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升教师语言能力--从语文老师的普通话的朗读谈起论文_杨员奇

浅析如何提升教师语言能力--从语文老师的普通话的朗读谈起论文_杨员奇

摘要:实现国家通用语言的标准化,是普及文化教育的需要,而教师作为育人者,掌握系统的普通话语音知识,才能向学生自然流畅的表达。笔者将从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训练教师朗读技巧这两方面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教师 普通话 朗读 提升 技巧 重要性 一、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变,其义自见”。阅读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我们的语感,提高我们对作品的理解。社会在改变,但教师这一职业难以在短时间内被替代,这就体现了教师不可或缺的作用。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变化以适应课程改革阅读教学环境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朗读情况,帮助学生内化书上的知识。 二、训练教师朗读技巧 普通话阅读是读者有意识地运用阅读技巧,将视觉转化为听觉,通过声音语言再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朗读技巧分为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 (一)普通话朗读的内部技巧 1、作品准备 备稿是朗读不可缺少的环节,老师在朗读前必须对朗读作品进行充分的准备。首先,通读一遍作品,把握好作品中难字词的读音。其次,对作品进行全面、深入的把握。这是阅读成功的重要前提。具体可按以下六个步骤进行: (1)划分层次 划分层次,指的是在熟读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品的自然段进行少并和划分。归并,就是把联系较为紧密的段落化为一个层次。如果层次较多,可以继续归并为部分。 (2)概括主题 概括主题,指的是概括出作品的中心思想。概括主题就是进一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它是对作品认识的升华。概括主题语言应凝练、准确。 (3)联系背景联系背景,指的是朗读作品的现实背景,即人们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背景,它有别于作品的创作背景。 (4)明确目的 明确目的,指的是我们为什么要朗读这篇作品。目的是针对问题提出来的。 (5)分清主次 分清主次,指的是分清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分清主次非常重要,因为对一篇朗读作品的分析,最终要落在主次上。处理好主次关系,能使朗读的各个部分形成和谐的整体。 (6)确定基调 确定基调,指的是朗读作品带有的感情色彩。这里的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既包括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感情态度,也包括朗读者自身的感情态度。 2、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指的是朗读者以作品为原型,把作品中叙述、描写的一切尽可能地再现为设身处地的感受,获得现场感,进而引发相应的态度和情感。情景再现分为四个步骤: 理清头绪、设身处地、触景生情、现身说法。 (1)理清头绪 是指朗读者要将分析完的书面作品在头脑中还原成具体的活动的画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是对作品的进一步感受。 (2)设身处地 是指朗读者把作品中叙述、描写的一切,作为亲身经历。 (3)触景生情 是指朗读者受到头脑中画面情景的触动而产生的某种情感。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恨等。 (4)现身说法 是指朗读者把对作品的理解、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用有声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 (二)普通话朗读的外部技巧 朗读的外部技巧包括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 1、停连 停即停顿,连即连接。停连,指的是朗读语流中声音的停顿和连接。朗读中之所以要停顿,相当一部分是出于生理上的原因。由于一个人不可能一口气读完一个相对较长的句群或段落,这中间需要换气,需要停顿。 2、重音 重音是体现语句目的的重要手段。我们这里所说的重音,读音的轻重,我们把它叫做轻重格式;段落和全篇的句子或层次我们把它叫做重点。 3、语气 语气是指有着思想感情的朗读形式。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体思想感情;二是具体声音形式。 (1)语气以具体思想感情为灵魂 我们在朗读时,语气受思想感情所支配,而这种思想感情是具体的,表现在我们的态度倾向(如反对、赞成、鄙视、欣赏、否定、肯定、抨击、歌颂等)和感情情绪(如爱、憎、喜、怒、哀、乐等)具体性质。而这种思想感情又是处于运动状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在变化中把握整个思想感情的运动规律和细节的具体感受,使语气丰富多彩。如果我们朗读的语气失去了思想感情的依托,那么我们的声音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飘忽不定。 (2)语气以具体的声音形式为形象 语气的声音形式是语气的形象。丰富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变化多端的声音形式才能表现出来。 4、节奏 节奏是由读者思想和情感的起伏形成的,在朗读过程中显现的快与慢、强与弱、抑与扬等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节奏不是一个句子或一个小层次的声音形式,而是就整篇作品而言,具有整体性表现特征。以上的表达技巧,不是独立起作用,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语气支配着其他技巧,就形成了不同的节奏。这些技巧刻苦训练,以达到运用自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邵新芬.试论高师院校普通话教学的更新[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9(08):73-75. [2]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管头中学 武卫杰.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N]. 发展导报,2018-11-09(017). [3]薛烨.论朗诵艺术的创作思维[J].新闻传播,2015(19):70-71. 杨员奇(1999—),男,汉族,辽宁丹东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论文作者:杨员奇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3

标签:;  ;  ;  ;  ;  ;  ;  ;  

浅析如何提升教师语言能力--从语文老师的普通话的朗读谈起论文_杨员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