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率管理的实证研究_银行论文

我国专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率管理的实证研究_银行论文

我国专业银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产负债论文,比例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我国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历史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专业银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存在一大堆问题,严重制约和阻碍比例管理的实施,制约着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迅速转换,从1994年初开始推行到现在进展得十分缓慢。本文试图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基础,以现实为起点,对专业银行加快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进行实证研究,提出实施方案和设想。

一、当前专业银行推行比例管理的难点剖析

虽然,从1994年起全国的银行业普遍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但实际执行情况并不如意,进展非常缓慢,只是中央银行总行着急,而其分行以及专业银行总分行的积极性都不大,专业银行只是停留在文件上,并未真正行动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一是比例管理执行中遇到一系列大的问题,二是面临一些较大的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存在严重制约着专业银行的比例管理推进的步伐,甚至是停滞不前,坐而观之。

(一)出自专业银行内部的问题和困难

1.认识问题。专业银行的各级领导干部中,对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认识上存在的偏差和不足是影响加快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因素。

专业银行及其分支行主要有两种认识上的偏差:一种认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就是多存多贷,把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简单地等同为存贷挂钩,不重视其他比例指标,看不到这是一套内部管理机制,是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的基本条件和内在需要,忽视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由数量管理到质量管理的根本转变;另一种认为信贷规模指标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事实上仍是规模管理,存在有规模就不可能按比例的看法,片面强调规模与比例的矛盾,对比例管理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认识不到规模下比例管理的过渡意义和对接作用,认识不到银行管理重心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的本质所在。正是由于在认识上存在上述问题,因此,在一些专业银行总行以及分支行推行比例管理流于形式,仅停留在文件上或抓而不紧。

2.资本金问题。资本金严重不足,资本充足率低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1994年底四家专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只有4~6%的水平,大大低于8%的国际标准和我国中央银行的要求, 而且资本金还要受到大量呆帐的冲销。与此同时,补充资本金渠道相当狭小,来源不足,目前国家财政不再为专业银行增拨核心资本,随着银行资产总量的不断增大,资本充足率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调查中,发现个别专业银行分行营运资本金冲减呆帐贷款之后,资本金已降为负数。从这几年的情况看,有的专业银行不但资本金总额不增加,而且绝对额还在减少,致使资本充足率逐年减少。作为比例管理的核心比例的资本金充足率如此之低,不能不影响到整个比例管理工作的推行。

3.资产质量极差。由于长期的重数量、轻质量,重经营、轻管理,以及行政干预过多,政策性任务过重,体制机制不合理等因素,致使目前各家专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极差,信贷资产损失严重,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多到惊人程度,所形成的历史包袱相当严重。据不完全统计,逾期、呆滞、呆帐等不良贷款要占全部专业银行贷款资产的20%左右,相当于5500亿元,这一数量何等惊人,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

4.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除贷款以外的其他资产市场只占有极低份额,以及整个银行资产负债的经营管理处在较低水平,因此,不但资产质量差,而且资产负债结构也很不合理,突出表现在,负债结构单一,资产品种不多,流动性差,资产与负债期限严重不匹配,长期负债比重低而长期资产比重高,存在潜在的支付风险。如一些分支行常常发生支付困难,经常随意退压汇票甚至透支。

5.经营管理水平不适应。由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政策性专业银行的性质,因而在经营管理上与真正的商业银行差距较大,从贷款的发放、监控到收回,并没有形成一个严格的调控监督机制和责任制,或有制不执行,有规不遵守。有的专业银行常出现银行内部资金调度不灵,上下行、兄弟行之间相互占压汇差资金的情况极为严重,贷款的逾期量过大,形成了呆滞、呆帐贷款比重很高,以致亏损的局面。

6.存贷款比例与贷款规模计划指标存在矛盾。当前专业银行每年贷款增长量主要受中央银行所下达的指令性计划指标的监控,而目前的存贷款比例指标则往往与下达的指令性贷款规模指标相冲突。例如,当新增贷款规模指标小时,比例指标均无法执行,失去意义,专业银行就无意进行比例管理。

