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社交照片_新加坡华人论文

新加坡的社交照片_新加坡华人论文

华语特有词语:新加坡社会写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华语论文,新加坡论文,词语论文,写真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最活泼的部分,也是变化最快、最大、多姿多彩的部分,因而备受语文工作者瞩目。中国著名的社会语言学家陈原先生说:“我们的社会语言学当然应当而且可以研究语音、语法的变化,但语义的变化更值得我们探讨,因为语义的变化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社会条件的变化。”(注:《社会语言学专题四讲》第9页,语文出版社(北京)1988年版。)华族是新加坡人口最多的民族,华语是新加坡华族的共同语。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都有可能产生一些当地特有的词语,新加坡也不例外。新加坡华语词汇的主要特色就在于它有一些普通话词汇所没有的词语,即笔者所谓“特有词语”。的确,从富有创意的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中,我们可以窥见新加坡社会的风貌、社会生活和社会条件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华语特有词语是新加坡社会的一面镜子或者说是新加坡社会的写真。

一、社会结构形态独特

新加坡政府是民选的政府,依法换届举行大选,是新加坡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此,全国划分成24个选区(9个单选区,15 个集选区)。社区由“社区发展理事会”(社理会)或“市镇理事会”(市理会)管理,基层则有隶属于“人民协会”(人协)的“居民委员会”(居委会)、“民众联络所”(或“民众俱乐部”)、“公民咨询委员会”等。

新加坡是个城市国家,所以全国政区不像一般国家那样设有省、市、县等行政单位。可是,有“市长”之设。对此,外国人就很想了解个究竟。

1997年3月29日,马林百列(Marine Parade)社区发展理事会和丹戎巴葛(Tanjong Pagar)社区发展理事会同时成立。1997年11月22 日,宏茂桥—静山社理会、新加坡中区社理会和东北社理会同时宣告成立。当局把马林百列和丹戎巴葛社理会的行政首长正式定名为“市长”(前此曾称为“镇长”)。“市长”一词在形式上跟中国大陆和台湾相同,实际含义却不一样。新加坡的“市长”是英语Mayor的对译, 所管辖的只是一个社区,而不是整个城市。值得注意的是,宏茂桥—静山、新加坡中区和东北区三个社理会的行政首长却叫“主席”,是英语Chairman的对译。

还有个令人瞩目的职称词语是“资政”。新加坡的国家领袖,在总统、总理之下还有“内阁资政”之设。“资政”原为中国古代官职。新加坡的“资政”英文是Senior Minister,原译“高级部长”, 后改为“资政”。这一更改可能是参照中国台湾的做法,是一种荣誉职称。

笔者认为,作为职称,“资政”比“高级部长”好。“资政”既可用于面称,也可用于背称,“高级部长”只能用于背称。其次,“资政”更加中文化。历史词赋予新含义,古为今用,不失为一种创造。

因政区划分和职位命名而产生的一些特有词语,使外国人或多或少地可以看出一个城市国家社会结构形态的独特之处。

二、政府组屋美轮美奂

新加坡从自治以及后来独立建国以来,人民行动党政府一直致力于住房建设。“组屋”就是政府为人民所建造的住宅,“组屋”有一房式、二房式、三房式、四房式、五房式、公寓式、中等入息公寓、执行共管公寓。申请各种类型的组屋,主要是以家庭收入为标准,入息高的人,不可申请售价便宜的小型组屋,反之亦然。政府建造组屋都给予津贴,因此售价比地产商所建造的房子便宜。现在,大约有87%的新加坡人居住在“组屋区”里。“组屋区”是由若干幢楼房组成的,而若干个“组屋区”又组成一个“新镇”。在新镇里,学校、巴刹、商店、银行、电影院、诊疗所、体育场、游泳池、熟食中心、超级市场、巴士转换站(大型的公共汽车倒车站)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新加坡所谓“组屋区”大体上相当于中国大陆的“新村”或“小区”,或者香港的“屋村”。

地产发展商或私人所建造的房子有“共管式公寓”、“独立式洋房”、“半独立式洋房”、“排屋”、“聚落式排屋”、“共管式排屋”等。

人们的住宅形式大同小异,但是名称却不尽相同。新加坡的称说法跟中国大陆有很大的不同,有的概念,中国大陆还是改革开放后引进的,如“共管式公寓”。最值得新加坡政府引以自豪的是为人民建造了大量的组屋,解决了人民的居住问题,而新加坡人的居住条件是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甚至是某些发达国家难望其项背的。人们从以上这些跟居住有关的词语中不难看出这一点。

