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根治术后肠内和肠外营养的比较研究论文_崔恒官,沈卫星,吴伟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普外科 上海 210017

【摘 要】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各45例,观察比较两组病例的术前1天、术后第7天生化指标的变化,并统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EN组血淋巴细胞计数及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的改变显著高于PN组; EN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显著低于PN组;EN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N组。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应用肠内营养利于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5-102-01

胃癌患者因手术创伤大,应激状态使机体处于负氮平衡,加上术后开放饮食时间晚、术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恢复受到了明显的影响。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不仅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而且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的恢复,所以早期肠内营养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我本研究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的9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病人术后营养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90例患者, 其中37例毕Ⅰ式吻合; 53例毕Ⅱ式吻合。所有患者均经胃镜及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各45例,EN组男 27 例,女 18 例; 平均年龄为(65±13.4)岁;PN组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63±17.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例分期、手术方式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EN组 本组患者在术中将空肠营养管置入距吻合口远端20cm处的空肠内,术后第一天经空肠营养管缓慢滴注生理盐水500ml+能全力500ml,第2-7天予以鼻饲能全力1000ml。按热卡125.5kJ (3okeal)/kg?d及氮0.29/kg?d经静脉补足。

2.2 PN组 本组患者术后7天予以全静脉营养支持,补充能量及氮量标准同EN组。

2.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术前一天、术后第七天的血淋巴细胞计数及白蛋白、前白蛋白含量,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术后第七天较术前一天变化值。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

2.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3 结果

EN组血淋巴细胞计数及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显著高于PN组;EN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显著低于PN组;EN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N组。

4 讨 论

胃癌患者在行胃大部或全部切除术后,因手术创伤、应激状态等使机体处于负氮平衡,且术后开放饮食时间晚,加之大部分患者术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恢复较慢。同时因为术后很长一段时间进食受到很大影响,肠黏膜萎缩,肠内菌群移位,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及术后恢复能力,从而增加了术后的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1]。故而如何有效加强术后的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的术后快速恢复至关重要。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是临床外科医师常用的两种营养支持方式,在传统上,胃癌手术术后患者排气之前以全静脉营养支持为主。但由于肠内营养由于具有符合生理状态、有利于胃肠功能和结构的恢复以及经济等优点而日益外科医生的关注。有研究证明胃功能的恢复时间在术后1-12天之间,大肠功能的恢复需要3-5天,而小肠则可以在术后6-12小时后恢复正常的蠕动、消化、吸收功能[2]。因此我们在术后第一天先给予患者空肠营养管内缓慢滴入生理盐水500ml,在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后予以开始能全力慢速滴入支持。早期肠道喂养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肠内营养液的刺激可以增加肠黏膜和门静脉血流供应,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保护肠道粘膜细胞,防止因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所致的菌群易位,从而维持肠道及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由于营养物质经门脉系统吸收入肝脏,可以促进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和激活代谢过程的调节,进一步有利于术后的恢复[3]。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组患者的术后第7天的血淋巴细胞计数及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较肠外营养组有明显提高,排气时间明显提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在研究中, 肠内营养组开始有少数患者出现腹部饱胀不适、腹泻等不良反应,经过加热器加热、减慢低速等措施后明显好转。

综上,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方便、有效,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书航,黄丞,李静乐,等.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与延迟肠内营养的效果比较[J]中国临床研究,2011,12月(12):1123.

[2]李宁,黎介寿.肠内营养近20年的进展和展望[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1):628.

[3]黎介寿.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J].肠内与肠外营养,2003,10(3):129-130.

论文作者:崔恒官,沈卫星,吴伟新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2

标签:;  ;  ;  ;  ;  ;  ;  ;  

胃癌根治术后肠内和肠外营养的比较研究论文_崔恒官,沈卫星,吴伟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