄、职称、专业等8个变量,以期对这些变量与过度劳动的程度以及工作特性进行相关分析,探析CBD员工过度劳动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2.劳动者的工作特性

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工作特性考查:工作负荷、工作控制、就业不安定性。参考的是工作压力流行病学研究领域被广泛采用的Karasek“负荷-控制模型”,与其衍生的中文版“工作内容问卷”。

3.劳动者的过劳状况

主要包括4个疲劳量表,此量表主要参考《哥本哈根量表》以及德国社会学家Siegrist所研制的工作压力模型,分别为个人疲劳量表、工作疲劳量表、服务对象疲劳量表和工作过度疲劳量表。个人疲劳属综合性评估,旨在测量受测者整体的疲劳感受,其来源不限于工作,亦可来自家庭、生活、社交人际、本身疾病等;工作疲劳专指由工作带来的,可归因于工作所带来的感受;服务对象疲劳是指工作者在工作中与服务对象互动所产生的疲劳感受;工作过度疲劳指工作者主动自愿投入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所导致的疲劳感。

(二)问卷信度分析

本项调研以北京CBD内的白领员工为对象,发放问卷300份,共收回问卷228份,其中,有效问卷194份,有效率为85%。

194份有效问卷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对各部分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在“工作-生活质量”问卷的子问卷中,简式健康量表、个人疲劳和服务对象疲劳问卷有很好的信度,工作心理负荷、就业不安性和工作疲劳问卷的内在一致性可以接受,而工作控制和工作过度疲劳问卷的信度偏低,在今后的研究中,需对其进行修改。

二、研究的结果分析

(一)不同性别白领员工的过度劳动状况

男女性的4个疲劳量表中,工作过度疲劳指数均最高,然后依次是个人疲劳指数、工作疲劳指数、服务对象疲劳指数。工作过度疲劳指数位于第一,说明男女性都非常重视工作,甚至占用早上一起床、下班回家后、上床睡觉等休息时间来用于工作;个人疲劳指数排在第二位,无论男女性,疲劳不仅仅来源于工作,与家庭、生活、社会关系也是紧密相联的,它们所带来的疲劳感不容忽视;男女性的工作疲劳指数与服务对象疲劳指数相对较低。而总体来说,性别在4个疲劳指数上无明显差异。

(二)不同年龄白领员工的过度劳动状况

由表4可知,50岁及其以下的被调查者工作过度疲劳指数较高,其次是个人疲劳指数,然后是工作疲劳指数和服务对象疲劳指数。与性别维度一样,较高的工作过度疲劳指数说明此年龄段的调查对象会牺牲部分闲暇而将其用于工作,存在自主工作过度倾向;51岁以上的被调查者4个疲劳量表指数均低于总体均值,其中个人疲劳指数位于第一,其后依次为工作过度疲劳指数、工作疲劳指数、服务对象疲劳指数,可推测此部分工作者由于年龄原因,更多地追求工作、健康之间的平衡。

图1 不同年龄白领员工的个人疲劳指数

在个人疲劳指数中,31~40岁与41~50岁的调查对象个人疲劳指数分别是44.40与43.04(指数均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无明显差异且在总体均值41.96之上,明显高于25岁以下与26~30岁的个人疲劳指数,41.36与40.65,这两者亦无较大差异且小于总体均值,51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个人疲劳指数远低于上述年龄段者,仅有37.50。由此可将年龄段重新整合成三大时间段:31~50岁的高度个人疲劳人群,30岁以下的中度个人疲劳人群,51岁以上的轻度个人疲劳人群。

图2 不同年龄白领员工的工作疲劳指数

由图2可明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加,工作疲劳指数降低。25岁以下与26~30岁的调查对象工作疲劳指数分别为40.00与37.98,高于总体均值36.73,31~40岁与41~50岁的被调查者这一数据分别是35.90和34.46,低于总体均值,51岁以上的数据为25.00,远低于总体均值。可推测,之所以年龄较小者,即30岁以下的调查对象工作疲劳指数较之其他年龄段要高,是因为他们刚参加工作,正是不断奋斗、积累经验的阶段,会由于繁重枯燥的工作感到心力交瘁,会由于职业选择不当或工作不顺心而感到挫折难熬等。