7.本外币并帐存在的问题。外汇资产负债考核及与人民币并帐有两个问题:一是从政策上看,资本项下外汇与人民币不能自由转换,那么外汇与人民币信贷资金是不能自由转换的,目前并帐的意义不大。二是外汇信贷资金与人民币信贷资金存在各自不同的运动规律,外汇信贷资金不存在派生现象,中央银行也没有外汇再贷款,外汇贷存比例相对应高一些,并且还应该有一些特殊的考核比例。但是目前外汇与人民币不并帐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单独考核人民币并没有反映专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全貌,而且作为资本金,人民币和外汇应是可转换的。二是从国际接轨、对外开放以及专业银行走上国际化考虑,外汇和人民币又应当并帐,统一考核,至少对外汇资产负债也要单独考核。

8.仍在承担一些“准政策性”贷款任务。由于处在转轨时期,国家、地方的一些经济政策、经济目标需要通过行政手段要求专业银行在信贷活动中坚决执行,换句话说,专业银行仍需要承担一些“准政策性”贷款任务,这对于推行比例管理极为不利。

(二)来自专业银行外部的问题和困难

1.中央银行在各地的分支行对推行比例管理不够积极。目前只有深圳等少数分行在积极推行比例管理,其他地区的分支行基本没有付诸行动,没有对比例管理进行积极的探索。主要存在两种模糊认识:一是认为专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人民银行总行的工作,人民银行分行对此没有多少事可做;二是认为专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专业银行内部的自律性管理,由专业银行总行对其分支机构下达和考核比例,人民银行分行难以监测和考核,因而不积极主动过问和推行本地区各家专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工作。

2.中央银行对信贷总量的监控体系未形成。 目前中央银行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货币供应量的监测、调控目标,没有足够的间接调控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没有开展,再贴现业务量又很小,相应的监控制度也没有跟上,如果目前放弃规模管理,则对信贷总量的可控程度很低。更重要的是缺乏对推行比例管理的一个整体方案。所以对比例管理推进不够,试点的步子不大。

3.金融市场不发达。货币市场不发达、不规范,市场主体混杂,金融工具不全,利率体系紊乱。这种情况一是使专业银行无法通过市场有效地调度和配置资金,调整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二是极易诱导专业银行不顾资产负债比例的要求参与金融市场的不规范运作,因而常常出现大量的信贷资金冲击证券市场,乱拆借搞乱了整个金融秩序。

4.各级政府对专业银行干预过多。特别是地方政府视专业银行为地方银行,乱指挥、乱压任务的情况比较严重,使专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受到很大的制约。

5.企业吃银行“大锅饭”的严重情况有增无减。目前企业机制转换进程较慢,在资金上对银行依赖程度还相当大,企业资产负债结构极不合理,企业自有资本、自有资产比例低,企业负债率高达80%,其中负债的90%以上来源于银行贷款或投资,企业自身承担风险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很低,而且企业逃避、废除、赖掉银行债务的情况既普遍又严重,企业之间本身的“三角债”也很大,不少企业的信誉差,经济效益差,市场的经济秩序也差,使大量银行贷款和利息无法收回,既降低了银行资产质量,又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

6.其他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发展、竞争对专业银行构成巨大压力和挑战。显然其他商业银行的兴起和大量外资银行引入,一方面形成对专业银行的挑战,加大竞争力度,另一方面也是推进专业银行加快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的步伐、加快推行比例管理的动力。

7.目前的比例指标不尽合理。既没有区别专业银行的不同情况,也没有阶段性比例指标,此外地区差别也没有考虑,而是“一刀切”,用统一的最终目标指标,对专业银行沉重的历史包袱,严重不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极差的资产质量等方面的情况考虑不够,一些指标定得过高,使专业银行望而生畏,难以推行比例管理。另外,还存在缺乏效益的比例指标,有些指标统计口径不合理等问题。

二、专业银行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基本战略

从国际上商业银行实行比例管理的经验以及我国银行业进行探索的实践看,加快我国专业银行比例管理机制的建立,无疑将会对专业银行加快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起重要的推进作用。同时,从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我国专业银行的现状看,早一天实现比例管理,放弃规模管理,就早一天受益,而且对于中央银行加快建立以间接调控为主,以市场化调控手段为特征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也是十分有利的,与此同时对于促进企业机制的转换也会有大的帮助。显然,专业银行完全实现比例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不容置疑的。

