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管理的培养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研究

基于知识管理的培养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研究

李延来[1]2003年在《基于知识管理的培养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研究》文中认为现代企业的外部环境是一个动态环境,知识经济已成为主导经济与企业竞争的主要目标,原有的基于工业经济时代的竞争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条件下获取生存与发展要求,知识管理战略与核心竞争力战略已成为现代企业在动态的、全球竞争的环境条件下赢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措施。 本论文是按以下思路来行文的:首先,本文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动态性和本质进行了阐述;而后根据核心竞争力的五个特征提出了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一整套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理论与方法对该指标体系识别与评价;第叁,阐述了知识与知识管理的含义与特征,并且论述了核心竞争力与知识管理的关系,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战略的培养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模式;最后,根据我国企业的知识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该战略实施的具体策略。 总之,本文紧密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知识管理的背景下提高和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具体策略,作者本人希望该论文对目前中国企业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李亚平[2]2012年在《知识管理提升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机理及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国防科技工业是维系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担负着提供高技术武器装备和发展军转民高科技产业的历史重任。国防科技工业要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具有竞争性的战略优势,而国防科技工业要具有这种竞争优势,就必须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核心竞争力是持续竞争优势之源。跨入21世纪后,知识经济飞速发展,一个国家或企业的战略资源将是知识资源,知识管理在国防科技工业中的应用会给其带来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形成和提升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本文通过研究知识管理对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作用机理,旨在从知识管理的角度为提升国防科技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借鉴。论文对国防科技工业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对两者的现状做了深入分析。首先归纳总结了知识管理的概念、知识管理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国防科技工业知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对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接着分析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知识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为接下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论文分析了知识整合提升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机理。介绍了知识整合的内涵、功能和内容;在此基础上界定了国防科技工业的知识以及知识整合的内涵,从显隐知识整合、个组知识整合、内外知识整合、新旧知识整合四个方面构建知识整合提升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模型;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知识整合的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过程。论文研究了知识学习提升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机理。阐明了知识学习的内涵、特征与作用;分析了国防科技工业的内生型和外生型知识学习来源;分析了知识学习提升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过程及互动关系。论文剖析了知识共享提升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机理。阐明了知识共享的内涵与类型;分析了知识共享对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构建了知识共享提升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模型;从内生型知识共享和外生型知识共享两个方面分析了知识共享提升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论文研究了知识创新提升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机理。分析了知识创新的内涵、内容及功能;阐述了知识创新提升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最后分析了知识创新克服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刚性,进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机理。论文对知识管理提升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分别建立了知识管理提升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效果与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对效果与效率评价方法进行了选择,其中效果评价采用模糊积分方法,效率评价采用DEA方法。选取航天工业5家典型企业为对象,分别对其进行了效果与效率评价的实证分析并进行了综合分析,为进一步提高知识管理提升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效果与效率提供了一种新的决策依据。论文系统提出了知识管理提升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主要包括:营造与知识管理相适应的现代企业文化;建立知识整合的管理体系;加强知识学习,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强化知识交流,实现知识共享;加速知识创新等五个方面的对策。