图3 不同年龄白领员工的服务对象疲劳指数

针对年龄的服务对象疲劳指数中,25岁以下与31~40岁的被调查者指数分别是35.13和35.00,无明显差异且在总体均值33.16之上,但明显高于26~30岁与41~50岁的数据,分别是31.45与32.59,亦无明显差异且低于总体均值,51岁以上的调查对象疲劳指数最低,为27.50。说明25岁以下劳动者初涉社会,需要耗费时间精力来适应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互动;31~40岁劳动者大多处于事业瓶颈与上升期,如何与服务对象更深入地相处来促进职业发展将是他们所考虑的。

工作过度疲劳指数中,可看出不同年龄段指数的变化呈正态分布,31~40岁的调查对象指数最高,为49.61,大于或小于此年龄段的工作过度疲劳指数逐渐降低,且大于此年龄段的指数下降速度快于小于此年龄段的速度。

综合来看,个人疲劳方面,可将年龄段重新整合成三大段:31~50岁的高度个人疲劳人群,30岁以下的中度个人疲劳人群,51岁以上的轻度个人疲劳人群;工作疲劳方面,调查对象的疲劳程度与年龄呈反比;服务对象疲劳方面,25岁以下与31~40岁的调查对象疲劳指数较高;工作过度疲劳方面,整个年龄段的数值分布呈正态分布,其中31~40岁的调查对象疲劳指数远高于其他年龄段。

具体来看,26~30岁和41~50岁年龄段是职业生涯的过渡阶段,各疲劳指数无明显特征;31~40岁是人生中非常特殊的时期,个人疲劳指数、服务对象疲劳指数以及工作过度疲劳指数在其他年龄段中都处于较高位置;51岁以上劳动者的4个疲劳量表指数明显降低。

(三)不同学历白领员工的过度劳动状况

由表5可看出,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下学历的调查对象工作过度疲劳指数高于其他疲劳指数,其次是个人疲劳指数,再是工作疲劳指数,最低的是服务对象疲劳指数;而学历为博士研究生的被调查者个人疲劳指数相对较高,第二是工作过度疲劳指数,第三为工作疲劳指数,最后是服务对象疲劳指数。通过分析,本数据样本具有博士学位者为7人,其中6人为女性,年龄在31~50岁,收入在8000~20000元,无论女性就业与否,中国社会对女性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定位要求女性较多地承担家务,作为高学历劳动者,尤其是高学历的女性劳动者疲劳来源更为广泛。

图4 不同年龄白领员工的工作过度疲劳指数

图5 不同学历白领员工的个人疲劳指数

个人疲劳指数中,博士较高,为51.43,明显高于硕士的43.48,大专以下、大学专科与大学本科的个人疲劳指数分别是40.71、41.47、41.18,无明显差异。数据与上述解释相符。

图6 不同学历白领员工的工作疲劳指数

从图6可看出,大学专科工作疲劳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学历疲劳指数,大学本科工作疲劳指数最低,并低于总体工作疲劳指数均值。对此现象,学历为专科的调查对象职位层级多为初级,且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年龄多小于30岁,可推测其由于学历较低造成职业发展上的艰难,使其有较强的心理压力,或有较强挫折感和焦虑感,其中不少人处于育儿期,家务繁重,在工作之余,还要上各种培训班、进修班等,感到精疲力尽。

服务对象疲劳指数中,大学专科与博士的指数分别是35.42和35.71,相差不大,高于硕士的33.96与大学本科的32.51,最低为大专以下,指数是29.46。

从图8可看出,硕士工作过度疲劳指数为50.61,明显高于大学专科的46.62,两者均在总体均值之上,大学本科与博士工作过度疲劳指数分别为45.43与44.29,差别不大且小于总体均值,大专以下最低为41.07。此样本中,硕士在一定程度上更具有事业心,自愿花费在工作上的时间更多。

图7 不同学历白领员工的服务对象疲劳指数

图8 不同学历白领员工的工作过度疲劳指数

综上分析,可以看到,博士存在较强的个人疲劳;大学专科的工作疲劳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学历者;在服务对象疲劳方面,各学历的调查对象无明显差异;硕士与大学专科的被调查者工作过度疲劳指数较高。

