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姚同娟

建筑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姚同娟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力的促进了建筑市场的发展,与建筑息息相关的混凝土产品也逐渐步入国际标准的规范市场,对其质量和施工标准要求更高。但是当前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屡禁不止,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对建筑质量和建筑美观都有严重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后浇带施工技术应运而生,它能够很好的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

关键词:建筑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

前言:

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中的最重要的建设材料,混凝土被广泛运用到各项建设工程中,这也是因为其本身具有价格低、利润大、方便采集、制作简单地优点。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增长趋势,城市化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着,建筑行业随之快速发展,需要用的建筑施工工艺越来越多。然而,在此同时混凝土相应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尤其是混凝土裂缝问题,更是屡禁不止。针对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裂缝问题。鉴于此,笔者将在下文中对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后浇带的设计时,设计被分为主、次两个设计的原则,释放应力为主,抵抗应力为次。通常情况下,建筑物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范围内的沉降现象,因此必须在建筑设计中规划出相应的后浇带。在精准的计算出后浇带强度需求以及满足建筑需求的应力值后,再进行建筑物后浇带的设计,这样能够保证建筑结构应力值满足建筑设计要求,在后来的后浇带设置中,要将建筑结构分层分析后再确定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后浇带的设计能够大大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牢固性以及安全性。后浇带包含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还有后浇温度带这三种形式,它们是根据后浇带的实际作用进行划分的。后浇沉降带主要应用于建筑结构差异过大的地方;由于温差过大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可以通过设置后浇温度带对混凝土的伸缩自由度进行大幅度的提高,减少裂缝的出现;混凝土具有收缩效应的特点,它会破坏建筑结构质量,为了防止这个问题,设置后浇收缩带是很好的选择。

二、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研究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当建筑物的平面尺寸已经超越了混凝土标准规范所规定的最大伸缩缝间距的时候,我们通常选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将伸缩缝的间距适当增加。但是伸缩缝的间距也不宜超出混凝土的规范限值太多,因为地上结构通常较大程度的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要格外注意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适当的提高屋面重要位置处的钢筋纵向配筋率以及采用隔热保温效果较佳的建材,并提高外墙的保温隔热效果。而对于抗震性要求较高的建筑物,要注意把握伸缩缝的宽度,结构超长的状况在地下室的设计中尤为常见,在其设计中,地下室的顶板和室外外墙相对更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而地下室的基础结构则相对稳定些,所以混凝土收缩应力在不同程度上对结构产生影响的问题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在地下室顶板及外墙处布置细而密的钢筋是除设置后浇带外最有效的方法。通常钢筋的直径10~16mm最好,间距也最好不超过150mm,这样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抗裂。

另外需要高度注意的是后浇筑带施工材料的使用,为了确保混凝土的经久耐用,要严格遵守规范标准,搅拌工作也要细致地按比例进行。由于原材料是影响建筑质量的基础性因素,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是否会出现裂缝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原材料分配比例的影响,所以首要任务就是增强对原材料利用的精准性。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配置时混凝土内外温度的控制,尽可能地缩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这样就能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降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可能性。另外,混凝土的浇筑是进行基础工程施工的基础和关键,浇筑工作一旦出现轻微的失误,将对整个工程的进行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后浇筑带的浇筑施工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后浇带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分析

施工工艺是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设计方案进行。而后浇带具体的施工工艺要求如下:

(1)模板支设工艺。模板的支设工艺要确保轴线方位没有丝毫差错、熟练掌握构件的几何尺寸。要保证模板的性能稳定、强度和刚度符合施工要求。而且在进行支设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不能随意搭设。

(2)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在进行此部分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方案进行,具体的要求如下:第一,合理控制混凝土的厚度,保证厚度符合施工要求,不能太厚或者太薄。过厚的混凝土会增大模板压力,造成尺寸数值的差异;过薄的混凝土则不够牢固和稳定;第二,当使用钢丝网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最好采取分层浇筑的方法,这样能够把握好各层之间的距离,避免混凝土在各层之间的流失。最后,要注意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地点进行检查,保证浇筑施工的质量和混凝土的紧密度,一旦发现松散不密实的地点,要进行捣实。

(3)地下室顶板混凝土后垂直施工缝浇筑的施工工艺。第一,要在混凝土处于初凝状态时进行相应的清理工作,主要是清理混凝土表面的碎石以及浮浆,而检验混凝土是否达到初凝状态最常用的办法是用手指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探测,检验其凝固度,对混凝土进行清理时最好采用压力稍强点的雾状水。清理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施工环节。第二,在对木材质模板浇筑施工缝进行浇筑时,必须利用高压水将缝的表面进行粗糙处理或者对其进行凿磨,对缝进行人工凿磨施工时要注意的是必须要在拆除木质模板后进行。

(4)地下室底板浇筑施工的保护措施。浇筑施工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地下室底板的稳固性和承载力,因此必须加强对浇筑施工的重视。具体的浇筑施工保护措施如下:第一,要在建筑物合适位置处搭设一个高度大于底板的挡水墙,而且要在墙壁的一面抹上防水砂浆。这样可以避免地下室底板内的积水流到后浇带地区影响浇筑施工的质量。第二,要注重对浇筑施工缝的清理工作,尤其是在浇筑完成后,更要进行封顶以避免外界污染,而且,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对钢筋的保护,最好是搭设挡水带或者设置栏杆。另外,浇筑施工缝的封顶一般采用木板或者钢板进行。

(5)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浇筑施工技术要点。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是统一化的,而是根据后浇筑混凝土的类型来进行确定的。另外,较为特的是伸缩型后浇带,此类后浇带是先进行部分浇筑,而后根据这部分浇筑后的地点的伸缩情况来进行浇筑时间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先浇筑施工和待确定浇筑时间部分的浇筑时间前后相差两个月左右,最少不会少于四十天。而沉降后浇带是浇筑时间则需要保证在整个建筑项目全部完成沉降后进行。另外,在进行后浇带浇筑时,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浇筑带的清理、混凝土的搅拌等等,确保准备工作齐全后再进行浇筑施工。

总结语:

混凝土在整个建筑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对于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成为整个建筑工程的重点内容,相应的如何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技术成为建筑行业共同面对的课题。由此可见后浇带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它能够有效的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只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合理科学的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就能够保证混凝土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白竣竹.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 建筑科学,2011,12(29): 77 -78.

[2]陈平.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中外建筑,2012,7(4): 54 -55.

[3]郑宏杰. 高层建筑中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探讨[J]. 科技传播,2011,4(12): 17 - 18

论文作者:姚同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  ;  ;  ;  ;  ;  ;  ;  

建筑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姚同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