从我国目前各家银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四大专业银行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基本战略可以考虑为:在十家商业银行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并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各专业银行本系统内选择若干分行进行试点并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由规模管理向比例管理的过渡,在2000 年以前完全取消规模管理,由比例管理取而代之。

这基本战略所确定的依据在于,首先我国四大专业银行其资产负债总量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总量的80%多,因此对全国的银行业来说,金融业举足轻重,不宜轻举妄动,必须在试点并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比例管理。十家商业银行由于其资产负债总量所占比重小,既比较容易控制,又不会因试点失败而对全局构成大的影响,因此可较专业银行先行一步。再则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在全国的分支机构已有一定数量,机构模式与专业银行大体相同,其试点的成功与否可为专业银行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其次,专业银行若干分行的试点对专业银行全系统全面推行比例管理至关重要。比例管理整整推行了近两年,但并未真正搞起来,因此专业银行还十分缺乏这方面一套完整的管理经验。如果一开始就全系统铺开,难以避免出大的问题、偏差和失控,在若干分行经过一到两年的试点会增加在专业银行全系统全面推行比例管理的成功把握。

最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紧迫性,金融调控体系建立的客观性和企业改革的迫切性,都要求专业银行加快办成真正商业银行,因此,专业银行由规模向比例管理过渡的时间不宜过长,3年时间比较合适。

争取在1999年全部取消信贷规模指标,完全放弃规模管理的模式,宣告规模管理时代的结束,划上一个完整的句号。同时以比例管理取而代之,以比例管理作为专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方式,并建立起相应的运行机制,包括专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机制和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管理的调控机制。这个目标要成为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共识,并为之努力奋斗,力争实现。

三、对处理推行比例管理中几个重大问题的设想

(一)关于比例与规模挂钩的问题

这是推行比例管理的最要害的问题。能否解决好存贷款比例与贷款规模的挂钩问题,使规模管理向比例管理平稳地过渡,科学地对接,是这次信贷体制改革中的关键所在,难点所在。处理得不好,很容易出现信贷总量膨胀,形成失控的局面,对这个问题一定要进行攻关。

初步设想,可以考虑以下三种方式解决存贷款比例与贷款规模的挂钩问题(前提是固定资产贷款仍为指令性规模)。

方式之一,就是新增贷款规模与增量存贷比例挂钩。挂钩的思路是基本放弃贷款规模作为指令性计划,只作为指导性指标和监测指标,由中央银行掌握,不下达给专业银行。具体做法是,在科学地预测当年存款增量的基础上以新增贷款规模倒算出专业银行新增存贷款的控制比率。也就是说贷款规模与存、贷款的增量挂钩,这时中央银行不下达规模限额指标,只下达新增存贷款增量比率指标。为防止专业银行的新增贷款突破中央银行掌握的贷款计划指标,可根据不同专业银行的特点和存贷款季节性变化规律等,按季或按半年下达存贷比率指标,以便于即时调控。这种方式的特点是:(1)重点增量监控,可操作性强。 一可通过对存贷款比率的监控,达到有效控制当年信贷总量扩张的目的;二可通过对存贷增量比率的调控,达到调节存量存贷比的目的。(2)调控 软、硬结合。“硬”是指所下达的增量存贷比率是指令性指标,专业银行不得随意突破;“软”是指在增量存贷比率既定的条件下,各行新增贷款量决定于其新增存款量,全国信贷份额的分配,由过去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转变为由存款市场的竞争决定。(3)易于与规模管理对接。 由于该方式与规模管理方式至少在形式上都是强调对信贷增量的控制,如果存款预测准,则相当于全国总量控制的条件下给各专业行下达了一个软性的贷款限额,因而,这种方式操作简便,可参照和利用规模管理的一些成熟技术,易于同贷款规模管理相衔接。该方式的缺点是,由于受新增贷款规模的限制,在实行正常或紧缩的货币政策条件下,以新增贷款规模倒算出的增量存贷款比率往往远远低于75%的比率(如1995年深圳国有商业银行的增量存贷比率仅为40%),这个低于75%的比例专业银行也不容易接受,这需要做一点说服工作。