(四)不同职位层级白领员工的过度劳动状况

由表6可知,无论劳动者的职位层级高低,4个疲劳量表的疲劳指数排序是一致的,由高到低为工作过度疲劳指数、个人疲劳指数、工作疲劳指数、服务对象疲劳指数。

由图11可看出,中级职位的调查对象在个人疲劳指数、工作疲劳指数与服务对象疲劳指数上均比初高级职位的数据要高。

在图12中,可明显看出随着职位层级的升高,工作过度疲劳指数也随之增加。

图9 不同职位层级白领员工的个人疲劳指数

图10 不同职位层级白领员工的工作疲劳指数

图11 不同职位层级白领员工的服务对象疲劳指数

图12 不同职位层级白领员工的工作过度疲劳指数

(五)不同月均收入白领员工的过度劳动状况

月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及20000元以上的劳动者工作过度疲劳指数较高,然后依次是个人疲劳指数、服务对象疲劳指数、工作疲劳指数;月均收入在3000~20000元的劳动者疲劳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工作过度疲劳指数、个人疲劳指数、工作疲劳指数、服务对象疲劳指数。这两种排序的差别在于工作疲劳指数与服务对象疲劳指数的位置刚好相反。可以推测出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员工初涉社会,接触更多的是基层工作、与服务对象沟通,他们精力充沛,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具有信心。月收入20000以上的员工由于工作熟练,与服务对象的接触已上升到较高层次,如何有进一步的突破是他们关心的问题。

图13 不同月收入白领员工的个人疲劳指数

图14不同月收入白领员工的工作疲劳指数

图15 不同月收入白领员工的服务对象疲劳指数

图16 不同月收入白领员工的工作过度疲劳指数

由图13到图16可以看出,对于个人疲劳指数与工作过度疲劳指数,月收入在5000~20000元的调查对象疲劳指数大于总体均值且明显高于其他月收入者,其他月收入者疲劳指数都小于总体均值;在图15中,月收入3000~8000元和10000~20000元的被调查者工作疲劳指数大于总体均值且高于其他月收入者,其他月收入者工作疲劳指数都小于总体均值;在图16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和5000~20000元的调查对象服务对象疲劳指数大于总体均值,且高于3000~5000元和20000元以上的调查对象。

(六)不同单位性质白领员工的过度劳动状况

民营、外资和合资企业的疲劳指数相对排序一致,由高到低为工作过度疲劳指数、个人疲劳指数、工作疲劳指数、服务对象疲劳指数;国有控股企业疲劳量表指数由高到低为个人疲劳指数、工作过度疲劳指数、服务对象疲劳指数、工作疲劳指数。

北京市CBD企业白领员工工作过度疲劳指数较高,甚至超过了个人疲劳指数,值得关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结论:

1.无论男女,都存在强烈的“自发过度”工作现象,且由于家庭、生活的压力更加剧了其在工作上努力的程度所致的疲劳。

2.从年龄上看,31~40岁是人生中非常特殊的时期,个人疲劳指数、服务对象疲劳指数以及工作过度疲劳指数在这个年龄段中都处于较高值;26~30岁和41~50岁年龄段是职业生涯的过渡阶段,各疲劳指数无明显特征;51岁以上劳动者的4个疲劳量表指数明显降低。

3.博士存在较强的个人疲劳;大学专科毕业的调查对象在工作疲劳指数与工作过度疲劳指数上明显较高;硕士的工作过度疲劳指数较高。在服务对象疲劳层面,各学历的调查对象无明显差异。本科与大专以下的调查对象在各维度中无明显特征。

4.中级职位的调查对象在个人疲劳指数、工作疲劳指数与服务对象疲劳指数上均比初、高级职位的数据要高,而随着职位层级的升高,工作过度疲劳指数也随之增加。

5.月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及20000元以上的劳动者工作过度疲劳指数较高,然后依次是个人疲劳指数、服务对象疲劳指数、工作疲劳指数;月均收入在3000~20000元的劳动者疲劳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工作过度疲劳指数、个人疲劳指数、工作疲劳指数、服务对象疲劳指数。这两种排序的差别在于工作疲劳指数与服务对象疲劳指数的位置刚好相反。

6.民营、外资和合资企业的疲劳指数排序一致,由高到低为工作过度疲劳指数、个人疲劳指数、工作疲劳指数、服务对象疲劳指数;国有控股企业疲劳量表指数由高到低为个人疲劳指数、工作过度疲劳指数、服务对象疲劳指数、工作疲劳指数。

标签:;  ;  

北京市CBD知识型员工过度劳动的调查研究_调查对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