三、买车用车代价高昂

凡到过新加坡的人,都称道新加坡交通顺畅,极少堵塞。如果你想了解个中原因,新加坡人就会告诉你,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全世界最高的。

保持交通顺畅,控制汽车数目增加是一个重要的举措。为此新加坡政府实施“拥车证”制度。所谓“拥车证”,就是购买各种类型汽车或摩托车的凭证,也叫“购车证”。凡需购买新车者,都必须在规定日期内按照当局所划分的组别,用投标方式申请“拥车证”。由于货币、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很不景气,因此1997年12月份的“拥车证”标价全面下降。有的组别的标价跌了1 万2646 新元。 即使如此, 一辆1601cc -2000cc的轿车,中标价格仍需6万4100新元(约合3万7000美元)。付了这么一笔钱,得到的不过是一张买车凭证,而这笔钱在不实行“拥车证”制度的国家或地区可以买一辆新车了。新加坡人对实施“拥车证”制度虽有微词,但是这个制度从1990年5月实行以来,已经9年了,在没有推出更好的办法之前,这个制度将延续下去。“拥车证”每个月投标一次,人们也就每个月议论一次。要买新车,少不了“拥车证”;用了10年的旧车要继续使用,也得更新“拥车证”。因此,“拥车证”成为新加坡家喻户晓的词语,也是个典型的新加坡特有词语。

与此有关的词语有“限制区”、“锁车区”、“公路收费制”和“两票制”。“限制区”是指在规定时间内,机动车须凭通行证方能进入的地区;汽车通行证每张新币2元或3元,摩托车7角。 “锁车区”是指非法停车,车轮将被交警锁住的地区。一旦车子被锁,车主如在两小时内要求开锁,就须缴付罚款新币70元,同时缴付200元开锁行政费。 逾时车子就被警方拖走,车主要领回车子,则须另缴拖车费(60 元-360元)和保管费(每日20元-80元)。“公路收费制”是指在上午繁忙时间(星期一至五上午7时30分到9时30分)内使用车流量最大的三条高速公路须缴费的制度。汽车2元,摩托车7角。“两票制”是指机动车在规定时间(上午7时30分至9时30分)内进入中央商业区须购买两张通行证,一张供经由中央高速公路用,另一张供进入中央商业区(限制区)用。前者新币2元,后者3元。

四、公共交通便捷舒适

既然个人买车代价那么高,政府就得大力发展公交事业。新加坡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名目很多,许多词语是普通话词汇所没有的。

公共汽车按车型分,有超级巴士、超长巴士、双节巴士/特超长型双节巴士、音乐巴士和无梯级巴士等。按服务方式分,有主干巴士、支线巴士、短程巴士、循环巴士、镇联巴士、机场巴士、速运巴士、半快速巴士和冷气巴士等。此外,还有旅游巴士、学校巴士、电脑巴士、康疗巴士和电动巴士等。

小型的公共汽车有“豪华小巴”。

出租小汽车除一般的“德士”外,还有豪华德士、马赛地豪华德士、伦敦德士、共乘德士、首选德士等。

新加坡河上有“水上德士”(小型的机动船)。

乘搭公共汽车和地铁,可买通用的“储值车资卡/通联车资卡/储值车票”,免得每次上车就掏硬币。公共汽车上“吃”进“储值车资卡”并发出车票的机器叫“鉴票机/通票机”,“储值车资卡”上存储的金额用完,或者尚未用完就想增加一定金额,均可通过“自助车资卡发售机/自助车资卡储值机”进行。除了“储值车资卡”外,还有一种叫“财路车资卡”,当卡上所储存的金额用完时,可利用地铁站的自动检票机或公共汽车上的鉴票机自动储存一定的金额,不必特地去利用“自助车资卡发售机/自助车资卡储值机”进行操作,所储存的金额从持卡人在银行的户头中以自动转帐方式缴付。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正在居民住宅区建造“轻轨铁路”。

以上所列举的跟公共交通有关的一系列词语,既反映了新加坡现代公共交通工具的便捷、舒适、多样,也预示着未来的公共交通将更加发达。

五、年青一代期望日高

大约1995年,新加坡出现了一个用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构成的简称——5C。这个简称构词方式之特别,在此姑且不论。这里先介绍一下它的来龙去脉。