田超[3]2003年在《核心能力战略及实证研究》文中指出毫无疑问,企业核心能力理论追寻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最为本质的东西。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以Intel、Microsoft、Sisco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新技术型公司的快速发展,以及GE、IBM、SONY等一大批老牌企业不断更新、颇具发展后劲的现实,也愈加清晰地使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捕捉到了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优势,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能力。这一理论不仅打破了传统的"企业黑箱论",并对数十年居于主导地位的现代企业理论提出了挑战,把经济学和管理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从本质上认识和分析企业,又植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内部事项。企业的主要任务也由简单的获取超额利润转向了培育核心能力以取得长期竞争优势。作为20世纪90年代迅速兴起的一种新式的企业理论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显示出独特的生命力。经济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而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则引导其走向实用的、解释企业内部本质的发展方向,二者的完美结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企业分析理论和框架。论文在对核心能力理论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梳理与回顾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未来走向与趋势,致力于进行研究系统的创新,提出了一个基于四个核心能力元的全新的核心能力战略理论研究体系,即提出可以从文化核心能力、知识核心能力、组织核心能力和战略实施能力四个方面去理解、把握并进而在实践中培育、构建核心能力。从重要性上来讲,这四个方面是以文化核心能力 以核心理念为灵魂)为内核的多层次关系,不仅在逻辑上有主次之分,同时兼顾了相互之间的互动与契合,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意义。在后面的四章里,论文分别对四个核心能力元进行了具体深入的研究,分别提出相应的次级能力元构成体系,并开发出各自的概念群与研究模型,在每一章都提出了有创意的思想或研究方法。本文认为核心能力理论是战略管理理论的一个最新成果和目前的主流企业理论,因此,每一章都提出了基于核心能力理论的次级能力元战略管理模式,这也是目前核心能力理论研究深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在前面理论继承与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最后一部分是实证及应用研究。用四万余字、全书四分之一的篇幅,对我国企业核心能力的现状进行了全景式的分析,提出了在新的国内外环境下,发展我国企业的核心能力所应该采取的战略思维和战略方法。这对于我国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对于我国企业的成长和壮大,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王西[4]2013年在《基于熵权—双基点法的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兴起,作为服务业的典型代表,现代物流企业正在蓬勃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而其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客户需求日益趋于个性化和多样化、各类创新不断加速、创新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物流市场竞争更加残酷和激烈。这样,服务创新就成为了现代物流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服务创新管理在现代物流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由于现代物流企业本身所拥有的特性,即服务产品的“无形性”和“复杂性”,意味着其服务创新活动的开展和成效是难于评估的,所以建立一个有效、可靠的评价系统将是促进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进一步提升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综合运用服务创新理论、知识管理理论、绩效理论、熵理论、粗糙集理论等相关研究成果,从全面分析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关键要素入手,详细阐释了服务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出基于改进的熵权-双基点法构建了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评价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地对所选取的十几家上市物流公司和中国物流公司百强样本企业的实证分析,检验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出了提升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具体对策,以帮助企业能够从全方位的角度去认识和管理服务创新活动,进而使其提高服务创新绩效的工作更加明确化和具体化。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拓展了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视角。本文尝试从服务创新的视角研究现代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着重关注服务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且在绩效测度指标的设置过程中更侧重企业迅速开发及引进新服务产品的能力和顾客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用来更全面地揭示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设计出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本文所构建的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评价分为关键要素分析、评价指标筛选与绩效评价叁个大阶段,充分考虑到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所具有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多样性和难以测度等特点,针对企业服务创新内外部的17个方面的关键影响要素,以重要性、系统性、可测评性、有效性为原则,通过粗糙集理论的约简法来筛选评价层面中重要的评价指标,并结合熵权法计算各层面间的权重,以掌握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管理的绩效情况,有效地克服了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关键要素识别过程复杂与模糊的问题,丰富了现有研究的方法体系。叁是构建了基于改进的熵权-双基点法的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评价的理论模型。通过综合衔接影响因素、驱动关键要素的理论分析,本文将细化后的因子层指标的特点、统计口径和核算办法等方面明确落实,以便为专家的评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并且,还采用熵权法分别赋值不同分类物流企业的创新绩效指标权重,构造了引入贴进度的改进的熵权-双基点模型,把适用性较强的定量计算模型引入到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在对物流服务能力评价中指标相互包含以及评判专家意见太过发散的问题,提高了评价体系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四是提出了基于服务创新的现代物流企业的分类。本研究突破传统常见的、静态的物流企业分类方法,从服务创新的广度、深度、强度和关联度来分析市场客户需求对现代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的要求,依据其服务创新的质量、发展程度以及时间顺序将现代物流企业分为叁种类型,即领先型现代物流企业、跟随型现代物流企业和滞后型现代物流企业。这既符合现代物流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又能够充分体现出其不断发展的动态性原则,为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研究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还把改进的熵权-双基点模型运用到叁类不同现代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绩效评价中,其中对跟随型服务创新的现代物流企业给出了详细的评价流程和优属度排序结果,并通过某一企业的创新绩效隶属度运算结果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运用面板数据误差分析方法同层次分析评价法和小波网络的综合评价法相比较验证了本文方法的科学性。结果分析还给出了中间层的各个指标对不同类型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进一步细化了服务创新绩效评价研究。

