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振兴战略看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着力点论文

从乡村振兴战略看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着力点论文

从乡村振兴战略看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着力点

漆晓玲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成都 611731)

摘 要: 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新契机,赋予新活力。因此,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核心价值观培育要坚持四个原则: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原则、整体部署,协调发展原则、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原则、农民主体地位原则。主要着力点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骨干队伍引导,结合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顺势而为,依托当地特色乡村文化规划部署,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广大农民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核心价值观培育;关系;培育原则;着力点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表明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也是文化、教育、科技的振兴,以及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因此,这就为农村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新契机,赋予新活力,既有助于农村的文化振兴,提高农民的素质,培育更为淳朴的乡风、民风、家风,而且更助推广大农民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聪明才干的精气神。

一、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关系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强大物质保障

乡村振兴是一个全面振兴的综合概念,它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的振兴,治理体系创新,也包括塑形铸魂的文化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重点是通过产业振兴,让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和农民增收,从而在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实现全方位兴旺发达,使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通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强力激活市场、要素和主体,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劲而持久的动力和活力,让广大农民最大程度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农民腰包鼓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基础设施完善了,社会治理有序了,这就为农村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强大物质保障。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核心价值观培育指明了未来工作方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强调农村产业不仅要发展,而且要达到兴旺的更高要求。乡村不仅要整洁,还要环境更美更宜居。在管理上不仅民主法治而且要治理有效。农民生活水平要再上新台阶,要上升至富裕程度。这些都离不开乡风文明的建设和加强。也就是说不仅要改变农民的精神面貌,树立起现代文明的生活观念,而且要传承好发扬好优秀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使农村不仅山清水秀,炊烟袅袅,一派详和,而且绽放特色明显人文浓厚鲜活流动的文明之花。这就要求农村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未来工作方向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和总要求,为乡村全面振兴营造活力四射奋发图强的社会氛围,培养一大批既具备更强思想政治素质和更高科学文化水平、富有远见灼识开拓进取精神,又热爱农村、热爱农民、扎根农村的农业技术人才。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加持久的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三农”发展的不充分,包括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充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充分,农民群体提高教科文卫发展水平和共享现代社会发展成果的不充分等。解决这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需要持续、有力、高效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它可以进一步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移风易俗,弘扬正气,凝聚共识,激发农民劳动热情和创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更大贡献,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义矛盾奠定坚实基础。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为清晰明确的价值遵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战略决策。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和统领地位。“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和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和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这“三个倡导”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初衷和决策不谋而合,相互映衬,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具体阐发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遵循和方向引领。

这些山塘大多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条件限制,普遍存在工程设计标准较低、管理不规范、施工质量不高等问题,特别是坝内埋置的放水涵管,结构材料多种多样。据统计,有素混凝土管、石板盖涵、瓦管和木管等,经多年运行,90%以上山塘涵管存在老化、破损、裂缝、沉陷、坍塌等安全隐患。因此,对放水涵管进行处理是山塘整治的重要建设内容,也是保证山塘大坝安全运行的首要条件。

二、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近年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更加丰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文化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产业初见成效,文化市场日渐兴旺,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思想境界,这对于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随着社会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互联网普及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广大农村在文化建设上也出现一些新问题,主要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不够,农村文化队伍青黄不接,素质不高,引领力不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各地蓬勃开展,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没有和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没有结合当地风土人情、乡情民意开展特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自说自话,孤掌难鸣,难以深入人心,获得广泛认同。因此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基调,在“振兴”上下功夫,把握好四个原则: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的怎么样,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的发挥程度。因此,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运行机制,建设一支党性强、政治素养高的乡村干部队伍,特别是加强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培养和选拔,加强对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村技术骨干等人员的培养和管理,使基层党组织始终保持先进性、政治性和战斗力。同时,要培养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较高,能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于创新传播形式和方式的文化骨干队伍,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创作更多符合时代要求和农民期待的精品力作,更好地激励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行动中去。

(一)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原则

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的属性。人的主体性突出地表现在人能够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我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根本体现,更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基本价值思想的鲜明体现,意义重大而深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国家号召,大势所趋,也是一种影响广泛而任务艰巨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没有群众的参与只能曲高和寡流于形式。因此,在广大农村,必须紧紧依靠农民群众,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通过产业兴旺持续增收,通过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农民树立健康科学的现代文明观念和生活方式,全面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既有深度和广度,又有温度和效度,更好地以乡村的文化振兴带动乡村的全面振兴。

