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并其主要危险因素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帕则来提·莫合买提,热衣拉·艾力尤甫,郭艳,靳喜琴

冠心病合并其主要危险因素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帕则来提·莫合买提,热衣拉·艾力尤甫,郭艳,靳喜琴

帕则来提·莫合买提 热衣拉·艾力尤甫 郭艳 靳喜琴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保健中心干内一科 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危险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的的影响,并分析其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通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心肌核素显影S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标志miRNA-12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药物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PCI术后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核素显影SSS评分与血浆标志miRNA-126。

【关键词】冠心病;危险因素;糖尿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283-02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常见病,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简单导致患者出现多种靶器官危害问题。糖尿病兼并冠心病是常见的并发症类型,且患者的逝世风险明显高于单一糖尿病患者,因而,加强风险因素的控制,应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关注。治疗办法开展过程中,护理模式也在更新改变。本次研讨总结冠心病兼并糖尿病的护理经历,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73.79±6.62)岁;病程2~17年,平均病程(5.78±1.39)年;介入史:12例有介入史,33例无介入史。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74.11±6.58)岁;病程2~18年,平均病程(5.81±1.43)年;介入史:11例有介入史,34例无介入史。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介入史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对照组

患者采用惯例护理,研讨组患者给予全面护理:①监测生命体征,血压、血糖;②按时辅导患者用药;③严格控制输液量以及输液速度;④保持室内洁净,空气畅通,温度、湿度适宜;⑤辅导患者合理饮食;⑥陪同患者做适量的运动;⑦普及冠心病、糖尿病病理知识;⑧及时奉告患者病情康复状况;⑨调理患者心情。

1.3 观察指标统计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心肌核素显影SSS评分及血浆标志miRNA-126变化,判定标准如下。心肌核素显影SSS评分:采用心肌核素显影SSS评分法评估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分值越高,则表示病情程度越严重。负荷显像总评分低于4分者为正常、4~8分为轻度异常、9~13分为中度异常、高于13分为重度异常。血浆标志miRNA-126变化:采用蛋白酶消化法提取血清miRNA-126,然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正常健康人的血清miRNA-126值在5~25ng/ml之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组患者治疗后心肌核素显影SSS评分及血浆标志miRNA-126变化对比

观察组患者心肌核素显影S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标志miRNA-12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控制措施

3.1 心理护理

因为患者需要长期承受医治,因此心理和心情方面容易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乃至出现拒绝医治或是厌烦的心情。此刻,护理人员应自动鼓励患者,使其配合医治和护理,减轻或是消除不良心情的影响。同时,心理护理措施的选择应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患者能够承受和理解的方式与其沟通。

3.2 饮食干预

血糖反常升高是诱发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首要原因,因而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重视患者饮食结构和习惯的调整,日常饮食确保少盐少糖,多食排骨、高钙无糖牛奶和蔬菜等低脂高钙的食物,从而增强患者的身体素质和抗氧化才能。患者饮食方案的制定还应充分尊重患者的喜好和口味。同时,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速,人们常会呈现过于疲惫和饮食不规则的问题,而这也是诱发糖尿病的一项首要风险因素,因而护理人员应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确保健康饮食,少食多餐,不断提高机体反抗才能,加速疾病康复速度。

3.3 运动护理

在患者的运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年纪,挑选最为适当的运动护理计划,并给予相应的辅导。关于年纪较大的患者,尽量挑选舞剑、慢跑、太极拳等节奏较慢的运动方法,运动时刻挑选为餐后1h左右,然后防止患者呈现胃肠体系不适感。

3.4 药物干预

在降血糖医治过程中,还应重视患者血压水平的降低,正常的血压操控方针为129/89mmHg左右,维拉帕米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降压药物,β受体阻滞剂是常用的降糖药物。现阶段,我国临床上联合应用两种药物的降压和降糖效果均相对较为理想,且不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问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4.讨论

糖尿病是冠心病患者的等危症,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患病率高出普通人群2~3倍,且相较于未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其预后往往更差,分析原因,主要在于糖尿病作为冠心病发生与病情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将导致患者出现高脂血症、全身炎症等症状,而上述症状的发生将造成患者氧化应激、促进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速度明显更快,受此影响,其预后也往往更差且需要再次血运重建的比例明显增高。

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预后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治疗的重点与难点,为有效降低患者预后风险、提升患者临床疗效,相关学者建议可从患者血运重建程度入手,对其预后的影响展开具体的分析与研究。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研究指出相较于非完全性血运重建,完全性血运重建不仅可以更加准确地判定和干预引起心肌缺血的病变,降低患者不必的治疗风险;同时还可显著提升患者临床治疗,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本次研究顺利完成,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血运重建后的各项血糖水平指标与血脂指标以及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证实:不同的血运重建程度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预后产生不同影响,相较于非完全性血运重建,完全性血运重建是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提升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性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功能性血运重建指数对于患者临床预后有重要影响,对于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完全性血运重建的效果优于非完全性血运重建,可帮助患者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提升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王咏梅.多样性护理方法在糖尿病兼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使用作用调查.有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13-14.

[2]卢春英,孙建平.冠心病兼并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护理方法及其作用.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3):243-244.

[3]张玉卓,贺兆发,高艳辉,等.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合并 2 型糖尿病不完全血运重建术后的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2):2299-2302.

[4]申文彬,白静,赵小慧,等.血小板高反应性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不良事件的预测[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4):391-393.

论文作者:帕则来提·莫合买提,热衣拉·艾力尤甫,郭艳,靳喜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  ;  ;  ;  ;  ;  ;  ;  

冠心病合并其主要危险因素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帕则来提·莫合买提,热衣拉·艾力尤甫,郭艳,靳喜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