5C一出现,立刻成为人们广泛议论的话题,因而使用频率很高,很快就通行开来;新加坡人都把它当作一个词儿来用。5C所指的是什么呢?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一种是物质的,即career(事业)、cash(现款)、credit card(信用卡)、car(汽车)和condominium (共管公寓中的一个单位)。另一种是精神的,即character(品格)、culture(文化)、courtesy(礼貌)、community(社会)和commitment (献身精神)。

令人瞩目的后一种解释是当时的新闻及艺术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杨荣文在1996年7月14 日人民行动党(新加坡的执政党)的时事座谈会上发表演讲时提出来的。这样“5C”就成了多义词,但是语用的实际情形显示,一般人只用它的“物质义”。

物质的“5C”产生在前,精神的“5C”出现于后,杨荣文之所以针对物质的“5C”提出精神的“5C”,是因为他认为,新加坡人不能只追求物质的“5C”,必须把它跟精神的“5C”结合起来,新加坡才能成为一个“阴阳调和”的社会。新加坡要成为一个“阴阳调和”而不是“阴阳失调”的社会,这是新加坡的治国目标。“5C”是对新加坡社会明显地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人生观的最生动、最鲜明的写照。在新加坡,以“物质义”的“5C”为生活目标而孜孜以求者,多半是年轻人。这情景在别的国家或地区,大抵也不难看到。

六、关怀分享温情处处

新加坡是亚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它决不奉行福利主义,然而残疾人、年老体弱贫病交迫者、低收入家庭或单亲家庭等,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照顾。提倡关怀与分享,成为新加坡的国策之一。

新加坡华语词汇中有“公益金”、“度岁金”(贺岁金)、“终老院”、“安老居院”、“中途之家”、“家庭服务中心”、“课余托管中心”、“学生托管中心”和“华社自助理事会”(华助会)等词语,这些词语普通话词汇里都没有。如果把这些词语一一解释清楚,就不难看出新加坡政府对解决少数穷人和低收入家庭的实际问题,是千方百计、不遗余力的。

限于篇幅,仅举两例说明之。第一个是“度岁金”。所谓“度岁金”是指基金会、宗乡会馆或公会等机构或团体,为怜贫恤老,在农历岁暮发给老人的红包。金额三五十元不等。每逢岁暮,新加坡的贫苦老人便四处奔走,忙着领取红包。给老人发度岁金,在新加坡已成为一种传统。

第二个是“家庭服务中心”。所谓“家庭服务中心”是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辅导或援助性服务的义务性机构。任何家庭或个人一旦陷入困境,都可以向这个机构求助。截至1997年7月,新加坡共有21 个家庭服务中心,政府的目标是到公元2000年,要在全国设立34个家庭服务中心。家庭服务中心都是个人或团体自愿开办的,它的基本建设费用,政府资助90%,日常费用,政府资助50%。

七、南洋风情别具一格

新加坡临近赤道,与马来西亚和印尼相邻。所谓南洋,主要就是新、马、印一带。当地土著是马来人,华人都是以往从中国南方沿海诸省远涉重洋到异国他乡谋生的移民及其后代。马华两大民族在长期共处与频繁交往中,互相影响,互相渗透,马来语和华语词汇得以丰富发展。据有关专家的统计,在8本印尼语词典和马来语词典中, 查出汉语借词有511个,其中闽南方言借词456个,占89.2%。与此同时,华语词汇也吸收了不少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马来语词语。

华语吸收马来语词语的方式以音译为主,因此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语中有许多音译的马来词借词。例如:峇峇(baba )、 娘惹(nonya)、甘榜(kampung)、惹兰(jaian)、罗弄(lorong)、 峇迪(batik )、 宋谷(songkok )、 纱笼(sarong )、 卡峇雅(kerbaya)、叻沙(laksa)、隆冬(lontong)、乌达(otak-otak)、罗杂(rojak)、沙爹(satay)、那西罗马(nasi lemak,意译为“椰浆饭”)、榴梿(durian)、浆绿(chendol )、 摩摩喳喳(buburca-ca)、亚森(asam)、峇拉煎(belacan)、奎笼(kelong)、巴刹(pasar)、巴刹马兰(pasar malam)、加龙古尼(karang guni )、隆帮(tumpang)、乌公(hukum)、多隆(tolong),等等。

