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乡基层党建新模式建设调查报告_城乡统筹论文

重庆市城乡基层党建新模式建设调查报告_城乡统筹论文

重庆市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庆市论文,党建论文,调查报告论文,城乡论文,基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重庆市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直辖市,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2007年4月以来,重庆市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眼于为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组织保证,积极探索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努力实现城乡基层党建工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协调发展,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取得了初步成效。

重庆市委在实践中坚持推进“三大统筹”,即以树立城乡党建协调发展的整体观、城乡党员都是党内生活主体的平等观等为主要内容的观念统筹,以优化配置、城乡共享为主要内容的资源统筹,以城乡党建一体化推进为主要内容的工作统筹。围绕“三大统筹”,着力构建“六个体系”,形成了全市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城乡共建的组织体系。重庆市委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努力改变党组织行政化设置的单一性和自我运行的封闭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一是打破区域界限,建立城乡联合党组织。在坚持按行政区划和基本单位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对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地区,整合毗邻的城市社区和行政村,建立村居联合党组织;在原有部门帮村基础上,选择相互联系紧密的单位,建立村与机关事业单位联合党组织。目前,全市共建立城乡联合党组织2780个。二是依托产业链条,建立产业党组织。适应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趋势,以产业链为纽带,建立跨越城乡地域,联结科研、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联合型党组织。各区县普遍打破行政村界限,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公司加农户的生产联合体建立产业党组织。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类产业党组织6517个。三是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地区,建立村企联合党组织。在企业较多、村与工业园区共存的新型农村社区,建立以村党组织为龙头的村、企、居融合型党组织,推动农民向市民、农业向工业、农村向城市社区转变,党组织协调村、企,实现共建双赢。四是围绕区域性优势产业,建立党组织联合体。奉节、云阳两县交界处是名优“红土米”主产区,围绕发展这一优势产业,两县9个乡镇党委成立奉云县际毗邻区域党组织轮值会,共同推进土地流转,统一种植标准和产销服务,新增种植面积2.5万亩。

(二)构建城乡互动的基层干部人才工作体系。重庆市委坚持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城乡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一是选派机关干部和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区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到农村基层任职。目前,已选派552名区县机关干部到乡镇任职,选派3000名区县和乡镇机关干部驻村帮助工作。从2008年开始,计划5年内选派3.2万名高校毕业生充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二是利用城市资源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充分利用党校、职技院校等,加强对农村干部人才的培训。抽调专家组成讲师团,赴区县巡回轮训村“两委”负责人。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上派挂职锻炼活动。三是引导事业有成的农村外出人才返乡创业。通过提供优惠政策、优化创业条件,积极吸引长期在外打拼、有一定成就的人才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返乡创业。奉节县公平镇党委依托外出农民工党组织和党员,吸引本地外出人员回乡创办劳动密集型工业小园区,仅一年时间就有8家企业落户在这个大山深处的乡镇,安排就业2750人。四是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化。立足于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为城市发展培养合格的产业工人,在办好各类职业技术院校的同时,充分利用本市发展劳务经济的优惠政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平台,争取资金,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村党员和青壮年劳动力进行各类专业技能培训。

(三)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重庆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市,外出农民工中党员8.5万人。做好农民工中党的工作,不仅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而且关系到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关系到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为此,市委以加强农民工党员管理为突破口,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一是构建内外结合的农民工党组织网络。按照“双向互动、共建共管”的原则,建立跨越地域、统筹管理、联动运行的农民工党组织网络,基本做到了哪里有农民工党员聚集哪里就有党的组织。二是完善双边互动的农民工党员管理办法。结合构建流动人口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网的农民工党员动态信息库,实现由追踪式管理向网络化管理转变。按照属地为主、原籍为辅、双边互动、共同负责的原则,采取农民工党员行前登记、定期联系、双向报告、双边考核等措施,积极完善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机制和办法。目前,全市外出农民工党员已有80%被纳入多种形式的管理。三是建立两地协作的农民工党员发展机制。市委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在进城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健全发展农民工党员工作机制。探索建立流出地、流入地两地“选苗”、两地培养、两地考察、两地公示发展农民工党员办法。

