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采血小板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_金凤梅

单采血小板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_金凤梅

(承德市中心血站 河北承德 067000)

【摘要】目的:献血在我国现代人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情,人们为了救死扶伤,出于公益的目的,会不定期的去血站或者流动采血车进行献血。常见的献血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单采血小板进行献血时会发生的一些不良反应,着重对这些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实践经验来探究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从而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对策,进行预防。方法:选择在承德市中心血站从2017年7月—2017年12月进行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共计有180例,分析其在实际献血完成之后的反应和引起这些反应出现的因素,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法进行不良反应的避免和治疗。结果;在进行研究的180位献血者中,出现一定献血反应的有40例,占总体人数的22.21%。通过对这些献血者的基本信息和身体机能进行总结研究,能够发现献血反应的出现和献血者的年龄、血型、生活所在地等因素是没有关系的,而和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和是否空腹献血具有不可避免的关系。 结论:在进行单采血小板献血的时候,先必须要对献血者的基本信息和身体机能进行评估,对其指标进行严格的管控,从而挑选出合格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这些献血者都具备体重合格、身体素质较强、还具有相同的献血经历等条件。除此以外,在进行采血之前,对献血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消除其紧张的心理,并提供餐饮服务,这也将有利于落实相关的采血和护理工作,从而有效降低了献血反应发生的几率。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献血反应;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生理指标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318-02

首先需要对机采血小板进行简单的分析了解,机采血小板是成分献血的主要方法之一,相对于传统的献血方式来说,该种方式具有纯度高、输血不良反应少的优点,但是在实际的采血过程中,由于收集血小板会浪费掉很多的时间,而且在收集的时候体外循环的血液量较多,很容易发生献血反应[1]。但是将其优点和缺点放在一起进行权衡,还是会由于机采血小板所具备的优势明显而被临床所接受。对其缺点来说,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止献血者出现不良献血反应的现象,保证其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和健康性,就必须要指导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能够科学、合理地献血,并且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2]。因此,本人选择承德市中心血站从2017年7月—2017年12月进行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共计180例,将其作为整个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在其进行献血之后详细地观察其献血反应出现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特征,并对出现献血反应的因素进行有机的归纳,从而采取一定的防范处理措施进行具体工作的落实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承德市中心血站从2017年7月—2017年12月进行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共计180例,其中男性献血者有100例,女性献血者为80例。在这180位献血者中,通过对其基础信息进行统计研究分析,其年龄范围在19岁至58岁之间。而且大多数女性献血者的体重都大于50千克,男性献血者的体重大于60千克。和上次献血机采血小板的时间间隔都是在2周以上,献血前血小板的检测数量都大于150×109/L。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且所有的献血者经过征询体检都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标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献血者必须要保证在献血前一周内没有服用任何会影响血小板数量的药物,否则会影响研究的效果。

1.2 方法

首先要做好采血环境和采血设备及相关物料的准备,做好血液保鲜措施,准备的设备均采用全自动 Trima 血细胞分离机、MCS+血细胞分离机和相应配套的一次性应用管路[3]。为了使得采集的血液不会再较短的时间内凝固,必须要借助抗凝剂进行维持,一般来说采取的抗凝剂是ACD-A抗凝剂,其基本组成为葡萄糖、枸橼酸钠和枸橼酸。其次是要确定血液的收集方法[4]。在采集之前就必须对献血者的血细胞进行数量统计,并将可能会影响血小板数量的体重、性别等基础数据录入到系统当中。对ACD-A抗凝剂的比例是10:1~11:1。收集速度的控制由于男女性身体机能的构造不一样,采集速度也会有所不同。男性献血者血小板采集速度为90~120mL/min,女性献血者血小板的采集速度为70~110mL/min。

1.3 不良反应的评价标准

对于采集血液来说,是不能够完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需要对不良反应进行标准的确定,一旦有献血者出现问题,要及时停止血液的采集。具体的标准如下:第一阶段是轻度的不良反应:患者在献血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嘴巴周边有些麻木,而且心跳加快,甚至会出现眩晕或者困倦的情况。第二个阶段是中度阶段,往往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出现了一定的胸闷、心悸和恶心的情况,而且献血者的血压会立即降低。第三个阶段是重度阶段,献血者到了这个阶段,整个人可能会出现意识朦胧、抽搐、甚至晕厥等现象。

2.结果

在这180位献血者中,有40位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献血反应,其中轻度献血反应者28例,占总人数的15.56%;中度献血反应者10例,占总人数的5.56%;重度献血反应者2例,占总人数的1.11%。在献血者发生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之后,立即采取了相关的护理措施,在临床观察一段时间以后,没有献血者出现相关的并发症现象。

3.讨论

造成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点是心理原因,另一点是自身的身体机能原因。对于心理原因来说,一般是由于献血者的精神过度紧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神经过度兴奋,这时候血压降低就会导致其身体出现反应。对于身体原因来说,如果献血者处于空腹饥饿状态的时候就会造成体内应激水平的增强,最终使得神经过度兴奋,出现献血反应。为了有效缓解这些献血反应的出现,就需要对献血者进行良好的宣传教育,提供献血前的餐饮,避免其由于心理紧张而导致献血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欧晓芳.单采血小板发生献血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18):79+81.

[2]张颖,詹伟波,黄飘.互助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22):2643-2644.

[3]杜红梅.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个体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1):951-952.

[4]陈宝葵.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2009,6(01):75-76.

作者简介:金凤梅(1979.12.22-),满族,毕业于承德医学院大学本科护理学专业,职称:主管护师.

论文作者:金凤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单采血小板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_金凤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