(二)整体部署,协调发展原则

要通过各种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广播、宣传展板、休闲广场、主题墙等载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简明扼要地提炼其丰富内涵和目标任务,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设计,突出重点,典型引路,群众共鸣。特别要注重在广大农村青年中宣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农村青年接受新事物快,善用新媒体,因此,要在新媒体上下功夫,通过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等路径加强对他们的政策宣传、就业支持、创业扶持以及生活信息的及时推送,让广大农村青年在人文关怀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实在在。同时,要结合国情民情和乡情,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结合当地农民的多样化需求和不同乡土文化的特色,量力而行,分类施策,找准突破口,正中下怀,不搞一刀切,不走形式主义,不照抄照搬,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财政部副部长程丽华代表财政部向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成立表示祝贺。她表示,经国务院同意,授权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对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标志着黑龙江垦区体制机制的重大转变,翻开了黑龙江农垦发展崭新的一页。希望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勇担重任,继续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再接再厉,继续将农垦改革不断引向深入;不辱使命,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财政部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与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一道,进一步推动黑龙江农垦的改革发展。

(三)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原则

要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总体要求和战略署,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以农村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使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社会治理、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中,融入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移风易俗的实际行动中,以经济社会建设带动核心价值观培育,以核心价值观培育鼓舞启发广大村民干事创业,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有效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过去传统封闭甚至僵化失范的乡土氛围。

3)低密度负荷区10 kV中压线路钢芯铝绞线LGJ-70的合理供电半径最小,其不宜超过8.7 km;LGJ-240的合理供电半径最大,其不宜超过20 km。

(四)农民主体地位原则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要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自觉引领者。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方针政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爱国敬业奉献创新的党员风采感染并教育引导广大村民,并积极探索培育农村核心价值观的好方法好形式,特别是发挥新媒体的重要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走入农民思想和心灵。主动协调好当地文化建设和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协调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收到实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核心价值观培育着力点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骨干队伍引导

式中:x为Ⅳ指标实际取值,d、e、f、g为各等级标准取值。带入隶属函数要根据指标不同性质(成本型、效益型)作适当调整。

(二)结合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求顺势而为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乡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农村生活环境没有得到持续改善,乡风文明有待加强,封建陋习还有一定市场,农民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顺势而为,通过开展主题宣讲、政策解读、技术帮扶、资金支持、环保宣传、文化下乡、发展特色产业、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等思想精深、形式多样、利益攸关的活动项目,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共同弹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交响曲,把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问题,如农民增收、民生改善、权利保障、环境整治等问题解决好,既要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又要帮助农民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避免单纯说教和娱乐消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地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启迪明智,鼓舞斗志的独特作用。

(三)依托当地特色乡村文化规划部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要对广大农民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契约精神,切实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又要注重结合当地风土人情、乡村文化开展独特新颖的实践教育活动,将大道理化为朴实可亲的小故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激励身边人,如“文明示范户”、“孝亲模范”、“致富能手”、“创业先锋”等线上线下评选活动,引导农民在学习典型中激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创新创造精神;开展线上线下普法知识竞赛、法制宣传剧目等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素养和法治精神;鼓励当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走入乡村,和乡村文艺骨干一起,共同传承乡土文化、演绎时代赞歌、述说精彩故事,从而营造知荣辱、讲正气、有责任,爱奉献、促和谐的良好乡风、民风和家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新风貌。鼓励民间文艺团体、地方高校的服装、建筑、艺术等优势专业和当地“乡村记忆”工程相结合,加大对乡村文物、历史建筑等古代文化遗存的保护,挖掘、传承和弘扬当地优秀乡村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集传统手工体验、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传统文化街区和创作优秀民间工艺作品,使其和农村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融为一体,并借助新媒体手段和发达的电商平台让千里之外的人们能近距离地体验传统文化风韵或拥有浓郁地域风情的艺术品,让现代农村守得住历史记忆,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情乡愁。

(四)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方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体,广大农民有深厚的乡土记忆,有勤劳聪明的质朴品格,还有对农村的依赖眷恋,因此,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动力,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更加生动鲜活的素材、形式和榜样,如举办农民运动会、坝坝辩论赛、农民书画展、剪纸艺术展、摄影展、文艺汇演以及乡村地区节庆活动,既让农民根据切身体会讴歌党、讴歌新时代、讴歌今天的幸福生活,也为农民群众搭建展示良好精神风貌和聪明才干的机会和平台。同时也要从农民群众中挖掘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敢于开拓创新的技术人才和文化骨干起好带头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把时代内涵和乡土记忆结合起来,把传统传播方式和现代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象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习总书记曾经就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2〕习总书记的讲话,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振了信心,指明了努力方向,使广大农民和全社会一道鼓足干劲,精准发力,凝心聚力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让广袤的农村大地更加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017-10-28(1).

〔2〕习近平要求乡村要培育这“三风”〔EB/OL〕.央 广 网 2018-03-18,http://news.cnr.cn/native/gd/20180318/t20180318_524169111.shtml.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2234(2019)07— 0057— 04

收稿日期: 2019— 07— 02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5年度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一般项目“农村新型社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以四川为例”(scxf2015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漆晓玲(1969—),女,四川成都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侯庆海〕

标签:;  ;  ;  ;  ;  ;  

从乡村振兴战略看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着力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