方式之二,是新增贷款规模与存贷款余额(期初存量和当期增量之和)挂钩。与方式一相同,中央银行也是将新增贷款规模作为指导性、监测性指标自己掌握,只向专业银行下达存贷款余额的控制比率。其做法是在科学预测当年新增存款量的基础上,以新增贷款规模套算出专业银行存贷款余额比率。同样,这个比率既可按季下达,也可以按半年下达。该方式的特点是:(1)在央行的操作上要适当压缩比率, 留有再调节余地。一方面,为促使专业银行消化期初过高的存量存贷比率,需要利用较低一些的余额比率对其当期信贷扩张行为进行较严格的约束;另一方面,在存款实际增长高于预期水平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新增贷款超出中央银行所掌握的新增规模。(2 )由于上述两方面的限制,将出现余额存贷比呈逐年递减的趋势,这对于消化期初过高的存量存贷比有直接的效用和直观的效果。(3 )余额存贷比受存量因素影响大,方式一基本上不考虑存量因素,方式二则是将专业银行信贷资金的历史变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因此各行存贷款存量及其比率对余额存贷比计划的核定和执行有着重要影响。首先,中央银行必须根据不同行的存量存贷比的实情,分别核定其余额存贷比计划;其次,专业银行为执行核定的余额存贷比计划,必须尽快消化其过高的期初存量存贷比,为此,须尽可能地限制贷款和增加存款,因而考核期内专业银行信贷份额,不再是仅由存款市场的竞争决定,同时也受到期初过高的存量存贷比的制约。(4)该方式既直接地符合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要求, 又使规模管理所强调的增量控制能较好地体现在期初存量以及期末余额的变动中,实际上完成了与规模管理的对接。缺点表现为中央银行控制难度大,主要是存贷款预测难度大,不仅要预测全国存款的变化,而且要预测存款增量在各行的变化,因变量多,因素多,预测精确度必定不高,易使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其次,专业银行所受冲击大,主要表现为在很长一段时间专业银行信贷增量的变化主要用于调整期初存贷款的存量结构,这将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

方式之三,就是将以上两方式改为均在中央银行下达规模限额指标之下,再下达增量或余额的存贷比率,即贷款规模下的比例管理。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中央银行能有效地控制新增贷款的总量,防止新增贷款突破计划规模指标;缺点是专业银行会对比率指标失去兴趣,仍以贷款规模为依据,不以比率为依据进行贷款的发放,并可无视存贷比例乃至整个比例管理的要求,使比率形同虚设,失去意义,不利于推行比率管理。

我认为对于除四大专业银行以外的十大商业银行可以用前两种方式,大胆地进行试验,而对专业银行总体上先用第三种方式进行探索,对于个别基础好,存贷规律性强,经营管理比较规范的分行或地区,也可以考虑一开始就用第一、第二种方式,在经过一两年的试行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在专业银行全系统采用第一或第二种方式。总之第一、二种方式风险较大,对于专业银行全系统来讲目前不宜一步到位。

(二)关于比例的阶段性问题

1994年3 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了《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这里讲的商业银行包括专业银行),并附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控指标》,以及《关于资本成份和资产风险权数的暂行规定》两个办法,规定了九大类14个比例指标。这些指标从总体上说既符合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和惯例,也结合了我国的国情,对于十大商业银行来说是易于行得通的(因为都是新的银行,一开始就基本上按商业银行的原则经营,没有历史包袱),但对于四大专业银行则有些指标近期难以达到,比如资金充足率指标,存贷比率指标,逾期贷款比率指标等。由于这些指标是一个理想的最终目标,而专业银行由于存在长期形成的沉重历史包袱,且仍承担着一些政策性贷款任务,尚处在向商业银行转制的过程中,短时间内难以达到这些比例指标的要求,因此应该分阶段制定一些可行指标,这样专业银行才有积极性,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如果每年都以那些最终目标的指标衡量专业银行的经营情况,则专业银行年年要受批评,这会大大挫伤专业银行推行比例管理的积极性。显然很有必要针对专业银行现实情况,制定出分阶段的中期阶段性比例指标,以此考核专业银行每年的经营业绩,逐步向最终目标逼近。在分阶段比率中还要考虑各专业银行的差别而有所不同,不宜用同一标准考核不同现状的专业银行。而对于各专业银行来说,对于它的分行还要考虑地区差别,制定出不同的比例指标,至少可以将分行按三类经济地区制定出三种不同的比例指标体系,即经济发达地区的比例指标体系,经济中等发达地区的比例指标体系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比率指标体系。另外,对于整个比例指标体系要进行修改、补充、调整和完善,尤其应增加盈利指标,使之更加合理科学,也要向西方商业银行那样既有监控指标体系,又有分析指标体系,将各方面的指标进一步细化。特别是专业银行要根据各自银行的情况,对各项指标要更可能地进一步分解,或设多个指标,对于各自的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立体考核监督,以有利于提高竞争力。我国交通银行所建立的以比例管理为核心的自控指标体系就含有13个大项、21个指标,既侧重流动性,又兼顾安全性,还要考核盈利性,效果十分明显。1994年交行全行逾期、呆滞、呆帐贷款的比例分别只有5.14%、1.36%和0.37%,远远低于中央银行的要求和同业水平,而利润率为27%,资产收益率为1.97%,资本收益率为35%,利息回收率为85.83%,远远高于同业水平。可见, 交行这个指标体系全面有效,值得专业银行借鉴。总之,整个比例管理指标体系要由目前的中央银行的外部监控为主逐步转为以专业银行自律管理为主,形成专业银行自我约束的机制。

