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随想论文

“分层教学”随想

● 高鹏凌

前些时日在家翻看钟启泉教授的《读懂课堂》一书,目录中一篇《“分层教学”有悖教育公平》引起了笔者的惊疑。当前“分层教学”是培智学校的主流做法,不论是平时的备课、上课,还是集中开展的教师公开课展示、基本功比赛,这“分层教学”都是考量受评者是否具有专业功底、是否注意照顾学生差异的重要指征。那么,钟启泉教授又为何会说它有悖教育公平呢?

翻开钟教授的这篇文章,发现他认为现下我国泛滥成灾的“分层教学”,其初衷虽是为克服“划一教学”弊端而采取的一种基于朴素观念的改良做法,但其结果却会导致教育差距的进一步拉大,究其实质而言,不过是五花八门“分化教育”的一种。

文章读完,既虑且思。虑的是分层教学虽作为“分化教育”的一种而有违教育公平,但作为“划一教学”的改进做法在现下中国却有着存在的现实性。以培智学校为例,分层教学实施初衷就是为了解决传统“一刀切”式的教学弊端,而短时间内又无法实现理想教育的一种折中做法。普通学校分层教学在应对升学压力的现实面前,很容易异化为“分化教育”的变种;而培智学校并无升学压力,能够较好地坚持“各取所需”的朴素初衷,所以分层教学在培智学校并无过时之虑。但其在普通学校引发的“教育差距拉大”的情形却与当下培智教育存有共通之处,令人担忧。

国际教育界曾对“分层教学”做过专题研究,发现其无效性与危险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其一,“分层教学”并不有利于学生学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于“下位”学生而言,“分层教学”是危险的;其二,以为“下位”水准的教学内容适合“下位”组的学生,或是以为其周边都是“下位”的学生,所以某“下位”学生能够安心地积极参与学习,乃是教师的偏见;其三,实施“分层教学”后,学生之间学力落差进一步加大了。

对照一下培智学校的课堂,处于“中位”“下位”的B、C组学生,当面对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时,他们不是想到要自己动脑筋解决,而是很自然地提出让某名A组学生来答。为“中位”“下位”学生布置的作业,不论是质和量都迥异于“上位”学生,简单了许多。教师以为这是在照顾差异了,或许也是“下位”学生力所能及的,然而事实上他们依然游离于课堂之外,令人窘迫。更为糟糕的是,分层使得学生间的学力差距进一步加大。原先还能兼顾的“中位”“下位”学生,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丰富、加深,教师更多地是将有限的时间给予了“上位”的学生。越到后来,“下位”组的教学,重点只在“学习纪律”“自尊感”“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态度的训练”“学习习惯的养成”上面,教学内容限定在了低水准的基本技能的熟练上。尽管如此,有些学生还做不到。

十多年前,笔者担任教导主任时也曾做过尝试,即打破学生学龄界限,在全校范围内将学生按能力分组,对能力强的学生按国家培智教材教学,对能力弱的则“随教随编”教材,期望能各得其所。结果却事与愿违,不仅导致了新的分化,而且强弱差距也如“马太效应”般越拉越大,最终难以应对。这也是后来笔者所在学校一直坚持按入学时间混合编班的缘故。

就生活语文而言,笔者以为“下位”学生的低效甚至无效参与,绝大多数是因为汉字习得的问题,他们“不识字”。试想未满周岁的婴儿,出版社都能给他们出书,为什么?运用了大量的彩图。那么循此思路,我们多下点功夫,给孩子一些支持,将同样的学习内容制成适合其阅读的“字少图多”的绘本,从指认图片名称到学看画面内容,从吸引他们的无意注意到引导他们的逐步参与,由少到多,由简到繁,助其同步学习。

理论上持续微量泵入呋塞米更有优势。呋塞米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袢利尿剂,其作用时间短,峰值效应约1-2h,给药后6h效果基本消失[7],因此理论上间断静脉注射给药会导致呋塞米血药浓度不恒定,从而引起更大的血流动力学波动,而持续微量泵入给药则可使呋塞米的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利尿效应相对恒定,可避免大的血容量波动造成的不良血流动力学影响。

最近在看各班实习老师上公开课,对分层教学带来的突出问题更是忧心。所有实习老师上课前给笔者说课时都会提到分层设置的教学目标,目标无一例外都是根据“上位”学生而设定的,在此基础上通过简化、弱化的方式调整目标以适应“中位”“下位”学生。上课的时候,在复习环节能看到老师对他们的照拂,比如生活语文用图片支持认读,生活数学中的读数、读题等,这些都很好。但在学习新内容时,则完全不是一回事了。一个班级分角色朗读、尝试表演几次请的都是同样两个学生;一个班级坐了11个学生,从始至终回答问题的就是那4个,其他人不听不看不读,陪坐一节课;还有一个班,公开课成了1名“上位”学生的舞台,该学生几乎包揽了老师所有的提问……

实际上不管我们主观上是否乐意,每个班级学生能力差异在那儿摆着,分层教学是回避不了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分层教学之所以导致差距拉大,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做到兼顾差异,特别是“中位”“下位”学生的需求。那么,了解了“分层教学”在普通学校的无效性、危险性,我们又当如何发挥其在培智课堂的有效作用呢?笔者的思考还不成熟,这里先蜻蜓点水,就“下位”学生的照拂简单支两招。

湖南省制图数据的制作很长一段时间都采用先通过GIS软件制作地形数据,再通过制图软件导入地形数据用以制作制图数据这一模式。这种模式减少了格式转换次数,制图数据修改时库体数据不需要返回到原始库体修改。由于制图软件可根据制图规则模板快速生产制图数据,因此制图数据也随着建库数据而自动更新,但建库与出图仍分开进行,这种模式也称为半一体化模式。

Evaluation of the PPP project investment of urban underground pipe gallery---On the OWA-fuzzy gray clustering evaluation method

秋苑秀色
黄家宝(江苏省扬州市培智学校)
指导老师:胡 岑

就生活数学而言,笔者以为“下位”学生的低效甚至无效参与,主要是因为知识抽象,他们听不懂。可以在两个层面下功夫。其一,课堂教学演进时注意逻辑架构,由浅入深,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逐步理解。其二,巩固练习进行时重视学生反馈,不可以因为“上位”学生的准确应答就视作教学目标已达成。对于能说不能写的学生,可以用手机录制答题“音频”;对于能动不能说的学生,可以采用活动形式,将课件对应小活动打包,让其在平板电脑或者手机上运行完成。

钟启泉教授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正是“教育公平”的本意所在。培智学校的分层教学需要在当下教学条件下,在面向全体与兼顾差异中寻找最佳平衡点,即更多采取有效的支持策略,使各个层级学生的差异化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使“教育公平”得以实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培智学校,225000)

标签:;  ;  ;  ;  ;  ;  ;  ;  ;  

“分层教学”随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