(四)构建覆盖城乡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重庆市在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中,积极组织党员为群众服务,帮助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解决各种困难和矛盾,促发展、保和谐。一是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度,市、区县和乡镇(街道)每名党员领导干部联系1—2名困难群众。推行基层党员联户制度,建立党员与困难户、信访户结对帮扶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员群众结对帮扶活动。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设立党员服务中心(站)、村(居)民事务代理中心(站、点),义务为群众服务。二是丰富活动载体。深化和拓展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设岗定责、党员义工、红岩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各种服务。万盛区积极开展“群众说事、干部理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监督查事”的“六事”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开展关爱行动。为使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安心工作,专门开展关爱行动,帮助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土地撂荒等问题。垫江县由妇联系统党组织牵头,建立村级留守儿童服务站78个;由民政系统党组织牵头,建立村级空巢老人服务站47个。针对农民工权益易于受到侵害的问题,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专项维权行动。

(五)构建城乡共享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体系。重庆市委把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纳入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中,着力激发党的内生动力。一是建立基层干部待遇保障机制。扩大公共财政向农村基层覆盖范围,市财政每年转移支付1.68亿元,用于村干部误工补贴,确保村干部的年误工补贴不低于4800元。加大区县财政投入,建立村干部误工补贴增长机制。二是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全市40个区县全部建立了党内帮扶资金,规模达5431万元,已帮扶困难党员18万人次。在全市开展党员就业援助和创业帮扶活动,把重点放在帮助就业、创业上,帮根本、扶长远。三是建立向农村党员倾斜的政治激励机制。着眼保障城乡党员主体地位,在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中,有重点地向农村党员和农民工党员倾斜。在创先争优评比中,各区县改进评比办法,根据农民工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比例专门分配农民工党员评优名额。在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推荐中,加大农村党员名额比例,并留出专门名额给农民工党员。

(六)构建城乡合作的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体系。重庆市委从统筹配置城乡党建资源出发,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促进城乡党建工作协调发展。一是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互帮活动。目前,已有7297个城乡党组织开展结对互帮活动。各区县还利用在移民和扶贫开发中结对共建的机会,扩大党组织结对互帮范围。二是统筹配置城乡党建工作资源。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市、区县整合民政、卫生、供销、计生等涉农部门资金3.2亿元,新建、改扩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3930个。加快推进城乡党建信息化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党建信息网络。协调推进城乡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城乡党员教育资源共享。三是探索城乡互动的开放式组织生活。为促进城乡党员相互学习交流,许多结对互帮的党组织,定期组织党员到互帮党组织过组织生活,促使城乡党员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也拉近了城乡党员的距离,增进了城乡党员的感情。通过联办农民党校、开办农家课堂、建立农村党员教育基地和干部实践锻炼基地等途径,促进城乡党组织和党建工作交流融合。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战略任务。重庆市的先行实践,为探索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提供了有益启示。

第一,必须把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因此,必须将其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整体架构内,着力加以推进。要从完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体系着眼,调整、优化城乡基层党组织体系;从促进城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着眼,改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内容;从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着眼,确定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机制,从而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必须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确定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基本内容。重庆市提出的“三大统筹”和“六个体系”,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来确定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基本内容。这是对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思路、内涵、方法的有益探索。只要像重庆这样,围绕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任务不断探索,从党建工作与城乡统筹发展的结合上不断回答实践中提出的各种课题,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框架体系和基本内容就会越来越清晰,工作的努力方向就会越来越明确。

第三,必须把发挥党建工作的促进作用作为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着力点。重庆市探索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更好地服务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这个大局,使党的建设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有更大的作为。应当看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各类社会资源具有激活和优化配置作用。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这种作用,以党的组织资源影响、带动进而优化配置各类发展资源,尤其是促进城市各种生产要素和发展资源向农村流动,把党的组织力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使党建工作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四,必须充分调动城乡党组织参与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内在动力。由于工作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目前重庆市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上面”。而要真正形成长效机制,必须调动城乡党组织主动参与的内在积极性、自觉性,实现城乡之间良性互动、互利双赢。这就要着力引导城乡党组织充分认识自身以及对方的优势、特点和需求,在优势互补、双向互惠上下功夫。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可以先从城乡之间有共同需求的党组织做起,通过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在组织推动中增添市场因素的引导,在典型示范中带动这项工作的全面启动,在相互受益中增强城乡党组织的内在动力。

标签:;  ;  ;  ;  ;  ;  ;  

重庆市城乡基层党建新模式建设调查报告_城乡统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