张竞[5]2006年在《基于公司战略的公司大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司大学(Corporate University)的异军突起并风靡全球,使公司这个传统的物质财富创造者日益变成劳动力的教育者或智力资本的供给者。公司大学的直接驱动是公司员工职业发展的个体需求以及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战略需要。公司大学是社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成员,其目标是把“社会公民”培育成卓越的“公司公民”,使之服务于公司使命和知识贡献。本研究以案例研究为基础并结合企业战略理论的应用,探讨了公司大学的教育理念、教育功能、运作模式和治理模式;借助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对公司大学在企业知识管理、造就卓越员工、增长公司绩效以及实现公司战略目标诸方面贡献的机理,进行了深入阐述和揭示。 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公司大学在全球的兴起和发展的状况,及公司大学对企业发展的作用。阐述了在变革环境中大学教育和企业传统培训的问题,以及从企业和大学的视角对公司大学的多种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的研究目标与思路。 第二章在对企业战略理论演进作总体论述的基础上,围绕近年来的企业战略理论关注的要素、结合论文相关的主题做了述评,并对基于企业理论的公司大学的主要建设目标、功能、创造的环境和运作特征等作了论述。提供了对公司大学的形成、发展以及在实现公司战略中的重要作用的研究基础。 第叁章回顾了公司大学的发展历程,把公司大学发展分成叁个阶段研究,重点研究现阶段公司大学的发展状况以及主要特征。同时分析了公司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因与外部环境,公司大学的发展是公司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内在需求的结果,是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必然。 第四章从引入的公司大学案例入手,分析了企业知识资源的性质、企业知识的特性和公司大学的组织性质。基于这些分析研究,提出了基于公司大学为平台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模型,以及公司大学为平台的企业知识共享、转移和整合的过程模型。根据模型分析,阐述了公司大学在企业的知识管理中的独特作用,以及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关系,并阐述了公司大学促进企业知识资源增值的途径。 第五章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公司大学的教育功能,阐述了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阐述了公司大学的学术和教育对象的特点,提出了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的原则与分析框架,并提出了基于员工能力素质和学习特性的课程(科目)内容设计和教学模式设计及教学实施的分析框架,阐发了公司大学的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及核心课程在培训员工能力素质上的意义。

杨小舟[6]2005年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战略与核心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层开始深刻地认识到知识对企业发展和进行市场竞争的战略价值,知识管理得到世界上众多先进企业的重视。本文首先从知识、知识经济与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入手,给出笔者知识管理的定义,分析了知识经济与知识管理的关系,指出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必然要求;然后研究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含义、目标、原则、内容、与其它管理工作的关系以及知识管理项目的概念、分类和实施步骤,并着重从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和合作网络五个方面分析了企业知识管理的运作环境;接下来对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论证了知识管理是企业培育与提升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手段;最后研究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涵义、模式比较和选择,并提出企业知识管理战略实施的具体策略。

国秋华[7]2010年在《我国传媒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生产、传播、交换和利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社会财富的源泉正由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知识和学习能力转移。传媒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传媒企业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说到底是学习能力的竞争。提高组织学习力与创新力是传媒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如何提高传媒的组织学习力与创新力?当代西方最前沿的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野与方法。将传媒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就是要让传媒变成为一个善于学习知识、创造知识,并能不断凝聚新知识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组织。近年来,已有不少传媒在党和政府的推动下进行了学习型组织建设,但在风起云涌的建设大潮中,真正理解并掌握建设理论与建设方法的并不多,建设的成效也不显着。正基于此,本文力图从学习型组织理论本源出发,以培育和提高传媒核心竞争力为目的,来探寻适合我国学习型传媒组织建设的路径。本文首先对核心能力与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论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核心能力与学习型组织之间的理论关联性,揭示出建设学习型组织是培育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基于知识资本管理理论,本文又对传媒企业的组织特性进行了分析。传媒组织的知识特性决定了传媒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资本是传媒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要素。比之一般企业,传媒的成功更依赖于对知识资本的良性积累与运作。而学习型组织不仅是知识资本运作的有效平台,而且是促进传媒企业持续学习、不断创新的有机组织。经此分析,本文在理论上证明了传媒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与提高离不开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其次,本文客观描述了我国传媒企业的发展现状。我国传媒正经历内外环境的急剧变迁。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资源知识化、管理人本化、学习终身化改变着传媒外在生态环境,对传媒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媒要想迎接国际化的竞争就必须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与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我国传媒正经历深刻的体制转型与数字化转型。传媒需要建构新的能力体系,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综合内外环境的变迁,我国传媒迫切需要学习、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来完成实践创新。本文在借鉴世界上已经成熟的学习型组织模式,吸取其有益成分,在结合我国传媒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构了以管理为核心的传媒学习型组织理想系统模式。该模式基于系统理论的系统思考,将传媒视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的、动态的系统。该系统包含了“管理、组织、人员、技术、知识、学习”六个子系统,这六个子系统相互依存、彼此影响。传媒必须从整体利益出发,做好这六个子系统的建设,才能真正建立并发挥学习型组织的效力。最后,本文针对传媒企业的现实情况与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有重点、分步骤的建设策略。提出以愿景管理为抓手,重点进行绩效、能力与知识的管理,以此提高组织管理创新的能力;进行组织变革,建构灵活高效的扁平化组织结构,完善责权利体系,进行流程改造,以不断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树立新型的学习观,推动员工心智模式的转变,并有效开展组织学习,以提高组织学习的能力;将学习与创新融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建构学习型传媒企业文化,以文化凝聚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后通过技术系统的建设,以提高组织资源利用效率与知识共享水平,以促进知识资本的良性运作,提高传媒核心竞争力。创建学习型媒体组织,是我国传媒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换的必然要求,是传媒进行组织变革与管理创新的有力武器,是传媒培育或提高核心竞争力有效途径。

