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引起不良反应的对比及护理论文_严布谷,姜照林,周爱华

严布谷 姜照林 周爱华(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 226361)

【摘要】目的 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护理。方法 将60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调强适形放疗(IMRT)组,B组为常规放疗(RT)组。按放射反应评分标准(RTOG/EORTC)评价急性放射性损伤。结果 调强适形放疗组与常规放疗组引起的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和皮肤反应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能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其严重程度

【关键词】 直肠癌术后复发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常规放射治疗 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124-02

近年来,我国直肠癌发病呈显著上升趋势[1]。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法,但Ⅱ期、Ⅲ期直肠癌单纯手术治疗的复发率比较高,而且多数复发病症无再次手术治疗的机会[2]。随着癌症治疗技术的进展,治疗方式越来越多,以放射治疗为中心的综合治疗是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的重要手段。常规二维放射治疗常引起其周围组织、器官各种不良反应,严重时常影响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这主要是由于常规放疗常使周围组织、器官受到高剂量照射后功能受损。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调强适形放疗技术,通过控制照射野形态及治疗机射线束强度使得治疗靶区内部及表面剂量处处相等,能够更好地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本课题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60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进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和常规放射治疗对照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最大81岁,年龄最小33岁,平均年龄50岁左右,60例患者均直肠癌根治切除术后复发,且既往未接受过放疗,所有病例均有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临床上未发现肺、肝、脑等重要器官及远处转移,CT或MRI扫描确认肿瘤无再次手术治疗指征。

1.2放疗方法 常规组:在模拟机定位,患者俯卧于腹板上,设全盆后野加两侧野三野照射,射野上界:腰5下缘;两侧界: 骨盆外1.5cm;下界:Miles手术者包括会阴部手术疤痕,Dixon受术者位于闭孔下缘;侧野上下野同后野,侧野后界于骶骨外缘;前界于直肠前2-3cm(Dixon手术者)或膀胱后壁1/3(Miles手术者),照射至50Gy后,根据放疗前CT缩野照射肿瘤病灶,放疗推量至66Gy。调强适形组:在CT模拟机上患者俯卧于腹板上,用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为约从第二腰至坐骨结节下10-15cm,层厚5mm,临床靶区:上界:腰5下缘;下界:包括会阴部手术疤痕(Miles手术者)和坐骨直肠窝;两侧界:真骨盆内缘;前界:膀胱后壁1/3-1/4;后界:骶骨皮质一半和骶骨皮质后缘,达到50Gy后,缩野至肿瘤病灶外放2cm,推量至66Gy,采用一个等中心,5个射野照射。两组均采用英国 Elekta 2693电子直线加速器的6MV-X线治疗。将60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为IMRT,B组为RT,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照射面积、照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3不良反应放疗相关不良反应按放射反应评分标准(RTOG/EORTC)进行评价[3]。每天由本研究组人员上午8:30-10:30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 分析,构成的比较应用X2检验

2 结果

表1 两组患者引起急性放射性损伤的情况

3 护理

3.1心理护理

首先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系统的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肿瘤患者放疗期间的不良心理状态[4]。由于直肠癌患者都经历了大手术,思想负担重,情绪波动大,再加上大多数患者对放疗也缺乏了解和认识,故不愿配合治疗或对治疗丧失信心。故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学会运用沟通技巧,稳定患者负性情绪,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放射治疗的优点、实施步骤、预期效果、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5]。使患者对放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消除不良心理,从而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与疾病作斗争。

3.2放疗并发症的护理 (1)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放射性直肠炎是由于肠壁血管放射性损伤,使肠壁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肠黏膜水肿、增厚甚至坏死脱落形成溃疡,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粘液便、大便次数增多。出现放射性直肠炎时,护士应耐心解释,告知本症状是由于放疗引起的并发症而非病情加重,嘱患者食用少渣、低脂及产气少的食物。急性期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严密观察大便的性状、腹痛的性质,每晚睡前排空大小便,用20ml康复新液+庆大霉素8万+地塞米松5mg保留灌肠,灌肠后静卧60分钟以上,5~10分钟更换一次体位,以利于药物吸收;腹泻次数多,口服抑制肠蠕动药物,延长肠内容物的滞留时间。对于严重腹泻者暂停放疗,遵医嘱给予大剂量的维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反应,同时采用静脉高营养疗法,必要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2)放射性膀胱炎的护理:放疗可引起膀胱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出血,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每次放疗前应嘱患者排尿排便后饮水300ml,0.5h后进行放疗,半充盈状态的膀胱可以使其在放疗时受量显著降低[6],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轻、中度急性膀胱炎,主要采用保守疗法,除在放疗前嘱患者饮水要定时定量外,平时还应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3000ml以上,多饮水多排尿,减少尿液在膀胱中的潴留,起到膀胱自洁作用,以预防和延迟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应用抗感染、止血及对症治疗,以缓解膀胱刺激症。(3)放射性皮炎的护理:放射性皮肤反应的严重程度不仅与剂量有关,与放疗期间的局部护理也有很大的关系[7]。放疗前向患者说明保护照射野皮肤及预防皮肤反应的重要性,督促患者着宽松、柔软的棉质内衣,尽量减少对放疗部位皮肤的摩擦;注意保持照射野皮肤的清洁、干燥,避免一切理化因素的刺激。坚持每天照射前、临睡前30分钟使用皮肤防护剂均匀涂于照射野皮肤,以预防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出现色素沉着、皮肤红斑、脱屑等干性皮肤反应时,注意千万不要撕剥皮屑,应让其自行脱落,保持皮肤完好;如出现水疱、皮肤破溃等湿性皮肤反应,应及时予换药处理,尽量保持照射野清洁、干燥。

4 讨论

直肠癌术后复发放射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引起急性放射性损伤,特别是常规放疗中,在提高肿瘤剂量的同时,增加了膀胱、直肠等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从而增加了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放疗技术,它能更好地从三维立体方向上使剂量区与肿瘤靶区形状一致,并降低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使正常组织功能得到保护,使高剂量分布与靶区三维形状的适合度比常规放疗技术大有提高,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正常组织。从表中可以看出调强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比较,能明显降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和急性放射性膀胱炎等不良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提倡。但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各方面的护理,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许多患者因惧怕不良反应而不愿配合治疗或者由于反应重而中断治疗。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放射治疗中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完成放射治疗计划的关键。我们在放疗过程中对患者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能够明显缓解症状,减少了放疗并发症的发生。由此可见,恰当及时的护理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对减轻患者痛苦,增强治疗信心,完成放疗计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蔡钢、章真.直肠癌的辅助放化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06,16(5):399-402

[2]王斌梁 曾昭冲等.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部位规律及放疗靶区设计的意义[J]中国教育指南2008,6(19):1-5

[3]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350-1351。

[4]赖丽芳,孙美华.癌症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7,13(15):1376-1377

[5]卢秀芳,王富芳.循证健康教育在鼻咽癌患者放疗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3):4025.

[6]肖淑玲.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术后放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6):35.

[7]殷蔚伯,余子豪,徐国镇,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478

论文作者:严布谷,姜照林,周爱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5

标签:;  ;  ;  ;  ;  ;  ;  ;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引起不良反应的对比及护理论文_严布谷,姜照林,周爱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