有些词语纯粹是按照汉语的构词法构成的。例如:人妖(阿官)、山龟、山竹、山芭、浮脚屋、捞鱼生、肉骨茶、大日子、红头巾、红毛丹、红毛字、华巫印、华校生、英校生、香蕉人、土生华人、七月歌台等。

有些词语是按照音义兼译的方式构成的。例如:亚答屋、五脚基、干巴刹、湿巴刹、巴刹华语、罗杂华语、巴冷刀、峇迪画、胡姬花等。

上述词语跟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它反映了新加坡风土人情的某些方面。比如“捞鱼生”,是指将盛放在盘里的生的鱼片跟其他配料一齐捞起又抖落,并且边捞边用粤语喊着“捞起!捞起!”这是新马华人的一种习俗,每年只在农历正月初一到元宵节期间“捞”,乐此不疲。一“捞”就是半个月。又如“七月歌台”,是指为庆祝中元节而举办的露天演唱会。这种演唱会从农历七月初一至七月三十,为期整整一个月,每晚都有好多台在全国各地演出,演员多半是知名度不甚高的跑台“歌星”,偶尔有请香港著名艺人前来客串的。舞台都临时搭在露天的空旷地带,不收费,而且演员可以用闽南话或广东话等方言演唱,主持人讲话时,华语、英语、马来语及福建话、广东话等搀杂在一起,极尽娱乐观众之能事,因此,反应十分热烈,往往人山人海。这是新加坡一年一度特有的一种文化景观。

八、一小撮人行为丑陋

害群之马在任何国家里都有,新加坡虽以法治严厉而著称于世,但在这个美丽的花园城市里,仍然可以看到少数新加坡人十分丑陋的一面。“路霸”、“劳改”、“大字报”、“电梯尿液侦查器”等词语反映出新加坡社会的负面现象。

“路霸”是指在驾驶汽车时,因与其他开车的人或行人发生争执而出口伤人甚至动武的人。中国大陆也有“路霸”,指的是专在公路上拦截抢劫的匪徒,常跟“车匪”(在火车或长途汽车上抢劫的匪徒)并提,跟新加坡所指并不一样。

“劳改”特指因乱丢废物而被罚参加强制性的劳动。以前,当局对因乱丢废物而被执法人员逮住者,只处以罚款,但是乱丢废物的人还是不少。为了进一步收到阻吓之效,政府就修订法令,对乱丢废物者另处强制性劳动。被罚者通常是10人一组,穿上橙色背心,到公园或组屋区从事清洁工作,时间半小时到3小时,视情节轻重而定。 新加坡政府是在1993年2月正式实施这个新法令的。新法令叫“劳作悔改令”, “劳改”是英语corrective work的意译。 中国大陆自解放后就有“劳改”一词,“劳改”是“劳动改造”的简称,而“劳动改造”是对判处徒刑的犯罪分子实行的一种措施,跟新加坡所谓“劳改”名同实异。

新加坡另一个跟中国名同实异的词叫“大字报”。“大字报”是指讨债告白。向放高利贷的人(广东话叫“大耳窿”)借了钱如果逾期未还清债款,“大耳窿”就亲自或派他的手下到借钱人的住处或工作地点张贴行文颇为粗俗的讨债告白,故意难堪借钱的人,逼他们尽快还债。它是英文“10cm by 15cm notices”的意译。所谓“大字报”,其实不大,通常是一小张而已,有时写在墙上或大门上,连纸都不用,但是人们还是管它叫“大字报”。

“电梯尿液侦查器”是一种安装在电梯里的仪器,功能是侦查在电梯里小便的人。当有人在电梯里小便时,仪器感应到后就会发出警铃声,电梯门自动紧闭,无法打开,随后执法人员便会来开门,逮捕随梯小便者,同时把他控上法庭。一旦定罪,罚款最多为新币2000元。别说没到过新加坡的人,即使到过,也很难想象在新加坡竟然还有这样毫无公德心的人,以致劳动当局得在电梯里安装特别的仪器予以对付。这种事情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从未听说过。

在新加坡华语词汇中还有些令人感兴趣的特有词语,它们反映了新加坡社会的种种现象,“写”出了新加坡社会的“真”。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列举。笔者所编《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词典》,收词语1560条,今年8月将正式出版,供研究者参考。

(附记:拙文是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所作的研究《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探微》中的一小部分。)

标签:;  ;  ;  

新加坡的社交照片_新加坡华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