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外一科 535000
【摘 要】疝是临床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目前以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治疗较为常见,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案也更加丰富,临床疗效更加显著。本文对近几年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的方法做一综述,旨在为腹股沟疝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改善提供借鉴价值。
【关键词】腹股沟疝;疝修补术;疝片
腹股沟疝是指位于人体腹腔脏器在腹股沟区存在明显的缺损导致向外突起形成的疝[1]。腹股沟疝发病位置通常位于大腿与下腹壁交界的三角区域,临床上常根据疝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将其分为腹股沟直疝和斜疝。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男性腹股沟疝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大约为女性腹股沟疝发病率的1.5倍。目前,手术治疗仍然是修复腹股沟疝的有效方式,但是手术治疗经历了从前路张力修补[3]、开放式无张力修补[4]到腹腔镜修补[5]的发展过程,其中也逐渐演变出了更多的手术治疗方案。本文现将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新进展综述如下:
一、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指患者腹腔内器官连同腹膜壁层所形成的疝囊,其通过腹股沟管内口,或者是在通过腹股沟三角进入沟管/阴囊[6]。有研究显示[7],引起腹股沟疝发生的原因有很多,而腹内压力增高是导致腹股沟疝发生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加上老年患者存在比较明显的肌肉萎缩、腹壁薄弱等情况,腹股沟疝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8]。疝外科学的发展以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为基础逐渐完善,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能够通过缝合腹股沟韧带消除腹股沟韧带与腱弓之间的间隙,从而起到较为良好的修补效果。但是传统疝修补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刘桂法[9]采用传统疝修补手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腹股沟疝的治疗,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实施前先进行麻醉处理,切口取自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 处,并至耻骨结节外侧部位,长度大约为 5 - 6 cm,在此处切开皮下腹外斜肌腱膜,完成疝修补过程。但是其手术时间、术后下床平均时间均明显较长,且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相对较高,说明传统疝修补术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何降低术后复发率也是众多医疗学者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
传统的临床手术治疗存在手术耗时长、术中出血量多以及术后并发症高等缺点,在临床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传统临床手术治疗逐渐被淘汰。疝补片是一种以聚四氟乙烯为主的人工复合材料修补片,通过采用聚丙烯单丝编制,在临床疝修补术中具有良好的生物融合性,且抗感染性好,能够在短时间内与机体组织形成比较稳定的粘合结构[10-11]。疝修补术在临床应用比较适合于人体腹股沟解剖结构,修补过程更加简便,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此外,陶红光等[12]表示,疝修补术应用中避免了强制性的机体组织缝合作用,手术切口较小,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对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实施过程中需要将腹横筋膜缺损5cm处进行腹部间隙钝性分离,并采用电凝刀切断纤维束血管,根据腹膜游离尺寸合理选择疝修补片,确保疝修补片在应用过程中的平整修剪,避免出现腹部间隙,并在耻骨韧带之间做好补片的缝合处理[13-15]。郭福超[16]选取20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腹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5.2±24.5)min、住院时间为(6.5±2.0)d、下床活动时间为(9.1±1.4)h以及术后疼痛评分为(3.5±0.9)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5.00%,而对照组为27.00%,观察组中无1例复发,对照组中出现11例复发,这说明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其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
三、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随着无张力修补理念在外科手术中的不断应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也随之应运而生。最初应用于临床治疗的腹腔内补片修补术需要将补片置于腹膜内腹股沟后壁,但是由于补片将直接与肠管接触,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该腹腔镜下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已经逐渐被淘汰[17]。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郑晶晶[18]、王明刚[19]等认为,经腹腹膜前补片修补术是一种将补片固定于内环口及直疝三角区位置的手术方案,该手术方式实现了腹膜对补片的覆盖,从而有效降低了术后肠梗阻、肠粘连以及肠穿孔并发症的发生率。张朋[20]选取52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患者接受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持续疼痛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其且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两种手术方式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均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较小、术后疼痛较轻等优势,其临床应用效果优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再次证实了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方案越来越丰富,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逐渐提高。目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疝修补术中应用效果显著的治疗方式,但是其手术难度较高,操作过程复杂,对手术环境及手术操作技能要求较高,这就需要腹股沟疝手术医疗人员不断丰富自身经验,提升手术操作水平,同时也应积极探究新的手术治疗方案,为腹股沟疝治疗的预后改善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刘卫东.腹股沟疝局部麻醉下补片修补术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4,3(9):1936-1937.
[2] 王兴良,王超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患病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5):568-569.
[3] 罗刚,丁金火,陈劲强,等.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80例[J].江西医药,2015,50(11):1196-1197.
[4] 吴任鸿,李佳勇,郭汉东.不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5,22(14):2134-2136.
[5] 江雪峰.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比较[J].吉林医学,2014,6(23):5185-5185.
[6] 黄壮生,吴俊伟,李颖.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5,7(5):53-53.
[7] 卢宗耀,冯力.小儿腹股沟疝嵌顿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8(2):151-153.
[8] 张成峰,赵和庆,杨玉斌.老年前列腺增生对腹股沟疝发病的影响[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5,3(11):798-800.
[9]刘桂法.应用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4,1(16):94-95.
[10] 范中宝,荣大庆,柳青峰.双层立体补片与聚丙烯充填式网塞补片修补无张力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34):5535-5539.
[11] 袁喜红,周凯,华丽,等.轻质量型补片在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学,2014,10(17):4758-4760.
[12] 陶红光,宗华.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5):22-24.
[13] 刘庆来.不同网片前入路无张力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10(1):63-65.
[14] 王明刚,申英末,杨硕,等.经腹膜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嵌顿疝和(或)绞窄疝效果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6,31(8):650-653.
[15] 顾卫红,陈小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再手术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5):101-102.
[16]郭福超.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3(9):1242-1243.
[17] 刘剑.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8(25):2801-2803.
[18] 郑晶晶,胡平,章平禄,等.前入路腹膜前修补与疝环充填式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3):368-370.
[19] 王明刚.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技术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1):1172-1174.
[20]张朋,牛兆健,屈彬,等.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2014,3(19):4203-4204.
论文作者:宣泽良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7
标签:腹股沟论文; 修补术论文; 腹膜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患者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