(三)关于资本金问题

从我国90年代初专业银行资本状况中可以看出:(1 )我国四大专业银行的一级资本比率均超过“巴塞尔协议”4%的最低要求。(2)资本构成中附属资产比重微不足道。(3)总的资产比率呈下降趋势, 目前远低于“巴塞尔协议”8%的要求。这仅是帐面的数字, 而专业银行实际的资本状况远较此严峻得多。据测算我国专业银行贷款存量能收回再贷的仅为30%左右,70%处于沉淀和凝固状态,其中大部分正在渐渐地被企业的政策性和经营性亏损吃掉。根本无法偿还的贷款,估计最低占贷款总额的20%。如果长此以往,我国专业银行的自有资金或资本将会名存实亡,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亏空。

目前专业银行资金充足率过低是个严峻的现实,既距离巴塞尔协议要求的8%较远, 又使专业银行无力消化长期形成和积累的巨额呆帐,使专业银行处在高度的风险之中。这对于专业银行走出国门,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形成了极大的障碍,例如美国就以过低的资本充足率和高比例呆帐而严格限制我国专业银行在美设立分行。

可见解决资本金过少、资本充足率过低的问题已迫在眉睫。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多方面入手。第一,国家财政近三年每年要向专业银行拨付一定数量的资本金,这是国家财政义不容辞的职责,因为专业银行目前是全民所有制,是国有商业银行,财政部可以通过发国债或向中央银行发行特别债券等形式筹集这部分资金拨给专业银行。实际上前些年国家财政不向专业银行拨补资本金是一种欠帐行为,欠帐多了还起来就困难了。第二,专业银行要通过搞好经营管理,减少支出,增加收入和盈利,从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积累中去增加一部分资本金。第三,专业银行可考虑滚动发行五年以上的金融债券,通过补充附属资本提高全部资本比率,在当前这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第四,可以通过对专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以吸收一部分股本金的渠道增加资本金,可以考虑将专业银行改造成股份制集团化银行财团,分行相对独立,总行对分行进行控股。基本思路有两条,一是向国有企业进行法人定向募股,二是由各地地方政府向专业银行参股,并允许专业银行的法人股上市交易,以增加专业银行增收股金的吸引力。

(四)关于人民币与外币并帐考核比率的问题

随着外汇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币开放的发展,人民币与外汇在外汇市场可以相互转换,外汇资产负债占银行整个资产负债比重也会逐年增加,外资银行增多以及外资银行准许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趋势,外币与人民币并帐考核比例更加显得势在必行。从我国专业银行的实际情况看,本、外币并帐可以按深圳的经验,即人民币和外币一方面各自单独考核比率,另一方面同时又再并帐考核比率,从不同角度进行比例管理和监控,这对于专业银行办成国际化的商业银行是十分必要和有利的。

(五)关于选点试验问题

第一步,在十大商业银行或者在十大商业银行中选择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进行全面推行比例管理的试点,取消规模限额,只对这些商业银行下达一套比例指标,其中存贷比例以余额计算,一步到位,以便取得有益的经验。

