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中小企业改革研究_企业改制论文

连云港市中小企业改革研究_企业改制论文

对连云港中小商业企业改制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连云港论文,企业改制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苏省连云港市商业系统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在推进中小企业主权制度改革的进程中,因企业制宜推出国有民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兼并、拍卖、破产等多种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运行机制的转换,盘活了存量资产,扩大了经济总量,提高了经济效益。如今,全系统年销售收入已由几年前的不足10亿元猛增到33亿元,年上交税金突破4 000万元。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国有商业面临着多种经济成份争夺市场的严峻挑战,加之国有企业历史包袱重、富余人员多,致使连云港市许多商业企业出现了亏损乃至严重亏损的局面。

面对着内外交困的形势,商业企业该如何走出困境?市贸易局党委一班人认定,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靠改革求生存,靠改革求发展。为此,他们一面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推出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案,一面鼓励企业只要有利于国家、集体、职工增收,在改制的形式上可以大胆地闯。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全市商业系统企业改制已取得了可喜成果。

一、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变国营为民营

企业改制的第一把火是由赣榆县百货大楼在1992年6月烧起的。 赣榆县百货大楼1987年建成开业,经营面积5 400m2,职工500多人,几年间先后实行过百元销售毛利提成、法人代表承包、全员承包等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但是由于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真正分离,仍然存在着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现象,名为层层承包实际上层层不负责任,即使是负责任也是包盈不包亏,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到1992年6月,累计亏损达1 000多万元,负债2 40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大楼借鉴外地做法, 打破条框约束,真正做到两权分离,实行国有民营,对柜台进行合理的标的测算,职工竞争投标,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原有商品卖给职工,收取场地费、柜台租赁费,由职工自主经营并实行“两不变”、“两统一”,即承包经营后,职工原有身份不变,行政、党、团隶属关系不变,保留档案工资,统一管理,统一纳税。

自1992年8月至1993年7月一年的承包期中,大楼在没有投入的情况下收回承包费108万元,实现利润76.7万元,一举遏止了亏损。 商品经营品种由8 000个增加到1.6万个,职工的收入大幅提高。市贸易局及时总结并推广了赣榆县百货大楼的经验。

目前全市商业系统实行国有民营的中小商店已有142家, 并普遍收到了较好效果。市商业发展总公司是在1992年以连云饭店和沿中山路的国有零售商店组建而成的。几个下属单位除了饭店微利外,其余均处于困境。公司对海滨商场、荷花商场等实行国有民营的改革,不仅将库存商品转卖给职工,而且将除了房子以外的柜台等固定资产也卖给职工,有人形象地比喻为“租壳子卖瓤子”,这一做法使几家商场一举扭亏。而对全市最早的涉外饭店连云饭店,公司则将其分成两个餐厅和一个客房部租给个人,对其内部的桌椅、床柜、电视机等则实行分期付款的形式买断,这一将经营权所有权分离、对部分产权实行转让的做法极大地调动了承包人的积极性,他们多方筹措资金,增加硬件投入改善经营条件,广揽客源,使效益大幅提高。现在公司6个下属单位有5个实现了国有民营,没有一家亏损。

二、由单一的商品经营向资产、资本经营过渡,变自营为他营

友谊宾馆是外供公司的下属单位,和上海某宾馆联营失败后一直没有营业。1997年他们与河南某集团签约,以第一年60万元、以后每年递增10%的价格租给该集团。该集团按质论价,将电话、电视、床柜等全部买断,同时解决公司26名职工的就业问题,租期为5年。 变自营为他营这一做法不仅盘活了几百万元的固定资产,而且使公司每年增加几十万元的收入。位于东海县火车站北面的金门大酒店, 县商业局投资370万元建成后却无钱对内部进行装修,因而迟迟不能投入使用,1997年他们以当年30万元以后每年递增10%的价格与一外商签订了为期8 年的租用合同。目前外商投资270万元正在进行内部的装修和设备的购置, 投入使用后将为商业系统解决60名职工就业问题。位于商业黄金地段的龙凤居酒楼,由于多种原因每年亏损30多万元,后将其租给一个经营者开设了“无锡鸡粥店”,每年可得租金36万元。变自营为他营解决了企业发展资金问题,盘活了存量资产,使“借他山之玉成自身之器”成为现实。

