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党内民主运行模式的选择与创新_民主制度论文

发展党内民主运行模式的选择与创新_民主制度论文

发展党内民主的运作方式选择和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运作方式论文,党内民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7)03-0025-02

党内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民主制度和健康的政治生活的有机统一。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它是一个确保党健康发展的不断展开、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作为过程,其发展必然要有力量的推动和恰当的发展模式运作方式。只有正确地选择和创新发展模式运作方式,才能调动广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推动党内民主的主体力量,也才能确保党内民主的发展质量,使党内民主的发展真正体现时代性、代表性。

一、科学发展观为选择和创新发展党内民主的运作方式,提供了时代坐标和价值标准

发展党内民主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确保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科学发展观也为发展党内民主提供了时代坐标和价值标准。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把握好科学发展观所指明的方向,把发展党内民主放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中去考察。

发展党内民主的运作方式选择和创新,首先应考虑科学发展观对发展党内民主提出的时代要求。在这样的时代坐标体系中,发展党内民主,选择党内民主的发展模式和运作方式,首先必须明确发展党内民主的历史方位、时代要求和价值标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就全力以赴去做;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就毫不迟疑地去改,切实把选择和创新党内民主的发展模式、运作方式的方向和标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

二、选择和创新发展党内民主的运作方式,必须正确把握发展党内民主的主体与主导之间的辩证关系

发展党内民主,一定要把党员的主体地位主体作用与党的领导干部、领导机关的主导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推动党内民主的强大合力。

选择和创新发展党内民主的运作方式,必须着眼于调动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两个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两者的辩证关系。选择和创新发展党内民主的运作方式时,既要注重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切实保障和全面落实党员的知情权、选举权、监督权、申诉权、检举权、罢免权等,又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干部对发展党内民主的领导地位和主导作用,有利于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行使党员赋予的决策权和事务管理权。在发展党内民主进程中,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发展党内民主的主体与主导,民主与集中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正确选择和创新发展党内民主运作方式的重要原则和有效切入点。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探索和创新发展党内民主的运作方式

在探索和创新发展党内民主运作方式的进程中,不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把发展党内民主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人民民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逐步形成了许多颇有创意而又稳妥的发展党内民主的运作方式。

1.改革和完善党内民主选举的牵引式运作方式。

发展党内民主要从改革和完善党内民主选举制度做起。广大党员特别是农村、工厂、学校等基层单位对民主选举自己的“当家人”,有着极大的政治热情和很高的关注度。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择范围,扩大候选人的差额,逐步试行候选人与参选党员直接见面与演讲,在基层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责询制、问责制和罢免制,对发展基层党内民主可以起到牵引作用,可以大大激发党员推进党内民主的政治热情,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选择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基层试点经验证明,这种改革和完善党内民主选举的牵引式运作方式,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保证权力运行接受党内监督,真正为人民利益服务的有效民主制度。

2.平等讨论的沟通式运作方式。

发展党内民主,主要是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党内民主与政治文化传统、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的平等意识、民主观念、心理素质、党内民主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发展党内民主,首先要改变“家长制”、“一言堂”和“说一套、做一套”的坏作风,鼓励和保护党员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要让口是心非、阳奉阴违的人得利,不要让讲真话办实事的人吃亏。在党内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尊重每个党员的意见,让不同意见充分发表,平等讨论,互相沟通与交流,营造和谐环境和氛围。在平等讨论、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达成共识,作出决议,真正形成以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以党内和谐发展党内民主的良性循环。

3.强化制约与监督的均衡式运作方式。

发展党内民主,必须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进一步拓宽和健全党内监督渠道,保障党员的检举权、控告权、申诉权,把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建立和完善巡视制度,加强和改进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依法实行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同时,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协、政府专门机关、司法机关履行监督职能,并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把教育、监督、预防、惩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发展党内民主与强化党内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民主与集中均衡发展,保证把党员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4.纵向互动的协调式运作方式。

发展党内民主是一项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改革和完善领导体制机制为重点的系统工程。发展党内民主必须上下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在发展基层党内民主,进行基层领导体制机制改革和完善时,往往涉及改革不合时宜的习惯做法或上级党委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如果下动上不动,那么基层党内民主的推进就难以起步。在推进党内民主的进程中,运用纵向互动、协调配合的运作方式,是一种阻力小、见效大的方法,也是调动上下两方面积极性的办法,值得在实践中运用。

5.横向配套的同步式运作方式。

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时,必然涉及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问题。在加强党对立法工作领导的过程中,我们党要善于运用党内民主,提出党的主张,然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过程中,各级党组织要善于运用党内民主,调动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积极性、创造性,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在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把发展党内民主与推进人民民主、完善民主协商结合起来,统筹制度安排,使改革措施相互配套,运作同步,形成权责明确、互相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领导体制机制。

6.从实际出发的渐进式运作方式。

发展党内民主需要具备相应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条件,不顾条件而推行党内民主,往往适得其反。发展党内民主是历史潮流,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党内民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但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时机和速度,选择党内民主的运作方式和制度规范,则是有条件的,必须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急不得,也拖不得,只能是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切不可搞“突击”和“跨越”。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尊重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用渐进式的运作方式,才能取得深入持久的成效,才能使广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障,取得最大的民主效益。

7.规范程序的循章式运作方式。

发展党内民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完善民主集中制的规则和程序,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使党内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组织内部的议事和决策程序,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在党内广泛征询意见,把充分听取党员和党组织的意见作为民主决策的必经程序。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使党内民主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把发展党内民主的实践,变成有章可循、违章必究的循章运作过程。这种规范程序的循章式运作方式,可以使发展党内民主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推进,做到有条不紊,取得实实在在的民主效益。

8.公开透明的开放式运作方式。

发展党内民主,要充分体现党员在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这就需要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许多基层党组织创造出“阳光运作”、“党务公开”的好做法好经验,诸如考察干部公开,评议领导班子公开、议事程序公开、决策结果公开、领导干部政务活动公开,办好事实事进展情况公开等,并且以党务公开带动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这种公开透明的开放式运作方式,沟通了党内不同意见,畅通了党组织与党员的联系渠道,使党员气顺心齐,使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大大提高了发展党内民主的实际效益。

标签:;  ;  ;  ;  ;  

发展党内民主运行模式的选择与创新_民主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