谢静[8]2011年在《辰州矿业公司知识管理战略研究》文中提出一个企业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能力就是它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对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与命运起到最决定性的作用,而知识对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的管理其实就是知识管理,企业管理必须要营造出知识管理的环境,包含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和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让个别知识朝组织知识有效地转化,再最终转化到企业的产品与服务里去。研究了辰州矿业公司技术创新机制及及推进知识管理的主要措施。对于辰州矿业公司而言,在现有基础上,要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制定公司技术创新战略及发展规划,加大资金、人才的投入力度;建立与公司的组织结构和发展规模相适应,兼顾远期、近期研发目标的多层次技术开发体系。不断改善设计科研公司、地质探矿中心和各专业实验室的研究开发条件,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为各研究机构建设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制度保证。对于知识管理体系的组建,企业必须要从公司总部到各个事业部建立起专职的或者是兼职的相关机构和配套的管理制度,对组织和员工进行观念、习惯和操作方式的培养,并且进行定义其职责、构建知识体系、进行知识收集与分享以及支持知识管理系统的使用等工作,为企业提供持续的专业知识管理服务,帮助企业的员工逐步了解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接受和适应知识管理内容以及参与到知识管理的变革中。成功组建一个结构合理、职责明确的知识管理机构是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提出了公司推进知识管理的主要措施:明确职责和流程,编绘知识地图、建立关键文档科目,编绘专家地图、落实关键文档积累责任,核心知识和关键文档物化,核心知识和关键文档入库,知识管理评估及发展。研究了辰州矿业公司知识综合管理(KSM)系统的构建。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是实施知识管理的有力支撑,辰州矿业公司采用辰州矿业知识综合管理(KSM)系统作为支持知识管理的平台,分为个人中心、文档中心、设置管理、协作中心、知识地图、流程地图等六个功能模块,用以对多级知识库、二维综合知识地图的创建进行支持以及对知识授权体系、知识评估体系等特色功能进行充分的展现,使得企业知识从数据信息向经验知识转化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成为可能,既可以在二维综合知识地图的基础上管理核心知识,也可以集中管理与多层次分类大量的包括隐性知识在内的一般知识,还可以充分运用写作空间等功能管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过程。研究了辰州矿业知识知识管理绩效的评价。根据标准,绩效评价指标又可以分成若干种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效益型指标、效率型指标、递延型指标、风险型指标。设计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全面系统性原则、定性为主、兼顾定量原则。在基于知识链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中,主要包括: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整合与创新、知识应用。按照设计绩效指标体系的原则与影响要素等,根据知识管理的叁个维度(知识资源维度、知识管理框架维度和知识管理活动维度),创建出设计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模型。本文所构建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通过基于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的指标评价模型评价知识管理绩效。按照规划所设定的层次以及评估的基本状况根据初步确定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9个子集,分别为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整合和创新、知识应用、领导重视程度、组织结构和文化、人力资源知识化水平、组织信息化水平和网络建设、领导和员工满意度。根据实证分析,在评价知识管理绩效时最重要的是知识应用能力和知识整合与创新,在评价体系中其他指标如员工平均创新成果、研发投入、员工培训和投入等所占的比重也很大,对于企业绩效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