三、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变职工为股东

1996年初,市贸易局选择市饮食服务公司的通云旅社作为股份合作制试点单位,120名职工筹集资金41.55万元,以公司机关、明珠大酒店、通云旅社三个社团法人形式投资入股,将通云旅社26.08 万元的净资产全部买断,结成了合资合劳和利益共同体,“通云”改制后,利用新筹集资金完善了配套设施,开拓了新的经营项目,改制后20个月比改制前20个月的营业收入增长38.46%,利税增长32.08%,企业净资产增加39%,并于1997年6月进行了首次红利分配。 东海县洪门食品站的股份合作制改造是从1996年12月5日开始的。 这一制度的实行使职工真正树立起“主人”的意识,改进了工作作风。职工早晨四五点起床收购生猪,晚上七八点钟踏月而归是常有的事。1997年1~9月,一个小站收购生猪14 597头,实现利润4.05万元,职工月均收入536元, 同比分别增长82%、275%和125%。金三角五交化商场是五交化公司下属单位,由于位处偏僻,加上经营等原因,1997年1~8月份亏损22万。公司将商场分成14块进行股份制改造,每名职工入股后,自由组合进行竞标,库存商品7折转卖给职工,现已逐步走入正常运转的轨道。

四、不拘一格因企制宜,变单一改革形式为多种方式

市炼糖厂是家拥有净资产4 318万元、职工300多人的老企业,由于多种原因已停产多年。他们以盘活存量资产为目标,主动与化工部连云港矿山设计院、中国农资工贸有限公司、山东远大公司联合,利用自身闲置的厂地厂房、设计院的技术和后两家单位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各占25%的股份组建了连云港华晶钾盐有限公司。该公司产品硫酸钾项目被化工部列为“九五”重点发展项目的第三项,现在国家开发银行的3000万元贷款已经到位,厂房改造、设备购置正在进行之中,1998年上半年可投产,年产量达5万吨。

由于占有25%的股份,糖厂仅拿出375万元的净资产入股, 而对供电、锅炉、货场等其他设备,华晶公司以每年200万元进行租用。 公司投产后,年需编织袋约300万条, 华晶公司将帮助糖厂上这一设备配套生产,300多名职工可以全部解决就业问题。

东海县肉联厂背负着2 700万元的债务在挣扎无望后于1996 年9 月26日不得不宣告破产。1997年6月12日, 华东地区最大的熟肉食品加工企业——南京雨润食品公司对其进行收购,60万元的固定资产该公司投资250万元一次性买断,同时负责解决230名职工就业问题。之后该公司迅速投资1 000万元,新上一条年处理生猪30万头的生产线, 年产值可达3亿元。由于这一处理线的生产能力仅能达到公司需要量的1/4, 现在正上另一条生产线,并将增加年产值1 亿元的深加工的前套工序也移至东海。

类似的还有市豆制品厂。1992年该厂因转产饮料更名为市保健食品厂,1994年4月停产,1996年5月因资产负债率达300%而宣告破产。 市贸易局面对一时难以转手的固定资产,动员饮食服务公司对该厂进行兼并。9月26日,经过添置设备重新复名的市豆制品厂正式投产,运营1个月后,连锁直销点由16个增加到45个,每天销售豆制品达1 000 多公斤。

五、明确目标,谨慎操作,改制之树结硕果

连云港市商业企业近几年改革改制采取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出发点和目标却是一致的:必须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能够给职工带来实惠;必须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负担逐步减轻,国有资产不断增值。

遵照这些原则,在企业改制形式的选择上,他们尊重职工的意愿,坚持因企制宜,做到宜股则股,宜卖则卖,宜租则租,不搞一刀切。与此同时,在改制过程中,他们坚持三个结合,即改造与盘活存量资产结合,改制与实施再就业结合,改制与扩大经济总量结合。近几年,全系统通过租赁、出售、兼并等多种改革形式,盘活存量资产1.2亿元,仅4年时间,全系统兴办各类市场28个,分流富余人员近千人,年销售收入达7亿多元。

为了进一步分流人员,同时也为了扩大经济总量,众多改制企业还实行多元化经营,如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改造的百货大楼相继开办了酒店,成立了旅游公司、烟酒代理公司等。

改制之后的累累硕果让人倍感振奋。改制后,职工真正成了企业的主人,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出资人,既是职工又是“老板”,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全新机制,培育了职工的市场意识、竞争和投资意识,摆脱了职工对企业、企业对政府的依赖关系。几年来,全系统近200家改制企业,从未发生过因为经营问题、就业问题、 吃饭问题而找局长、找市长的现象,同时较好地解决了老体制下经理(厂长)负盈、企业负亏、银行负债、政府负责的问题。改制是解放生产力,改制促进了全市商业经济的发展,1997年1~10月, 全市商业销售额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长7.6%, 改制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和职工的积极性,改制企业普遍收到了国家、集体、职工三得利的良好效果。

标签:;  ;  ;  

连云港市中小企业改革研究_企业改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