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创伤急救30例的护理论文_陈海霞

海上创伤急救30例的护理论文_陈海霞

陈海霞

(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 浙江 温岭 317511)

【摘要】 总结30例海上创伤急救的护理。对伤者进行密切观察出血情况、神志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维持有效的血容量等,完成海上院前急救任务。

【关键词】 海上;创伤;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7-0269-02

我院所处是温岭市东部,是渔区,全市渔船超过2000多艘。广袤的海洋是渔民的安身立命之所,同时也带来作业风险。2万多渔民长期生活、生产在海上,各种突发疾病在所难免,其海上交通事故、外伤、硫化氢中毒等意外事件也如影随形。但与陆上不同的是,在广袤的大海上没有医院和医护人员,也没有适于治疗伤病的条件和环境,即使是一些小病也常常威胁到渔民的生命安全。凭着特殊的地理位置,我院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海上医疗急救的任务。

现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18次出海施救30例急性创伤的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有30例急性创伤病例,全部为男性;年龄为20岁至45岁。外伤原因:砸伤14例、头部外伤16例。

1.2 结果

30例创伤经简单包扎、止血、输液、给氧,生命体征平稳,完成海上院前急救任务。

2.护理

2.1出血的急救护理

由于外伤出血来势迅猛,仅已局部包扎止血。由于海上渔船摇摆剧烈,则根本不能清创缝合,继而输液、止血、给氧等,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确保静脉通畅,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及休克早期的变化。

2.2 头部外伤的观察护理

头部外伤经医生简单包扎、止血,继而给氧、输液、止血、脱水等,尽量维持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呼吸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心理护理

伤者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因此沟通尤为重要。在护理中多与患者交谈,加强心理疏导,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感和极配合治疗。

3.体会

院前急救有时称之为初步急救(firstaid),是指对遭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在到达医院之前进行的紧急救护,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急救。院前急救的主要目的是挽救患者的生命和减少伤残[1]。

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对维护患者生命,减少前期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严重创伤患者的预后80%由院前急救处理决定[1]。

危重患者转运是一个监护、治疗、护理的全过程[2]。制订了灵活多变的急救措施,做好人员、器械、药品的充分准备,保持监护与抢救措施不间断[3]。

海上创伤急救不同于陆地,本人出海施救大部分病人为创伤。创伤(franma)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机械、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因素造成的机械性损伤;狭义的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碍。平时多见的是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所致的损伤,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等导致的皮肤和软组织破坏、出血、脏器破裂、骨折、关节脱位等[4]。海上渔民往往因操作不慎,造成创伤多见于机械性撕裂伤、震荡伤。对已发生的残疾事故,可根据伤残程度予以分别处理,尽量减少因残疾造成的劳动和生活能力的下降[5]。如何急救,护理人员首先要能解决的是“晕船与晕车不一样,晕车总可以停,可船是没法停的,停的时候也是在晃”,一边吐,一边要开展急救。吐完之后就觉得全身无力,根本站不起来,“我就跪着给伤者输液”,换到另外一名病人时,只能爬着过去,够到病人的手,就扎针……。其次是观察和护理,亦是爬着过去测血压、给氧等。一般海上航程最少4小时,最长达12小时以上,我们凭着天使的使命,能圆满完成海上院前急救任务。但是海上创伤急救、转运是目前无法解决的手术问题,只能是初步包扎、观察、止血。

【参考文献】

[1] 朱建英,叶文琴. 现代创伤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63.

[2] 郑再英.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模式化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9B):28-29.

[3] 徐卫容,李磊,林洪波等.品管圈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9(31):665-666.

[4]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7.

[5] 蔡菊敏,李宁.社医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15,6(8):481-482.

论文作者:陈海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  ;  ;  ;  ;  ;  ;  ;  

海上创伤急救30例的护理论文_陈海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