王丁[9]2009年在《研发人员培养研究》文中提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的价值在于创造一个有利于知识创新、传递和共享的环境。而作为典型的知识型员工,研发人员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研发人员是企业最具有创造性的因素和最活跃的核心资源,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和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对于研发人员培养问题便成为一个十分重大的现实问题,而且是急待解决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研发人员的相关分析,发现并解决目前困扰着无数企业的一大现实问题,即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针对研发人员的培养机制。本论文对研发人员的培养机制进行探索式研究,试图分析并找出研发人员培养过程中的制约因素。首先,本文对大量的中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广泛搜集和分类综述,比如,对人才的激励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职业发展理论、员工素质模型理论、任职资格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等的文献综述;其次,本文还剖析了前人学者对研发人员的相关研究,比如对研发人员进行界定、分析研发人员的工作和需求特征,基于上述分析,笔者大胆提出了研发人员培养的五种决定因素,即“五力分析模型”,即研发人员培养中必须考虑的五种力量:学习型组织的学习力、多元化动态激励的激励力、职业发展规划的发展力、任职资格管理的资格力以及能力素质培养的胜任力。在对研发人员培养的决定因素分析的过程,本文还对研发人员的学习型组织建设、研发人员的胜任素质培养、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构建、研发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以及研发人员的任职资格管理等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系统研究。为了探究提出的“五力分析模型”是否存在,以及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如何,本论文以深圳市的高科技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来探求其在研发人员培养方面的机制或举措。首先,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有关的测量数据,进而通过SPSS.13.0软件对所采集的样本数据进行了信度与效度分析,以确保问卷的可信性。其次,再相应地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探索确定研发人员培养五个维度的因子构成数目。最后用LISREL8.7软件对模拟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通过各种指标来判断拟合模型的可接受性,以及各个变量指标之间的关系。从数据分析中,一方面可以对研究假设进行重新审视,对模型进行调整;另一方面从结构方程模型中的数据值可以看出影响研发人员培养的关键因素,从而提出了若干对高科技企业在培养研发人员有用的对策、建议,从而构建核心竞争力,取得市场竞争优势。最后,本文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为紧密,选用了目前我国高科技领域的4个卓越代表企业:通信行业的领跑者——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医疗器械行业的龙头企业——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即时通讯领域的领头羊——腾讯公司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展开案例研究。通过对上述四个标杆公司在研发人员培养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从学习型组织建设、激励机制、职业发展规划、任职资格管理以及能力素质培养方面进行分析,既从侧面证实了本研究的结论,亦为其它高科技企业来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研发人员培养的道路提供启示。

韩锦标[10]2011年在《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的价值日益凸显,知识管理成为组织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为知识创新的主阵地,能否通过知识管理有效地整合内外部知识资源,提升组织学习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成为其能否在未来竞争中有所作为的决定性因素。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研究大学核心竞争力,既是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提升大学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在分析知识和知识管理的涵义的基础上,剖析了大学知识管理的内涵和特征,认为大学知识管理是由知识学习、知识整合、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四个环节构成的过程,是理念、制度和技术的有机结合。在对核心竞争力相关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涵义、特征和构成要素,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是由基础层、职能层、核心层组成的有机系统,其核心要素包括学习力、管理力、创新力和文化力。论文认为,大学知识管理和核心竞争力具有内在联系,二者通过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耦合关系。大学知识管理的过程要素,即知识学习、知识整合、知识创新、知识共享与大学核心竞争力具有耦合关系,而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即学习力、管理力、创新力、文化力与知识管理具有耦合关系。从大学核心竞争力的运行机制来看,知识流动、知识激励和知识创新机制能有效地实现知识体系之间的调节和良性互动,以达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通过对国内部分大学的实证调查分析,论文验证了大学知识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联系以及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大学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中国矿业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评判结果为“较强”。通过个案分析及比照大学排行榜,与评判结果基本吻合。最后,论文基于知识管理理念、制度和技术相结合的视角全面探讨了培育和提升大学学习力、管理力、创新力和文化力的策略举措。强化组织学习提升大学学习力,其策略举措主要包括加强组织学习、构建协同学习机制、建立知识仓库。强化战略整合提升大学管理力,其策略举措主要包括推进战略管理、优化组织结构、整合战略资源。强化知识创新提升大学创新力,其策略举措主要包括促进观念创新、深化制度创新、提升学科竞争力。强化文化战略提升大学文化力,其策略举措主要包括推进文化铸校、培育大学精神、建设文化校园。

参考文献:

[1]. 基于知识管理的培养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研究[D]. 李延来. 西南交通大学. 2003

[2]. 知识管理提升国防科技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机理及评价研究[D]. 李亚平.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2

[3]. 核心能力战略及实证研究[D]. 田超. 复旦大学. 2003

[4]. 基于熵权—双基点法的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 王西. 吉林大学. 2013

[5]. 基于公司战略的公司大学研究[D]. 张竞. 浙江大学. 2006

[6].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战略与核心竞争力研究[D]. 杨小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5

[7]. 我国传媒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D]. 国秋华. 武汉大学. 2010

[8]. 辰州矿业公司知识管理战略研究[D]. 谢静. 中南大学. 2011

[9]. 研发人员培养研究[D]. 王丁. 厦门大学. 2009

[10]. 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核心竞争力研究[D]. 韩锦标. 中国矿业大学. 2011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基于知识管理的培养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