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络运维管理探讨论文_李晨

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络运维管理探讨论文_李晨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沽源县供电分公司 河北 076550)

摘要:近年来,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络运维管理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其中面临的多方面问题,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就其解决方案展开了探讨,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络运维;管理

1前言

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实践性工作,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络运维管理的特殊性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流域电力运维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运维管理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概述

依据国家发改委授权,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对雅砻江的水能资源进行开发,全面负责干流22个流域梯级水电厂的建设和管理。为适应公司流域化电力生产运营需求,公司于2009年7月成立流域集控中心(以下简称集控中心),根据国家电网的调度要求和运行计划,对流域各电厂进行运行操作、负荷分配和控制调整等,进而实现对流域电厂的优化调度和远程控制。

3面临的问题

3.1管理层面

按照行业习惯,目前针对电力骨干通信网的主要管理方式,均将传输网和交换网划归到不同运行管理单位或部门,由通信专业和自动化专业人员分开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机构设置多、人员规模大、运维投入高。同时,整个通信网的资源管理以及运维工作流程也牵涉多部门多专业,在执行业务流转和闭环管理时,效率性和完整性将受影响。相较而言,雅砻江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存在一些显著不同:

(1)目前通信节点不多,传输网通道和部分设备为租用,自建项目较少;

(2)为推进流域化发展,整个电力生产通信网资源由集控中心统筹,相关设备为属地化管理;

(3)专业运维人员精简,集控中心侧虽有通信和自动化专业划分,但同属一个部门,电厂也未单独设立通信管理部门和自动化管理部门,人员同样精简。

因此,如果沿用现有行业习惯形成的管理模式,走CT和IT双层分管路线,很难符合公司集约化的管理思路,也难实现现有生产规模下的高效响应和闭环管理。

3.2运维层面

在传输网层面,集控中心采用多通道冗余模式,不同通道拥有不同设备厂家提供的专业网管系统(NMS,NetworkManagementSystem),如部分电力专网设备纳入了中兴E300网管系统,但各专业网管互不交集,事件独立,告警信息亦各自为政;在交换网层面,尚未建立任何专业网管系统。简言之,无论是传输部分还是交换部分,都未被纳入到一个整体的高级实时运维支持系统内,因而各层次是分割状态,运维信息无法关联。

4解决方案的探讨

4.1CT与IT融合,初步形成ICT概念的集中化集约化管理格局

在信息化进程中,一个成功的通信网络系统必然将IT与CT这两方面的资源和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CT与IT的融合趋势已愈来愈明显。应运而生的ICT,即信息通信技术,就是将两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技术领域。广义ICT定义了庞大的信息通信系统,不仅仅是包含了CT和IT的专业技术融合、各自网络融合,还包括了承载的业务融合、管理组织融合以及建设、应用、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创新等多个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将雅砻江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视为一个小型化的电力通信骨干网,那么按照现有生产规模和技术发展水平,将交换网和传输网进行管理和专业的融合就能基本实现狭义ICT概念下的管理格局,为未来的信通化转型,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融合,不应仅仅是在物理层面的层次划分或管理界面上的融合,更多需要考虑在对应的技术管理、应用业务、专业人员等多方面进行深度融合,以及推动管理平台的建设进程。概括来讲,可采用“一个核心、两个支撑、三个层次”的面向对象的管理策略:一个核心,是以通信网络事件(如设备告警、资源分配、运维需求等)为管理核心,以此作为管理决策的基础和运维工作的主要内容。两个支撑,是将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的运维支持系统和现有的流程管理服务系统进行耦合,在实现全网监管常态化的前提下,保证触发的通信网事件亦能流转至流程管理系统(如设备故障告警触发业务消缺工单,运维工作完成后回执至流程管理并结票),进而完整完成运维过程,实现闭环管理。三个层次,是在不同维度上,对人员角色分类。如管理层和运维层的明晰划分:管理层以ICT策略、架构、服务管理为领域,其人员对象为技术管理人员;运维层则以系统/设备维护、检修为领域,其人员对象为专业运维人员。又如专业上,可分阶段,先期延续通信和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划分,虽各有分工,但共享一体化运维支持系统信息,有针对性的管理本专业界面内工作和维护本专业所属设备;随着业务的广泛化常态化复杂化,人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可逐步实现专业交汇和交叉;最终,将实现CT、IT的全专业融合,并依此为契机,打造精简干练的ICT专业技术队伍。再如,还可细分应急响应层和日常维护层。

4.2充分借鉴电信运营商的先进理念,构建一体化运维支持系统

如前文所述,集控中心尚未针对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络(含传输部分和交换部分)建立运维支持系统,还无法实现对整个通信网络的多种服务流程类管理。要进一步提高电力生产通信网运维水平至主动级别,保证通信质量及安全稳定性,获取全网一体化标准化的运维支持,可充分参考电信业发展,构建适合自身的先进OSS系统。

TMF(电信管理论坛组织)针对CT、IT行业运营过程,总结全球运营商的运维支持系统发展经验,制定了NGOSS(新一代运营支持系统和软件)系列规范,并被引用为ITU-TM3400系列标准。NGOSS提出了一系列的信息模型、文档和代码,其核心内容包含:数据模型、通信运营图、即插即用组件等。由此形成了一套成熟体系来指导OSS建设,已在国际信息和通信行业得到广泛应用。NGOSS体系架构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建设一体化的支持系统,进行集约化管理,非常符合ICT的发展方向。通过NGOSS一体化模式与传统OSS模式的对比,笔者认为NGOSS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1)统一规划和统一建设,有利于项目整体进度和最终效果的把控;

(2)以统一的视角构建应用功能模块,便于抓住项目关键核心,可以灵活组织模块功能,有利于保证实际应用的无缝化;

(3)易于实现数据的标准化,有效保证数据结构的可扩展性;

(4)有效减少项目硬件投资、节约成本。

目前,在电力行业中,依据一体化策略制定电力通信网运维支持系统的典型代表包括:南方电网通信运维管控系统、广东电网智能通信网全程管控系统以及刚刚上线的国家电网通信综合管理系统。这类基于NGOSS规范开发的运维支持系统,对促进相关单位的通信管理方式的转变,对信通技术融合发展及其管理水平提升,均产生了重要和积极的影响。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络运维管理问题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络运维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刘光石,林斌,张凯穗.基于NGOSS的电力通信运行支撑管理实践[J].电力系统通信.2016(10):60-62.

[2] 宋俊德.从信息技术(IT)通信技术(CT)到信息通信技术(ICT)[J].当代通信.2017(01):115-116.

[3] 耿卫婷.智能电网时代电力信息通信(ICT)网络的建设与运营[J].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09):88-89.

论文作者:李晨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  ;  ;  ;  ;  ;  ;  ;  

流域电力生产通信网络运维管理探讨论文_李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