与此同时,在四大专业银行系统各选择三个分行进行试点,三个分行的选点分别为经济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分行,其中有经营管理较好的分行,也有不好的分行,有存差行,也有贷差行,有比例管理基础分行,即进行过试点的行,也有没有基础、没经过试点的行。对这些试点分行,由中央银行总行和专业银行总行根据各行分行不同的经济金融等各方面情况共同核定不同的各项比例,共同进行监测和调控。

也可考虑在深圳、上海或仅在深圳进行地区范围内的比例管理全面试点。 深圳地区的各家银行已在当地人民银行分行的统一部署下, 于1995年全面实行比例管理,并取得基本成功,可以继续试验。试点的具体做法是,由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总行对该地区分行的前三年的存款、贷款平均增长率计算出当年新增存款、贷款预测数,然后推算出余额存贷比率。1995年深圳地区所有银行的余额年度存贷比率为60%,其中人民银行分行下达工、农、中、建四家分行的比率分别为63%、66%、58%和55%。此外还按季下达比例指标进行调控,确保年度比率实现。

第二步,是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试点,根据试点所取得的经验,可以做如下更大范围的试点:(1 )对于没有全面试点的若干商业银行也进行试点。(2 )选择一家专业银行在全系统进行全面推行比例管理的试点,但贷款规模限额仍作指令性计划。其余三个专业银行可选择三分之一的分行进行全面比例管理的试点,也下达贷款规模指标。(3 )可在深圳、上海试验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选择3~5个地区进行全面推行比例管理的试点,不下达贷款规模限额指标。

第三步,对所有专业银行实行以贷款规模限额为指导性计划,以比例指标为指令性计划的管理方式,为稳妥起见,可以半年下一次比例指标,第4季度根据执行情况再调整一次指标。

第四步,对专业银行完全放弃规模管理,全部以比例管理进行经营管理和调控,完成由规模管理向比例管理的改革和过渡。

四、专业银行全面推行比例管理的配套措施

为使专业银行全面推行比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专业银行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看至少应做如下几项工作和采取以下配套措施。

第一,尽快向国务院提交总体方案。为使专业银行全面推行比例管理的工作有效实施,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应尽快向国务院提交《关于改革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专业银行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总体方案》的报告,经国务院批准后认真组织实施。因为这样一个大的改革,没有国务院的“上方宝剑”是不行的。

第二,成立专门机构。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立即分别成立“推进专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领导小组”(或称“信贷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委员会”,以有力地领导、组织这项工作的展开。

第三,增补资本金。向国务院、财政部提交增加专业银行资本金的专项报告,以实现财政部拨补资本金与专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吸收资本金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第四,减少行政干预。以国务院文件下发各部门、各地区,今后各级政府不再干预专业银行正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不过多摊派政策性贷款任务,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使专业银行拥有真正的经营自主权,既可减少由于政府干预造成的有问题贷款,又可以使专业银行无借口把贷款质量下降都归结为政府干预结果,而不从自身经营管理上找原因。

第五,专业银行自身的配套措施。专业银行要建立和制定若干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配套的制度、办法,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分、支行。要加强资产结构的调整,严格审查和监督发生的贷款,探索贷款保险业务和贷款违约金制度,推行深圳所创贷款风险度管理,全面实行贷款证制度和基本客户制度等,加强贷款风险的防范,确保贷款质量,提高资产质量,加大对逾期、呆滞贷款的清收的力度,提高呆帐准备金比率,分步骤核销部分不良资产和坏帐,加强欠息的追收,增收节支,加强成本核算,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盈利水平,尽快摆脱低盈利甚至亏损的困境。要努力调整专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不可继续目前单位的贷款结构型,而要促进资产多元化,逐步增加各项投资资产的比重,形成贷款——投资结构。目前我国专业银行资产中证券投资比重过小,只有百分之几,而西方商业银行则高达20%,美国则为25%,其证券投资收入也占总收入的25%。因而加大专业银行对证券,主要是对国债的投资,可分散风险,增加盈利,也可提高资产流动性,改善资产结构。要建立对专业银行的资信评级制度,包括对专业银行分支机构进行评级,这利于促进专业银行加强管理,注重资产质量和社会形象,提高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

第六,加快改革专业银行管理体制。要积极探索专业银行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将专业银行改造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实行国家控股、地方政府和企业参股,以增加专业银行资本金的来源和促进专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换。专业银行的分支行可以相对独立,在地方政府、企业参股的情况下,总行对分支行进行控股,这既不破坏原有的专业银行大系统,不损害整体功能,又有利于增加分支行的活力,在盈亏上减轻对总行压力。还可以考虑对专业银行的县级分支机构进行合并,以体现规模效益,减少亏损,摆脱困境。目前经济不发达县市专业银行分支机构重复设置,经营规模过小,成本费用开支过大,是专业银行经济效益低下,甚至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互相收购、合并很有必要。此外,也可像日本商业银行那样,银行以信贷资金直接向工商企业参股和控股,银行直接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更有效地监督银行信贷资金的使用情况,以提高效益和防止受损。

第七,加快企业现代化制度改革的步伐。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公司化,企业产权代表多元化,尽快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以增强产权的流动性调整企业产权结构,以增量带动存量的调整,以外资源重组国有企业产权构成。同时也要注意防止企业在转制、改制过程中逃避银行债务,要多渠道增加企业自有资金来源,包括通过股份制改造增加资本金,由“拨改贷”再改为“贷改投”增加资本金,可发行长期公司债筹资,可通过抵贷返租、兼并、托管经营或是探索债权转股权,发行可转换债券,建立国债基金等形式减轻企业债务负担,减少对银行资金的依赖程度,调整和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打破企业吃银行的“大锅饭”的局面。金融是经济的基础,企业是银行的基础,企业机制不改观,企业经济状况不改变,企业经济效益不提高,银行资产质量就不可能改观,银行就不能从根本上摆脱目前的困境。

第八,加快中央银行间接调控体系的建立。当前要积极推进大量发行三、六、九个月的短期国债,使公开市场能做“有米之炊”。短期国债作为公开市场的主要工具完全是国际惯例,没有理由不发行短期国债,在没有短期国债时也应开展以长期国债为交易对象的公开市场业务,以增加国债所占资产比重,调整专业银行的资产结构。这既有利于控制信贷总量,也有利于增加资产流动性,此外还可大量发行中央银行短期融资券进行过渡,从而逐步减少中央银行的直接信用性再贷款,有利于逐步消化中央银行在专业银行中过量的信用再贷款。从总量上严格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以信用再贷款形式向专业银行注入,目前专业银行近四分之一的资金来源靠中央银行信用再贷款,这是货币超经济发行、通货膨胀、专业银行存贷比过高、信用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坚决控制住这个资金缺口,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不管住,比例管理特别是存贷比很难起作用。要积极推进专业银行开展商业票据贴现业务,以便扩大再贴现的数量。为鼓励专业银行办理贴现业务,可以给专业银行核定一个再贴现的额度,降低再贴现利率,增加对专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进行融资的吸引力。同时,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专业银行可用资金,减少向中央银行再贷款。

第九,大力发展以同业资金拆借为主要内容的货币市场。要尽快建立规范化的全国融资中心,进行拆借资金的集中交易,严格限制场外交易,严厉打击黑市交易,使专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和日常支付能得以增强和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源保证。同时外汇市场也要进一步完善,要加大专业银行本、外币资金对流、转换的范围和程度,以加强专业银行对本、外币资金统一运用调节的能力。

第十,加快利率改革的步伐。要加大利率杠杆对银行信贷业务调节的力度,为专业银行商业银行化、推行比例管理创造条件。可以考虑:(1)加大存贷款利率浮动的幅度;(2)逐步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公开市场利率;(3)提高并经常调整再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 备付金的利率;(4)放开贴现利率,鼓励贴现和再贴现。

第十一,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要大力开展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改革的意义和作用的教育工作,提高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各级领导和员工以及全社会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重要意义的认识,从而上下内外取得共识,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第十二,大力培训比例管理专门人才。要迅速全面开展人员培训工作,因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现代化银行管理的一种方式,其复杂程度要比规模管理大得多,无论是中央银行还是专业银行现在拥有和掌握这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很少,因此全体银行职员必须更新这方面的知识,训练这方面的技能,没有一批懂得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领导和员工,是不可能搞好比例管理的。各级行要定出学习和培训计划,分批进行培训,尽快有一批骨干,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比例管理的运作能力,进而把比例管理推向风险管理、缺口管理等更高级的层次。

标签:;  ;  ;  ;  ;  ;  ;  ;  ;  ;  ;  ;  ;  ;  

我国专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率管理的实证研究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